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9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1
作者
戚瑜清
郑洪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但其中的六经辨证可被作为多种外感疾病,乃至所有疾病的治疗体系,包括温病在内;另一方面,温病知识脱离《伤寒论》文本,从而建构出区分于六经辨证、指导温病治疗的独立学说,并且通过突破季节、地域的限制和定义温病概念来拓展其应用范围。寒温争鸣的过程促进了外感病学术理论的进步,而其医学知识的生产、变革则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伤寒论
》
经学化研究
伤寒
知识
温病知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反”字的运用探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魏东生
《中医研究》
2004年第3期10-14,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反"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与顾护脾胃
被引量:
10
3
作者
黄瑞
罗伟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6,62,共3页
仲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时尤强调顾护脾胃,归脾经药物共使用678次,为五脏中频次最高,归胃经药物使用494次,为六腑中频次最高;112首方剂,应用炙甘草者71方,应用大枣者40方,生姜、大枣同用37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31方,生姜、大枣、...
仲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时尤强调顾护脾胃,归脾经药物共使用678次,为五脏中频次最高,归胃经药物使用494次,为六腑中频次最高;112首方剂,应用炙甘草者71方,应用大枣者40方,生姜、大枣同用37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31方,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共用7方;用"胃和则愈""微和胃气"来明言治疗的目的;明确"胃和"与否不仅与脾胃本身功能有关,而且与服用汤药及煎煮方法相关联;主张中病即止,周祥入微,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从药物配伍、煎煮,饮食调护及禁忌等多方面强调了顾护胃气在诊疗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根本大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护脾胃
伤寒论
张仲景
药物配伍
饮食调护
中病即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定量辨证思维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新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0-52,共3页
《伤寒论》定性辨证和定量辨证是对多样、具体疾病的抽象概括。张仲景用定量辨证思维定量病证,有证可循、灵活多变,具有整体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脉象、以方(药)测证、量词、数词等定量病证各有侧重,得到广泛认可。发...
《伤寒论》定性辨证和定量辨证是对多样、具体疾病的抽象概括。张仲景用定量辨证思维定量病证,有证可循、灵活多变,具有整体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脉象、以方(药)测证、量词、数词等定量病证各有侧重,得到广泛认可。发病时间:"一二日" "四五日" "八九日" 等表示病情变化。症状表现:辨证最主要的依据,风寒表证、头痛或身痛诸痛,恶风或恶寒,无汗占据一定分量。脉象:病机均为阳虚饮逆的67条和160条"沉紧"与"甚微"均从脉搏应指程度而言,分别表示阳虚不甚或阳气已大虚。量词、数词文字描述:用量值描述症状是一种模糊数学方法,以症状定量方式辨量值,如寒象量级包括大寒、振寒、恶寒、微寒等;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中的 "小" "大",直接用表示定量的量词 "少" "多",少与多、小与大虽然无法对数量精确定量,但定量概念却比较明确。以方(药)测证:药物试探定量,每一方剂都是伤寒体系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具体表现,在诊断性治疗时应用广泛,小承气汤试探,药后 "转失气" 和 "如不转失气" 表示阳明腑实证程度。定性辨证是疾病本质的抽象表现,定量辨证则表示相互差异和内在联系;定性辨证容易掌握,简单明确,是抽象和粗略的;定量辨证是对复杂多样、精细具体的,比较接近疾病变化的客观状态描述,是对定性辨证的发展和补充。定性辨证结合定量辨证,才能提高中医学辨证体系的科学性、严密性。临床更应重视定量辨证,只询问症状有无,没有量值概念思维,对辨证论治准确性造成影响。深入研究和挖掘《伤寒论》中的定量辨证思维方法,对于促进中医学辨证体系的发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定量辨证
定性辨证
发病时间
症状表现
脉象
以方测证
药物试探
诊断性治疗
数词
量词
沉紧
甚微
小承气汤
阳明腑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益东洞医学思想刍议——兼论其对《伤寒论》在江户时期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向静静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5期47-55,共9页
吉益东洞从《伤寒论》中获得"万病一毒"论的学术思想,并依据《伤寒论》著成《类聚方》《药征》等方药之书。东洞提出的"万病一毒"论及其所著药物书被广泛应用于江户中后期流行病的治疗中;与此同时,亦使张仲景的《...
