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nonlinear hyper-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SiO_(2) particle-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1
作者 Xihuang Zhang Xuexing Wu +4 位作者 He Yang Ying Chen Xiangli Cheng Bo Liu Hui Zhao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0-114,共15页
SiO_(2)-particle reinforced silicon rubber composite(SP-RSRC)is a widely utilized material that offers shock absorption protection to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impact environments.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 SiO_(2)-particle reinforced silicon rubber composite(SP-RSRC)is a widely utilized material that offers shock absorption protection to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impact environments.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P-RSRC under various strain rates,employing a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theoretical,and numerical analyses.Firstly,quasi-static and dynamic compre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SP-RSRC utilizing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and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apparatus.Nonlin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of SP-RSRC were obtained for strain rates ranging from 1×10^(−3) to 3065 s^(−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 showed evident strain rate sensitivity,along with nonlinearity.Then,a nonlinear visco-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was developed,consisting of a hyperelastic component utilizing the 3rd-order Ogden energy function and a viscous component employing a rate-dependent relaxation time scheme.The model accurately characterized the dynamic mechanical response of SP-RSRC,effectively mitigating the challenge of calibrating an excessive number of material parameters inherent in conventional viscoelastic models.Furthermore,the simplified rubber material(SRM)model,integrated within the LS-DYNA software,was chosen to depi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RSRC in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parameters of the SRM model were further calibrated based on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ships of SP-RSRC,as predicted by the developed nonlinear visco-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Finally,an inverse ballistic experiment using a single-stage air gun was conducted for SP-RSRC.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HPB experiments and the inverse ballistic experiment were then performed,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alibrated SRM model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is study offer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P-RSRC in the realm of impact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s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Nonlinear visco-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Inverse ballistic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3T1R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与惯量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小蓉 赵磊 沈惠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8-458,共11页
对一种3T1R解耦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及其惯量耦合强度进行了分析。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了机构的位置正反解方程,得到动平台的雅可比矩阵,推导了机构各构件的速度、加速度;基于牛顿-欧拉法,考虑构件重力以及外负载,建立了机构逆... 对一种3T1R解耦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及其惯量耦合强度进行了分析。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了机构的位置正反解方程,得到动平台的雅可比矩阵,推导了机构各构件的速度、加速度;基于牛顿-欧拉法,考虑构件重力以及外负载,建立了机构逆向动力学模型,并用ADAMS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基于所建的逆向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加速度和动平台姿态角对支链驱动力的影响;基于关节空间的惯量矩阵,建立了惯量耦合强度评价指标,分析了其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并与降耦前Quadrupteron机构的惯量耦合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降耦不仅降低了支链间的耦合强度,而且整个工作空间内惯量耦合强度的分布更为一致,提升了机构动态性能的各向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牛顿-欧拉法 逆向动力学模型 惯量耦合强度
下载PDF
