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勰故乡逢盛事 千禧龙年探"龙"珠: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金坤 《镇江学刊》 2000年第2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镇江市 <文心雕龙> 学术研讨会 刘勰 综述
下载PDF
浅述李蓁非《<文心雕龙>释译》的“理校法”及对文心结构的理解
2
作者 肖胜国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1期35-38,共4页
蓁非先生几乎毕生献奉于莘莘学士,退休之后,也一直在为莘莘学子辛勤耕耘.他品格高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这不仅在萍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在传播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事业上,尤其是上古至中古这一段文化典籍,先生用力... 蓁非先生几乎毕生献奉于莘莘学士,退休之后,也一直在为莘莘学子辛勤耕耘.他品格高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这不仅在萍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在传播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事业上,尤其是上古至中古这一段文化典籍,先生用力更勤.《文心雕龙释译》,八二年就已定稿完篇了,这了以从他附录的三文所标时间看出、三篇附文,都是全书完稿后撰写的,其中《校勘零拾》写于八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全书的结构》写于八二年十一月廿四日,《理论体系》写于八二年十一月廿六日,均在同年十一月完稿,几乎对他从事《文心雕龙释译》一事时所关注的中心点,作了简明扼要的提示.而校勘、结构两者,又是治《文心雕龙》一书学术争论的两大热点,蓁非先生都谈到了他的独家之言,也形成了《释译》一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蓁非 <文心雕龙>释译》 "理校法" 刘勰 结构
下载PDF
知音:徜徉于心物之间——《文心雕龙》心物关系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迪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8-40,共3页
心物关系 ,即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从文艺心理学视角 ,借用“心理距离”说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及其理论价值 ,作一次新的、系列性的探索 :“... 心物关系 ,即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从文艺心理学视角 ,借用“心理距离”说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及其理论价值 ,作一次新的、系列性的探索 :“知音”中的心物关系是“物”对心的唤醒———“物色”(作品 )相召 ,人谁获安 ,以及心对“物”的期待———“深识鉴奥 ,欢然内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知音 心理距离
下载PDF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允锋 《晋阳学刊》 2001年第3期78-80,共3页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代《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自然之道 文学原理 现实针对性
下载PDF
擘肌分理,详究义例——《〈文心雕龙〉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宜蓬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高林广教授的《〈文心雕龙〉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研究》较为全面地彙集爬梳了《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料,详细阐释了刘勰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分析《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方法。本文认为,该著的主要特点突... 高林广教授的《〈文心雕龙〉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研究》较为全面地彙集爬梳了《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料,详细阐释了刘勰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分析《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方法。本文认为,该著的主要特点突出表现在注重探讨和揭橥《文心雕龙》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的文学史及学术史意义,细致爬梳和推原《文心雕龙》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的文本、文学依据及其理论建树,客观评介《文心雕龙》之得失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先秦两汉文学批评研究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的“中和”美学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曾艳红 《文教资料》 2006年第18期41-42,共2页
《文心雕龙》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和”审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整合其他因素,刘勰在文学方面有自己系统的审美观点。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思想 "中和"审美 和谐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的民俗语言观
7
作者 郝志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6-70,共5页
文章从语言与文学、俗语与雅言等辩证关系入手,通过对《文心雕龙》中有关通俗文学及民俗语言文化等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刘勰在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已客观地形成了其初具规模的民俗语言观。并在对其结构内涵及产生原因... 文章从语言与文学、俗语与雅言等辩证关系入手,通过对《文心雕龙》中有关通俗文学及民俗语言文化等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刘勰在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已客观地形成了其初具规模的民俗语言观。并在对其结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阐释的同时,也对其在民俗语言学层面上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较客观辩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民俗语言观 内涵 原因 意义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文心雕龙》之“风骨”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刘延琴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6-68,78,共4页
自20世纪初黄侃提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二元对立的割裂式论断之后,学者们对"风骨"问题一直聚诉不休,但大都未能跳出窠臼。而且,在"风"与"骨"的"分"与"合"方面,也未能... 自20世纪初黄侃提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二元对立的割裂式论断之后,学者们对"风骨"问题一直聚诉不休,但大都未能跳出窠臼。而且,在"风"与"骨"的"分"与"合"方面,也未能达成一致。近年来,学者们又运用语言学力图从本体论上对"风骨"进行溯源,力图正本清源。但,要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研究现状 述评
下载PDF
“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 被引量:5
9
作者 俞香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3,共6页
"风骨"是对文章的美学要求,"风"是对文章感情的美学要求,"骨"是对文章语言、思想、逻辑性、结构、文体等方面的美学要求,"采"是语言的修辞美。"风"主要是纯正之美兼有自然、脱俗、... "风骨"是对文章的美学要求,"风"是对文章感情的美学要求,"骨"是对文章语言、思想、逻辑性、结构、文体等方面的美学要求,"采"是语言的修辞美。"风"主要是纯正之美兼有自然、脱俗、灵动之美,"骨"是刚健之美。"风骨"的本质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 刚健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从“六义”到“六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金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品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品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六义 六观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文心雕龙》论《易传》的文学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庆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周易》 《易传》 文学价值
