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神话的破译与解析》
1
作者 夏冰 《书品》 2001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庄子》神话 朱任飞 <庄子>神话的破译与解析》
原文传递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2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之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之”
下载PDF
从《庄子》寓言看庄子自我形象:睿智冷眼热心肠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捷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庄子形象 睿智 冷眼 热心
下载PDF
《庄子》寓言中的特殊问答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黎 《西部法学评论》 2006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庄子》在“寓言”用具体的问答方式阐述着庄子的哲学思想。寓言中人物对话活动中的特殊问答方式有“答非所问”、“以答引问”、“以问答问”等类,都讲究机锋;看似违背语用学的会话合作原则,实际却正是体现了庄子在“寓言”的特殊语... 《庄子》在“寓言”用具体的问答方式阐述着庄子的哲学思想。寓言中人物对话活动中的特殊问答方式有“答非所问”、“以答引问”、“以问答问”等类,都讲究机锋;看似违背语用学的会话合作原则,实际却正是体现了庄子在“寓言”的特殊语境下表达其“言外之意”的目的和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特殊问答
下载PDF
《庄子》哲学的内在张力
5
作者 唐名辉 TANG Ming-hui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庄子》一书博大精深。“游”的精神与“忘”的精神是《庄子》书中交错而行的两条主线。逻辑上的“忘”先“游”后 ,现实中的相交相错 ,相得益彰 ,内在地建构起博大深蕴、多姿多态的庄学体系 ,使人们在“游”与“忘”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力
下载PDF
庄子哲学思想与《庄子》散文特色
6
作者 姜维枫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庄子》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 ,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 ,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 ,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 ,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 ,由此决定其散文常借用... 《庄子》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 ,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 ,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 ,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 ,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 ,由此决定其散文常借用寓言、象征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哲学 艺术 散文
下载PDF
略论《庄子》中的叠音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海云 《晋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16,共5页
《庄子》中的叠音词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大部分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也有少部分是名词、动词的重叠形式,在构成分类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同时《庄子》中叠音词的语法功能非常丰富,这也成为《庄子》这部书中很明显的一个语言特点。
关键词 <庄子> 叠音词 语法分析
下载PDF
关于“《庄子》动词配价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9
8
作者 殷国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2,共8页
采用现代语言学的配价理论研究古代文献《庄子》中的动词 ,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如 :语义角色的界定 ,语义特征的界定、配价的性质、确定配价的框架、词项的确定 ,等等。这里既有理论问题 ,也有具体操作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庄子 现代语言学 配价理论 动词 语义角色 语义特征 配价性质 配价框架 词项
下载PDF
“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庄子》“所”字结构的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殷国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6,共7页
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全面考察《庄子》中“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的制约。“所”字结构转指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转指该结构中(无论在“所”后,还是“所”前)已出现的语义角色;(2)有介词标记的“所”字结构转指介... 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全面考察《庄子》中“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的制约。“所”字结构转指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转指该结构中(无论在“所”后,还是“所”前)已出现的语义角色;(2)有介词标记的“所”字结构转指介词引进的语义角色,无介词标记的“所”字结构转指对象取决于动词的配价,并遵循客事>补事、配价语义角色优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指 动词 配价 庄子
下载PDF
《庄子》二价双向“处置”类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国光 华建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6,共9页
本文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对《庄子》中的二价双向"处置"类动词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描写其语义特征、配价结构、基本句式、派生句式、配位规则,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庄子 动词 配价 句式
下载PDF
《庄子》“转让”类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国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文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对《庄子》中的“转让”类动词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描写 “转让”类动词的语义特征、配价结构、基本句式、派生句式,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庄子 动词 转让 配价
下载PDF
《庄子·秋水》“旋其面目”考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剑英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义,"旋其面目"不能解为"转过脸"或"转过头来";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即黄河所入之海,在黄河入海口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所视即为"北海",也用不着"转过脸"或"转过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秋水》 旋其面目 北海
下载PDF
《庄子》自然哲学与当代环境保护初探
13
作者 陶凤翔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92-94,共3页
《庄子》的自然哲学体现了人与自然合谐共存的思想。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 ,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精神问题。现代人的环境保护是对道家自然观中积极深远的生存意识的认可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
关键词 <庄子> 环境保护 精神环保 生存意识
下载PDF
《庄子》中关于“孝”的思想
14
作者 郭文静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2期75-,共1页
在较为出世、关注自然和个体的《庄子》中,也有对中国传统伦理——孝——的关注,在其对道德、仁义的理解中, 我们看到了一种追求自然与完美的孝道思想。
关键词 <庄子> 道德 仁义
下载PDF
《庄子》札记三则
15
作者 钱毅 《殷都学刊》 2005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在先秦典籍中,《庄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汇资料,也为后人解读此书带来了不少困难。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中的“逍遥”、“大方”、“迳庭”等词语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偏差,需要进一步澄清。《庄子》中“逍遥”、“大方”、“迳庭”三个词... 在先秦典籍中,《庄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汇资料,也为后人解读此书带来了不少困难。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中的“逍遥”、“大方”、“迳庭”等词语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偏差,需要进一步澄清。《庄子》中“逍遥”、“大方”、“迳庭”三个词语分别应作“无事”、“大国”、“偏激”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大方 迳庭
下载PDF
《庄子》的现代生命力——评蔡志忠《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16
作者 庄海洪 《职大学报》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评论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庄子说——自然的箫声》一书,认为其用漫画形式改编《庄子》,是精神自由的想象表现、人生哲学的形象展示、精神修养方法的现代转化阐释和社会批判思想的寓言表现。
关键词 <庄子>漫画 改编 形象 深入浅出
下载PDF
宋代以前《庄子》的接受概述
17
作者 张爱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宋代之前,学者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都是从一定学术观点出发的,一部庄学史反映了一部中国学术史。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关键词 接受 庄子 宋代 中国学术史 多元化倾向 学术观点 阐释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校注辨正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善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3期16-33,4,共19页
本文采用传统训诂学、校勘学方法,对《庄子·德充符篇》作了校注辨正,提出了新看法,更切近庄子本意。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校注 辨正
下载PDF
《庄子》残疾人形象寓意新探——以《德充符》为中心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益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32-234,共3页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庄子》残疾人新的寓意就在于:他们不是从人道上或是法律上给残疾人以帮助,而是从精神上给现实...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庄子》残疾人新的寓意就在于:他们不是从人道上或是法律上给残疾人以帮助,而是从精神上给现实的残疾人以榜样的力量,给他们从精神上指出了一条超越残缺自我的光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残疾人 形象寓意
下载PDF
《庄子》在西班牙的译介研究
20
作者 秦剑 马萧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庄子》是继《道德经》之后的道家经典之一,其深蕴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西班牙诗人、作家及汉学家的喜爱,在西班牙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庄子》西译本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自21世纪以来得到了不断推广。不同时期的西译本... 《庄子》是继《道德经》之后的道家经典之一,其深蕴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西班牙诗人、作家及汉学家的喜爱,在西班牙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庄子》西译本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自21世纪以来得到了不断推广。不同时期的西译本形态多样,出版发行模式不一,译者的翻译模式和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研究《庄子》在西班牙的译介情况,可以为中华典籍外译实践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译介 西班牙语 中国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