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bcloning,sequencing and expressing of conserved blocks of P190 gen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FCC1/HN strain
1
作者 杨树桐 潘卫庆 +1 位作者 邓海琳 陆德如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190-kilodalton glycoprotein (P190)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precursor of themajor surface protein of merozoites,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blood stage malarialvaccine.Six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 190-kilodalton glycoprotein (P190)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precursor of themajor surface protein of merozoites,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blood stage malarialvaccine.Six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MAD20 strain,with a GCclamp and BamH Ⅰ site at the 5’-end of each one,and a GC clamp and Xba Ⅰ site at the 3’-endof each one.The pri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phosphoramidite approach (User’s Manual ofABI Company) and purified using HPLC.Three fragments in the second,third and fourth con-served regions of P190 gene of Plasrnodium falciparum FCC1/HN strain isolated from theblood of patients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amplifi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he amplified fragments were suhcloned into pUC18 vectors and sequenced using thedideoxy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All three regions of P190 gene of FCC1/HN strain also werehighly conservative as compared with P190 gene of MAD20 (Papua New Guinea isolate),K1(Thailand isolate),Wellcome (West Africa isolate) and CAMP (Malaysia) strains ofPlasmodium falciparum.The C at position 81 in the second conserved block of P190 gene ofFCC1/HN isolate was substituted by T,which did not change the amino acid determined by thecod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ubstitution.The genes sequenced were cloned into rpGEX-2T,a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 fusion system for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odium falciparum merozoite surface antigen l CONSERVED sequences vaccine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DNA与改良痘苗病毒组合疫苗诱导小鼠抗体应答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4 位作者 薛采芳 缪军 雷俊川 刘忠湘 王宪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用重组病毒追加强化,采用DNA/MVA组合方案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及其亚类水平,经腹腔接种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进行攻击。结果DNA免疫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抗MSP1-190抗体,其终点稀释度为1∶2500,GM-CSF质粒共免疫组抗体的终点稀释度为1∶11150,抗体亚类的测定表明GM-CSF质粒显著促进了IgG1类抗体应答,MVA追加可使单独免疫组和共免疫组抗体分别增加53和10倍;两实验组产生了水平相近的抗19000抗体(1∶32000),其含量占血清中MSP1总IgG的1/4-1/3。经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P>0.05)。结论采用合成MSP1全基因进行DNA/MVA组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体应答,抗体的详细特性和保护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抗体应答 痘苗病毒 疫苗诱导 组合 改良 BALB/c小鼠 ELISA测定 DNA免疫 伯氏疟原虫 MSP1 血清IgG MVA CSF 免疫组 人工合成 表达质粒 重组病毒 IgG1 抗体亚类 总IgG 存活时间 MSPI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勤 梁婉琪 +5 位作者 钱炳俊 申慧峰 曹建平 徐馀信 张大兵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msp1-42基因(3D7株)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并进行同质化筛选,为利用叶绿体表达系统生产MSP1-42蛋白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烟草偏爱密码子设计克隆恶性疟原虫(3D7株)msp1-42基因的引物,从含msp1-4...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msp1-42基因(3D7株)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并进行同质化筛选,为利用叶绿体表达系统生产MSP1-42蛋白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烟草偏爱密码子设计克隆恶性疟原虫(3D7株)msp1-42基因的引物,从含msp1-42基因的pBluntmsp质粒中扩增出msp1-42,构建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LRrrmsp。通过基因枪转化法转化烟草叶片,在500mg/L壮观霉素的选择压力下筛选抗性植株,采用PCR鉴定抗性植株的msp1-42基因及aadA基因,对鉴定阳性植株进行同质化筛选(叶片切碎、在含500mg/L壮观霉素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新的植株)3轮以上,并采用多重PCR分析其同质化情况。结果构建了恶性疟原虫msp1-42基因的叶绿体表达载体LRrrmsp。基因枪转化后获得6个转化子,转化频率为0.6个/枪。转化3~5d后,小块叶片开始增大增厚,并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绿色,7~10d后黄化或白化,再经约30d的筛选培养,叶片上出现绿色小芽。PCR检测抗性植株的msp1-42及aadA基因,分别扩增出约900bp与500bp的条带,与预期相符。多重PCR分析从经过3轮同质化筛选植株的叶绿体基因中扩增出与未转基因烟草对照大小一致的弱条带,表明经过3轮同质化筛选的转基因植株仍含有未插入外源基因的叶绿体基因组。结论获得含恶性疟原虫msp1-42的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并将恶性疟原虫msp1-42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获得尚未完全同质化的转基因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叶绿体 基因表达 裂殖子表面蛋白1 植物疫苗