吉益东洞从《伤寒论》中获得"万病一毒"论的学术思想,并依据《伤寒论》著成《类聚方》《药征》等方药之书。东洞提出的"万病一毒"论及其所著药物书被广泛应用于江户中后期流行病的治疗中;与此同时,亦使张仲景的《伤寒论》在江户时期的医家中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东洞及其弟子们所著的《伤寒论》注解书进一步推动了《伤寒论》在江户时期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益东洞
万病一毒
《
伤寒论
》
《类聚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明明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之讹字,而“惷”之动乱义在文献中则皆作“蠢”。“惷,乱也”之解释仅存于《说文》及历代字书中,未见文献用例。“惷”与“蠢”本无愚义,隶变后“惷”字才渐与“憃”字讹混,因而误承了“憃”的愚笨义。另外在现代大型字书辞书中也存在因对“憃”“惷”辨识不清或未核对原文而导致的错误引文和虚假义项。综合考定仲景序中“憃若游魂”之“憃”为正字,义为愚蠢,后世多讹作“惷”,或直接改作“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憃
惷
形近讹混
《
伤寒
杂病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便秘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
16
7
作者
刘启鸿
黄铭涵
+3 位作者
赵培琳
蔡华珠
杨春波
柯晓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便秘的遣方用药规律,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便秘疗效提供借鉴。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便秘的方剂,对"便秘"相关词的出现频数,治疗便秘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便秘的遣方用药规律,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便秘疗效提供借鉴。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便秘的方剂,对"便秘"相关词的出现频数,治疗便秘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中与"便秘"相关词的经文达78条,治便秘方剂共21首,药味精简,最多不超过10味,除去蜜煎方后,共运用了34种药物。药物以归脾经的最多,达23.91%;五味之中以苦辛寒温之品居多。结论《伤寒论》治便秘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以从脾、胃、肺论治为主,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是治疗便秘的一个重要方面,尤重下法与和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伤寒论
用药规律
张仲景
原文传递
从《伤寒论》煎煮法探讨经方剂量的合理使用
被引量:
12
8
作者
刘起华
文谨
+2 位作者
陈弘东
刘凤麟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81-1085,共5页
文献考证《伤寒论》经方的本原剂量,综合分析药味、加水量及煎取量、煎药时间、煎煮次数等经方煎煮工艺,选取葛根芩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白头翁汤、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7个经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一两为3 g(低剂...
文献考证《伤寒论》经方的本原剂量,综合分析药味、加水量及煎取量、煎药时间、煎煮次数等经方煎煮工艺,选取葛根芩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白头翁汤、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7个经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一两为3 g(低剂量)、9 g(中剂量)、13.8 g(高剂量)3种剂量,结合本原煎煮法对比研究其煎煮效果。结果显示,煎煮工艺影响相关物质成分的溶出,与处方的剂量也密切相关;采用本原煎煮法以一两合9 g换算经方药量时,饮片有效成分煎出率最高,药材利用度最大。因此,经方可以按当今饮片一两折合9 g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药物煎煮
经方剂量
煎煮工艺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寒热与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区别
被引量:
9
9
作者
杜倩
李成卫
+3 位作者
王庆国
王维广
李丹
王莉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现代普遍认为,《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总纲,故而认为,《伤寒论》通篇体现八纲辨证,也因此将《伤寒论》中的寒热等同于"八纲"中的寒热,这种观点无疑掩盖了中医学概念演变的客观规律。受...
现代普遍认为,《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总纲,故而认为,《伤寒论》通篇体现八纲辨证,也因此将《伤寒论》中的寒热等同于"八纲"中的寒热,这种观点无疑掩盖了中医学概念演变的客观规律。受不同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概念也会逐渐演变。分别阐释八纲辨证及《伤寒论》中寒热的含义,区别二者寒热的含义,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寒热概念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对于中医学其他概念的研究也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医学术史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
热
八纲辨证
原文传递
从《神农本草经》论《伤寒论》组方中散结药的运用
被引量:
14
10
作者
胡霖霖
张芯
+2 位作者
廖广辉
管家齐
张广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539-1542,共4页
《伤寒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散结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药物类别,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结者散之'治则基础上,根据邪结在气分、血分及其对人体气、水、血的不...
《伤寒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散结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药物类别,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结者散之'治则基础上,根据邪结在气分、血分及其对人体气、水、血的不同影响,运用《神农本草经》中主治'结'相关病症的药物进行治疗。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经文,对散结药的运用进行总结,以期对散结药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结药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原文传递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研究《伤寒论》方药整体知识
被引量:
9
11
作者
刘超男
李赛美
洪文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在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化、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伤寒论》传承的实际情况,将严密的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与传统中医经典研究相结合,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通过对《伤寒论》全文所涉及方剂名称、组成的概念进行提取和规范化表达,建立...
