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obabilistic Estimation of Deaths from Future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
1
作者 Fu Zhengxiang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SSB,Beijing 100036,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5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800 to 1989,the degree of fatalities(?from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Lat.34.0°-42.0°N,Long.107.5°-125.0°E)varied exponentially with th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 events(N),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800 to 1989,the degree of fatalities(?from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Lat.34.0°-42.0°N,Long.107.5°-125.0°E)varied exponentially with th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 events(N),namely:N=37.71 exp(-0.72?(E-logD,D:deaths).For the periods from 1988 to 1998 and from 1999 to 2009,the probabilities for earthquakes to cause one thousand or more deaths in North China are estimated to be 0.37 and 0.50,respectively,by using the Gumbel’s extreme valu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DISASTER prediction probability estimation fatalities from earthquake north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Tectonic Condition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and Prediction of Seismic Risk of Seismogenic Fault Zon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2
作者 Yang Zhu’en,Wang Liangmou,and Han ZhujunInstitute of Geology,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Beijing 100029,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8年第1期77-86,共10页
The tectonic condition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are complicated in various aspects.The genetic condition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were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various disciplines.About 20 conditions belonging to diffe... The tectonic condition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are complicated in various aspects.The genetic condition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were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various disciplines.About 20 condition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field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predecessors.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try to study and evaluate all the tectonic condition factor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by the methods of fuzzy mathematics and hierarchical analysis.Taking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make a comprehensive digital analysis of all the quant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tectonic factors.The credibility values of all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s are given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Forty-one fault zones in the study region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and the potential seismogenic fault zones,maximum magnitude,and risk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the near future are assessed.The result of synthetic evaluation,based on all tectonic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CONDITIONS STRONG earthquakeS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north china.
下载PDF
山东平原M5.5地震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因子分析
3
作者 王岩 夏彩韵 +3 位作者 邵媛媛 杨振鹏 郭晓燕 贾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6-891,共6页
引入因子分析方法,对平原地震区域中小震序列的16种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降维综合,发现目前综合指数W处于平静幕的最高值区。通过进一步单因子分析结果推测,平原地震区域地下介质可能发生变化,未来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有增强趋势。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因子分析 平原地震 华北地震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多参数方法研究华北地区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翟娟 洪德全 +2 位作者 朱亮 赵梦强 杨震 《华南地震》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利用华北地区38年中小地震进行b值扫描,作为该区域背景应力水平,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庐断裂带渤海区b值较低,应力积累水平较高。依据一定分区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区域,采用多参数组合分析方法,并结合各分区历史强震活动水平,... 利用华北地区38年中小地震进行b值扫描,作为该区域背景应力水平,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庐断裂带渤海区b值较低,应力积累水平较高。依据一定分区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区域,采用多参数组合分析方法,并结合各分区历史强震活动水平,初步判断出各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山西带、燕山带、郯庐断裂带安徽区、山东区都处于较低或中等偏低的应力背景下,以中小地震滑动为特征,未来发生大震的可能性较小。郯庐断裂带渤海区正处于较高应力状态下,以平均震级较大的频繁中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属于华北地区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华北平原带正处于高应力背景下以稀疏的中小地震滑动为主要特征,未来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震活动性参数 B值 华北地区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5
