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语》与《左传》之假设句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白兆麟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就假设句之范围 ,将〈〈国语〉〉与〈〈左传〉〉加以比较 。
关键词 <<国语>> <<左传>> 假设句 格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国语》《左传》“其与几何”歧说梳理
2
作者 汪少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国语》《左传》“其与几何”的“与”历来有四种解释 :加强语气或表示停顿的语气词或助词 ,倒装句的语气词 ,副词 ,实词。考察的结论是 :“与”和“其”
关键词 '其与几何' 语气副词 << 左传>> <<国语>>
下载PDF
论《国语》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才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2-54,,71,,共4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人历来被视为尤物、玩偶,无论生活里还是典籍中,均不受尊重,尤其是早期的封建社会。惟独《国语》一书的作者让女性堂堂正正地、有人格、有理性、有自尊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实在值得认真探讨一下。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国语>>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国语》疑义新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生群 苏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国语》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历史典籍,本文针对其中《周语》、《鲁语》部分的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辩证。
关键词 国语 训诂 周语 鲁语
下载PDF
谈《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前中国的语法研究(下)——纪念劭西师《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九十年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良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39,共39页
1898《马氏文通》到1924《新著国语文法》前中国语法研究分两个阶段。本文上篇谈前段"词本位"体系文法,已发表于本刊总第19辑。这里属下篇,谈后段"句本位"体系文法。"句本位"体系文法初建的原因和条件:国语运动的胜利,代替文言... 1898《马氏文通》到1924《新著国语文法》前中国语法研究分两个阶段。本文上篇谈前段"词本位"体系文法,已发表于本刊总第19辑。这里属下篇,谈后段"句本位"体系文法。"句本位"体系文法初建的原因和条件:国语运动的胜利,代替文言成为正式书面语;国外语言学类型理论、重句法文法体系引进,文法研究方法和文法与逻辑关系探索。所建体系基本内容:文法研究重视句中词的位置次序,以句子的结构和类型研究为重点。分词法(词类)、句法两部门,前者为后者服务;文法单位有词、语、句三级。词类继承前段研究分九品,继用"假借"说,说明词的转类;提出按句法成分位置辨分词品。句子整体结构分主语谓语:主语可含形容性附加语;谓语可含副词性附加语,谓语动词可带宾语、足语;谓语形容词和同动词后成分是表语。谈说句成分所任词语种类、变化和句子结构简式、复式及相互转化。认识句法结构蕴含语义关系并注意二者的结合分析。句子类型,按组织结构分单句、复句;按语气分直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用表格法、图解法显示文法分析结果。行文有"附则"、"注意",配合正文又适合教学需要。书后附标点符号用法,表现语法与标点符号关系密切;也反映新文化运动胜利,国语代替文言的一个成果。"句本位"文法体系的初建,是1922—1923年多位学者多年辛苦探索的成果;也为由《马氏文通》"词本位"科学体系发展为《新著》"句本位"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纪念 九十年 文法 句本位
下载PDF
《国语》韦昭注语法得失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朝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9,共4页
通语法是专书训释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国语》韦昭注一书作为研究对象,对韦昭在训释时所运用的揭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及虚词的用法等方面进行简略的概括。同时从误虚为实、误实为虚、不明倒装、不明词类活用几个方面对《国语... 通语法是专书训释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国语》韦昭注一书作为研究对象,对韦昭在训释时所运用的揭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及虚词的用法等方面进行简略的概括。同时从误虚为实、误实为虚、不明倒装、不明词类活用几个方面对《国语》韦昭注存在的一些失误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韦昭注 语法 得失
下载PDF
谈《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前中国的语法研究(上)——纪念劭西师《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九十年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良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32,共32页
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到1924年《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前(1898—1923)中国语法研究分两个阶段:前段(1898—1919)是文言"词本位"文法产生,文法属于文章学,为了会通和写作文章。后段(1920—1923)是国语"句本位"文法创建,文法独... 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到1924年《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前(1898—1923)中国语法研究分两个阶段:前段(1898—1919)是文言"词本位"文法产生,文法属于文章学,为了会通和写作文章。后段(1920—1923)是国语"句本位"文法创建,文法独立,为了教学研究和推广国语。本文谈前段:中国现代语法学文言"词本位"文法体系《马氏文通》和有文法内容的现代文章学《汉文典》两部开山之作产生。两部开山之作支配、影响下出现一本《言文一贯虚字使用法》外,五种文章学文法教科书:《中等国文典》《中华中学文法要略》《文法会通》《文法要略》《新体国文典讲义》。这个阶段"文法"有两义:一指Grammar(葛朗玛),一指文章学。五书前两种文法独立,是照《马氏文通》词法蕴涵句法内容的"词本位"文法,后三种文法内容结合在文章学中。五书共定汉语词法内容是:继《马氏文通》确立汉语九品词和每品的分类及其基本句法功能;确认汉语词类有"假借""变性"的转类和词的位置次序及虚词用法的重要性。提出汉语句法单位有词、短语、句三级,句法结构分主要成分、附属成分;主要成分分主语、谓语(谓语可有连带成分宾语、足语),附属成分分形容词性的、副词性的。句法成分可有移位、省略变化。汉语句子按语气分叙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这些为"词本位"文法嬗变下阶段"句本位"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纪念 九十年 文法 词本位
下载PDF
《左传》《国语》程度副词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广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66-70,77,共6页
程度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文章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总结两书的程度副词系统,将程度副词分为表示程度高、表示程度变化和表示程度轻微三类,在此基础上对两书程度副词分别进行描写、统计并加以比较... 程度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文章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总结两书的程度副词系统,将程度副词分为表示程度高、表示程度变化和表示程度轻微三类,在此基础上对两书程度副词分别进行描写、统计并加以比较,由此可以总结两部专书乃至先秦汉语程度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左传 国语 汉语史
下载PDF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守奎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2期92-102,129,共12页
《国语》中部分词保存了古老的意义,其后逐渐遗失,韦昭注多有疏误,根据出土古文字材料可予以纠正;《国语》韦昭注中还有一些词语的僻义或异说,结合古文字材料,对解决其他古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一定作用。将古文字研究与训诂研究结合起来,... 《国语》中部分词保存了古老的意义,其后逐渐遗失,韦昭注多有疏误,根据出土古文字材料可予以纠正;《国语》韦昭注中还有一些词语的僻义或异说,结合古文字材料,对解决其他古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一定作用。将古文字研究与训诂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解决古书中的疑难问题和深入认识古书的传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韦昭 古义 训诂 古文字