下载PDF
《文心雕龙》小说论琐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骁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文心雕龙》中大量的小说论因子,散见于其《诸子》《史传》《宗经》《谐隐》等各篇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曲缀"之"序"——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的叙... 《文心雕龙》中大量的小说论因子,散见于其《诸子》《史传》《宗经》《谐隐》等各篇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曲缀"之"序"——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的叙述模式、作为历史小说萌芽的史传文学的虚与实、《文心雕龙》的小说地位论与小说观。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因子,是时代与文化共同催生的必然产物,具有深远的肇源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小说论 叙事文学 史传文学 小说地位 小说观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章句观
13
作者 王魁伟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文心雕龙札记》是黄侃早期写作的一部研究《文心雕龙》的名著。其中的"章句篇札记"是其章句观的集中阐释。本文主要根据《文心雕龙》"章句篇札记"总结黄侃的章句观,并认为其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章句观。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章句观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象”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修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2-98,共7页
“象”是一切文学尤其是诗赋创造的发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综述性灵,敷写器象”作以概括,并对“物象”的呈现方式作了精辟的分析。作者从“物象”入手,通过文艺家对“物象”进行物色运裁、情感寄托、言意沟通,研究“无识之物”... “象”是一切文学尤其是诗赋创造的发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综述性灵,敷写器象”作以概括,并对“物象”的呈现方式作了精辟的分析。作者从“物象”入手,通过文艺家对“物象”进行物色运裁、情感寄托、言意沟通,研究“无识之物”在“有心之器”的感官中的呈现状态;或从“形象”入手,逆向寻找,倒推“形象”产生的根源,梳理“物象”的“成像”规则,从而还原文艺家对“物象”的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物象 意象 物色运裁 情感寄托 言意沟通
下载PDF
《文心雕龙·序志》释义辨疑三题
15
作者 殷守艳 《语文学刊》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关于《文心雕龙·序志》篇"位理定名""虽复轻采毛发,……亦不胜数矣""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的释义和理解,可谓歧见叠出,纷纭纠葛,颇令人无所适从。结合诸家所释,从词义训释及文意理解两方面对之详加辨... 关于《文心雕龙·序志》篇"位理定名""虽复轻采毛发,……亦不胜数矣""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的释义和理解,可谓歧见叠出,纷纭纠葛,颇令人无所适从。结合诸家所释,从词义训释及文意理解两方面对之详加辨析,从而判别其是非,或订正其失误,以确立其最终甚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序志 位理定名 轻采 曲意密源 既沉予闻
下载PDF
“草木意象”与《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展开
16
作者 林木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很多文论家都以草木意象来说明、解释文学理论问题,其中,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尤为典型。《文心雕龙》遍及文学理论中的创作、鉴赏及文学观念等各方面,具有体系性,体现出强大的理论意义。草木意象作为刘勰在...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很多文论家都以草木意象来说明、解释文学理论问题,其中,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尤为典型。《文心雕龙》遍及文学理论中的创作、鉴赏及文学观念等各方面,具有体系性,体现出强大的理论意义。草木意象作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抒发、赏析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刘勰通过“草木意向”分析了《文心雕龙》中“情”—“物”—“采”的关系,通过“草木意象”探讨“文原于道”“经典学习”及“继承和革新”诸多重要问题,为此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作出了理论性的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草木意象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释《文心雕龙·乐府》中的几个问题──兼谈刘勰的思想方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3,共8页
考察《文心雕龙·乐府》中几组术语的涵意,可见出贯穿《文心雕 龙·乐府》的中心思想,是慨叹周代雅乐一去不复返,俗乐却一代一代甚嚣尘 上。该篇对两汉乐府和三祖乐歌的论述,都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从一个特殊 的视角进行的。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两汉乐府 三祖乐歌 刘勰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的组合式文体理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1,共11页
《文心雕龙》有一根本观念,即以文体为物体,认为文体乃是由众多构成元素组合而成之统一整体。此一文体组合观念,为《文心雕龙》文体论之基础。《文心雕龙》的重心之一即讨论文体的构成元素及其在文章中之功能,论述构成元素的组合方式、... 《文心雕龙》有一根本观念,即以文体为物体,认为文体乃是由众多构成元素组合而成之统一整体。此一文体组合观念,为《文心雕龙》文体论之基础。《文心雕龙》的重心之一即讨论文体的构成元素及其在文章中之功能,论述构成元素的组合方式、相互关系及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刘勰之文体论涉及当代文论所谓体裁、风格问题,皆以文体组合观念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体 组合 体裁 风格
原文传递
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建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9,共7页
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论在其滥觞处与经学同体同构,经学范式建构起中国文论的信仰、观念、谱系、路径、规则、方法和范例。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借用《文心雕龙》的关键词来表述,其要旨有四:一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论在其滥觞处与经学同体同构,经学范式建构起中国文论的信仰、观念、谱系、路径、规则、方法和范例。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借用《文心雕龙》的关键词来表述,其要旨有四:一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话语行为,二是“弥纶群言,笼圈条贯”的阐释路径,三是“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的基本规则,四是“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的核心理念。诠解并通变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不仅可以重塑三千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灵魂与体貌,亦能重建21世纪中国文论的知识图谱与话语体系,从而有效回应“世界的中国”(China of the world)视域中的“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经学 中国文论 文心雕龙
下载PDF
纪昀评《文心雕龙·时序》“阙当代不言”说辨析
20
作者 孙明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7,共7页
纪昀评《文心雕龙·时序》"今圣历方兴"以下曰:"阙当代不言,非惟未经论定,实亦有避于恩怨之间。"刘勰在《时序》及其他篇章中不仅多次言及当代,而且对宋齐文学作出了彼此矛盾的评价。纪昀将"阙当代不言&qu... 纪昀评《文心雕龙·时序》"今圣历方兴"以下曰:"阙当代不言,非惟未经论定,实亦有避于恩怨之间。"刘勰在《时序》及其他篇章中不仅多次言及当代,而且对宋齐文学作出了彼此矛盾的评价。纪昀将"阙当代不言"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未经论定"和"有避于恩怨"似乎并不确切。刘勰避而不谈当代具体作者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文心雕龙》的重点在于建构一个儒家文学理论体系,当代文学只是建构这个理论体系时的材料;二是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刘勰没有条件接触到大批的当代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刘勰 文心雕龙 《时序》 萧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