下载PDF
以恶性疟原虫MSP1和AMA1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保护性免疫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2 位作者 缪军 刘忠湘 薛采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目的以MSP1和AMA1的DNA疫苗、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针对疟疾红内期抗原MSP1和AMA1的保护性抗体。方法将编码恶性疟原虫MSP1全片段和AMA1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20/190.3和VR1020/E)、痘苗病毒载体(rMVA/19... 目的以MSP1和AMA1的DNA疫苗、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针对疟疾红内期抗原MSP1和AMA1的保护性抗体。方法将编码恶性疟原虫MSP1全片段和AMA1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20/190.3和VR1020/E)、痘苗病毒载体(rMVA/190.3和rMVA/E)及重组蛋白(d-GX190H和E)的同种类型疫苗混合,作为核酸疫苗(D)、病毒疫苗(V)及蛋白疫苗(P)按照“初始-强化”策略免疫小鼠。间接ELISA测血清中抗MSP1和AMA1抗体;用免疫血清进行体外原虫入侵红细胞抑制实验;由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和P.bANKA株分别对免疫鼠进行体内攻击。结果各组免疫血清中均产生了较强的抗体应答,抗MSP1抗体与抗AMA1抗体滴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组免疫小鼠血清在体外对两株原虫入侵红细胞均有较大程度的抑制。体内攻击实验中实验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略长。结论采用以MSP1和AMA1为基础的DNA、重组痘苗病毒和重组蛋白疫苗的组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出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以上结果为疟疾红内期疫苗合理免疫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抗原1(MSP-1) 顶端膜抗原1(AMA-1) 疫苗 免疫
下载PDF
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缪军 李珣 +4 位作者 薛采芳 甄荣芬 刘忠湘 秦恩强 喻启桂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 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VR1012/TPA/HG-MSP1-17(分泌性)和VR1012/HG-MSP1-17(非分泌性)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分别用分泌性与非分泌性核酸疫苗肌注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 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VR1012/TPA/HG-MSP1-17(分泌性)和VR1012/HG-MSP1-17(非分泌性)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分别用分泌性与非分泌性核酸疫苗肌注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每只小鼠经3 次100 μg/100μl非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BALB/c小鼠和C57BL/6 小鼠均产生明显的抗HG和抗真菌表达的MSP1 17 区蛋白(YMSP119 )抗体。但总体抗体水平不高。BALB/c小鼠经3 次200 μg/100 μl非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产生较高的抗HG抗体, 但抗MSP1-17 的抗体无明显变化。经3 次200 μg/100 μl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只产生较低的抗HG抗体。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核酸疫苗 MSP1 分泌性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AMA-1(Ⅲ)基因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忠广 赵恒梅 宫玉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系统表达用于下游实验的恶性疟原虫AMA - 1(Ⅲ )重组蛋白。方法 将测序正确的AMA - 1(Ⅲ )基因插入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 pPIC9k中 ,用高压电穿孔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化入酵母感受态细胞GS115 ,筛选高拷贝...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系统表达用于下游实验的恶性疟原虫AMA - 1(Ⅲ )重组蛋白。方法 将测序正确的AMA - 1(Ⅲ )基因插入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 pPIC9k中 ,用高压电穿孔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化入酵母感受态细胞GS115 ,筛选高拷贝转化子 ,利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 -PAGE和免疫印迹进行检测。结果 AMA - 1(Ⅲ )蛋白表达于培养上清 ,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16 .3ku ,免疫印迹结果表明AMA - 1(Ⅲ )基因表达蛋白能被抗AMA - 1(Ⅲ )的单抗所识别 ,出现特异条带 ,推算AMA - 1(Ⅲ )蛋白的表达量为 0 .8g/L。 结论 酵母细胞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在构象方面接近天然蛋白的AMA - 1(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 疟疾疫苗 毕赤氏酵母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疫苗研究──Ⅸ.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C端类表皮生长因子1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荣 余新炳 +2 位作者 罗树红 徐劲 朱佩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13,10,共4页
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在其分子C-端MPS-119具有两个类EGF结构,其中类EGF-1为特异性抗体抑制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靶位之一。本文通过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法提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 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在其分子C-端MPS-119具有两个类EGF结构,其中类EGF-1为特异性抗体抑制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靶位之一。本文通过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法提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再用PCR扩增类EGF-1基因,经酶切纯化后插入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PCR筛选及双酶切鉴定,筛选出含类EGF-1基因的阳性克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裂殖子 表面蛋白 疟疾疫苗
下载PDF
