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反曹 暗反刘──《三国演义》内容倾向新论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传席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64,共19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明代 小说 <<三国演义>> 内容倾向
下载PDF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手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剑凌 《攀枝花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着重以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彝陵之战为例,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手法,如主帅间智谋的较量,相同和不同类型的战争形式描写,战争描写中人物性格的展示,“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 战争描写手法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理 《北方论丛》 2000年第2期68-70,共3页
《三国演义》在三个层面上塑造一个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当曹操以治国安邦为目标时 ,是一名“能臣”,以争霸天下为目标时 ,便是一个“奸雄”,而以一己私利为目标时 ,则成为一个骂名千古的“奸贼”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曹操 形象 "能臣" "奸雄" "奸贼"
下载PDF
《三国演义》叙事形态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铁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历史演义小说每每有正史作参照 ,因而其叙事时空形态与历史的现实时空形态的差别显而易见。文章分析《三国演义》叙事形态与历史的现实时空形态的差别 ,并说明这种差别正体现了叙事主体的控制和调度 。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小说 <<三国演义>> 叙事形态 时空关系
下载PDF
《三国演义》的典故运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永良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三国演义》善用典故,并且独具特色,以其取经广泛、新颖独到、深刻警策和含蓄蕴藉见长,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也有其不足。文章还分析了《三国演义》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三国演义>> 典故
下载PDF
论《三国演义》的审美意象
6
作者 赵庆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0-83,共4页
《三国演义》的成功,要在审美意象的铸造。其审美意象具有灵敏的知觉性,丰富的想象性和浓郁的悲剧性,写出了历史人物的特质。抒发了作家的情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三国演义>> 审美意象 知觉性 想象性
全文增补中
论《三国演义》的人文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正武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1期65-70,共6页
人们对《三国演义》多从伦理道德方面加以审视。本文试图以十四世纪世界文化为背景 ,从礼赞智慧、歌颂自然和主张统一等观点切入 ,对小说萌动的人文意识加以观照。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三国演义>> 人文意识
下载PDF
第12次《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世厚 《晋阳学刊》 2000年第1期82-86,共5页
第12次《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15日至19日在山西省清徐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9个省市和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的学者共90位,提交论文67篇。与会学者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就作者和小说的有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新见颇多... 第12次《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15日至19日在山西省清徐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9个省市和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的学者共90位,提交论文67篇。与会学者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就作者和小说的有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新见颇多,反映了两年来《三国演义》研究的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学术讨论 古代小说 罗贯中
下载PDF
《三国演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9
作者 喻镇荣 《晋阳学刊》 2000年第1期108-109,共2页
诸葛亮在隆中决策时对刘备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占人和”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诸葛亮把它放到“欲成霸业”的根本大计的高度,可见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极度重视。刘备以人为本的思想... 诸葛亮在隆中决策时对刘备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占人和”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诸葛亮把它放到“欲成霸业”的根本大计的高度,可见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极度重视。刘备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比较浓厚的。《三国演义》第四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学评论 人本思想
下载PDF
