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的消解——论京剧《六月雪》对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的改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会敏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17,共7页
元杂剧《窦娥冤》被誉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影响很大,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对《窦娥冤》从情节到人物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改编,然而改编后的作品将原剧情节的传奇性... 元杂剧《窦娥冤》被誉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影响很大,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对《窦娥冤》从情节到人物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改编,然而改编后的作品将原剧情节的传奇性、浓厚的悲剧意蕴、窦娥这个感人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的批判力度等这些使《窦娥冤》之所以成为剧坛经典的因素消解殆尽,从而把一部剧坛经典消解为一个平淡无奇的庸俗的大团圆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六月雪> 杂剧<窦娥冤> 悲剧意蕴 消解
下载PDF
《窦娥冤》的悲剧主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建明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封建文化 人性悲剧 社会悲剧
下载PDF
人间的力量 非人间的形式——也谈《窦娥冤》的“三桩誓愿”及“鬼魂告状”
3
作者 石尚彬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对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和“鬼魂告状”,历来颇多非议。其实这两个关键情节,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非但不是“糟粕”、“累赘”,而正是该剧的精华之所在,窦娥的反抗精神也因此而上升到一个新的... 对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和“鬼魂告状”,历来颇多非议。其实这两个关键情节,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非但不是“糟粕”、“累赘”,而正是该剧的精华之所在,窦娥的反抗精神也因此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三桩誓愿 鬼魂告状 人间的力量 非人间的形式
下载PDF
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进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30-32,共3页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反映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与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的矛盾,窦娥不是反封建的斗士,而是伦理制度下贞孝的典型,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塑造,借助弱女子的人生悲剧,谴责现实,推崇和彰显全贞全孝,以期唤回传统道德,恢复伦理,换回...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反映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与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的矛盾,窦娥不是反封建的斗士,而是伦理制度下贞孝的典型,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塑造,借助弱女子的人生悲剧,谴责现实,推崇和彰显全贞全孝,以期唤回传统道德,恢复伦理,换回社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窦娥冤 传统道德 全贞全孝
下载PDF
一出丰富了越剧艺术宝库的好戏──评胡芝风导演的越剧《窦娥冤·法场》
5
作者 向端 《戏文》 2000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越剧 <窦娥冤.法场> 导演创作 胡芝风 评论
下载PDF
《窦娥宝卷》与北杂剧《窦娥冤》之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恒夫 《戏曲研究》 2003年第3期67-73,共7页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光辉之作,它表现了封建王国的沉沉黑暗,与底层百姓反抗压迫的斗争,自问世之后,一直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每当一种新的通俗文艺形式出现之后,艺人们就会将它改编成适合于新形式的文艺作品,而加以演唱...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光辉之作,它表现了封建王国的沉沉黑暗,与底层百姓反抗压迫的斗争,自问世之后,一直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每当一种新的通俗文艺形式出现之后,艺人们就会将它改编成适合于新形式的文艺作品,而加以演唱,宝卷也不例外。据现有资料来看,窦娥宝卷在清末民初十分流行,是宝卷的重要曲目之一。由这些宝卷可以看出北杂剧《窦娥冤》在这一时段的影响,和人们对该剧社会的与艺术的评价。《窦娥宝卷》又名《六月雪宝卷》、《炎天落雪宝卷》、《金锁宝卷》等。遗存于今的有清同治八年(1869)抄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窦娥 中国戏曲史 金锁 关汉卿 赛卢医 戏曲研究 <金锁记> 袁于令 下层人民
原文传递
王船山《龙舟会》杂剧评述——兼与关汉卿《窦娥冤》杂剧思想及艺术比较
7
作者 张兆勇 《戏曲研究》 200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王夫之在其自撰的墓志铭中有两句铭词'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所谓'希张横渠之正学'是指其从张载哲学出发开出深究六经的角度,从而正本清源,达于'扶长中夏'使命的学术特点。所谓... 王夫之在其自撰的墓志铭中有两句铭词'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所谓'希张横渠之正学'是指其从张载哲学出发开出深究六经的角度,从而正本清源,达于'扶长中夏'使命的学术特点。所谓'抱刘越石之孤愤',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以此为标准对其青年时期作为'南岳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关汉卿 龙舟会 刘越石 李公佐 王船山 谢小娥 张横渠 孤臣 正末
原文传递
近十年来《桃花扇》研究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邓黛 《戏曲研究》 200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习惯于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艺作品,这种倾向在《桃花扇》研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其作者孔尚任曾明确提出'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习惯于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艺作品,这种倾向在《桃花扇》研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其作者孔尚任曾明确提出'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所以学术界基本上都关注于其主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孔尚任 中国古典悲剧 道教思想 戏曲研究 缀白裘 昆剧史补论 改编本 <窦娥冤> 李香君
原文传递
论王国维的“意志”悲剧说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锡山 《戏曲研究》 2001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王国维是20世纪世界学坛取得领先性成就的学界巨擘。王国维于20‘世纪初建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即为其取得的领先性卓特成就之一,是迄今为止世界学术史上唯一的以中为主、三美交融(中国、印度、西方文化和美学)的体系性的美学理论。
关键词 世界学术 意境说 领先性 <窦娥冤> 中国戏曲史 <宋元戏曲考> 红楼梦评论 戏曲研究 元杂剧 <红楼梦评论>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心理成因说
10
作者 范丽敏 《戏曲研究》 2002年第1期59-66,共8页
中国古典戏曲在形式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结局的圆满性,即李渔所说的'有团圆之趣',喜剧结局如此,悲剧结局也是如此,正如王季思先生所说的'团圆结局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常用手法,其运用范围超出了喜剧类型之外。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李渔 王季思 心理成因 中国古典悲剧 <窦娥冤> 戏曲创作 戏曲研究 运用范围 悲剧人物
原文传递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初探
11
作者 虞江芙 《戏曲研究》 2002年第1期149-163,共15页
儒家思想是绵延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渗透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消融在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之中。特别是他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封建社会一直被视为不容违背的权威,成为形成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重要基因。中国古代文学艺... 儒家思想是绵延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渗透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消融在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之中。特别是他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封建社会一直被视为不容违背的权威,成为形成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重要基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伦理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 元人杂剧 家庭伦理 疏者下船 戏曲研究 梧桐雨 人生理想 <窦娥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