下载PDF
《国语》“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新解
10
作者 张春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国语·越语》“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之“帅”当训“同‘率’,劝勉、鼓励之义”。
关键词 国语·越语》 劝勉
下载PDF
《韵补》引《国语》例辨正
11
作者 郭万青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韵补》引用《国语》共10处10例,这些用例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宋以前《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关键词 《韵补》 国语 版本
下载PDF
《国语》韦注辨正
12
作者 张新武 《语言与翻译》 2010年第2期37-40,共4页
文章讨论了《国语》韦注中的一些词句训释问题,并对清人的韦注纠谬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正。
关键词 国语 韦昭注 训诂
下载PDF
《国语》韦昭注札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朝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1,共5页
《国语》韦昭注是解读《国语》的重要材料,本文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
关键词 国语 韦注 札记
下载PDF
《国语·季桓子穿井》辨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振乾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5期60-64,共5页
本文运用传统训诂学方法,对《国语·季桓子穿井》作了新的注释辨正,纠正了长期以来的误解,庶几可见其所记事情之原貌。
关键词 国语·季桓子穿井》 辨正 释解
下载PDF
《国语》叙事视角蕴意探碛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继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3-50,共8页
《国语》材料由八国之"语"组合而成,虽然它们详略不一、各有特色甚至风格迥异,但在叙事视角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从事件叙述的宏观结构框架上看,体现出了历史经验总结者的特色;从具体事件的微观进程上看,体现出了全... 《国语》材料由八国之"语"组合而成,虽然它们详略不一、各有特色甚至风格迥异,但在叙事视角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从事件叙述的宏观结构框架上看,体现出了历史经验总结者的特色;从具体事件的微观进程上看,体现出了全知全觉的视角特点。由此断定,《国语》资料的来源是复杂的,它概由采集各国史料汇编而成,但在编写过程中,经过了编纂者统一加工整理,其编纂目的就在于使人接受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叙事视角 历史经验总结者 全知全觉 意蕴
下载PDF
十二种版本《国语》断句歧异例析
16
作者 杨世勤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在校读《国语》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家在断句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国语》的12种版本(有两种是选本)就其中的9处断句有歧异的地方从多种角度比较同异,进行辨正,试图得出比较公允的意见,有益于对《国语》文本本身的解读。
关键词 版本 国语 断句
下载PDF
《国语·晋语二》“怀挟缨纕”新解
17
作者 蔡振华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4期48-51,126,127,共6页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一般认为是完整的一句话,本文由“者”字入手分析它的成分,认为它只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的主语,因此旧注“缨”为“马缨”,“纕”为“马腹带”并...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一般认为是完整的一句话,本文由“者”字入手分析它的成分,认为它只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的主语,因此旧注“缨”为“马缨”,“纕”为“马腹带”并不可靠。本文认为“缨”是“系绕”之意,“纕”活用为动词,作“系挂、佩带”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下载PDF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18
作者 胡文嘉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4期120-123,128,共5页
《国语·周语》“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章有“奉礼义成”一句,王引之《经义述闻》指出其当读为“仪”。然考诸文义与文献用例,“礼义”或宜仍读如原字。“礼义”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晚期以来“礼”“义”思想内涵的转变。
关键词 国语 周语 经义述闻 礼义 礼仪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2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The Contributions of Sociocultural Context and Linguistic Proficiency
19
作者 Scott AUBREY Rod ELLI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4年第3期371-392,524,共23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pragmatic competence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y students.Participants included 19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115 Chinese mainland students,divided into...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pragmatic competence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y students.Participants included 19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115 Chinese mainland students,divided into those who had spent time abroad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CM A)and those who had not(CM NA),and 97 Hong Kong students,divided into those from an English-medium secondary school(Hong Kong EMI)and those from a Chinese-medium school(Hong Kong CMI).Linguistic proficiency was measured by a C-test,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by a Metapragmatic Knowledge Test,an Irony Test and a Monologic Role Play.Group scores were compared using ANCOVAs to control for differences in proficiency.The results point to a continuum of pragmatic competence—EMI>CMI>CM A>CM NA—reflecting the groups’access to English in real-life context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ong Kong groups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groups were clearest in those tests measuring processing capacity(i.e.,Irony Response Time and the Monologic Role Play).CM A,but not CM NA,performed as well as the Hong Kong groups on measure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Bialystok’s(1993)distinction between analyzed representation and control of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gmatic competence social context Hong Kong the Chinese mainland metapragmatic knowledge processing capacity
下载PDF
《纳氏文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满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75,共9页
本文介绍《纳氏文法》的基本情况,回顾该著作20世纪上半叶在我国的流传情况。文章还通过具体的对比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纳氏文法》对我国汉语语法研究(特别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纳氏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