作者 尹晓菲 李文军 +2 位作者 许英才 张晓东 蔡晋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2,共16页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集,提出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并进行了震例回溯。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未拓展图像数据集”和“含拓展图像数据集”对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进行预测对比,结果显示,数据集样本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地震预测模型的精度,其中“含拓展图像数据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可达77%;对于华北地区无震区、少震区的M≥5.0地震,可采用非1年窗长的较大时间间隔(3年、7年以上)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图像 机器学习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中南部聊城-兰考断裂的第四纪晚期活动性探测——兼论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发震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广英 梁宽 +5 位作者 李志鹏 马保起 龙焘 李磊 谭鑫 李浩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9,共18页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对于该地区断裂活动性和大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板内地震的发震规律、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聊城-兰考断裂是华北平原中南部一条...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对于该地区断裂活动性和大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板内地震的发震规律、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聊城-兰考断裂是华北平原中南部一条重要的隐伏深大断裂。结合浅层地震勘探、钻孔勘探和第四纪测年方法,对聊城-兰考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坝城寺钻孔揭示聊城-兰考断裂南段错断了全新统底界,为全新世早期活动断裂,揭露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造成了4次古地震事件,单次事件的垂直位错为1.2±0.2~3.7±0.2 m。根据钻孔揭示的地层落差计算出该断裂晚更新世早期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1±0.05 mm/a,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35±0.04 mm/a。根据1937年菏泽7.0级和6(3/4)级地震的等震线和地表破裂分布特征认为,小留-解元集断裂和东明-成武断裂为该地震的发震断裂;聊城-兰考断裂对于该地区应力的积累、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控制和约束作用,为区域控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聊城-兰考断裂 浅层地震探测剖面 钻孔联合剖面 1937年菏泽7.0级地震
下载PDF
Effect of Seismicity in the Taiwan Straits o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7
作者 Zhang Zhizhong Pan Hua Yan Jiaquan You Huichu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3期371-384,共14页
Based on the available and supplementary survey data,i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eismicity in Taiwan and the Taiwan Straits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discusses its roles in seismic ha... Based on the available and supplementary survey data,i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eismicity in Taiwan and the Taiwan Straits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discusses its roles in seismic hazard preven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Taiwan Region is high,with a time interval ranging from several to dozens of years,but the maximum influence intensity of seismicity from there to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is only VI degree; while the maximum influence intensity of the seismicity along the littoral fault zone located on the west of the straits reaches VIII ~ IX degree because of the shorter distance to the Chinese mainland,though the frequency of strong earthquak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aiwan Region.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seismic hazards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of China are proposed. Besides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strong earthquakes of the littoral fault zone,attention also has to be paid to the low-cycle fatigue failur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s in Taiwan and the stir effect on society induced by earthquake phobia.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would be more accurate and proper to take the May 19,1517 earthquake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a as the influenc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Taiw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Taiwan Straits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of china seismicity earthquake hazard prevention historical earthquake
下载PDF
2022年10月30日渤海M_(L)4.1地震预测与思考
8
作者 冀东普 陈时军 李树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1-17,共7页
依据近年来我国南北地震带部分地区强震、大震与华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某些相关性特征,结合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演化特点,以及对异常信度较高的区域异常项目对比与分析,山东地震台测震学与综合预报学科对研究区近期发生的一次中等地震,即2... 依据近年来我国南北地震带部分地区强震、大震与华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某些相关性特征,结合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演化特点,以及对异常信度较高的区域异常项目对比与分析,山东地震台测震学与综合预报学科对研究区近期发生的一次中等地震,即2022年10月30日渤海海域M_(L)4.1地震作出预测,并指出:近年来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中部大震发生前后,华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多出现长时间平静现象,且平静打破后,其后续ML 4地震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莱州湾及附近海域存在小震调制比高值异常;渤海海域及附近部分地区M_(L)3地震较活跃,同时,M_(L)3地震能量释放呈逐渐增强态势。希望通过对2022年渤海海域M_(L)4.1地震预测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为今后地震研究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中等地震 地震活动演化 渤海海域M_(L)4.1地震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的傅里叶变换分析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活动性变化规律
