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62
1
作者 苏静 赵世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物理形状的重要指标。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0.25mm团聚体含量3种土壤团聚体结构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的含量呈负相关性,但...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物理形状的重要指标。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0.25mm团聚体含量3种土壤团聚体结构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的含量呈负相关性,但是平均重量直径与>0.25mm团聚体的含量有正的相关性。这三种方法都能应用来评价土壤结构,但是分形维数不仅表示土壤结构,还能说明土壤水分和土壤其它的物理性质。因此,分形维数是评价土壤结构的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 分形维数 平均重量直径 >0.25mm团聚体含量
下载PDF
耕翻和秸秆还田深度对东北黑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邹文秀 韩晓增 +4 位作者 严君 陈旭 陆欣春 邱琛 郝翔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9-18,共10页
为了明确耕翻和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东北黑土区中部进行了6 a的耕翻和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了免耕(D0)、浅耕翻(0~20 cm)(D20)、浅耕翻+秸秆(D20S)、深耕翻(0~35 cm)(D35)、深耕翻+秸秆(D35S)、超深耕翻(0~50 cm)(D50... 为了明确耕翻和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东北黑土区中部进行了6 a的耕翻和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了免耕(D0)、浅耕翻(0~20 cm)(D20)、浅耕翻+秸秆(D20S)、深耕翻(0~35 cm)(D35)、深耕翻+秸秆(D35S)、超深耕翻(0~50 cm)(D50)和超深耕翻+秸秆(D50S)7个处理开展研究,秸秆还田处理将10 000 kg/hm2秸秆均匀地还入相应的耕翻土层。结果表明,耕翻和秸秆还田深度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农艺措施。与初始土壤相比,免耕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土壤容重,减少了孔隙度、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WAS>0.25)(P<0.05),而对20~50 cm土层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0~20 cm土层,除了D50处理显著降低了WAS>0.25含量以外,D20,D35和D50处理对各项土壤物理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而D20S和D35S处理则显著改善了该层各项土壤物理指标。在>20~35 cm土层,D35、D35S、D50和D50S处理显著改善了该土层各项土壤物理指标(除了2014年的容重)。在>35~50cm土层,D50和D50S处理对各项土壤物理指标改善效果显著,特别是相应土层通气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耕翻配合秸秆对土壤物理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仅耕翻处理。综合评分结果也表明D35S和D50S处理分别对>20~35 cm和>35~5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果最好,说明在质地黏重的黑土上深翻耕或者超深翻耕配合秸秆还田通过土层翻转秸秆全层混合施用能够显著改善全耕作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耕层厚度,扩充土壤的水分库容,提高黑土的水分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耕作 秸秆还田 饱和导水率 孔隙度 土壤持水量 >0.25 mm水稳性团聚
下载PDF
多功能复合材料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瑞凤 宗莉 +3 位作者 张传卫 张琨 杨立明 王爱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424-426,472,共4页
通过模拟实际植树造林操作方法,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多功能复合材料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和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随着施用多功能复合材料浓度的增大,土壤... 通过模拟实际植树造林操作方法,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多功能复合材料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和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随着施用多功能复合材料浓度的增大,土壤中>0.25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当保水剂用量为50g时,>0.25mm的团聚体含量比对照提高了约8.91% ̄1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复合材料 土壤物理性质 阳离子交换容量 土壤总孔隙度 操作方法 植树造林 浓度梯度 土壤容重 25mm 团聚 pH值 保水剂 含量 施用
下载PDF
莱芜市红石公园土壤结构特征及其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玲 刘永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土壤水分运移过程,探究莱芜市红石公园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恢复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分层取样对研究区6块样地进行土壤物理结构特征测定,进行水分穿透试验,测量土壤饱和导水率。... [目的]分析土壤水分运移过程,探究莱芜市红石公园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恢复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分层取样对研究区6块样地进行土壤物理结构特征测定,进行水分穿透试验,测量土壤饱和导水率。[结果]试验区土壤密度及石砾含量大小均表现为:纯草本>灌木—草本>乔木—草本;土壤R0.25(>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含水率、总孔隙度及饱和导水率大小均表现为:乔木—草本>灌木—草本>纯草本;表层土壤具有更优的土壤结构及更大的饱和导水率;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密度、石砾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总孔隙度及R0.25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总孔隙度是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土壤R0.25含量、土壤密度及石砾含量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总孔隙度 石砾含量 0.25mm水稳性团聚含量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有机型沙地调理剂对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宋佳奇 索全义 +2 位作者 赵炳全 高昕 王瑞清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952,共4页
为解决沙土结构差、漏水漏肥的问题,提高沙土的生产力,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生物有机型沙地调理剂对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了4个处理:处理Ⅰ,不施肥;处理Ⅱ,复合肥300 kg hm^(-2);处理Ⅲ,单施调理剂6 t hm^(-2);处理Ⅳ,单施调理剂9 t hm^... 为解决沙土结构差、漏水漏肥的问题,提高沙土的生产力,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生物有机型沙地调理剂对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了4个处理:处理Ⅰ,不施肥;处理Ⅱ,复合肥300 kg hm^(-2);处理Ⅲ,单施调理剂6 t hm^(-2);处理Ⅳ,单施调理剂9 t hm^(-2)。结果表明: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田间持水量;0~10 cm处,施用调理剂9 t hm^(-2)较对照土壤容重降低0.07 g cm-3,>0.25 mm团聚体含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5.1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提高21.3%、54.5%、42.6%和56.3%。在试验用量范围内,调理剂9 t hm^(-2)施用量对沙土的改良效果最好,且0~10 cm土层改良效果优于10~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沙土 保水性 养分 容重 0.25 mm团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