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electro-hydraulic exciter for new tamping device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毅 龚国芳 +2 位作者 杨华勇 韩冬 杨学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511-520,共10页
A new tamping device which is driven by an electrohydraulic exciter wa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mechanically driven devices.The double-rod oscillation cylinder drives the tamping arm to realize vibrati... A new tamping device which is driven by an electrohydraulic exciter wa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mechanically driven devices.The double-rod oscillation cylinder drives the tamping arm to realize vibration.A new spin valve was designed in order to fulfill dynamic state requirements of the oscillation cylinder.Parametr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establishing mathematic model.Then,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tructure of valve port and the frequency,amplitude,output shock force of the cylinder were researched.An experimental device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exciter was established to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The signals were acquired by AVANT dynamic signal analyser of vib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new tamping device can satisfy all kinds of complex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the flexible adjustment of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ping device spin valve oscillation cylinder electro-hydraulic exciter variable damping parametric analysis
下载PDF
Frequency Analysis of Heavy Tamping Vibration
2
作者 Sun Jinzho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Tan Hanhua Guizhou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Design, Guiyang 550001 Qi Shengwen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50-154,共4页
Heavy tamp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ground treatment. But the vibration is often a problem that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during heavy tamping. On the other hand, as an instant impact load with controlla... Heavy tamp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ground treatment. But the vibration is often a problem that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during heavy tamping. On the other hand, as an instant impact load with controllable energy, heavy tamping is a good test in situ for the study of soil dynamics. With the analysis in the field of frequency, deductive method for medium effecting function and excitation function of heavy tamping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tamping VIBRATION soil dynamics medium effecting function excitation function of heavy tamping.
下载PDF
重载铁路有砟道床捣固作业参数的合理取值
3
作者 刘学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根据朔黄铁路(朔州—黄骅)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实际情况,建立捣镐群和有砟道床的耦合模型,模拟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分析捣固参数(捣镐振动频率、插镐速度、插镐深度)对道床密实度、道砟配位数、道床垂向刚度的影响,进而确定捣固参数... 根据朔黄铁路(朔州—黄骅)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实际情况,建立捣镐群和有砟道床的耦合模型,模拟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分析捣固参数(捣镐振动频率、插镐速度、插镐深度)对道床密实度、道砟配位数、道床垂向刚度的影响,进而确定捣固参数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与捣固前相比,捣固后道床状态参数有所增加,道床密实度增幅在11.34%~13.21%,道砟配位数增幅在0.72%~4.34%,道床垂向刚度增幅在6.56%~64.27%,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捣固参数对道床密实度和道床垂向刚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道砟配位数的影响不大;捣镐振动频率、插镐速度、插镐深度均主要影响道床垂向刚度;朔黄铁路捣固作业参数的合理取值为捣镐振动频率35 Hz,插镐速度1.0 m/s,插镐深度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The Use of Tamping Machine for Diagnosising the Longitudinal Forces in Rails of CWR Track
4
作者 Wladyslaw Koc Andrzej Wilk +1 位作者 Slawomir Grulkowski Piotr Chrostowsk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11期11-25,共15页
In the novel approach to the diagnostic tests of continuous welded rail (CWR) track by the use of the tamping machine, the fundamental statement related to the recording of the curvature with a definite value of the... In the novel approach to the diagnostic tests of continuous welded rail (CWR) track by the use of the tamping machine, the fundamental statement related to the recording of the curvature with a definite value of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being subjected to verification,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al force in the rail. An attempt has also been made to define an alternative factor which by means of the measured signals, could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xial forces in the rail sections. A power engineering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to this concep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track test section.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based on stretching the rail sections by stretchers and on lateral displacements of the track by the tamping machine. The operation of the measuring apparatus was also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al railway track section while carrying out the geometrical adjustments by the tamping machine. As a result of next series of the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in 2006-2007, the authors worked out a procedure of estimating the longitudinal forces in rails of CWR t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R track longitudinal forces lateral displacements tamping machine measuring apparatus.