在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化、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伤寒论》传承的实际情况,将严密的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与传统中医经典研究相结合,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通过对《伤寒论》全文所涉及方剂名称、组成的概念进行提取和规范化表达,建立《伤寒论》方药知识库,并以知识库中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关系为概念进行形式背景的生成和优化,借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最终实现《伤寒论》全部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之间关系结构的可视化表示和整体知识发现,为传统中医经典传承知识发现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概念
伤寒论
方药
知识发现
原文传递
《伤寒论》方药中“双向调节”思想的应用
被引量:
5
12
作者
谭蔡麟
黄泽林
+3 位作者
王秀敏
黄恺悦
孙丹
杨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双向调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是指通过对同一疾病的多种症状或病机实现对立的调节,从而平衡矛盾双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双向调节思想。通过研究《伤寒论》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该...
双向调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是指通过对同一疾病的多种症状或病机实现对立的调节,从而平衡矛盾双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双向调节思想。通过研究《伤寒论》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该书方药配伍关系中疏表清理、协调升降、温润互济、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动静结合、清上温下、以涩制通、散敛同举、表里敛通并齐的配伍规律,体现了双向调节思想,以期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双向调节
配伍规律
原文传递
论《伤寒论》煎药法之特殊性
被引量:
8
13
作者
刘起华
陈弘东
+2 位作者
孙玉雯
刘凤麟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伤寒论》不仅辨证明晰,组方严谨,用药精练,配伍有度,而且对煎药法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煎药方法既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张仲景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对不同的病况使用不同的煎药方法,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发挥。重点从...
《伤寒论》不仅辨证明晰,组方严谨,用药精练,配伍有度,而且对煎药法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煎药方法既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张仲景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对不同的病况使用不同的煎药方法,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发挥。重点从《伤寒论》中特殊煎药溶媒的选用、特定药物的特殊煎煮法、特定方剂的特殊煎煮法3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意在从煎药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方药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药物煎煮
溶媒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症与证候的关系
被引量:
4
14
作者
马伯艳
段润章
+3 位作者
宋颖星
郑慧娟
张广庆
张福利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1-543,共3页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解读,认为症与证候的关系非常紧密,症用来认识、确立证候,证候反过来促进了对个别症状的理解和治疗。中医的症状必须放到具体证候中去解读,才更深刻、更有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症状
证候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伤寒论》制剂工艺初探
被引量:
6
15
作者
杜茂波
刘淑芝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133-2136,共4页
现代研究《伤寒论》多重视其"方",即某症用某方、某病用某方,忽略了"剂"的研究,即用何种工艺制成何种剂型。从"剂"的角度对《伤寒论》中所载"方剂"进行分析,探讨其制剂工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现代研究《伤寒论》多重视其"方",即某症用某方、某病用某方,忽略了"剂"的研究,即用何种工艺制成何种剂型。从"剂"的角度对《伤寒论》中所载"方剂"进行分析,探讨其制剂工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伤寒论》中"剂"进行研究后发现,《伤寒论》中"剂"的思想,对中药新工艺、新剂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制剂工艺
散剂
丸剂
汤剂
原文传递
承淡安六经病针灸治疗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杰
李孝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4期351-353,共3页
承淡安先生为近代中医针灸大师,一生致力于发扬针术,甚至把复兴针灸事业和民族复兴放在等同的高度来躬耕实践。《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一书,是承淡安先生临床针药并用思想的代表作。该书开针灸补注伤寒条文之先河,使后学者有...
