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原细胞瘤的细胞病理学特征(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林琼琼 王龙富 +5 位作者 平波 冯丽青 徐维萍 顾良宏 张小龙 陈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男性精原细胞瘤患者[4例原发纵隔,3例原发睾丸(隐睾),1例原发腹膜后,2例转移瘤]的11个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和特征等方面总结...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男性精原细胞瘤患者[4例原发纵隔,3例原发睾丸(隐睾),1例原发腹膜后,2例转移瘤]的11个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和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6例)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穿刺涂片显示主要由分散的大细胞组成,核圆形到轻度不规则,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明显的核仁或是2~3个小核仁,胞浆少到中等量,有多个小空泡。背景中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特征性的"虎皮样"物质以及固缩的核,只有少数病例有上皮样组织细胞。结论针吸细胞学可以为原发及转移部位的精原细胞瘤提供初步诊断,对后续检查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病理学 精原细胞瘤/诊断 睾丸肿瘤/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细针/方法 纵隔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病理学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及病理学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增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3,共14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中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该类肿瘤的不断认识以及内镜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检出率增高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类肿瘤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从过去的“类癌...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中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该类肿瘤的不断认识以及内镜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检出率增高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类肿瘤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从过去的“类癌”到现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命名及分类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目前WHO根据其分化程度、形态学和增殖活性将其分为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但不同解剖部位的肿瘤具有各异的表型和生物学行为,因此具有不同的分期系统,用于提示预后和指导治疗。此外,近年的研究显示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表达一些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这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和转移性病变原发部位的判定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上述的研究进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分类、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病理学 胃肠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分类 神经内分泌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瘤/分类 综述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和黏液癌近期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舒宽勇 钟传庆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699-702,共4页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erian tumor,MBT)的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始终存在较多争论。目前,对于卵巢交界瘤有的仍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结果多数患者接受过分的治疗。近期研究证实,MBT和它伴同的上...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erian tumor,MBT)的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始终存在较多争论。目前,对于卵巢交界瘤有的仍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结果多数患者接受过分的治疗。近期研究证实,MBT和它伴同的上皮内癌及微漫润癌在排除了腹膜假黏液瘤和转移癌后,预后良好。500例MBT经随访,死亡率为1%。分析死亡原因认为,肿瘤内存在的破坏性漫润未被发现或者将腹膜假黏液瘤及转移癌误诊为MBT,结果出现了死亡病例。MBT伴上皮内癌的诊断标准为腺上皮细胞增生至3~4层以上,胞核明显异形性,其生存率为100%。MBT伴微浸润的诊断标准是肿瘤间质内出现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癌细胞漫润,癌灶直径3~5mm,经随访无1例复发和死亡。卵巢黏液癌的浸润特点是“融合性和膨胀性漫润”,若出现阃质浸润则要考虑为转移癌。卵巢黏液癌内有80%为转移癌;卵巢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的病理诊断除根据上述特征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粘液瘤/病理学 腺癌 粘液/病理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病理学研究
4
作者 任立群 范志民 +1 位作者 李广生 赵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的机理。方法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尸检 ,并对其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 ,观察结果。结果 :发现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了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双重病毒感染...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的机理。方法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尸检 ,并对其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 ,观察结果。结果 :发现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了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双重病毒感染。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可并发双重病毒感染 ,除巨细胞病毒外 ,可并发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病理学 巨细胞病毒感染/病理学 柯萨奇病毒感染/病理学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5