下载PDF
冲击式人工捣固装置对有砟道床作用效应及质量状态影响研究
5
作者 钱忠霞 肖宏 +2 位作者 王阳 孔超 张智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人工捣固作业是实现小区段线路日常养护维修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有效改善轨道几何形位、缓和线路不平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然而目前人工捣固装置进行养护维修作业主要依赖现场工人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为研究有砟道床人... 人工捣固作业是实现小区段线路日常养护维修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有效改善轨道几何形位、缓和线路不平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然而目前人工捣固装置进行养护维修作业主要依赖现场工人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为研究有砟道床人工捣固装置作业工作机理,借助离散元素法(DEM)-多体动力学(MBD)耦合方法,建立人工捣固装置-轨枕-有砟道床耦合仿真模型,并在现场开展人工捣固作业前后横向阻力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人工捣固作业对道砟颗粒接触力及道床密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捣固作业会使道床横向阻力降低19.51%,道床横向稳定性减弱;捣入阶段会使道砟间接触力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水平平面接触力分布由近似圆形向椭圆形变化分布,纵向平面接触力则由半圆形向花束形变化分布,颗粒间接触关系不断变化,逐步建立新的稳定传递关系;捣固作业会使道砟颗粒受迫运动,使枕盒及砟肩处密实度降低。因此,在人工进行捣固作业后应及时补填枕盒处道砟颗粒,并对砟肩处道砟进行拍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朱汝斌 曹强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过40 kg小焦炉开展炼焦实验。由研究发现,配入无烟煤可使焦炭的灰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以及发热量提升。焦炭块度随无烟煤粒度减小而增大,表面平整且气孔均匀分布,当粒度大于3 mm时,焦炭易碎且无烟煤颗粒明显可见。焦炭强度随无烟煤粒度增加而降低,当无烟煤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CSR为70.1%,M40为88.4%。当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平均粒度为52.0 mm,其粒度分布集中于40~60 mm,该区段粒度占比为56.82%。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3.0 mm时均可满足高炉运行要求。实验证明配入粒度小于0.5 mm的无烟煤时,焦炭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扩大炼焦煤种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捣固焦性能差异研究
7
作者 杨朝军 肖祖斌 +4 位作者 于海龙 肖凯 郑佰龙 徐秀丽 姜雨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82-86,共5页
探究捣固焦性能对提高高炉生产效率和降低焦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4种黑龙江地区捣固焦炭,从焦炭宏观质量指标、微观结构、气孔结构、高温反应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捣固焦孔隙结构受企业配煤和炼焦... 探究捣固焦性能对提高高炉生产效率和降低焦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4种黑龙江地区捣固焦炭,从焦炭宏观质量指标、微观结构、气孔结构、高温反应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捣固焦孔隙结构受企业配煤和炼焦制度影响较大;光学组织中镶嵌结构含量高的焦炭反应后强度高;国标法检测的焦炭热性质结果在评价捣固焦在高炉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方面存在不足,高温反应后焦炭的粒度保持能力是影响焦炭在高炉应用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强夯及液压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影响研究
8
作者 吴树杭 刘智江 +2 位作者 王娟 张文 张明 《市政技术》 2024年第7期38-43,共6页
为探究机场地基处理施工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强夯区和高速液压夯区分别开展孔隙水压力现场试验,分析了地基在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规律。通过现场监测,研究了不同埋深和夯击能作... 为探究机场地基处理施工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强夯区和高速液压夯区分别开展孔隙水压力现场试验,分析了地基在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规律。通过现场监测,研究了不同埋深和夯击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揭示了地基处理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夯击能与孔隙水压力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夯击能对土层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基处理方式对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具有重要影响。该结论可为今后强夯、高速液压夯对孔隙水压力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新建有砟高速铁路精捣各阶段轨道平顺性 改善区间回归分析
9
作者 王宏昌 时瑾 张雨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2,共6页
结合我国一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了有砟高速铁路精捣作业流程及施工要求,收集了多个精捣作业阶段的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充样本量的Bayes 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了新建高速铁路精捣作业各阶段轨道质量指... 结合我国一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了有砟高速铁路精捣作业流程及施工要求,收集了多个精捣作业阶段的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充样本量的Bayes 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了新建高速铁路精捣作业各阶段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的均值及其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并采用对数函数拟合了各阶段轨道平顺性数据均值和置信区间上下限的回归曲线。选取同一线路不同里程区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作业阶段的实测TQI平均值均位于回归分析得到的TQI改善区间内,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同一线路条件下精捣各阶段轨道平顺性改善趋势的一般状态;当TQI高于改善区间上限时,须提升精捣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QI
下载PDF