承淡安先生为近代中医针灸大师,一生致力于发扬针术,甚至把复兴针灸事业和民族复兴放在等同的高度来躬耕实践。《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一书,是承淡安先生临床针药并用思想的代表作。该书开针灸补注伤寒条文之先河,使后学者有准则可循,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著作。笔者研究了"伤寒六经病"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规律,总结提炼了《伤寒论》部分症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
伤寒论
新注》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伤寒论》少阴病思考埃博拉出血热辨治策略
被引量:
6
17
作者
刘清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55-1557,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尽管目前中医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没有治疗经验可谈,但是在历史上,中医曾多次参与"...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尽管目前中医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没有治疗经验可谈,但是在历史上,中医曾多次参与"出血热"疫情的控制与治疗,并获得良效。从发病表现上,埃博拉出血热符合《伤寒论》少阴病发病规律。埃博拉出血热本次发病多为两经并病,故病重而亡多。据此目前初步分为四期:发病初期少阴太阳并病,吐利期少阴太阴并病,出血期少阴太阳蓄血并病,厥脱期少阴厥阴并病,临床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主治从少阴,兼顾热毒湿气,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出血热
伤寒论
少阴病
原文传递
五苓散肾系病证应用简况
被引量:
11
18
作者
余海龙
向雨欣
+1 位作者
杨庆
詹华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经典方剂。现代广泛应用于小便异常、肾炎、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睾丸鞘膜积液等肾系疾病治疗,或辨证加减,或联合西药,或联合现代碎石仪器等,均取得良好疗效。未来有望结...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经典方剂。现代广泛应用于小便异常、肾炎、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睾丸鞘膜积液等肾系疾病治疗,或辨证加减,或联合西药,或联合现代碎石仪器等,均取得良好疗效。未来有望结合现代科技,从有效成分入手,解析五苓散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伤寒论
阳不化气
水湿内停
小便异常
肾炎
前列腺疾病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结石
睾丸鞘膜积液
癃闭
淋证
老中医经验
水疝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弥更益”表“程度”义补正
被引量:
1
19
作者
刘根辉
孔谦
李几昊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成书于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文字脱衍在所难免。对于《宋本伤寒论》第141条中的"弥更益烦",历来注家多有关注,但看法不一。语言文字学与文献学角度的考察,佐证了"‘弥更益’三字为程度副词连用...
成书于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文字脱衍在所难免。对于《宋本伤寒论》第141条中的"弥更益烦",历来注家多有关注,但看法不一。语言文字学与文献学角度的考察,佐证了"‘弥更益’三字为程度副词连用,强调程度之深"的观点,且"弥更"二字也应是《伤寒论》在唐宋时期出现的衍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弥更益
程度副词
衍文
原文传递
中医视野里的瘟疫与曾巩的救灾实践
被引量:
1
20
作者
许怀林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本文从中医视野,以东汉、宋朝的史事为重点,论证中医药与灾疫的辩证关系,表彰先贤“有志于民”之举。东汉末大瘟疫的苦痛,引发对人生追求的终极思考。几千年与疾病抗争的磨难,促使医家反复探索病源,不断识别药物,形成辨症施治理念,筛选...
本文从中医视野,以东汉、宋朝的史事为重点,论证中医药与灾疫的辩证关系,表彰先贤“有志于民”之举。东汉末大瘟疫的苦痛,引发对人生追求的终极思考。几千年与疾病抗争的磨难,促使医家反复探索病源,不断识别药物,形成辨症施治理念,筛选出疗效明确的验方,贡献出《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系列论著,扩大了医药成就,改善了人们健康状况。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官为救治灾疫卓有成效。宋朝设置医疗官署,配备军医,颁行《救荒活民书》。赵抃在越州赈灾治疫勇于担当,事前进行全面调查,措施具体落实,收效明显。曾巩向朝廷提出深思远虑的救灾建议;在越州救灾预防诱发瘟疫,贷给粮种助春耕;在洪州治瘟疫,要各地“皆储药以授病者”,设官舍病房治疗贫苦下层,有“人赖以生”的成效。他俩心忧国计民隐的作为,都有普遍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中医药
《
伤寒论
》
赵抃
曾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1
作者
戚瑜清
郑洪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75)。
文摘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但其中的六经辨证可被作为多种外感疾病,乃至所有疾病的治疗体系,包括温病在内;另一方面,温病知识脱离《伤寒论》文本,从而建构出区分于六经辨证、指导温病治疗的独立学说,并且通过突破季节、地域的限制和定义温病概念来拓展其应用范围。寒温争鸣的过程促进了外感病学术理论的进步,而其医学知识的生产、变革则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
伤寒论
》
经学化研究
伤寒
知识
温病知识
Keywords
Shang Han Lun(《
伤寒论
》Treatise on Cold-Damage)
Canonization Studies
Knowledge of Cold Damage
Knowledge of Warm Diseases
分类号
R-09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反”字的运用探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魏东生
机构
湖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研究》
2004年第3期10-14,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反"字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与顾护脾胃
被引量:
10
3
作者
黄瑞
罗伟生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办公室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6,62,共3页
文摘