新型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波-电动力学建模和时域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自强 郑亚明 +1 位作者 岳旭辉 陈启卷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主动共振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调节内部配重位置实现共振发电。本文以基于机械式动力输出系统(Power Take-off,PTO)的主动共振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构建波-电时域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可行性,该模型的非线性特征主... 主动共振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调节内部配重位置实现共振发电。本文以基于机械式动力输出系统(Power Take-off,PTO)的主动共振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构建波-电时域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可行性,该模型的非线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正弦函数形式的静水回复力矩及止动力矩中。进一步,研究自振周期同不规则波能量周期一致的共振状态下,不同负载形式及取值大小对装置时域响应曲线、时均功率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负载设置对俘获宽度比的影响大于PTO传动效率。阻性负载值过大或过小均会削弱俘获宽度比,使有功时均值和发电效率下降,共振状态下,负载的感性或容性成分会使发电机产生大量无功,且无功有正有负,感性或容性成分能有效削弱俘获宽度比、有功时均值和发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机械式PTO 动力学建模 时域响应 时均功率 效率
下载PDF
一种3自由度并联拟人机械腿的动力学建模及伺服电机峰值力矩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研彪 李景敏 +2 位作者 计时鸣 郑超 赵章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8-1936,共9页
为了弥补当前拟人机器人结构的不足之处和改善拟人机械腿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对一种3自由度并联拟人机械腿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该机械腿的结构布局特点,推导出其运动学反解方程,研究了各输入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 为了弥补当前拟人机器人结构的不足之处和改善拟人机械腿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对一种3自由度并联拟人机械腿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该机械腿的结构布局特点,推导出其运动学反解方程,研究了各输入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该机械腿的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伺服电机的预估模型,主要包括对伺服电机转速的预估和对电机转矩的预估,分析了机械腿伺服电机驱动的角速度、驱动力矩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机械腿的动力学特性,并对机械腿伺服电机峰值力矩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最大预估峰值力矩值为3.195 N·m.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械腿机构的驱动角速度和驱动力矩呈周期性变化。伺服电机峰值力矩预估模型为机械腿伺服电机的选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并联机构 拉格朗日方法 动力学建模 运动反解 峰值预估模型
下载PDF
电磁发射轨道受余割函数磁压力动态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 刘峰 +1 位作者 张博阳 白象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3-916,共4页
解决电磁发射轨道受阻尼力作用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短和发射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等方法推导出简谐压力作用下轨道的瞬态响应解析解.结果表明:材料应变阻尼系数、粘滞外阻尼系数、弹性系数对轨道梁挠度产生的影响呈现周... 解决电磁发射轨道受阻尼力作用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短和发射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等方法推导出简谐压力作用下轨道的瞬态响应解析解.结果表明:材料应变阻尼系数、粘滞外阻尼系数、弹性系数对轨道梁挠度产生的影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在一个周期内,轨道梁的挠度随着粘滞外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材料应变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弹性系数对挠度的影响不太明显,挠度曲线随着弹性系数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该成果对优化电磁发射装置的性能和提高发射精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炮 发射轨道 力学模型 欧拉梁理论 积分变换 积分逆变换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逆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长春 延皓 +1 位作者 张金英 刘晓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6-450,共5页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被广泛用于模拟舰艇、飞机和车辆的空间运动,其动力学模型通常假设支腿不存在绕自身轴线的转动,给计算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为了评估和消除此误差,以牛顿—欧拉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建...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被广泛用于模拟舰艇、飞机和车辆的空间运动,其动力学模型通常假设支腿不存在绕自身轴线的转动,给计算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为了评估和消除此误差,以牛顿—欧拉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完全遵循支腿转动的真实运动情况,是一种精确的动力学模型。由于在推导过程中消去了各约束反力,该模型有着简洁的表达形式和较高的计算效率,适用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的结构优化和控制算法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 改进的逆动力学模型 牛顿—欧拉方法
下载PDF
基于力学模式的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少荣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0-97,共8页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力学模式的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首先提出了力学模式下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六种形式,导出了第一、二类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线性最小二乘解,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数值解;最后,...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力学模式的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首先提出了力学模式下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六种形式,导出了第一、二类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线性最小二乘解,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数值解;最后,结合数值例子,讨论了利用地壳垂直形变数据反演地壳断层错动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模式 动态大地测量 数据反演
下载PDF
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建模及其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庆 薛邵文 林乃昌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5,共7页