9
作者 贺劲松 卫超 《山西地震》 2023年第4期13-18,共6页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是描述某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与其本底地震活动水平偏离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国外多个强震中前得到应用检验。本文利用这一方法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8次有较大影响的6.0级以上强震...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是描述某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与其本底地震活动水平偏离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国外多个强震中前得到应用检验。本文利用这一方法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8次有较大影响的6.0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进行检验,全部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异常持续时间在5~24个月,异常幅度偏离背景值幅度较大,异常现象较明显,为华北地区区域地震活动性异常指标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同时运用傅里叶变换,将得到的时域值转换为频域值,进一步提升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通过研究发现,其在变化过程中持续上升的量值很难把控,异常达到具体阈值时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 傅里叶变换 华北中强地震
下载PDF
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的成因 被引量:52
10
作者 曾融生 朱露培 +2 位作者 何正勤 丁志峰 孙为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8-301,共14页
华北盆地自第三纪以来产生不均匀沉降,形成众多凹陷和隆起.传统的热张裂模型或是拉一分模型均不适用于华北盆地.我们根据反射和折射地震探测以及地震体波层析成象的结果,说明震源区附近存在Moho界面断裂,而且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上地幔高... 华北盆地自第三纪以来产生不均匀沉降,形成众多凹陷和隆起.传统的热张裂模型或是拉一分模型均不适用于华北盆地.我们根据反射和折射地震探测以及地震体波层析成象的结果,说明震源区附近存在Moho界面断裂,而且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上地幔高温物质(低速度)向地壳下部入侵.因此,作者提出华北盆地强震以及凹陷形成的新模型,即在水平板块构造应力场的背景中,上地幔热物质向地壳下部入侵,它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不仅在横向是不均匀的,而且在垂向也是不均匀的.它能够在地壳上部产生足够大的伸张应力场,同时在地壳中部或下部产生水平切应力场.这个新模型也能解释华北盆地的地壳厚度没有减薄,而地面热流又较大的现象. 由于地壳中力学性质随深度而改变,所以强震可能是由中部地壳的塑性形变以及上部地壳的脆性断层所组成的,即所谓两层破裂的震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盆地 强震 震源模型 成因 地震
下载PDF
华北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广伟 雷建设 +2 位作者 谢富仁 郭永霞 兰从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9-714,843,共16页
收集了华北地区2001年10月—2009年9月发生在该区内的7519次地震事件被16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74181条P波和74465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这些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5511次小震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的结... 收集了华北地区2001年10月—2009年9月发生在该区内的7519次地震事件被16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74181条P波和74465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这些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5511次小震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的结果较好地改进了原定位的精度.从平面上来看,重新定位后的小震更加集中于断裂带附近,条带状更为明显.从震源深度分布来看,研究区内重新定位后小震的震源深度多集中在5—15km的范围内,表明研究区孕震层基本位于地壳的中上部,但不同地震带上小震分布的优势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山西地震带上的小震多集中在上地壳,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陆区部分包括唐山断裂带及邢台地震段上的小震多集中于中上地壳.本研究结果还获得了前人研究结果未揭示的小震分布规律:①在唐山断裂带北段东侧存在一个近北北东走向的小震活动;②渤海海域地震带上的小震多处于10km深度处,且有些断层上的小震展示出从地表至10km深度处的垂直分布;③太行山前的小震随深度向太行山下方有逐渐变深的趋势,表征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东西两侧孕震层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对于认识华北地区地震断层及深部动力学过程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震 地震带 双差定位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M≥3(1/2))研究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英华 金学申 孙佩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感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地震目录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分段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29
13
作者 朱红彬 邢成起 +1 位作者 李红 韩孔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17,共13页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和侯马—渭河段;河北平原地震带划分为三河—涞水段、唐山—邢台段和安阳—成武段;郯庐地震带划分为开原—辽东湾段、渤海段、潍坊—嘉山段和嘉山—广济段;银川—河套地震带初步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同时,对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及其与东秦岭—大别地震带的关系,地震带不同区段存在的主震型和多震型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构造区 地震带 分段研究 主震型段 多震型段 强震
下载PDF
我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 被引量:26
14
作者 彭艳菊 孟小红 +2 位作者 吕悦军 谢卓娟 张力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7-1388,共12页