仲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时尤强调顾护脾胃,归脾经药物共使用678次,为五脏中频次最高,归胃经药物使用494次,为六腑中频次最高;112首方剂,应用炙甘草者71方,应用大枣者40方,生姜、大枣同用37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31方,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共用7方;用"胃和则愈""微和胃气"来明言治疗的目的;明确"胃和"与否不仅与脾胃本身功能有关,而且与服用汤药及煎煮方法相关联;主张中病即止,周祥入微,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从药物配伍、煎煮,饮食调护及禁忌等多方面强调了顾护胃气在诊疗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根本大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顾护脾胃
伤寒论
张仲景
药物配伍
饮食调护
中病即止
Keywords
harmonizing stomach and splee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伤寒论
)
ZHANG Zhongjing(张仲景)
drug compatibility
stomach turns to well-being and illness will be cured
diet nurs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定量辨证思维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新亮
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内科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0-52,共3页
文摘
《伤寒论》定性辨证和定量辨证是对多样、具体疾病的抽象概括。张仲景用定量辨证思维定量病证,有证可循、灵活多变,具有整体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脉象、以方(药)测证、量词、数词等定量病证各有侧重,得到广泛认可。发病时间:"一二日" "四五日" "八九日" 等表示病情变化。症状表现:辨证最主要的依据,风寒表证、头痛或身痛诸痛,恶风或恶寒,无汗占据一定分量。脉象:病机均为阳虚饮逆的67条和160条"沉紧"与"甚微"均从脉搏应指程度而言,分别表示阳虚不甚或阳气已大虚。量词、数词文字描述:用量值描述症状是一种模糊数学方法,以症状定量方式辨量值,如寒象量级包括大寒、振寒、恶寒、微寒等;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中的 "小" "大",直接用表示定量的量词 "少" "多",少与多、小与大虽然无法对数量精确定量,但定量概念却比较明确。以方(药)测证:药物试探定量,每一方剂都是伤寒体系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具体表现,在诊断性治疗时应用广泛,小承气汤试探,药后 "转失气" 和 "如不转失气" 表示阳明腑实证程度。定性辨证是疾病本质的抽象表现,定量辨证则表示相互差异和内在联系;定性辨证容易掌握,简单明确,是抽象和粗略的;定量辨证是对复杂多样、精细具体的,比较接近疾病变化的客观状态描述,是对定性辨证的发展和补充。定性辨证结合定量辨证,才能提高中医学辨证体系的科学性、严密性。临床更应重视定量辨证,只询问症状有无,没有量值概念思维,对辨证论治准确性造成影响。深入研究和挖掘《伤寒论》中的定量辨证思维方法,对于促进中医学辨证体系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
伤寒论
定量辨证
定性辨证
发病时间
症状表现
脉象
以方测证
药物试探
诊断性治疗
数词
量词
沉紧
甚微
小承气汤
阳明腑实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伤寒论
)
quantitative nature differentiation
quantitative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disease time
symptom manifestation
pulse condition
prescription test
drug test
diagnostictreatment
numerals
quantifiers
compactness
little
Xiaochengqi decoction (小承气汤)
Yangming Fushi(阳明腑实)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益东洞医学思想刍议——兼论其对《伤寒论》在江户时期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向静静
机构
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
日本学术振兴会
出处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5期47-55,共9页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奖励基金“近世東アジア儒学圏における医書ネットワークに関する思想史的研究”(18J10849)
文摘
吉益东洞从《伤寒论》中获得"万病一毒"论的学术思想,并依据《伤寒论》著成《类聚方》《药征》等方药之书。东洞提出的"万病一毒"论及其所著药物书被广泛应用于江户中后期流行病的治疗中;与此同时,亦使张仲景的《伤寒论》在江户时期的医家中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东洞及其弟子们所著的《伤寒论》注解书进一步推动了《伤寒论》在江户时期的传播。
关键词
吉益东洞
万病一毒
《
伤寒论
》
《类聚方》
Keywords
Yoshimasu Todo
Manbyo-ichidoku
Shang Han Lun(《
伤寒论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Ruijyuho(《类聚方》)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明明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出处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简帛医书与《黄帝内经》互校互证研究”(18YJC77003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简帛医书与《黄帝内经》互校互证研究”(2017-JYB-JS-152)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中医古籍整理研究”(2019-JYB-TD017)。
文摘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之讹字,而“惷”之动乱义在文献中则皆作“蠢”。“惷,乱也”之解释仅存于《说文》及历代字书中,未见文献用例。“惷”与“蠢”本无愚义,隶变后“惷”字才渐与“憃”字讹混,因而误承了“憃”的愚笨义。另外在现代大型字书辞书中也存在因对“憃”“惷”辨识不清或未核对原文而导致的错误引文和虚假义项。综合考定仲景序中“憃若游魂”之“憃”为正字,义为愚蠢,后世多讹作“惷”,或直接改作“蠢”。
关键词
憃
惷
形近讹混
《
伤寒
杂病论》
Keywords
“Chong(憃)”
“Chun(惷)”
Being Confused Due to Similarity
Shang Han Za Bing Lun(《
伤寒
杂病论》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便秘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
16
7
作者
刘启鸿
黄铭涵
赵培琳
蔡华珠
杨春波
柯晓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3-985,共3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康复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平台项目(2015Y2001-38)
