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贴敷护理对产妇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保持干燥、促进愈合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再努尔·沙塔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94-0197,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贴敷护理对经剖宫产术后产妇腹部切口保持干燥及促进愈合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共纳入8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常规护理加中药贴敷),主...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贴敷护理对经剖宫产术后产妇腹部切口保持干燥及促进愈合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共纳入8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常规护理加中药贴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切口湿度和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切口保持干燥方面表现更佳,其优良率达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在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仅为4.88%,而对照组为22.50%(p<0.05),表明中药贴敷护理有效减少了愈合不良的情况。结论 中药贴敷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的干燥维护和愈合促进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证明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贴敷护理 剖宫产 腹部切口 干燥 愈合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兴兰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省金寨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产妇中,切口...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省金寨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产妇中,切口感染率为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皮下脂肪厚度、手术时间、羊水浑浊、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发热史、切口类型、顺产转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下脂肪厚度≥3 cm、手术时间≥1 h、羊水浑浊、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发热、横切口、顺产转剖宫产是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3 cm、手术时间≥1 h、羊水浑浊、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发热、横切口、顺产转剖宫产是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以上因素预防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促进产妇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愈合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的预防应用效果
3
作者 徐小兰 谢鹏省 黄裕 《医师在线》 2023年第7期40-42,共3页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及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愈合不良组以及切口愈合良好组,...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及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愈合不良组以及切口愈合良好组,对有可能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患者年龄、腹壁脂肪厚度、术后发热史、术前贫血史、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高频电刀使用情况、有无酒精接触脂肪、术后进食时间、是否皮下缝合、术前低蛋白血症及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对照组产妇未给予自制皮下负压引流预防。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组,采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评估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率、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率、甲级愈合率、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切口愈合不良组与良好组产妇的年龄、术后发热史、术前贫血史、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有无酒精接触脂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愈合不良组与良好组产妇的腹壁脂肪厚度、高频电刀使用情况、术后进食时间、是否皮下缝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壁脂肪厚度>3 cm、皮下未缝合、使用高频电刀、术后进食时间晚于72 h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组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率、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壁脂肪厚度>3 cm、皮下未缝合、使用高频电刀、术后进食时间晚于72 h是导致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因素以降低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自制皮下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率,减少或缩短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提高甲级愈合率,进而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愈合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制皮下负压引流 腹部切口感染率
下载PDF
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欧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且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手法按摩加特定电磁波谱(TDP)...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且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手法按摩加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36 h(T3)、术后48 h(T4)时的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产妇T2、T3、T4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1±0.11)、(2.01±0.11)、(1.15±0.08)分,均低于常规组的(3.64±0.12)、(3.01±0.21)、(1.89±0.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T2、T3、T4时的步行能力评分分别为(9.64±1.01)、(11.24±1.24)、(12.64±1.4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04±0.89)、(10.01±1.01)、(11.24±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产妇采取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腹部伤口痛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浮针 电针 手法按摩
下载PDF
下腹部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海英 冯立民 张生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二次剖宫产 盆腹腔粘连 腹部切口 原因分 腹部切口剖宫产 操作 后疼痛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部横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雪芹 徐华瑞 于合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0-321,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 预防 处理 肥胖 人群 群增 出处 过剩
下载PDF
73例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丽花 王晶 李亮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6期934-935,共2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在治疗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问题中的最终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因实施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生切口脂肪液化原因的不同和严重程度分为常规组和...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在治疗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问题中的最终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因实施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生切口脂肪液化原因的不同和严重程度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种。其中33例患者因切口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被归类入研究组,采取胰岛素和α-糜蛋白酶供给进行治疗,其余40例患者被归类入常规组,采取医院日常常规治疗。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和康复时间进行比对。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检查发现,73例患者中有24例因肥胖出现剖宫产术后的腹部脂肪液化,占总人数的33%;因糖尿病造成损伤的有9例,占总人数的12.3%;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造成损伤的有15例,占总人数的20.5%;妊娠水肿造成脂肪组织细胞损伤形成病因的有8例,占总数的11%;术后切口消毒时处理不当造成损伤的有6例,占总数的8.2%;高频电刀高温烧伤脂肪组织产生损伤的有11例,占总数的15%。另外,研究组不论是在患者恢复情况还是康复时间上都优于常规组。结论:致使剖宫产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糖尿病、肥胖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在治疗方法上采用胰岛素和α-糜蛋白酶要比常规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原因和治疗效果 低蛋白血症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蔺玉红 李易霞 +1 位作者 任翠玲 候红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 ,产后 5~ 7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83 0 %,5 2 %;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3 2 7%,0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 83 0 %,5 2 %。产后 42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2 0 9%、0 ;皮下硬结均未发生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 64 5 %,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 腹壁横切口 腹部肌损伤
下载PDF
益气活血生肌方配合抗生素防治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静 潘佩光 +6 位作者 张铭 谈海东 赵华 黎凤彩 李征 李倩 吴叶欢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生肌方配合抗生素防治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80例,应用益气活血生肌方(由黄芪、太子参、三七、炙甘草、丹参、厚朴等组成)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1784例,单用抗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生肌方配合抗生素防治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80例,应用益气活血生肌方(由黄芪、太子参、三七、炙甘草、丹参、厚朴等组成)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1784例,单用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术后发热、腹部切口感染情况(包括切口压痛、红肿、分泌物等)以及血象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发热、腹部切口感染以及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升高等发生率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生肌方配合抗生素应用于防治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能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 剖宫产 益气活血生肌方