编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的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珣 缪军 +2 位作者 薛采芳 秦恩强 喻启桂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2,20,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编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的17区片段的核酸疫苗(VR1012/MSP1-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分别经每次每只200μg/100μl和100... 目的初步研究编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的17区片段的核酸疫苗(VR1012/MSP1-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分别经每次每只200μg/100μl和100μg/100μl的VR1012/MSP1-17三闪肌注免疫后,用ELISA间接法检测免疫鼠血清中抗MSP117区的抗体。结果两种小鼠均产生明显的抗MSP117区的抗体,BALB/c小鼠较C57BL/6小鼠产生的抗体略高,但总体抗体水平不是很高。结论该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核酸疫苗 MSP1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海南、云南、安徽株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第二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 谢毅 +1 位作者 李英杰 任大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应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云南、安徽3个地理株MSA1第二区基因,测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海南、云南、安徽株扩增片段长度为423bp,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我国虫株MSA1与WELLCOME株最为相... 应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云南、安徽3个地理株MSA1第二区基因,测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海南、云南、安徽株扩增片段长度为423bp,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我国虫株MSA1与WELLCOME株最为相似,存在MAD和K1两种等位基因型的基因内重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裂殖子表面抗原 基因序列分析 疟原虫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MSP1_(19)与PfCMR基因的体外重组与克隆鉴定
10
作者 李学荣 余新炳 罗树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进行基因免疫提供条件。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1与P2,采用PCR法扩增获取MSP1中C端19肽基因,纯化后用SalⅠ+XbaⅠ双酶切,把含复合基因PfC...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进行基因免疫提供条件。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1与P2,采用PCR法扩增获取MSP1中C端19肽基因,纯化后用SalⅠ+XbaⅠ双酶切,把含复合基因PfCMR的重组质粒pWR450-1/PfCMR用EcoRⅠ+SalⅠ双酶切,回收复合基因PfCMR,将MSP119基因与PfCMR基因串联后与经EcoRⅠ+XbaⅠ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进行重组,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电泳初筛、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结果:PCR扩增获得363bp的MSP119基因,重组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后获得正确重组克隆子pcDNA3-PfCMR-MSP119(命名为pcDNA3-Pf8),Pf8基因长度为618bp。结论:成功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Pf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PCR 核酸疫苗 克隆 MSA1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_(19)基因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11
作者 李学荣 余新炳 +3 位作者 罗树红 陈观今 徐劲 方建民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67-271,共5页
本文根据恶性疟原虫MSP119已知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用于特异扩增MSP1C端19肽基因的引物P1、P2,在P1引物中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及ATG起始密码子,在P2引物中引入XbaⅠ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经PCR扩增获... 本文根据恶性疟原虫MSP119已知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用于特异扩增MSP1C端19肽基因的引物P1、P2,在P1引物中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及ATG起始密码子,在P2引物中引入XbaⅠ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经PCR扩增获得363bp大小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采用“压碎与浸泡法”纯化回收PCR产物,PCR产物经套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与预期大小相符,说明所获确为MSP119基因。为进一步将该基因与PfCM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复合抗原和免疫接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PCR 疟疾疫苗 MSP1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抗原Ⅱ、Ⅲ、Ⅳ保守区基因的亚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树桐 潘卫庆 +1 位作者 邓海琳 陆德如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1-307,共7页
P190系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1(MSA1),是很有希望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根据该基因现有序列,我们设计了3对引物,在5′端引物和3′端引物前分别设有BamHI和XbaI酶切位点序列,在每个酶切位点前设有保护性碱基GC,用固相亚磷酸酰胺法在ABI... P190系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1(MSA1),是很有希望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根据该基因现有序列,我们设计了3对引物,在5′端引物和3′端引物前分别设有BamHI和XbaI酶切位点序列,在每个酶切位点前设有保护性碱基GC,用固相亚磷酸酰胺法在ABI391型DNA自动合成仪上自动合成引物,合成的引物氨解、冷冻干燥后经HPLC纯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了恶性疤原虫FCC1/HN株P190第3、4保守区和第2保守区部分序列的基因片段,分别定名为P190CR3、P190CR4和P190CR2-2,各片段均连接到pUC18载体上,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克隆片段的DNA序列,结果表明这3个区域的DNA序列与MAD20(采自巴布亚-新几内亚)、Wellcome(采自西非)、K1(采自泰国)及CAMP(采自马尔加什)株恶性疟原虫P190相应区域比较也是高度保守的。在该基因第2保守区核苷酸第81位(相当于MAD20的732位)发生了碱基替换,由T替代了C,但未发生氨基酸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保守序列 疫苗
