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献{秋}的用字差异及演变动因探析
1
作者 张阳 周竹筠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29-39,125,共12页
{秋}是汉语中重要的纪时名词,秦汉之后习用“秋”字记录,但在先秦存在诸多字形。殷商时期,字形有“■”“■”等;西周至春秋时期,字形有“■”“■”等;战国时期,{秋}的用字最为复杂,尤以秦、楚系文字之间差异最大,秦系文字多作“秋”,... {秋}是汉语中重要的纪时名词,秦汉之后习用“秋”字记录,但在先秦存在诸多字形。殷商时期,字形有“■”“■”等;西周至春秋时期,字形有“■”“■”等;战国时期,{秋}的用字最为复杂,尤以秦、楚系文字之间差异最大,秦系文字多作“秋”,楚系文字则作“[炅禾]”“[日禾]”与“[艹炅禾]”等。这些字形彼此间不仅形体差异较大,构形理据也完全不同。利用出土文献探索{秋}的用字演变现象与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的构形因革、地域差异、形义关系认知的时代变迁等,进而更好地探寻汉字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 用字 构形 构件变化
下载PDF
《晏子春秋》词句考辨六则
2
作者 谢祥娟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对《晏子春秋》中的六处词句进行辨析。“臣不敢不知”中的第二个“不”应为衍文,“不敢知”是一个古成语,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难保、不敢保,不敢说”。“固”是一个表程度高的程度副词,用在谓词... 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对《晏子春秋》中的六处词句进行辨析。“臣不敢不知”中的第二个“不”应为衍文,“不敢知”是一个古成语,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难保、不敢保,不敢说”。“固”是一个表程度高的程度副词,用在谓词性词语“多心”之前,可释为“本来、确实”。“言不疾、指不及血者死”,不属于盟誓内容,而是交待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性语言。“可立而以闻”中的“立”,应为“泣”之借字,“使吏养之,可立而以闻”是一个假设复句。“臣闻下无直辞……”中的“闻”后,当有“之”字;“仲尼闻之”中的“之”字,也应保留,两者均是回指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 歧义辨析 古籍整理 汉语史
下载PDF
楚简文字中的“绣”和“(纟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国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0,共5页
楚墓出土的遣策屡见"綉"、"(纟秋)"二字。通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及文献的考释,"綉"似当读为"韬",指敛囊或包裹之类的物品。"(纟秋)"似当读为"繡",指刺繡品。
关键词 楚简 名物 [糹]
下载PDF
试论刘敞《春秋》学的时代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尚英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刘敞是中唐啖助、赵匡、陆淳开创的"新《春秋》学"及宋学兴起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春秋》学具有疑古惑经、以义理解经、经世致用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其进行揭示,有利于加深对宋学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 宋代 《春》学 刘敞 时代特色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勘误四则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淑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6期62-63,共2页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大醇小疵,本文谨就该书桓公二年、闵公二年、文公十八年以及 宣公四年的相关注文提出不同见解。
关键词 杨伯峻 《春左传注》 《左传》
下载PDF
《吕氏春秋·察今》“可得”辨正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齐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6,79,共5页
对《吕氏春秋·察今》中的“可得”,目前存在理解上的分歧 :一种为同义连用说 ,另一种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叠加说。从同一文献同一时代的语言用例、《察今》的整体文意以及知人论世方法这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分析 ,本文认为 。
关键词 《吕氏春·察今》 "可得" 考释 同义连用说 能愿动词 物动词 古代汉语 叠加 训诂
下载PDF
“婁”“秋”二字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晓丽 曾小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8-129,共2页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禾榖孰也。从禾,■省声"。"婁"字究竟何解,"秋"字声中是否有义,容尝试解说,认为籀文"■"字,绘出了一幅禾穀成熟,蟋蟀鸣叫和大火流移的秋天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下载PDF
《庄子·秋水》“旋其面目”考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剑英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义,"旋其面目"不能解为"转过脸"或"转过头来";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即黄河所入之海,在黄河入海口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所视即为"北海",也用不着"转过脸"或"转过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水》 旋其面目 北海
下载PDF
《春秋左传》中“所以”和“是以”试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鸿滨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4-25,共2页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文,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文,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位置的前置没有词序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左传》 "所以" "是以" 词汇 词组 古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从汉字看先民对春和秋的关注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通过对汉字春与秋的分析,发现作为农业民族的古代中国人,在春中注重自然状态;在秋中则强调人工活动。
关键词 先民
下载PDF
《春秋左传》中助动词“可以”探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鸿滨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9-91,94,共4页
“可以”在《春秋左传》中宜分为两种情况 :助动词“可以 1”和结构松散的两个词“可以 2”。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 ,助动词“可以 1”在《春秋左传》中处于绝对优势 ,“可以 2”并非“可以 1”