对我国近海海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的震级、震中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各海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海域受历史地震影响的最大影响烈度,然后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的关系.... 对我国近海海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的震级、震中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各海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海域受历史地震影响的最大影响烈度,然后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的关系.研究发现:(1)近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的精度较低,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遗漏.(2)渤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较强,黄海次之,东海最弱.(3)近海海域的震害主要来自海域地震和近岸陆地强震的影响,影响强弱依次为:渤海、黄海、东南沿海、东海.(4)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运动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挤压方向影响.(5)海域地球物理场,特别是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分布与强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关系的相关性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域及滨海重要工程的抗震设防、海域地震危险性区划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历史地震 地震参数 地球物理场
下载PDF
有限元模拟弹性位错的等效体力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贝 张怀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66-1674,共9页
计算地震位错造成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对于估计大地震引起的后续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在弹性位错问题的有限元模拟中,用等效体力代替位错源,从而在构建几何模型时不用包含断层,却可以处理包含任意复杂断层的问题,极大降低建... 计算地震位错造成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对于估计大地震引起的后续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在弹性位错问题的有限元模拟中,用等效体力代替位错源,从而在构建几何模型时不用包含断层,却可以处理包含任意复杂断层的问题,极大降低建模的难度.使用此方法,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在球形地球模型下2011年日本Tohoku-Oki特大地震对华北地区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使华北主要断层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有限元 地震位错 同震库仑应力 Tohoku-Oki地震 华北
下载PDF
大华北地区地震灾害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静伟 王振明 +1 位作者 谢富仁 吕悦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地震灾害与风险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所引起的自然现象,而地震风险是指由地震灾害所导致人类及其环境破坏的可能性。在考虑抗震设防时,地震风险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对地震灾害与风险这两个概念进行探讨,然后... 地震灾害与风险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所引起的自然现象,而地震风险是指由地震灾害所导致人类及其环境破坏的可能性。在考虑抗震设防时,地震风险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对地震灾害与风险这两个概念进行探讨,然后利用500年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对大华北地区的地震灾害和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大华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地震灾害和地震风险,尤其是鄂尔多斯周缘和京津唐地区;研究区内很多城市现行的抗震设防要求可能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华北地区 地震灾害 地震风险 灾害曲线 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
下载PDF
华北地区1900-1970年5级以上地震发震位置与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彬 贾科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89-4099,共11页
本文通过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00—1970年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震级5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了测量.具体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 本文通过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00—1970年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震级5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了测量.具体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对该时间范围内的22个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21个地震事件的可靠结果;(2)使用1933年至1970年之间ISS的P波初动,对该时间范围内的15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了其中12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的可靠结果,从而丰富了华北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00—1970年历史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3)基于华北地区地震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推断了华北地区M≥5.0的部分缺乏地震资料观测的历史地震断层面参数,并对这种方法推断的断层面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历史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地震长期预报中的概率增益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学申 戴英华 +1 位作者 马桂华 赵云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51,共7页
由推导的前兆存在时强震发生的条件概率表达式,讨论了地震发生的概率增益模型。同时,由空间地震活动和地震资料的不均一性,研究了平稳条件概率的各种计算方法。最后,以华北地区的各地震带为例,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平稳无条件概... 由推导的前兆存在时强震发生的条件概率表达式,讨论了地震发生的概率增益模型。同时,由空间地震活动和地震资料的不均一性,研究了平稳条件概率的各种计算方法。最后,以华北地区的各地震带为例,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平稳无条件概率和河北北部区域未来10年的强震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模型 地震危险性 长期预报 地震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形变异常特征与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3 位作者 祝意青 张晓亮 张四新 薛富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可能的机理,初步总结了基于这些不同尺度(类型)的构造形变异常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一些指标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北段 强震形变异常特征 预测判据
下载PDF
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与中强震震中分布关系 被引量:31
20
作者 顾春雷 张毅 +4 位作者 顾左文 王行舟 王雷 徐如刚 朱志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79,共6页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异常场磁偏角、N向分量、E向分量以及垂直分量零值线的分布位置关系密切,其中震中分布与磁偏角的相关性最高,达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异常 零值线 缓冲区 中强震震中 华北地震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