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痹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白细胞分化抗原1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陈婷 王芳 李莎罗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15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54,CD1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15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54,CD1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抑制心室重构、营养心肌、扩张动脉、减少心肌耗氧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汤口服治疗。一个疗程为2周,2个疗程后评估患者的心绞痛症状、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血浆D-二聚体、CD40、CD154、vWF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2%(37/45),对照组为46.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3.54±0.51)(次/周)VS.(4.94±0.59)(次/周),P<0.05)]、6MWD大于对照组[(544.17±51.54)m VS.(516.79±36.28)m,P<0.05]。治疗后,试验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66.7%(30/45),对照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2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CD40[(146.69±40.23)ng/L VS.(223.60±91.34)ng/L,P<0.01]、CD154[(10.62±7.17)ng/L VS.(14.20±6.73)ng/L,P<0.01]、vWF因子[(427.29±91.79)U/L VS.(513.63±101.81)U/L,P<0.01]、血浆D-二聚体[(1.06±0.73)ng/L VS.(1.63±0.83)ng/L,P<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痹汤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6MWD,降低CD40、CD154、vWF因子、D-二聚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通痹汤 白细胞分化抗原4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免疫亲和质谱技术鉴定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单克隆抗体SZ-125的抗原表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雪美 王富强 +2 位作者 沈飞 赵益明 江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286,291,共4页
目的应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技术,结合合成肽法和氨基酸定点诱变技术,鉴定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克隆抗体(mAb)SZ-125的抗原表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水解vWF A3区蛋白,产生一系列肽段,利用固定在琼脂糖珠上的SZ-125与其发生免疫... 目的应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技术,结合合成肽法和氨基酸定点诱变技术,鉴定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克隆抗体(mAb)SZ-125的抗原表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水解vWF A3区蛋白,产生一系列肽段,利用固定在琼脂糖珠上的SZ-125与其发生免疫亲和反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抗原决定簇肽段-抗体复合物进行分析。用人工合成分析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并对其中的重要氨基酸位点进行了原位点突变。合成蛋白及突变蛋白均验证了其与抗体SZ-125间的结合力。结果与SZ-125结合部位即连续表位的肽段为1001EGGPSQIGDALGFAVR1016。免疫分析证实,合成肽段NH2-EGGPSQIGDALGFAVR-COOH可以与SZ-125结合。进一步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分析得到决定抗原-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为E1001、F1013、V1015、R1016。结论运用免疫亲和质谱、肽段合成、氨基酸定点突变等手段,精确定位了mAbSZ-125所结合的具体氨基酸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原表位 质谱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冯红选 程庆璋 石冬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30-432,5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212.60±75.77 vs 111.19±40.43,P﹤0.001)、D-二聚体(231.94±112.65 vs 133.05±94.38,P﹤0.00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与NIHSS评分呈直线正相关(r=0.625、0.510,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水平、D-二聚体的关系密切,病情越重,血管性血友病病因子、D-二聚体越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学军 许刚 +1 位作者 吴桂云 赵伟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10-2610,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急性胰腺炎 抗原检测 交联纤维蛋白 患者血浆 降解产物 高凝状态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抗原14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米杰 郑金仕 +2 位作者 刘美霞 白晓谊 宋津晓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18-141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抗原CD14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聚瑾 况佳 +1 位作者 杨叶怡 徐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33-136,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9年4月...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宝山分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vWF:Ag、D-D、FDP浓度;三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vWF:Ag、D-D、FD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vWF:Ag、D-D、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Ag与D-D水平呈正相关(r=0.95,P<0.05),而vWF:Ag与FDP、D-D与FDP无相关性(r=0.54、0.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WF:Ag与D-D是发生AC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vWF:Ag、D-D与FD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验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vWF:Ag、D-D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作为临床诊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用肝血流超声参数联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红星 李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2307-2309,共3页