《春秋》大义与关羽形象的儒雅化、道德化——《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演义》中关羽形象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雷会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典范化,其本质意义就在于作者为其注入了忠义盖世、儒雅绝伦的道德内涵,从而体现孔夫子所提倡的《春秋》大义。由于历史观的不同,造成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叙事重点、细节选择、人物褒贬等多方面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典范化,其本质意义就在于作者为其注入了忠义盖世、儒雅绝伦的道德内涵,从而体现孔夫子所提倡的《春秋》大义。由于历史观的不同,造成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叙事重点、细节选择、人物褒贬等多方面的不同,为了把关羽塑造成一个体现《春秋》大义的忠义英雄,罗贯中大胆虚构了一系列故事,以之强化和凸显关羽忠义品质。关羽的走麦城的悲剧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在道德上和人格上却是胜利者。关羽与曹魏的军事冲突转变成道德的冲突。这正是儒家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孔子 《春秋》大义 关羽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箭伤疗救及其文学书写--从《三国志演义》“拔矢啖睛”“刮骨疗毒”说起
11
作者 刘海燕 郑瑶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箭伤是古代军将必须直面的创痛。古籍中关于军将箭伤的记载与中国外科医术以及中医药疗法密切相关。"刮骨疗毒"是较早有确切文字记载,治疗箭伤的骨科病灶清除术和扩创术的应用案例,在后世流传甚广。小说《三国志演义》以"... 箭伤是古代军将必须直面的创痛。古籍中关于军将箭伤的记载与中国外科医术以及中医药疗法密切相关。"刮骨疗毒"是较早有确切文字记载,治疗箭伤的骨科病灶清除术和扩创术的应用案例,在后世流传甚广。小说《三国志演义》以"刮骨疗毒""拔矢啖睛"等情节,成为箭伤文学书写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中箭伤叙事有关箭伤的历史记载进行细致分析,进一步梳理古代箭伤疗救的医药文化与文学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伤 “刮骨疗毒” “拔矢啖睛” 三国演义 文学书写
下载PDF
太原清徐罗某某绝非《三国》作者罗贯中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辽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1988年,山西及山西清徐县的某些学者,出于对《三国演义》原作者罗贯中和对乡里的热爱,因山西太原清徐《罗氏家谱》中第六代罗锦有“次子出外”字样,遂认定罗锦无名字的“出外”“次子”即为《三国演义》原作者罗贯中。其后他们... 1988年,山西及山西清徐县的某些学者,出于对《三国演义》原作者罗贯中和对乡里的热爱,因山西太原清徐《罗氏家谱》中第六代罗锦有“次子出外”字样,遂认定罗锦无名字的“出外”“次子”即为《三国演义》原作者罗贯中。其后他们宣称罗贯中已经找到。内地多家报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三国演义>> 作者考据 罗贯中
下载PDF
史传文学与信史的联系与区隔——以“三国”为例
13
作者 冯天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139,共5页
本文以讲史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的联系与区隔说明:"文"与"史"固然不宜截然分家,但决不能混淆,文史各有职能侧重,文学求美,史学求真,二者的主要功能不能相互取代,以文代史,便会导致"观者惑乱"... 本文以讲史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的联系与区隔说明:"文"与"史"固然不宜截然分家,但决不能混淆,文史各有职能侧重,文学求美,史学求真,二者的主要功能不能相互取代,以文代史,便会导致"观者惑乱"。作为"观者"的我们,要想在历史真实的认识上不受"惑乱",应当学会把握信史与史传文学的联系性与差异性,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信史 史传文学
下载PDF
知其不可而强为——诸葛亮悲剧精神的内核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召明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16-117,共2页
诸葛亮的悲剧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 :明知不能兴汉而出山 ;明知不能灭魏而北伐 ;明知不能保蜀而尽保蜀之心。他虽然在现实斗争中失败了 ,但其坚强不屈的意志。
关键词 诸葛亮 悲剧精神 <<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分析
下载PDF
“刁买人心”辩
15
作者 宋培宪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2-46,共5页
〕“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这是几乎人人尽知的一句歇后语,而本文则认为,如果深入分析刘备的性格特征和此事的前因后果,此说则不能成立,进而认为刘备身上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仁德宽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性格分析 <<刁买人心>>
下载PDF
从曹操刘备的形象塑造看罗贯中的道德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德才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68-76,共9页
《三国演义》问世几百年来,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张飞、赵云的英勇胆略,曹操的奸险毒辣,刘备的忠厚仁爱,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义气,妇孺皆知。我们知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任何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道德观的形象显现,俄国伟大作家列夫... 《三国演义》问世几百年来,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张飞、赵云的英勇胆略,曹操的奸险毒辣,刘备的忠厚仁爱,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义气,妇孺皆知。我们知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任何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道德观的形象显现,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为自己确定明确的善与恶的界限,他就不能写作。”《三国演义》颇有名气,这与作品在褒善贬恶所体现的德道观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贯中 <<三国演义>> 道德观 形象塑造 曹操 刘备 道德理论
下载PDF
浅谈关羽的“义”
17
作者 王艳玲 《天中学刊》 200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关羽 理想典型 罗贯中 国家大义 忠义 礼义 仁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