文摘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便秘的遣方用药规律,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便秘疗效提供借鉴。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便秘的方剂,对"便秘"相关词的出现频数,治疗便秘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中与"便秘"相关词的经文达78条,治便秘方剂共21首,药味精简,最多不超过10味,除去蜜煎方后,共运用了34种药物。药物以归脾经的最多,达23.91%;五味之中以苦辛寒温之品居多。结论《伤寒论》治便秘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以从脾、胃、肺论治为主,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是治疗便秘的一个重要方面,尤重下法与和法的应用。
关键词
便秘
伤寒论
用药规律
张仲景
Keywords
constipatio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伤寒论
》)
medication rule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56.3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伤寒论》煎煮法探讨经方剂量的合理使用
被引量:
12
8
作者
刘起华
文谨
陈弘东
刘凤麟
仝小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81-1085,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530601)
文摘
文献考证《伤寒论》经方的本原剂量,综合分析药味、加水量及煎取量、煎药时间、煎煮次数等经方煎煮工艺,选取葛根芩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白头翁汤、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7个经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一两为3 g(低剂量)、9 g(中剂量)、13.8 g(高剂量)3种剂量,结合本原煎煮法对比研究其煎煮效果。结果显示,煎煮工艺影响相关物质成分的溶出,与处方的剂量也密切相关;采用本原煎煮法以一两合9 g换算经方药量时,饮片有效成分煎出率最高,药材利用度最大。因此,经方可以按当今饮片一两折合9 g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伤寒论
药物煎煮
经方剂量
煎煮工艺
量效关系
Keywords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
伤寒论
)
herb decoct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dose
decoction technology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伤寒论》中寒热与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区别
被引量:
9
9
作者
杜倩
李成卫
王庆国
王维广
李丹
王莉媛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1-543,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505100)
文摘
现代普遍认为,《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总纲,故而认为,《伤寒论》通篇体现八纲辨证,也因此将《伤寒论》中的寒热等同于"八纲"中的寒热,这种观点无疑掩盖了中医学概念演变的客观规律。受不同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概念也会逐渐演变。分别阐释八纲辨证及《伤寒论》中寒热的含义,区别二者寒热的含义,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寒热概念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对于中医学其他概念的研究也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医学术史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寒
热
八纲辨证
Keywords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伤寒论
)
cold
heat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of eight principles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神农本草经》论《伤寒论》组方中散结药的运用
被引量:
14
10
作者
胡霖霖
张芯
廖广辉
管家齐
张广顺
机构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539-1542,共4页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2019ZA100)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2019ZR14)
文摘
《伤寒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散结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药物类别,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结者散之'治则基础上,根据邪结在气分、血分及其对人体气、水、血的不同影响,运用《神农本草经》中主治'结'相关病症的药物进行治疗。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经文,对散结药的运用进行总结,以期对散结药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
散结药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Keywords
herbs for dissipating stagnation
Shennong’s Classic of Materia Medica(《神农本草经》)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伤寒论
》)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研究《伤寒论》方药整体知识
被引量:
9
11
作者
刘超男
李赛美
洪文学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文摘
在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化、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伤寒论》传承的实际情况,将严密的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与传统中医经典研究相结合,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通过对《伤寒论》全文所涉及方剂名称、组成的概念进行提取和规范化表达,建立《伤寒论》方药知识库,并以知识库中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关系为概念进行形式背景的生成和优化,借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最终实现《伤寒论》全部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之间关系结构的可视化表示和整体知识发现,为传统中医经典传承知识发现提供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形式概念
伤寒论
方药
知识发现
Keywords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
