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中药系统数据库TCMSP及相关文献,通过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及类药性(DL)≥0.18来筛选方剂中活性成分,并检索其作用靶点基因,通过...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中药系统数据库TCMSP及相关文献,通过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及类药性(DL)≥0.18来筛选方剂中活性成分,并检索其作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孟德尔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检索疾病相关基因靶点。在此基础上,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用网络(PPI),基于分子对接技术Auto Dock软件,筛选出潜在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与KEGG途径富集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44个,共有基因靶点48个,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潜在核心成分3个,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柚皮素(naringenin),潜在核心靶点4个,IL-6、ATK、VEGFA、SELA。GO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细胞因子活性、蛋白酶活性及氧化应激反应,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涉及膀胱癌信号通路(Bladder cancer)、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 pathway)、肝炎B信号通路(hepatitis B)等通路,器官富集结果显示疾病的治疗效应靶点主要表达于平滑肌、淋巴细胞及肝脏等消化系统器官。结论在分子水平上初步验证了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理,为后续的临床试验及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ml/只,2次/周...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05 mg/kg,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6.3 g/kg剂量组HYP(557.32±3.21 vs 376.32±3.32,P<0.01)、IL-1(0.98±0.51 vs 0.35±0.54,P<0.05)和TNF-α(5.31±0.52 vs 4.23±0.38,P<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10.51±1.79 vs 5.56±2.43,P<0.01)和α-SMA mRNA(14.31±2.31 vs 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和TNF-α释放,阻遏TGF-β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中药系统数据库TCMSP及相关文献,通过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及类药性(DL)≥0.18来筛选方剂中活性成分,并检索其作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孟德尔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检索疾病相关基因靶点。在此基础上,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用网络(PPI),基于分子对接技术Auto Dock软件,筛选出潜在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与KEGG途径富集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44个,共有基因靶点48个,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潜在核心成分3个,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柚皮素(naringenin),潜在核心靶点4个,IL-6、ATK、VEGFA、SELA。GO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细胞因子活性、蛋白酶活性及氧化应激反应,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涉及膀胱癌信号通路(Bladder cancer)、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 pathway)、肝炎B信号通路(hepatitis B)等通路,器官富集结果显示疾病的治疗效应靶点主要表达于平滑肌、淋巴细胞及肝脏等消化系统器官。结论在分子水平上初步验证了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理,为后续的临床试验及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摘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05 mg/kg,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6.3 g/kg剂量组HYP(557.32±3.21 vs 376.32±3.32,P<0.01)、IL-1(0.98±0.51 vs 0.35±0.54,P<0.05)和TNF-α(5.31±0.52 vs 4.23±0.38,P<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10.51±1.79 vs 5.56±2.43,P<0.01)和α-SMA mRNA(14.31±2.31 vs 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和TNF-α释放,阻遏TGF-β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