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振动传递及衰减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3 位作者 甘天成 闫公甫 迟义浩 石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设自制的双轴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道床内部振动水平演变的实时监测。采用小波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从时域-频域角度探究了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和道床的振动传递及衰减特征,对比分析不同捣固作业次数影响下有砟轨道的吸振能力和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过程中存在典型的振动逆向传递现象,会降低道床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夹持阶段轨枕的主要响应频率为68.7 Hz,约为35 Hz捣镐固定振动频率的2倍;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对不同方向振动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捣镐的横向振动分量会激发道床内部更加丰富的振动响应;第三次捣固作业过程中道床的振动水平较低,道砟颗粒破碎概率最小。因此建议在不改变捣固作业时间和其他捣固作业参数的条件下现场进行多次连续捣固作业时,作业次数不宜超过3次,以保证最佳捣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不同约束条件下普速铁路平面线形重构效果对比分析
11
作者 丁有康 王晓凯 +2 位作者 楼梁伟 杨立光 张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针对普速铁路平面线形重构设计问题,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系统梳理了平面线形参数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以整体平面调整量平方和最小为平面线形重构设计目标函数,提出了无约束、原始台账约束和多参数约束条件下的平面线形重构原则,并结合实... 针对普速铁路平面线形重构设计问题,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系统梳理了平面线形参数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以整体平面调整量平方和最小为平面线形重构设计目标函数,提出了无约束、原始台账约束和多参数约束条件下的平面线形重构原则,并结合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平面调整量、曲线参数和行车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多参数约束条件所得平面线形既可达到现场工程量较小,又可满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行车安全性要求,其重构设计结果最优。建议在普速铁路数字化捣固方案设计时,采用多参数约束条件对平面线形进行重构设计,结合现场实际和相关规范要求对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下载PDF
有砟道床人工捣固作业模型建立及力学性能分析
12
作者 钱忠霞 肖宏 +2 位作者 张智海 迟义浩 方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1251,共11页
为研究人工捣固作业对道床质量状态的作用机理,基于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耦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人工捣固装置-散体道床仿真模型,有效模拟工人的捣固作业过程,并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人工捣固作业对道床刚度及接触状态的影... 为研究人工捣固作业对道床质量状态的作用机理,基于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耦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人工捣固装置-散体道床仿真模型,有效模拟工人的捣固作业过程,并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人工捣固作业对道床刚度及接触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捣固作业会使道床刚度降低,作业后支承刚度为101.85 kN/mm,降低了28.48%,回弹刚度为206.77 kN/mm,降低了9.02%;在捣入及振捣阶段,道砟间接触状态发生改变,同时轨枕下方与道砟颗粒的接触数目增多,有利于枕下空隙的填充;在撤镐阶段,道砟配位数逐渐增大,法向接触力分布趋向均匀,有利于道床的稳定;人工捣固作业有效减小了轨枕周边区域道砟间接触状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捣固车道岔区起道作业效果提升方法
13
作者 马占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国内主流08-475型道岔捣固车在重型道岔捣固作业中存在起道力不足、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曲股第三轨起道点距直股第一轨、第二轨起道点的距离对道岔区起道能力及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的影响... 国内主流08-475型道岔捣固车在重型道岔捣固作业中存在起道力不足、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曲股第三轨起道点距直股第一轨、第二轨起道点的距离对道岔区起道能力及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精度的影响,起道点与后转向架中心的间距对起道效果的影响,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偏差对捣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曲股第三轨起道点距直股第一轨、第二轨起道点的距离由3根轨枕宽度调整至1根轨枕宽度,能有效提升捣固车起道能力和轨枕横向水平精度;增大起道点与后转向架中心的间距能有效提升起道能力;起道后轨枕横向水平偏差越大,捣固作业后枕下区域道床密实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强夯双向土压力模型试验测试及加固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沛轩 葛忻声 +2 位作者 田亚东 孙静苑 章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0-856,共7页
【目的】从土体应力分布特征的角度研究不同夯击方式对砂土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外场地进行的强夯模型试验对夯击过程中土体内部的竖向与径向土压力以及落锤加速度进行监测,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体内部的位移进行分... 【目的】从土体应力分布特征的角度研究不同夯击方式对砂土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外场地进行的强夯模型试验对夯击过程中土体内部的竖向与径向土压力以及落锤加速度进行监测,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体内部的位移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得出:在强夯法施工中竖向土压力存在冲击与震荡衰减两种波形,径向土压力则主要以冲击波形为主;在砂土强夯加固过程中存在两种加固模式,夯击点正下方土体主要以竖向压实为主,而斜下方土体同时兼有显著的径向挤密作用;在同能级强夯施工中,“重锤低落”组合适合对深层土体与径向土体进行加固,“轻锤高落”组合适合对浅层土体进行快速加固。【结论】研究成果对同能级强夯夯击方式的选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DDA方法的高填方分层碾压强夯研究
15
作者 罗余游 刘洪伟 朱鹏宇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针对基坑的高填方问题,提出不分层碾压和分4层碾压两种压实方案,基于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比较两种方案在相同夯击次数后的压实度,评估是否可省略分层碾压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压实方案经过相... 针对基坑的高填方问题,提出不分层碾压和分4层碾压两种压实方案,基于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比较两种方案在相同夯击次数后的压实度,评估是否可省略分层碾压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压实方案经过相同夯击次数后,压实度存在显著差异,分层碾压可有效提升压实度,现场施工应进行分层碾压;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压实度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强夯处理所带来的压实度增幅大于分层碾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下载PDF
