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骚》中有关西北神话传说的地名考述 被引量:7
1
作者 赵逵夫 《社科纵横》 2003年第5期47-49,共3页
文章对《离骚》中有关西北神话中的地名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离骚> 神话传说 西北地名
下载PDF
《离骚》与意识流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董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5,共6页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意识流诗歌 <离骚>
下载PDF
由《离骚》看屈原的神话观
3
作者 王开元 薛松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大量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内心情感。《离骚》是屈原的一篇政治抒情诗,全文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痛苦、矛盾和郁郁寡欢的情绪。诗人无论是借历史传统以影射现实,或者借用神话故事来表达幻想... 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大量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内心情感。《离骚》是屈原的一篇政治抒情诗,全文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痛苦、矛盾和郁郁寡欢的情绪。诗人无论是借历史传统以影射现实,或者借用神话故事来表达幻想,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能够解国忧,除民患,希望楚王能举贤任能,纳谏修政,以富国强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神话故事 历史传说 神话观
下载PDF
《离骚》比兴的拓展
4
作者 张成 《宿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1-52,共2页
《离骚》比兴手法在《诗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突出表现在:比兴形象由具体向抽象的变化;比兴由单一性向联系性发展;比兴范围更侧重于向政治宗教领域扩展;《离骚》比兴手法的贡献。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比兴 拓展
下载PDF
浅论《离骚》脉络与比兴的原始文化内涵
5
作者 张艳萍 《唐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7-50,共4页
屈赋是在荆楚原始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艺术之花 ,其代表作《离骚》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诗中肇赐嘉名、陈辞重华、上下求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北等重要环节富含原始文化内涵。比兴手法所表现的好修之志贯穿《离骚》脉络的... 屈赋是在荆楚原始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艺术之花 ,其代表作《离骚》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诗中肇赐嘉名、陈辞重华、上下求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北等重要环节富含原始文化内涵。比兴手法所表现的好修之志贯穿《离骚》脉络的始终 ,这一手法是以巫术原理——相似律——为思维基础的 ,较《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脉络 比兴 原始文化内涵 巫术色彩
下载PDF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与《浮士德》求索精神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桐生 朱啸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6-90,98,共6页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离骚》主人公用九死未悔、体解未变的精神来追求美政理想;《浮士德》则执著地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求索形式上,《离骚》采用了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追求方式;《浮士德》则让主人公出入天人古今,在神魔幻境中展开热烈浪漫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歌德 《浮士德》 求索精神
下载PDF
琴曲《离骚》的诗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明澜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9,共6页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自传性的长篇叙事抒情诗 ,而晚唐琴家陈康士依诗谱曲创作的琴曲《离骚》,则是一首充分体现原诗的构思、形象、风味的卓越的音诗。
关键词 屈原 陈康士 琴曲<离骚> 构思 形象 风味
下载PDF
《离骚》今音标注辩证释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封传兵 卢娉 《云梦学刊》 2020年第6期55-61,共7页
今音标注作为古籍整理译注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门性审音必不可少。审视当下《楚辞》整理译注本的今音标注,各家在一些重要字词注音方面存在分歧,对屈宋作品的理解研读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就《离骚》篇目几处注音作详尽考察,在厘清分歧、辨... 今音标注作为古籍整理译注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门性审音必不可少。审视当下《楚辞》整理译注本的今音标注,各家在一些重要字词注音方面存在分歧,对屈宋作品的理解研读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就《离骚》篇目几处注音作详尽考察,在厘清分歧、辨析错讹的基础上,标注正音,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宋作品 离骚 今音标注 语音分歧 辩证
下载PDF
委心逐辞 辞溺者伤乱——从《文心雕龙·熔裁》论《离骚》的结构
9
作者 黄维樑 《职大学报》 2005年第3期21-24,共4页
认为《离骚》虽然诗情饱满十足,但它缺乏严谨的熔裁、结构,或者说:《离骚》是“心灵的想象之流或意识之流”,全篇“很难作出逻辑划分”。
关键词 <离骚> 结构 伤乱
下载PDF
浅析《离骚》中屈原的审美观
10
作者 黄学英 徐明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1-32,共2页
《离骚》作为伟大爱国诗人的抒情长诗 ,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集中体现了屈原“内美”和“外美”的统一论的美学观点 ,并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爱美、崇美、追求美好事物 ;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审美观
下载PDF
《离骚》“辟芷”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水清 《长江学术》 2013年第4期125-127,共3页