关键词 《春左伟》助动词 古汉语 语法
下载PDF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书〉经表》补
12
作者 孙希国 王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表》统计《左传》引《书》有很多的疏漏。详细了解《左传》引《书》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左传》、深入理解《左传》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春大事表》 《左传》 《尚书》 民本主义
下载PDF
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中同源通用现象考论
13
作者 李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5,共4页
同源通用与同音借用是两种不同的用字现象。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中有以孳乳字记录源字本义和孳乳字之间相互通用者共二十一组,五种类型,其中以本字-同源通用字类型为主。
关键词 敦煌写卷 《春经传集解》 异文 同源通用
下载PDF
“如三秋兮”之“秋”当训“季(季度)”
14
作者 江山丽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3-84,共2页
历年来人们多把《采葛》中"如三秋兮"之"秋"与成语"一日三秋"之"秋"等同,皆训为"年",如此则"如三秋兮"与下文"如三岁兮"语意重复,与全文的层递结构相矛盾,当属... 历年来人们多把《采葛》中"如三秋兮"之"秋"与成语"一日三秋"之"秋"等同,皆训为"年",如此则"如三秋兮"与下文"如三岁兮"语意重复,与全文的层递结构相矛盾,当属误训。而或揣度孔颖达所作之疏而训"秋"为"季",句意虽通,却只是单纯从义理出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理据不足之嫌。今试从上下文语境、结构特点及古今用例等方面对此"秋"训"季"进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采葛》 训诂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注释商补
15
作者 马启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标点、注释、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 ,因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力作。但是 ,无庸讳言 ,该书在注释方面也间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左传》注释提出商榷 ,并加以...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标点、注释、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 ,因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力作。但是 ,无庸讳言 ,该书在注释方面也间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左传》注释提出商榷 ,并加以补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左传注》 注释 商榷 补正
下载PDF
《春秋左传正义》中的训诂术语“貌”与“状”
16
作者 荣丽华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1期71-88,共18页
“貌”与“状”是两个不同的术语,二者在训释对象、运用形式和使用功能上都有区别。“貌”的训释对象主要是单音节或双音节词,“状”的训释对象可以是词,但主要是语句或语段;“貌”的训释语句比较简洁,附加成分少,“状”的训释语... “貌”与“状”是两个不同的术语,二者在训释对象、运用形式和使用功能上都有区别。“貌”的训释对象主要是单音节或双音节词,“状”的训释对象可以是词,但主要是语句或语段;“貌”的训释语句比较简洁,附加成分少,“状”的训释语句比较复杂,通常都会构成完整的主谓结构的句子;“貌”的主要使用功能是“揭示状态词的本质”,其中主要是“揭示状态形容词的本质”,“状”的主要使用功能是“揭示描写句的实质”和“揭示行为句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术语
下载PDF
论古诗英译的审美取向——以《天净沙 秋思》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洁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将《天净沙秋思》三个英译本从译者视角、意境、风格三个角度加以比较分析,旨在剖析古诗英译中译者的审美取向,以利于发现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使译作与原作保持一致,实现合一,更好地传达出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 《天净沙思》 译者视角 意境 风格 审美取向
下载PDF
承平自悼 悯时伤怀——论宋祁的悲秋赋作
18
作者 党亚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17,共8页
宋祁的《岁云秋赋》和《卧庐悲秋赋》,是远承宋玉《九辩》悼时嗟生悲秋模式的赋作,体现出宋祁的自怜情结。他的自怜情结,与他在承平之世的彷徨心境、先苦后甘的生活经历以及官阶不得晋升的现实状态都有关系。以宋玉《九辩》为代表的悼... 宋祁的《岁云秋赋》和《卧庐悲秋赋》,是远承宋玉《九辩》悼时嗟生悲秋模式的赋作,体现出宋祁的自怜情结。他的自怜情结,与他在承平之世的彷徨心境、先苦后甘的生活经历以及官阶不得晋升的现实状态都有关系。以宋玉《九辩》为代表的悼时嗟生,以欧阳修《秋声赋》为代表的超然顿悟和以刘禹锡《秋声赋》为代表的执着追求,是中国古典文学悲秋主题下的三种悲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祁 《岁云赋》 《卧庐悲赋》 自怜情结 模式
下载PDF
敦煌本P.3618V《秋吟》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绍卫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3-69,共7页
《秋吟》系僧人化缘所用唱本,之前敦煌文献中共发现四本,即P.3618、S.5572、P.2704V和P.4980等。最新发现的两本《秋吟》,内容一详一略,都抄写在P.3618卷背。这两本《秋吟》的使用者是离开本居寺院而在丝路之上行走的游方僧。它们虽然... 《秋吟》系僧人化缘所用唱本,之前敦煌文献中共发现四本,即P.3618、S.5572、P.2704V和P.4980等。最新发现的两本《秋吟》,内容一详一略,都抄写在P.3618卷背。这两本《秋吟》的使用者是离开本居寺院而在丝路之上行走的游方僧。它们虽然都有缺略,但却保存了之前发现的诸本《秋吟》所不具有的表演环节,可以增进我们对丝路上游方僧的境遇和应对措施的认知。并且在表演环节和叙事文词方面,它们和卷子正面抄写的《秋吟》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显示出了抄写者的设计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P.3618V《吟》 游方僧 讲唱 表演
下载PDF
也谈卜辞中的“秋(■)”
20
作者 赵静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汉语中表示"秋季"的词义早在甲骨卜辞时代就已经产生,然而学界对"秋"的造字本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龟的一种,一种认为来源于蝗灾之义。通过对卜辞中"秋"和"龟"的用例考察后发现,... 汉语中表示"秋季"的词义早在甲骨卜辞时代就已经产生,然而学界对"秋"的造字本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龟的一种,一种认为来源于蝗灾之义。通过对卜辞中"秋"和"龟"的用例考察后发现,无论是以同文卜辞为证,或是与"六"的字形相互印证,亦或从语法角度探赜,卜辞中均尚未发现"秋"用为"龟类"的辞例,因而《简明甲骨文词典》中的例证是不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 本义 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