目的:探究肝血流超声参数联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另择同期治疗的肝硬化EVH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测定并比较... 目的:探究肝血流超声参数联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另择同期治疗的肝硬化EVH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肝血流超声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门静脉流速(PVV)、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及肝功能水平,比较EVH发生与PVD、PV-CI、PVV、血清vWF-Ag水平相关性;分析肝血流超声参数联合vWF-Ag对肝硬化EVH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PVD、PV-CI、vWF-Ag、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V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VD、PV-CI及vWF-Ag水平与EVH发生呈正相关(r=0.418、0.479、0.496,P<0.05),PVV与EVH发生呈负相关(r=-0.40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指出:PVD、PV-CI、PVV联合vWF-Ag对VTE诊断效能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0.838、96.67%、58.33%(P<0.001)。结论:肝血流超声参数联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可提高肝硬化EVH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流超声参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
8
作者 荀丽颖 齐晓勇 +1 位作者 李树仁 吴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和16例对照组行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FSI)、vWF测定及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n[1/(FSG×FSI)]。将52例冠...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和16例对照组行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FSI)、vWF测定及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n[1/(FSG×FSI)]。将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结果:冠心病组FSI、vWF明显增高,ISI明显下降。UAP组ISI明显低于SAP组,血浆vWF浓度明显高于SAP组。结论:冠心病患者的IR、血浆vWF水平与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胰岛素抗药性/免疫学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联合检测在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刘礼青 卢晓荷 +1 位作者 张春来 秦榛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10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活性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2例DVT患者溶栓前后Hcy浓度、vWF抗原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活性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2例DVT患者溶栓前后Hcy浓度、vWF抗原活性的变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Hcy浓度分别为(36.6±27.1)μmol/L、(32.0±18.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0±3.8)μmol/L;vWF抗原活性(265.1±80.3)%、(232.4±55.9)%,均高于对照组的(107.4±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Hcy浓度(32.0±18.5)μmol/L与治疗前(36.6±27.1)μmol/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WF抗原活性(232.4±55.9)%与治疗前(265.1±80.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浓度和血浆vWF抗原活性在DVT患者血液中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创伤小、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应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诊断
下载PDF
慢性肾衰血友病因子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奉劼 《右江医学》 2004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 (CRF)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 :A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的变化。 方法 收集慢性肾衰患者血清 3 8份 (观察组 ) ,健康体检血清 3 8份 (对照组 ) ,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 :Ag和t PA...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 (CRF)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 :A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的变化。 方法 收集慢性肾衰患者血清 3 8份 (观察组 ) ,健康体检血清 3 8份 (对照组 ) ,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 :Ag和t PA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vWF :Ag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而t PA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vWF :Ag和t PA都在内皮细胞内合成并释放入血 ,慢性肾衰患者 (CRF)中两者均异常 ,表明血管内皮损伤是慢性肾衰患者 (C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凝血因子Ⅶ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晓燕 刘莉莉 +1 位作者 周建锋 赵江宁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11期653-657,共5页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淋巴瘤患者115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诊断及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化疗缓解组(76例)和化疗未缓解组(39...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淋巴瘤患者115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诊断及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化疗缓解组(76例)和化疗未缓解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因子Ⅶ(F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等凝血和纤溶指标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淋巴瘤分期及治疗结果分层患者间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D-D与LDH、疾病分期的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辅助诊断淋巴瘤并发血栓的效能.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D-D、vWF:Ag水平和FⅦ活性[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240 ng/ml (1 610 ng/ml)比250 ng/ml(43 ng/ml),Z=-10.728,P<0.01;170 ng/ml(113 ng/ml)比105 ng/ml (28 ng/ml),Z=-6.425,P<0.01;120%(26%)比96%(26%),Z=-4.602,P<0.01];随着Ann Arbor分期升高,血浆D-D、vWF:Ag水平和FⅦ活性也逐渐增高(均P<0.05);血浆D-D、vWF:Ag水平及FⅦ活性在淋巴瘤并发血栓组高于未并发血栓组(均P<0.01),D-D和vWF:Ag水平在化疗缓解组均低于化疗未缓解组(均P<0.01).血浆D-D水平与LDH水平、Ann Arbor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4、0.530,均P<0.01).血浆D-D水平为1 735 ng/ml时,诊断淋巴瘤患者是否发生血栓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约登指数最高(0.675).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浆D-D等凝血和纤溶指标评估淋巴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情况,实时监测血浆D-D水平可判断淋巴瘤患者血栓形成趋势,并可能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D-二聚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红选 奚晓雪 +2 位作者 程庆璋 沈明强 吴冠会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vWF:Ag、DD和 FDP的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 vWF:Ag、DD和 FDP水平...