伤寒论
)
formula
knowledge discovery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伤寒论》方药中“双向调节”思想的应用
被引量:
5
12
作者
谭蔡麟
黄泽林
王秀敏
黄恺悦
孙丹
杨宇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文摘
双向调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是指通过对同一疾病的多种症状或病机实现对立的调节,从而平衡矛盾双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双向调节思想。通过研究《伤寒论》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该书方药配伍关系中疏表清理、协调升降、温润互济、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动静结合、清上温下、以涩制通、散敛同举、表里敛通并齐的配伍规律,体现了双向调节思想,以期指导临床。
关键词
伤寒论
双向调节
配伍规律
Keywords
Shanghanlun (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伤寒论
)
bidirectional adjustment
compatibility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伤寒论》煎药法之特殊性
被引量:
8
13
作者
刘起华
陈弘东
孙玉雯
刘凤麟
仝小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530601)
北京市科委项目(Z121102001112010)
文摘
《伤寒论》不仅辨证明晰,组方严谨,用药精练,配伍有度,而且对煎药法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煎药方法既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张仲景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对不同的病况使用不同的煎药方法,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发挥。重点从《伤寒论》中特殊煎药溶媒的选用、特定药物的特殊煎煮法、特定方剂的特殊煎煮法3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意在从煎药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方药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伤寒论
药物煎煮
溶媒
Keywords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伤寒论
)
decocting methods
menstruum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伤寒论》中症与证候的关系
被引量:
4
14
作者
马伯艳
段润章
宋颖星
郑慧娟
张广庆
张福利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1-54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0254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解读,认为症与证候的关系非常紧密,症用来认识、确立证候,证候反过来促进了对个别症状的理解和治疗。中医的症状必须放到具体证候中去解读,才更深刻、更有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症状
证候
辨证论治
Keywords
Shanghanlu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伤寒论
)
symptom
pattern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伤寒论》制剂工艺初探
被引量:
6
15
作者
杜茂波
刘淑芝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133-2136,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ZZYZK2012)
文摘
现代研究《伤寒论》多重视其"方",即某症用某方、某病用某方,忽略了"剂"的研究,即用何种工艺制成何种剂型。从"剂"的角度对《伤寒论》中所载"方剂"进行分析,探讨其制剂工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伤寒论》中"剂"进行研究后发现,《伤寒论》中"剂"的思想,对中药新工艺、新剂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制剂工艺
散剂
丸剂
汤剂
Keywords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
伤寒论
)
preparation technology
powder
pill
decoction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承淡安六经病针灸治疗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杰
李孝波
机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4期351-353,共3页
文摘
承淡安先生为近代中医针灸大师,一生致力于发扬针术,甚至把复兴针灸事业和民族复兴放在等同的高度来躬耕实践。《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一书,是承淡安先生临床针药并用思想的代表作。该书开针灸补注伤寒条文之先河,使后学者有准则可循,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著作。笔者研究了"伤寒六经病"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规律,总结提炼了《伤寒论》部分症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规律。
关键词
承淡安
《
伤寒论
新注》
学术思想
Keywords
Cheng Dan - an
Shenghanlun Xinzu《
伤寒论
新注》Explanation of Treaties on FebrileDisease)
Academic Thought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伤寒论》少阴病思考埃博拉出血热辨治策略
被引量:
6
17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55-1557,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907001)
文摘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尽管目前中医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没有治疗经验可谈,但是在历史上,中医曾多次参与"出血热"疫情的控制与治疗,并获得良效。从发病表现上,埃博拉出血热符合《伤寒论》少阴病发病规律。埃博拉出血热本次发病多为两经并病,故病重而亡多。据此目前初步分为四期:发病初期少阴太阳并病,吐利期少阴太阴并病,出血期少阴太阳蓄血并病,厥脱期少阴厥阴并病,临床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主治从少阴,兼顾热毒湿气,随证治之。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出血热
伤寒论
少阴病
Keywords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nlun(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伤寒论
)