对《离骚》中的"辟芷"一词,历来说解不一。有生于幽僻之处的芷草之说,有搓捻芷草以为裳之说,有"辟芷"即"蘼芜"之说,亦有"辟芷"为"白芷"之解。通过稽考相关古籍资料,可知"辟&qu... 对《离骚》中的"辟芷"一词,历来说解不一。有生于幽僻之处的芷草之说,有搓捻芷草以为裳之说,有"辟芷"即"蘼芜"之说,亦有"辟芷"为"白芷"之解。通过稽考相关古籍资料,可知"辟"、"薜"同字,"薜芷"同"蕲茝","蕲茝"实为"蘼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辟芷 蘼芜 考释
下载PDF
屈原服饰考——兼疑《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秉高 《职大学报》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指出屈原的服饰与众不同,比较定型,应该是身穿染或绣有“芰荷”、“芙蓉”色彩或图案的短衣、头戴高而又尖的帽子;《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所绘的“屈原”,身穿白色(或青色)儒服、头戴儒巾或圆型缁帽,与楚人的习俗和...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指出屈原的服饰与众不同,比较定型,应该是身穿染或绣有“芰荷”、“芙蓉”色彩或图案的短衣、头戴高而又尖的帽子;《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所绘的“屈原”,身穿白色(或青色)儒服、头戴儒巾或圆型缁帽,与楚人的习俗和屈原的性格截然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服饰 短衣 图案 冠式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
下载PDF
《离骚》今注本注音差异考辨
13
作者 卢娉 《现代语文》 2020年第4期8-12,共5页
《楚辞》今注本中字词注音存在诸多分歧。今注本《离骚》中的字词注音也有差异,其差异表现有声调的不同、声母的不同和韵母的不同等。产生注音歧异的原因至少有注音依据不同、多音字、异体字和反切今读等方面。
关键词 离骚 注音 分歧
下载PDF
“落英”新诠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启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9-60,共2页
“落英”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中。千百年来,学者们对其意义训释聚讼纷坛。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落”训“下垂”,“落英”即“下垂的花儿”。
关键词 “落英” 汉语词汇 《楚辞·离骚 词义
下载PDF
中国诗歌鉴赏史上第一篇完整系统的鉴赏文刍议
15
作者 肖振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9,共3页
中国的诗歌鉴赏早已有之。但今天所见到诗歌鉴赏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的鉴赏文,应是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离骚》的鉴赏。司马迁对《离骚》这篇作品的鉴赏,首先介绍作者生平;其次交待社会背景;再次解释作品题义;复次探... 中国的诗歌鉴赏早已有之。但今天所见到诗歌鉴赏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的鉴赏文,应是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离骚》的鉴赏。司马迁对《离骚》这篇作品的鉴赏,首先介绍作者生平;其次交待社会背景;再次解释作品题义;复次探索作者心理;再有分析作品内容;然后总结艺术特色;最后揭示作者与作品之关系、对作者和作品给予高度称赞。司马迁对《离骚》的鉴赏为后人鉴赏诗歌开辟了一条正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屈原列传> <离骚> 第一篇鉴赏文
下载PDF
开辟唐诗研究之新境界——评李金坤《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
16
作者 萧晓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李金坤教授的《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从《诗经》与《楚辞》中纟由绎出比兴与象征之义,从文学生态的视角阐释了风骚在唐诗中的遗韵,考察了唐代意境理论中的比兴内涵,得出唐诗中浸润着风骚之精神的结论。作者在以风骚诗脉重新诠释意境理... 李金坤教授的《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从《诗经》与《楚辞》中纟由绎出比兴与象征之义,从文学生态的视角阐释了风骚在唐诗中的遗韵,考察了唐代意境理论中的比兴内涵,得出唐诗中浸润着风骚之精神的结论。作者在以风骚诗脉重新诠释意境理论的同时,对唐诗精神作了全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生态 意境 风骚诗脉 唐诗精神
下载PDF
“风”、“骚”之诗风比较研究
17
作者 张丽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滋润着我国历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自古以来风、骚并称并存,犹如南北两朵奇葩,争奇斗妍,竞相开放。比较“风”“骚”,既有共同性特征...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滋润着我国历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自古以来风、骚并称并存,犹如南北两朵奇葩,争奇斗妍,竞相开放。比较“风”“骚”,既有共同性特征,又更具各自独特的诗艺风格。“风”率性而言,不加雕饰;“骚”神山仙界,奇响不绝。“风”朴实、幽闲,“骚”华丽、苍翠。本文对“风”、“骚”诗风的异同进行了粗略比较研究,以期加深对“风”“骚”个性化诗风特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国风 <离骚> 楚辞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5,142,共9页
本文从视角变化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离骚》对《诗经·生民》篇 的继承和超越,认为《生民》主要采取客观的视点,是保持着时空距离的呈 现;《离骚》则采取主观的视点。这是上古诗歌从史诗向抒情诗演变发展的必 然结果。
关键词 生民 离骚 上古诗歌
原文传递
论苏辙晚年诗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63,158,共14页
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府十二载,其间作诗三百七十余首,是北宋末期(即徽宗朝)诗歌史上的最重要内容,也为“主理”的宋诗开辟了一种别具深意的境界。其特点是:题材上进一步日常生活化,而诗人的自我形象则比拟于箪食瓢饮的颜子;表现方式上以详... 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府十二载,其间作诗三百七十余首,是北宋末期(即徽宗朝)诗歌史上的最重要内容,也为“主理”的宋诗开辟了一种别具深意的境界。其特点是:题材上进一步日常生活化,而诗人的自我形象则比拟于箪食瓢饮的颜子;表现方式上以详记年月日期和天象变化来追摹《春秋》,并以天象、物象构成对政治的隐喻,当然也有直接的政治批判之作。就其艺术渊源来说,除了前人指出的“效白公体”外,还有陶渊明、刘禹锡等的影响,而归根结底则出于《春秋》和《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文学研究 政治隐喻 表现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