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vWF:Ag、DD和 FDP的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 vWF:Ag、DD和 FDP水平的差异,随访脑梗死组 1年后 vWF:Ag、DD和 FDP的水平。结果 共纳入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 56例(59.6%),女 38例(40.4%)。对照组为 120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68名(56.7%),女52名(43.3%)。急性脑梗死组血浆 vWF:Ag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vWF:Ag、DD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vWF:Ag、DD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 r=0.625、0.582,P< 0.01),vWF:Ag与DD呈正相关(r=0.320,P< 0.01)。出院一年后,预后差的脑梗死患者血浆 vWF:Ag、DD、FD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 vWF: Ag、DD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 vWF:Ag、DD水平,有助于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宫颈癌组织癌胚抗原及微血管密度表达
13
作者 李月红 张春来 +1 位作者 王玉华 王晓燕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crovessel density,MVD)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和FⅧ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在12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crovessel density,MVD)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和FⅧ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在12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SC)、11例宫颈腺癌(A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从正常宫颈到原位癌再到侵润癌,CEA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微血管密度亦随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腺癌CEA阳性表达量高于鳞癌(P<0.05)。结论:CEA蛋白高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增加,预示着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可能在宫颈癌发生、进展及组织侵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癌胚抗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HELLP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褚翔南 王伟 +2 位作者 张贺平 冯庆国 彭云香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观察组)的...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观察组)的凝血资料,并以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及血浆vWF:Ag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病情程度HELLP综合征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纳入HELLP综合征患者65例,正常妊娠晚期者65例,两组均为育龄期妇女,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②两组Fib、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Fib、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ib(g/L):4.94(4.76,5.85)比3.58(2.97,4.14),D-二聚体(mg/L):3.34(2.55,4.32)比1.72(1.29,2.08),均P<0.05〕,AT较对照组明显减低〔62.00(49.00,73.00)%比97.50(90.75,107.00)%,P<0.01〕,而两组PT、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此外,观察组血浆vWF: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16.50(467.20,563.00)%比246.45(189.95,274.10)%,P<0.01〕.③依据血小板减少情况,65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中轻度〔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26例,中度〔PLT(50~100)×109/L〕22例,重度(PLT<50×109/L)17例.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轻、中、重度患者D-二聚体、Fib、vWF:Ag水平均显著升高,AT均显著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mg/L):2.63(2.60,2.73)、3.15(2.55,3.73)、3.84(3.52,4.23),Fib(g/L):4.23(4.06,4.47)、4.72(4.34,5.04)、5.43(5.14,5.76),vWF:Ag:465.20(437.20,495.40)%、500.10(472.40,534.50)%、543.50(521.30,563.00)%,AT:67.50(61.60,78.00)%、63.70(53.30,70.40)%、54.40(44.00,61.20)%,均P<0.05〕.结论HELLP综合征患者表现为高凝状态,外周血vWF:Ag水平过度表达,从而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减少,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凝血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原文传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志军 林连珍 +3 位作者 彭焱 李陶敬 李策生 胡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用配对的VWF抗体进行棋盘滴定来确定最佳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浓度,建立检测人VWF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用配对的VWF抗体进行棋盘滴定来确定最佳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浓度,建立检测人VWF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VWF国际标准品(NIBSC07/316)标定内控标准品(无FⅧ的VWF),确定VWF∶Ag的国际单位(Ag/ml)与质量单位(μg/ml)的关系;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样品稳定性验证;将验证后的该方法用于FⅧ纯化工艺的监控及产品质量分析。结果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稀释度均为1∶200;VWF∶Ag的1 Ag/ml对应16μ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60~10 ng/ml,各浓度回收率在95.8%~103.2%之间,变异系数(CV)<5%,R2≥0.99;不同浓度样品检测结果的批内回收率在93.0%~113.9%之间,批间回收率在95.1%~105.5%之间;批内CV在0.7%~8.2%之间,批间CV在3.8%~9.6%之间;样品添加试验的回收率在96.9%~114.7%之间。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样品应-80℃冻存,复融1次后立即检测;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FⅧ纯化工艺中PEG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去除了95%以上的VWF,工艺稳定性较好,成品具有与血浆接近的FⅧ∶Ag/VWF∶Ag比值。结论建立的人VWF抗原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用该方法进行VWF的抗原含量检测可作为FⅧ纯化工艺内部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原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缺血事件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门剑龙 任静 +2 位作者 张伯玮 马睿 王赞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后的变化特点以及对患者心血管缺血风险的评估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38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男24...