下载PDF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晓峡 易凤仙 叶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目的:对引起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肥胖、产程>12... 目的:对引起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肥胖、产程>12h、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4次、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升高≥15.0×109/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合并阴道炎、手术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手术瘢痕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导孕期保健、减少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可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感染 临床分析 对策
下载PDF
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文仪 刘智慧 崔蕾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同时探讨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分为并发组〔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同时探讨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分为并发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治疗,n=35)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实施综合疗法治疗,n=35)〕、未并发组,采用单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120例剖宫产术患者中有70例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58.33%;并发组产妇肥胖、操作技巧差、低蛋白血症、术后切口消毒不当、妊娠水肿、贫血、滞产、高频电刀使用所占百分比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肥胖、操作技术差、术后切口消毒不当、滞产、贫血、使用高频电刀是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肥胖、操作技术差、术后切口消毒不当、滞产、贫血、使用高频电刀可增加剖宫产患者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风险,而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产钳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琼 吴新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83-583,共1页
目的 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优势。方法 选择因跨耻征阳性、胎头高浮等指征行剖宫产术者 3 1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10 6例 ,对照组 10 6例 ,两组进行术中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应用产钳均一次助娩成功 ,无一... 目的 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优势。方法 选择因跨耻征阳性、胎头高浮等指征行剖宫产术者 3 1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10 6例 ,对照组 10 6例 ,两组进行术中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应用产钳均一次助娩成功 ,无一例发生产伤或无一例因取头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窒息。娩头时间缩短 ,产时出血少 ,产伤发生率低。结论 产钳应用于横切口剖宫产术中 ,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取头困难 ,缩短娩头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剖宫产 产钳 应用 剖宫产 方式
下载PDF
大黄、芒硝外敷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玉琼 刘伟武 +2 位作者 李春艺 吴志华 李云端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外敷大黄、芒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微波护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微波护理基础上应用大黄、芒硝外敷腹部切口。比...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外敷大黄、芒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微波护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微波护理基础上应用大黄、芒硝外敷腹部切口。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愈合效果、产后不同时间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甲级切口愈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两组产妇VS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d,两组产妇VS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产后24 h,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腹部切口,有利于切口愈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大黄 芒硝 腹部切口
下载PDF
改良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236例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玉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45-546,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与未改良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随机分类方法,将469例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分为两组:改良组236例采用改良剖宫产手术,该术式在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剖宫产术及香港周基杰术式的基础上... 目的比较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与未改良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随机分类方法,将469例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分为两组:改良组236例采用改良剖宫产手术,该术式在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剖宫产术及香港周基杰术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未改良组233例采用传统的腹壁横切口,并将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等进行统计学比效。结果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切口感染方面与未改良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产妇疼痛轻,切口愈合好,切口感染例数少,平均住院天数也少于未改良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操作简单、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 剖宫产 改良式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34-735,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临产后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羊水污染、...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临产后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糖尿病合并肥胖也是危险因素,最终致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剖宫产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淑霞 耿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年第16期81-81,83,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究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10例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腹部竖式切口经皮缝合术,而实验... 目的分析和探究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10例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腹部竖式切口经皮缝合术,而实验组产妇给予了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然后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美观度、住院时间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具有恢复快、出血量小、切口美观、产妇痛苦小、住院时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 皮内缝合 剖宫产
下载PDF
新式剖宫产术中腹部横切口皮肤自然对合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红卫 魏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8期76-76,共1页
行剖宫产术均属年龄女性,大多数产妇非常关注剖宫产术腹壁切口位置及愈合情况。我院自2005年1月起开展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是经以色列医生M.Stark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
关键词 剖宫产 临床观察 自然对合 切口皮肤 新式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 腹部 愈合情况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春萍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以近年来于我院行剖宫术孕产妇中34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引起愈合不良的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切口...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以近年来于我院行剖宫术孕产妇中34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引起愈合不良的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切口换药治疗,治疗组采取止痛消炎软膏涂抹,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孕产妇身体原因、合并疾病、剖宫产手术原因及产程时间过长。治疗组愈合时间和痛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析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有利于临床预防;采取止痛消炎软膏涂抹治疗方便有效,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 切口愈合不良 原因 治疗措施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吴福丽 罗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 腹部切口 腹壁浅静脉
下载PDF
局部注射胰岛素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附12例报告)
20
作者 莫娥清 梅志雄 +2 位作者 杨越波 谢莉萍 徐莹敏 《新医学》 1998年第S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局部注射 切口裂开 胰岛素治疗 腹部 坏死组织 妇产科 腹直肌前鞘 中山医科大学 细菌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