下载PDF
恶性疟裂殖子表面蛋白1合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冬梅 潘卫庆 陆德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3-726,共4页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 74% ) ,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 (4940bp) ,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 74% ) ,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 (4940bp) ,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 ,本研究建立了ms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将合成的msp1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胞内表达载体 pPIC3 5 ,构建了重组质粒 pPIC3 5 /msp1,用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转化子 ,经PCR证实msp1基因已整合于毕赤酵母染色体中。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毕赤酵母菌经甲醇诱导后表达出全长msp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能与识别MSP1分子二硫键依赖构象表位的特异性单抗发生很强的反应 ,表明msp1重组蛋白至少在该表位构象上与天然蛋白一致。从毕赤酵母中分离得到大量msp1为开展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特别是测定其疟疾保护性免疫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恶性疟原虫 疟疾疫苗 表面蛋白1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190抗原保守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4
作者 杨树桐 潘卫庆 +1 位作者 邓海琳 陆德如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2-35,共4页
P190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是很有希望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采用PCR方法克隆了我国海南省FCC1/HN株P190抗原基因的3个保守区片段,连接到pUC18载体上进行DNA序列测定,然后分别与表达载体pGEX-... P190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是很有希望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采用PCR方法克隆了我国海南省FCC1/HN株P190抗原基因的3个保守区片段,连接到pUC18载体上进行DNA序列测定,然后分别与表达载体pGEX-2T连接,经双酶切鉴定后转化感受态JM109大肠杆菌进行高效融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P190抗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我国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的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明 陈白虹 +2 位作者 董文其 毕惠祥 王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1-17,共7页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预测,并以合成肽技术鉴定了预测表位的免疫原性。抗原指数分析表明,MSP-2分子亲水性指数和侧链易曲性指数最高的区域分别位于aa153~166和aa65~72,而aa53~60可能是我国虫株特异的抗原表位。用4个合成肽进行免疫学鉴定,证实预测的表位可以诱导抗肽抗体反应,免疫血清可识别重组MSP-2和恶性疟原虫全抗原中MSP-2抗原区带,且合成肽可与我国流行区高度免疫人群免疫血清反应。由于这些表位存在于我国海南、云南、安徽株MSP-2序列中,可以作为研制我国恶性疟重组多价表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MSP-2 抗原表位 重组疫苗 疟疾
下载PDF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及一些异常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 毕惠祥 +2 位作者 谢毅 李英杰 任大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将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第二区基因(MSA1R2)和MSA2全基因克隆入pWR450-I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MSA1R2和MSA2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2kD和94kD... 将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第二区基因(MSA1R2)和MSA2全基因克隆入pWR450-I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MSA1R2和MSA2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2kD和94kD,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5—30%和5—8%。用兔抗恶性疟原虫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诱导的pWR-MSA1R2和pWR-MSA2工程菌分别在72kD和94kD处出现与抗恶性疟抗体反应的特异染色区带,而未经诱导的工程菌和pWR450I转化菌则无反应。对MSA2-pWR工程菌在诱导后出现的工程菌生长缓慢、表达量低、表达产物分子量偏大等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裂殖子 表面抗原 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融合HBS基因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秀球 朱家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FCC1/HN)裂殖子表面蛋白 2 (MSP2 )融合HBsAg基因片断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XORF1-PfMSP2 -HBS ,观察该DNA疫苗的免疫特性。方法  (1)以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FCC1/HN)基因组为模板 ,扩增出pfMSP2 DNA...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FCC1/HN)裂殖子表面蛋白 2 (MSP2 )融合HBsAg基因片断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XORF1-PfMSP2 -HBS ,观察该DNA疫苗的免疫特性。方法  (1)以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FCC1/HN)基因组为模板 ,扩增出pfMSP2 DNA片断 ,将该片段克隆入质粒pVXORF1-HBS中HBS的上游并与之紧密相连 ,构建质粒 pVXORF1-PfMSP2 -HBS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XORF1-PfMSP2 以作为对照。 (2 )用上述构建的质粒及空质粒 pVXORF1免疫KM小鼠 ,以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 结果  (1)筛选出的重组子为编码FCC1/HNMSP2 基因片断的重组质粒 pVXORF1-PfMSP2 -HBS及 pVXORF1-PfMSP2 。 (2 )裸DNA尾根多点注射KM小鼠 ,显示 pVXORF1-PfMSP2 -HBS组小鼠较pVXORF1-PfMSP2 组小鼠产生抗PfMSP2 蛋白的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二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fMSP2 融合HBsAg基因片段激发机体产生抗PfMSP2 抗体的能力显著增强 ,提示PfM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2 融合HBS基因 重组质粒 免疫原性 研究 DNA疫苗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秀球 朱家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 FCC1/ HN)裂殖子表面蛋白 2 ( MSP2 )融合 HBs 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  ( 1)采...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 ( FCC1/ HN)裂殖子表面蛋白 2 ( MSP2 )融合 HBs 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  ( 1)采用 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 MSP2 原核表达质粒 PET2 8α- MSP2 的 MSP2 基因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 Bam H 酶切 ;质粒 p VXORF1- Pv MSP1 .1 9- HBS用相同的酶酶切 ,经纯化后用 T4DNA连接酶将其与酶切后纯化的 MSP2 基因连接 ;( 2 )分别用Bam H +Xho 双酶切 PET2 8α- MSP2 质粒 DNA和 p VXORF1质粒 DNA,纯化后将目的基因片断用 T4DNA连接酶连接 ;将 ( 1)、( 2 )连接产物分别转化大肠杆菌 DH5α。于氨苄青霉素阳性 L 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 ,酶切电泳鉴定。 结果 筛选出的重组子为编码 FCC1/ HN MSP2 基因片断的重组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及 p VXORF1- Pf MSP2 。 结论 编码 FCC1/ HN MSP2 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 p VXORF1- Pf MSP2 - HBS和 p VXORF1- Pf MSP2 的构建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2 MSP2 疟疾疫苗
下载PDF
3种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19
作者 单志新 余新炳 +3 位作者 徐劲 吴忠道 马长玲 李学荣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谷氨酸富集蛋白 (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 (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 1(MSA1)基因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采用 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 GARP、SERA和 MSA1基因... 目的 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谷氨酸富集蛋白 (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 (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 1(MSA1)基因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采用 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 GARP、SERA和 MSA1基因片段 ,分别插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测序。应用 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 3种抗原基因的结构及 3种抗原在不同恶性疟原虫株间的分化情况。 结果 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 GARP基因全长 2 2 6 3bp,编码6 82个氨基酸残基 ,谷氨酸占 2 3.6 1% ,包含 5个典型的氨基酸重复序列 ;SERA基因全长 344 8bp,编码 995个氨基酸残基 ,丝氨酸含量为 10 .6 5 % ,包含 1个连续 32个丝氨酸 (S)残基的序列 ;MSA1基因全长 5 0 85 bp,编码 16 94个氨基酸残基 ,MSA1的氨基酸序列符合 MAD2 0型特征。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与 3D7、FC2 7株 GARP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 C-末端 ;FCC1/ HN株与 FCR3、3D7、FCBR、Hondulas- 1株 SERA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 N-端。FCC1/ HN株与MAD2 0、3D7、HN1、HN2、FC2 7、RO- 71、RO- 33、CAMP和 Palo- alto株 MSA1的同源性高 ,K1和 WEL L COME株 MSA1的同源性高 ,各分离株 MSA1的序列差异主要处于第 2至 16分区。 结论 了解了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 GARP、SERA和 MSA1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谷氨酸富集蛋白 丝氨酸重复抗原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基因复合核酸疫苗诱导小鼠抗体免疫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缪军 李珣 +3 位作者 薛采芳 刘忠湘 甄荣芬 秦恩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的 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分泌性的VR10 12 /TPA/HG MSP1 17和非分泌性的VR10 12 /HG MSP1 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和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能力。方法 以 2 0 0 μg/10 0 ...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的 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分泌性的VR10 12 /TPA/HG MSP1 17和非分泌性的VR10 12 /HG MSP1 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和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能力。方法 以 2 0 0 μg/10 0 μl或 1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HG MSP1 17或VR10 12 /TPA/HG MSP1 17肌注免疫BALB/c或C5 7BL/6小鼠。用ELISA间接法测定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 ,用体外抑制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抑制疟原虫生长效果。结果 经 3次 1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HG MSP1 17免疫后 ,BALB/c小鼠和C5 7BL/6小鼠均产生了明显的HG和YMSP119抗体。但总体抗体水平不高。BALB/c小鼠经 3次 2 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的VR10 12 /HG MSP1 17免疫后 ,产生了较高的HG抗体 ,但MSP1 17的抗体无明显变化 ,经 3次 2 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TPA/HG MSP1 17免疫后 ,仅产生较低的HG抗体 ,无MSP1 17抗体的产生。用 2 0 0 μg/10 0 μlVR10 12 /HG MSP1 17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做体外抑制试验 ,结果抑制效果明显。结论 VR10 12 /HG MSP1 17比VR10 12 /TPA/HG MSP 17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核酸疫苗 裂殖子表面蛋白 T细胞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