infectious diseases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五苓散肾系病证应用简况
被引量:
11
18
作者
余海龙
向雨欣
杨庆
詹华奎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文摘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经典方剂。现代广泛应用于小便异常、肾炎、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睾丸鞘膜积液等肾系疾病治疗,或辨证加减,或联合西药,或联合现代碎石仪器等,均取得良好疗效。未来有望结合现代科技,从有效成分入手,解析五苓散作用机制。
关键词
五苓散
伤寒论
阳不化气
水湿内停
小便异常
肾炎
前列腺疾病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结石
睾丸鞘膜积液
癃闭
淋证
老中医经验
水疝
中医药治疗
Keywords
WuLingsan(五苓散)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伤寒论
)
Yang falling to transform intoQi
retention of water and dampness
urine disorder
nephritis
prostate diease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lithangiuria
hydrocele of tunica vaginalis
uroschesis,Linzheng(淋证)
experience of veteran practitioner of TCM
water hernia
treatment of TCM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弥更益”表“程度”义补正
被引量:
1
19
作者
刘根辉
孔谦
李几昊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语文辞书音义信息的自动获取研究--以韵书为例"(13YJAZH051)
文摘
成书于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文字脱衍在所难免。对于《宋本伤寒论》第141条中的"弥更益烦",历来注家多有关注,但看法不一。语言文字学与文献学角度的考察,佐证了"‘弥更益’三字为程度副词连用,强调程度之深"的观点,且"弥更"二字也应是《伤寒论》在唐宋时期出现的衍文。
关键词
伤寒论
弥更益
程度副词
衍文
Keywords
Shanghan Lun(
伤寒论
)
"Mi Geng Yi"(弥更益)
Degree Adverb
Redundancy due to misprinting or miscopying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医视野里的瘟疫与曾巩的救灾实践
被引量:
1
20
作者
许怀林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文摘
本文从中医视野,以东汉、宋朝的史事为重点,论证中医药与灾疫的辩证关系,表彰先贤“有志于民”之举。东汉末大瘟疫的苦痛,引发对人生追求的终极思考。几千年与疾病抗争的磨难,促使医家反复探索病源,不断识别药物,形成辨症施治理念,筛选出疗效明确的验方,贡献出《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系列论著,扩大了医药成就,改善了人们健康状况。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官为救治灾疫卓有成效。宋朝设置医疗官署,配备军医,颁行《救荒活民书》。赵抃在越州赈灾治疫勇于担当,事前进行全面调查,措施具体落实,收效明显。曾巩向朝廷提出深思远虑的救灾建议;在越州救灾预防诱发瘟疫,贷给粮种助春耕;在洪州治瘟疫,要各地“皆储药以授病者”,设官舍病房治疗贫苦下层,有“人赖以生”的成效。他俩心忧国计民隐的作为,都有普遍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瘟疫
中医药
《
伤寒论
》
赵抃
曾巩
Keywords
Plagu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 Han Lun(《
伤寒论
》)
Zhao Bian
Zeng Gong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戚瑜清
郑洪
《中医药文化》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伤寒论》“反”字的运用探析
魏东生
《中医研究》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伤寒论》与顾护脾胃
黄瑞
罗伟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伤寒论》定量辨证思维
张新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吉益东洞医学思想刍议——兼论其对《伤寒论》在江户时期传播的影响
向静静
《中医药文化》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
杨明明
《中医药文化》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伤寒论》便秘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刘启鸿
黄铭涵
赵培琳
蔡华珠
杨春波
柯晓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原文传递
8
从《伤寒论》煎煮法探讨经方剂量的合理使用
刘起华
文谨
陈弘东
刘凤麟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2
原文传递
9
《伤寒论》中寒热与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区别
杜倩
李成卫
王庆国
王维广
李丹
王莉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原文传递
10
从《神农本草经》论《伤寒论》组方中散结药的运用
胡霖霖
张芯
廖广辉
管家齐
张广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4
原文传递
11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研究《伤寒论》方药整体知识
刘超男
李赛美
洪文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12
《伤寒论》方药中“双向调节”思想的应用
谭蔡麟
黄泽林
王秀敏
黄恺悦
孙丹
杨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原文传递
13
论《伤寒论》煎药法之特殊性
刘起华
陈弘东
孙玉雯
刘凤麟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原文传递
14
《伤寒论》中症与证候的关系
马伯艳
段润章
宋颖星
郑慧娟
张广庆
张福利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原文传递
15
《伤寒论》制剂工艺初探
杜茂波
刘淑芝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16
承淡安六经病针灸治疗学术思想研究
王杰
李孝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从《伤寒论》少阴病思考埃博拉出血热辨治策略
刘清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原文传递
18
五苓散肾系病证应用简况
余海龙
向雨欣
杨庆
詹华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伤寒论》“弥更益”表“程度”义补正
刘根辉
孔谦
李几昊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20
中医视野里的瘟疫与曾巩的救灾实践
许怀林
《地方文化研究》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