作者 潘文胜 曹敏 海老原善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探讨微小转移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阐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发展机理。方法:以11例有微小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微小转移组,以4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探讨微小转移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阐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发展机理。方法:以11例有微小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微小转移组,以4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sDNA、bcl-2、p53、c-myc、E-cadherin、Ki-67和CD34。将各组的肿瘤灶亚分类为表层部、浸润部和淋巴结部,对各病例的各部位、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小转移组中表层部的ss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浸润部和淋巴结部,bcl-2的阳性率高于浸润部和淋巴结部,c-my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其淋巴结部的E-cadherin阳性率和微血管面积比低于对照组;其表层部和淋巴结部的Ki-67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微小转移组中淋巴结等于或小于4mm者占27.3%。结论:ssDNA、E-cadherin和Ki-67低表达的早期胃癌癌细胞恶性程度较高,黏附力较低,但增殖能力较弱,部分处于静止状态;而微血管增加是转移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淋巴结/病理学 淋巴转移/病理学 肿瘤浸润 钙粘着糖蛋白类/代谢 DNA/分析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鑫 严森祥 +2 位作者 肖文波 潘毅 许顺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5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MR I显示脂肪密度或信号。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MR I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或信号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3种成分含量相似,平扫CT为较均匀低密度,MR I T 1W呈低信号,T 2W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CT、MR I均呈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和MR I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瘤/病理学 血管肌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脂肪瘤/诊断 脂肪瘤/病理学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佟晓光 张敬东 +1 位作者 张颐 徐惠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8-141,144,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卵巢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参数、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评价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卵巢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参数、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评价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和CD34蛋白在52例人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IF-1α与VEGF、bF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IF-1α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P分别为0.0005和0.0008;低分化、Ⅲ+Ⅳ期和腹水阳性患者HIF-1α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和腹水阴性者,P分别为0.033、0.006和0.003;HIF-1α蛋白表达与年龄无关(P=0.437),与VEGF、bF-GF及MVD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分别为0.0001、0.0003和0.0007。结论:HIF-1α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囊腺癌 浆液/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缺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丽辉 侯金程 张荣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嗅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104侧)嗅觉障碍病人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同时辅助药物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嗅黏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04侧嗅黏膜术前均发现...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嗅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104侧)嗅觉障碍病人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同时辅助药物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嗅黏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04侧嗅黏膜术前均发现有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以嗅细胞的减少占首位,为73%(73/100);其次是嗅上皮萎缩,为49%(49/100);4侧呼吸上皮化生。Ⅰ型与Ⅱ型相比术前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嗅觉恢复66.3%,嗅觉改善23.1%,为嗅上皮正常或轻中度病变者;嗅觉无变化10.6%,为嗅上皮中重度病变和呼吸上皮化生者。各临床分型于术前、术后在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分型与嗅上皮病理学变化明显相关,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是嗅觉障碍的病理学基础,鼻内镜技术是治疗嗅觉障碍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病理学 鼻内镜术 嗅黏膜/病理学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变异型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雄增 朱晓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0-293,共4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甲状腺肿瘤/诊断 乳头状 滤泡/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68例肾活检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坤 梁维龙 +3 位作者 吴永贵 卢文 戴宏 张伯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行肾穿刺肾脏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68例行自动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4~68(34.2±12.2)岁,以女性为主(56.5%)。128例原发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 目的探讨行肾穿刺肾脏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68例行自动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4~68(34.2±12.2)岁,以女性为主(56.5%)。128例原发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78例(61.4%),其次为肾病综合征46例(36.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占54例(48.6%),其次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膜性肾病、硬化性肾炎、肾小球轻微病变,分别为34例(32.4%)、8例(7.2%)、7例(6.3%)、4例(3.6%)和1例(0.9%)。继发性肾脏病中以狼疮性肾炎多见,占64.1%,其次是过敏性紫癜肾炎占28.2%,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占5.1%,糖尿病肾病占2.6%。肾穿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率为6.5%,腰痛3%。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炎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为狼疮性肾炎。自动肾活检技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肾病综合征/病理学