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后的变化特点以及对患者心血管缺血风险的评估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38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男249例,女89例,平均(69.2±4.5)岁.采用IL ACL-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vWF Ag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vWFAg的诊断性能.利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WF Ag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性.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评价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病情稳定组和恢复不良组中各时间点的vWF Ag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x^2=129.53和101.48,均P<0.01),恢复不良组患者在OPCAB术后第14、30、60和90 d的vWF Ag水平均高于病情稳定组患者的同期水平(均P<0.05).ROC结果显示,OPCAB术后第30天血浆vWF Ag临界值为251%时,其诊断患者在术后31~90 d内心血管缺血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95% CI:0.776~~0.9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30天血浆vWF Ag水平受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主干病变、血肌酐、旁路移植血管数量、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均P<0.01).Cox分析显示OPCAB术后第30天的血浆vWF Ag临界值可作为OPCAB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缺血事件风险的独立预后评价指标. 结论 OPCAB术后患者血浆vWF Ag水平变化能敏感反映多种风险因素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整体影响,可以作为评价术后90 d内病情发展趋势和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原文传递
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香梅 刘运德 +2 位作者 王蓉 王国庆 李雪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47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52例,入院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P-selectin、AT-Ⅲ:A检测,并设32例正常对照。结果:(1)...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47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52例,入院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P-selectin、AT-Ⅲ:A检测,并设32例正常对照。结果:(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P-selectin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P-selectin活性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vWF:Ag、P-selectin、AT-Ⅲ:A的异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观察其变化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P-选择素:抗凝血酶Ⅲ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下载PDF
热射病器官损伤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8
作者 宋易昌 张玉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31-536,共6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致死性疾病,通常需要紧急抢救,临床上早期识别及诊断对于热射病及其引起的器官功能损伤至关重要。本文就现有研究中可能作为识别热射病器官损伤及判断预后...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致死性疾病,通常需要紧急抢救,临床上早期识别及诊断对于热射病及其引起的器官功能损伤至关重要。本文就现有研究中可能作为识别热射病器官损伤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热射病的临床救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器官损伤 S100钙结合蛋白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心肌肌钙蛋白I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19
作者 田勇 李进 +1 位作者 刘艳晓 王俊宏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A)、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研究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A)、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依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再分为两组,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为研究1组,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为研究2组,每组各30例。再选取同期来进行健康体格检查的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P-selectin及血浆vWF:Ag均显著高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P均<0.05);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AT-Ⅲ水平显著低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P均<0.05)。研究2组治疗后的血浆P-selectin及血浆vWF:Ag与研究1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2组治疗后的血浆AT-Ⅲ水平与研究1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凝血分子指标AT-Ⅲ:A、P-selectin、vWF:Ag水平异常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整个发生及发展都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其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其变化对临床中治疗及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凝血分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P选择素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血浆t-PA、PAI-1、D-D和vWF:Ag水平检测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程永红 张熊 李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检测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下肢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检测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下肢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DVT组、有症状组和无DVT组,其中DVT组42例,无DVT组48例、有症状组18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t-PA、PAI-1、D-D和vWF:Ag水平。比较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与DVT的关系。结果:与无DVT组比较,DVT组和有症状组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PAI-1、vWF:Ag和D-D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VT组比较,有症状组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PAI-1、D-D和vWF:Ag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和有症状组的t-PA、PAI-1和vWF:Ag水平与D-D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血浆t-PA、PAI-1、D-D和vWF:Ag水平可预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估计病情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嘧啶二聚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