戈壁细粉砂土地质组合锤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16
作者 马庆平 徐安雄 赵俊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6期151-153,共3页
青海省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项目选矿系统工程总承包项目建筑安装工程位于青海省西部东昆仑西段,柴达木盆地南缘,属东昆仑山脉的分支,地形切割深,拟建场地是山间大滩,地质为戈壁细粉砂土,具有湿陷性。根据详细地勘资料及设计多方案比选,... 青海省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项目选矿系统工程总承包项目建筑安装工程位于青海省西部东昆仑西段,柴达木盆地南缘,属东昆仑山脉的分支,地形切割深,拟建场地是山间大滩,地质为戈壁细粉砂土,具有湿陷性。根据详细地勘资料及设计多方案比选,选择采用强夯法处理该地质的地基最为合适,实践证明,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也适用。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选矿项目经过现场试夯及实践验证了其可靠的适用性。本文对此展开详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银西有砟高速铁路数字化捣固作业及效果评估
17
作者 陈云峰 郑浩 +1 位作者 倪国华 时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2,共7页
以新建银西有砟高速铁路轨道精调精捣工作为背景,对连续快速测量、大机作业针对性控制等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建立“人机网”数字化捣固作业体系,分析了静态、动态轨道平顺性改善效果,并对捣固效果进行了动力学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激光定位... 以新建银西有砟高速铁路轨道精调精捣工作为背景,对连续快速测量、大机作业针对性控制等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建立“人机网”数字化捣固作业体系,分析了静态、动态轨道平顺性改善效果,并对捣固效果进行了动力学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激光定位仪+惯导组合测量方式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测量效率;通过对大机作业针对性控制、方案平顺性约束等方法,对各阶段不同捣固大机制定针对性方案,可有效提高精捣作业效果。数字化捣固作业后,区段动检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均降至2.5 mm以内,水平、三角坑、轨向、高低等偏差显著降低,多数指标改善率在50%以上,有效提高了线路平顺性;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分别降低约60%、70%,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降幅达80%,有效改善了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大机作业方式对重载线路轨道结构状态和安全性影响
18
作者 贾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117-121,共5页
以某重载铁路曲线段为例,建立了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前后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作业方式对列车运行安全性、轨道沉降趋势、道床密实度和道床横向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业后列车以60km/h速度运行... 以某重载铁路曲线段为例,建立了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前后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作业方式对列车运行安全性、轨道沉降趋势、道床密实度和道床横向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业后列车以60km/h速度运行时的脱轨系数远低于限值,列车具备充足的安全储备,四捣三稳作业后的货车运行安全性优于三捣两稳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道床捣固及吹砟维护机理
19
作者 陈成 饶文锦 +2 位作者 李文俊 张磊 汤语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3,306,共9页
为从细观上研究捣固和吹砟的维护机理,建立了离散元道砟箱数值模型,并耦合多体动力学的捣固镐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吹砟管模型,对捣固与吹砟的作业全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基于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2种道床维护方法对道床扰动及... 为从细观上研究捣固和吹砟的维护机理,建立了离散元道砟箱数值模型,并耦合多体动力学的捣固镐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吹砟管模型,对捣固与吹砟的作业全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基于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2种道床维护方法对道床扰动及作业后轨枕沉降.结果表明:吹砟作业各阶段对道床的扰动和道砟平均接触力均小于捣固,且扰动主要集中在下插阶段,吹砟作业过程中道砟颗粒速度峰值和接触应力峰值仅为捣固的37.5%和38.9%;捣固后,轨枕底部区域密实度提高了约13.6%,轨枕间上部和下部区域密实度分别降低了约21.0%和提高了约4.8%;吹砟后,轨枕底部区域密实度提高了约6.5%,轨枕间上部和下部区域密实度几乎无变化;在轨枕底部吹入碎石,吹砟作业极大地改善了轨枕底的接触状态和应力扩散,轨枕与道砟颗粒接触数增加了约243%,荷载传递更均匀;1000次循环加载后,吹砟作业后的轨枕沉降相较捣固和未维护工况分别减少了约18.1%和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多机器学习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测对比研究
20
作者 徐永兵 李家艳 +2 位作者 关艳丽 唐木红 普新凯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采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6种算法模型,即BP神经网络模型、SVM模型、RF模型、MLP模型、XGBoost模型以及朴素贝叶斯模型,对不同土质、不同夯击能量、不同夯锤面积下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进行预测,采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决定... 采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6种算法模型,即BP神经网络模型、SVM模型、RF模型、MLP模型、XGBoost模型以及朴素贝叶斯模型,对不同土质、不同夯击能量、不同夯锤面积下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进行预测,采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决定系数以及平均绝对误差4项指标对比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误差及泛化能力,并结合工程实例数据做检验。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通过少量且简单的强夯数据进行预测强夯有效的加固深度,能为强夯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在小样本的情况下,RF模型性能较为优异,其次为XGBoost模型与朴素贝叶斯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MLP模型与SVM模型表现较差,建议在样本数据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用RF模型进行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