针对含间隙的强非线性系统难以建立较准确数学模型的问题,以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为对象,提出了一种表述接触力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首先,运用Nikravesh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撞模型,对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然后,根据逆模型理... 针对含间隙的强非线性系统难以建立较准确数学模型的问题,以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为对象,提出了一种表述接触力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首先,运用Nikravesh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撞模型,对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然后,根据逆模型理论,对其建立了含间隙的曲柄滑块机构逆模型;最后,将其与理想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对比,就实际机构间隙带来的误差分别进行逆模控制和PID加逆模控制来补偿间隙引起的系统误差。理论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运用Nikravesh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撞模型对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该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使解决问题的难度大为降低;仿真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经补偿后提出的逆模型误差补偿策略的精度可以提高52.1%以上;该建模方法和误差补偿策略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数学建模和误差补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间隙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弹簧阻尼模型 逆模型 动力学建模 误差补偿
下载PDF
基于逆动力学和在线参数辨识的飞机姿态控制 被引量:9
9
作者 柳嘉润 申功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传统的综合飞行 火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了PID(Proportion Inte gral Differential)结构的飞行 火力耦合器 ,具有鲁棒性差、设计工作量大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动力学和在线参数辨识的方法 ,用于直接设计综合控制系统中的姿态控制... 传统的综合飞行 火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了PID(Proportion Inte gral Differential)结构的飞行 火力耦合器 ,具有鲁棒性差、设计工作量大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动力学和在线参数辨识的方法 ,用于直接设计综合控制系统中的姿态控制器 .其中 ,对飞机的转动动力学方程 ,推导得到了其逆特性的解析形式 ;使用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对飞机的气动特性进行估计并用于舵面分配 .以六自由度非线性飞机模型为对象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具有快速性好、通道间解耦效果明显、对气动模型误差的鲁棒性强等优点 .本方法也可推广用于其他的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系统 飞机模型 飞行器姿态 火力控制系统 气动模型 气动特性 参数辨识 逆动力学 在线 鲁棒性
下载PDF
聚氨酯(PU)/聚乙烯醇(PVA)共混体系的有关性能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美芳 陈大俊 +1 位作者 周涵新 孙桐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32-437,共6页
本文研究了聚氨酯(PU)-聚乙烯醇(PVA)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质、相逆转现象和透气性能.发现当PVA重量含量为30-50%时,共混体系发生了连续相与分散相的逆转.进一步,通过力学模型描述了该共混体系的模量-组成关系、动态力学温度谱以及透... 本文研究了聚氨酯(PU)-聚乙烯醇(PVA)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质、相逆转现象和透气性能.发现当PVA重量含量为30-50%时,共混体系发生了连续相与分散相的逆转.进一步,通过力学模型描述了该共混体系的模量-组成关系、动态力学温度谱以及透气系数与PVA含量的关系曲线.所有实验数据都落在理论预测的范围内,并分别与改进的Kerner模型和组合Kerner模型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乙烯醇 共混 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并行化软件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省贤 李录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高精度反演表层任意介质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但大量的正、反演,需要高性能计算的支持。作者基于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的并行性分析,研究了一套并行算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命名管道机制的动态负载均衡新方法,并... 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高精度反演表层任意介质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但大量的正、反演,需要高性能计算的支持。作者基于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的并行性分析,研究了一套并行算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命名管道机制的动态负载均衡新方法,并在分布式共享存储并行系统上实现了软件设计,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整套并行算法在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中获得了有效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模型层析反演 动态负载 均衡 命名管道机制 并行化 高性能计算
下载PDF
基于统计-动力反演的近千年印度夏季风驱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霞 林振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7-1449,共13页
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是最近数十年人类活动影响加强情况下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背景,其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非线性统计-动力反演方法结合了统计模型和动力模型的优点,能充分利用观测数据反演系统各... 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是最近数十年人类活动影响加强情况下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背景,其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非线性统计-动力反演方法结合了统计模型和动力模型的优点,能充分利用观测数据反演系统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尝试应用非线性统计-动力反演方法建立印度夏季风的动力方程,为研究印度夏季风的驱动机制提供量化参考.经研究发现:近千年印度夏季风系统是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工业革命前印度夏季风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北大西洋海表温,其次是温室气体(N2O和CO2)浓度与阿拉伯海海表温、ENSO及太阳辐照度等的相互作用;在工业革命后期,温室气体(CH4、N2O和CO2)浓度及其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太阳辐照度、ENSO及北极温度等的相互作用成为印度夏季风的主要驱动力;单因子甲烷和N2O是印度夏季风的驱动力,而它们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两个因子的交叉项)却是稳定作用力.总体来说,工业革命前,北大西洋海表温度是印度夏季风的主要驱动因子;工业革命后,温室气体则成为主要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夏季风 驱动机制 统计-动力反演 Jhumar洞石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