下载PDF
肾脏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甘梅富 卢洪胜 +1 位作者 周涛 蔡菊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of kidney,CDC)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8例肾脏集合管癌病理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0.8岁),临床常见腰...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of kidney,CDC)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8例肾脏集合管癌病理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0.8岁),临床常见腰痛、血尿。光镜下见瘤细胞呈靴钉状、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vimentin。随访2例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有独特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其预后跟肿瘤的形态密切相关,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病理学 肾小管 集合/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醇制作大鼠角膜上皮瓣的安全性及其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艳 孙兴怀 +1 位作者 徐建江 孟樊荣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醇浸润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以3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予15%、20%、30%、40%四种不同浓度的乙醇分别在大鼠角膜中央浸润1 min,予20%乙醇在大鼠角膜中央分别浸润30 s1、min、2 min,...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醇浸润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以3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予15%、20%、30%、40%四种不同浓度的乙醇分别在大鼠角膜中央浸润1 min,予20%乙醇在大鼠角膜中央分别浸润30 s1、min、2 min,观察角膜各层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以20%乙醇浸润1 min,制作角膜上皮瓣,对上皮瓣和去上皮角膜进行HE和PAS染色,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不同浓度乙醇处理角膜1 min:15%乙醇对角膜各层细胞形态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加,20%乙醇引起表层角膜上皮细胞核浓缩及细胞间连接疏松,此变化3 d后即恢复;30%乙醇产生翼状细胞层核固缩,角膜上皮细胞间和上皮下有大泡,局限性上皮基底膜被破坏;40%乙醇引起角膜上皮细胞核固缩,累及基底细胞,并可见上皮细胞膜被破坏,上皮广泛与基质分离,但基质和内皮未见明显改变。②20%乙醇浸润角膜30 s对各层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2 min则可见上皮细胞间积水,翼状细胞层细胞核固缩,上皮基底膜被局限性破坏,基质和内皮无明显改变。③20%乙醇处理1 min制作的上皮瓣,见到完整的上皮细胞层以及和上皮相连的前部基底膜,剩余角膜基质和内皮无形态改变,电镜观察可见后部基底膜完整地保留在角膜基质前表面。结论①乙醇对角膜的损伤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低浓度短时间浸润仅对表层即将脱落的上皮造成轻度损伤,并易于愈合,可用于上皮瓣的制作。②上皮瓣与角膜分离的部位可能位于上皮下基底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理学 上皮瓣/病理学 乙/投药和剂量 乙/副作用 大鼠 激光手术/方法 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方法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赤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31-32,共2页
通过对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与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对照观察,发现舌质的变化与其病理组织学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淡红舌在 CPH 中多见,红舌绛舌、紫暗或淤斑舌多见 CAH。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理学 舌象异常/病理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肝移植非排异反应病变的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英豪 姚丽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2143-2145,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病理学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梨状窝癌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15
作者 李树春 刘文中 +5 位作者 石胜利 徐成钧 李荫棠 李奕 王明耀 樊文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z1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梨状窝癌近远期疗效及保留和重建发声功能的方法及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84年4月~1996年12月共收治70例梨状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43个梨状窝癌的全喉下咽标本常规脱钙、脱水、石蜡包埋,37例行水平连续切片,6例行冠... 目的:探讨提高梨状窝癌近远期疗效及保留和重建发声功能的方法及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84年4月~1996年12月共收治70例梨状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43个梨状窝癌的全喉下咽标本常规脱钙、脱水、石蜡包埋,37例行水平连续切片,6例行冠状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全组70例手术患者无手术死亡,其中69例重建手术成功并在短期内恢复经口进食功能,占总数的98.6%.保留全喉和部分喉的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发声功能.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0.3%和48.6%.43个全器官连续切片结果证明梨状窝内壁癌5例,外壁癌3例及内外壁癌35例.其中内壁癌和内外壁癌常向喉内侵犯致半喉固定.结论:上述材料证明所提供上消化道重建方法是有效而可靠的,部分病例还可保留或重建发声功能.全器官连续切片方法是研究梨状窝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外科学 喉肿瘤/病理学 咽肿瘤/外科学 咽肿瘤/病理学 病理学 外科 预后
下载PDF
