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夏志林 郑幼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7-431,共5页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分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分子式C_(20)H_(24)O_6,分子量360.4,结构式如附图所示。TL在雷公藤中的含量为0.001%~...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分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分子式C_(20)H_(24)O_6,分子量360.4,结构式如附图所示。TL在雷公藤中的含量为0.001%~0.002%,全合成亦已获成功。TL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它的生理活性强,近几年来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学者都在竞相进行有关TL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并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对这些研究工作结果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酯 药理学 临床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大鼠外周血CD_4^+/CD_8^+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昌胤 郑和忠 杨小艳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CD4+/CD8+及IL-6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ri),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CD4+/CD8+及IL-6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ri),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ELISA法检测IL-6水平;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低剂量Tri组比较,高剂量Tri组CD4+/CD8+和IL-6明显降低(P<0.05,P<0.05);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EAE的治疗有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CD4+/CD8+和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药理学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细胞凋亡阻止人T细胞增殖 被引量:85
3
作者 杨俊伟 陈朝红 +3 位作者 刘栋 戴春笋 刘志红 黎磊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吖啶橙染色细胞的形态,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作为判断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标准。结果:①未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使处于静止状态的T细胞出现细胞凋亡;②雷公藤内酯醇与有丝分裂原同时作用于T细胞后,其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的同时,只有少量的T细胞呈细胞凋亡的表现,DNA片断检测也无显著变化;③对已活化的T细胞,雷公藤内酯醇可使大量T细胞呈细胞凋亡样变化,此时其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均证实活化的T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凋亡;而且,作者还证实活化的T细胞细胞凋亡的发生与雷公藤内酯醇呈浓度依赖性。活化的T细胞3HTdR掺入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T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药理学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偶合雷公藤内酯醇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天楠 王启闻 +5 位作者 金雪 胡奇达 王训师 徐桑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制成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纳米复合物。用1H-NMR、FT-IR和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谱学表征,用MTT、划痕实验和伊红-苏木精染色实验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并用凝胶电泳实验、粒径和表面电势的测定及携带siRNA的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初步研究了聚合物的siRNA压缩能力与携带能力。结果:合成了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且雷公藤内酯的接入率为10%(w/w)。聚合物在N/P为5时具有较好的siRNA压缩能力,形成粒径约为(300±15)nm和表面电荷为(8±2.5)mV的微粒,细胞毒性实验、划痕实验及HE染色实验表明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毒性降低,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胞转移能力,能有效携带siRNA并进入细胞中。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可在体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内部,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药物协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类/化学 聚乙烯亚胺/化学 雷公藤内酯/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药理学 纳米复合物 聚乙烯亚胺 环糊精 雷公藤内酯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AngⅡ介导的大鼠GMC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湘 邱莲女 +4 位作者 周永列 姚炯 金李君 郭俊华 孙建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7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AngⅡ刺激GMC,将培养的大鼠GMC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AngⅡ刺激GMC,将培养的大鼠GMC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15、10、5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组。分别采用MI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G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AngⅡ介导的大鼠GMC增殖,降低S+G2/M期细胞比例,其中以高浓度雷公藤内酯醇作用最强(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减少DNA合成期(S期)细胞数量,抑制大鼠GM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药理学 肾小球系膜细胞/药物作用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海燕 郑家润 +1 位作者 李新宇 陈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VEGFmRNA的水平。结果卡泊三醇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和24h...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VEGFmRNA的水平。结果卡泊三醇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和24h后,以及作用COLO16细胞24h后,均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19×10-4μg/mL、1.51×10-4μg/mL和3.16×10-5μg/mL。维A酸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后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作用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24h后及作用于COLO16细胞4h和24h均无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COLO16细胞中VEGFmRNA表达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在转录水平抑制VEGF生成可能是维A酸与卡泊三醇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卡泊三 维甲酸 雷公藤内酯 银屑病 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