外耳道乳头状瘤与HPV感染的病理学及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默羽 汪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EAC)的病因机制,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集的130例PEA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HE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低危型病毒(HPV6/1...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EAC)的病因机制,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集的130例PEA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HE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低危型病毒(HPV6/11)DNA感染和高危型病毒(HPV16/18)DNA感染情况。【结果】PEAC伴挖空细胞低危型HPV6/11DNA感染率(79.52%)显著高于PEAC不伴挖空细胞(P〈0.05),而PEAC伴挖空细胞HPV16/18 DNA感染率(17.54%)高于PEAC不伴挖空细胞(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HPV6/11DNA感染率(80.21%)显著高于女性(47.06%)(P〈0.05),而男性和女性在HPV16/18 DNA感染率(21.87% vs 14.7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表皮轻度角化或重度角化,表层有角化不全细胞散在,中心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表皮浅层或中层细胞可见大量挖空细胞,真皮乳头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PV6/11阳性呈现细胞核阳性,而HPV16/18阳性主要呈现细胞质阳性。【结论】PEAC的致病机制可能由HPV病毒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肿瘤/病理学 耳肿瘤/遗传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遗传学 乳头状瘤病毒科 肿瘤病毒感染/病理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原发皮肤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17
作者 昌红 张建英 +4 位作者 高颖 曲丛玲 沈兵 王文普 廖松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590-593,597,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着重研究和总结一些PCL的特殊类型。【方法】筛选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北京铁路总医院诊断为PCL者40例。收集40例的主要临...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着重研究和总结一些PCL的特殊类型。【方法】筛选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北京铁路总医院诊断为PCL者40例。收集40例的主要临床资料和库存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选出25例做TCRβ/γ和IgHFr2A/Fr3A基因重排检测。对全部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40例平均年龄(41.53±20.14)岁。老年男性略占优势。肿瘤病变以躯干和上肢首发为主。临床表现以皮下结节为主。光镜下,一般类型PCL瘤细胞分布具有结外同类型T、B淋巴瘤细胞的特点,特殊类型如原发皮肤CD30阳性/阴性大T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特点。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对分型有帮助。【结论】①PCL并不罕见,本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共28例(70%);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共9例(22.5%),以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占优势。②PCL有其不同于结内或结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独特亚型,建议采用综合EORTC分类与WHO 2001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修订分类。③CD30的表达与否为原发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最主要的预后指标,CD30阳性者预后好,CD30阴性者预后差。④免疫组化最好两种以上抗体协同使用。⑤基因重排检测对于PCL的早期和交界性病变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病理学 皮肤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胰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18
作者 任晖 姜宁西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1期1667-1668,共2页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部、体及胰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两组肝转移率分别为8.65%和5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肝转移的血管受侵率分别为44.10%和3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23.50%,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1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胰腺癌局限在胰内者,肝转移率10.59%,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者,肝转移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癌肝转移与胰周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肝肿瘤/病理学 肝肿瘤/继发性
下载PDF
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剑颖 邓群 +4 位作者 郭旭升 刘双庆 张玉红 何忠杰 林洪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0-834,共5页
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典大鼠CLP脓毒症模型,全部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乌司他丁+胸腺肽α1)、乌司他丁治疗组和胸腺肽α1治疗组。制模成功后分别于6、24、48和... 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典大鼠CLP脓毒症模型,全部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乌司他丁+胸腺肽α1)、乌司他丁治疗组和胸腺肽α1治疗组。制模成功后分别于6、24、48和72 h经尾静脉或皮下注射给药,记录每天死亡数。制模后24、48、72和96 h处死动物,留取心、肝、脾、肺、肾、小肠标本,以光镜进行病理学检查,脾脏标本行凋亡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325);组织病理学显示,对照组各脏器损害最严重,单药组其次,联合用药组最轻;此外,对照组脾脏细胞大量凋亡,联合用药组凋亡程度显著下降[(47.4±10.9)%vs(39.3±11.4)%,P=0.0000]。结论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合用药可以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脏器损害,抑制脾脏细胞凋亡,提高脓毒症大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病理学 乌司他丁 胸腺肽Α1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振征 董伟 +1 位作者 魏志 郑金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胃镜检查示:3例距门齿25~35 cm食管前壁及左侧壁见不规则结节状肿物及息肉样肿物,2例距门齿35~40 cm食管右侧壁及右后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C T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管腔内偏心性肿瘤,增强扫描5例肿瘤均有强化,其中1例病灶强化均匀,其余4例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瘤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 A、S‐100;CK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30%~35%。【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组织学、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放射摄影术 黑色素瘤/病理学 食管肿瘤/放射摄影术 食管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