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膏贴敷治疗静脉炎64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成书 姚琴 《陕西中医》 2012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采用黄连膏(黄连、黄柏、紫草、地黄、当归等)治疗至少1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黄连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补血生肌,消炎止痛之功。
关键词 静脉炎/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黄连膏
下载PDF
复方黄连膏对小鼠银屑病模型IL-9、IFN-γ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牛凡琪 牛凡红 +5 位作者 于坤良 李炳男 李丹 程淼 王雅佩 王思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复方黄连膏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9(IL-9)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联合腹腔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小鼠分组: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黄连... 目的探讨外用复方黄连膏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9(IL-9)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联合腹腔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小鼠分组: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黄连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对应的处理。涂抹药膏8 d,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小鼠IL-9和IFN-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组IL-9、IFN-γ因子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药物治疗后的各组IL-9、IFN-γ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和复方黄连膏中剂量组、低剂量组IL-9、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复方黄连膏高剂量组IL-9、IFN-γ因子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连膏高剂量组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治疗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9、IFN-γ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9 IFN-Γ 复方黄连膏 小鼠银屑病模型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黄连紫草膏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盼盼 张矿军 《感染.炎症.修复》 2021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黄连紫草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局部应用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创面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9例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作... 目的:观察黄连紫草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局部应用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创面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9例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创面面积4%~11%TBSA。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rhEGF凝胶创面涂抹治疗,观察组45例创面依次涂抹黄连紫草膏和rhEGF凝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治疗后1、7、14、21 d换药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伤后1、7、14、21 d的创面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2.22%)较对照组的(61.36%)高(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16.37±1.54)d比(21.85±2.11)d,P<0.001]。两组BSHS-B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第1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第7、14、21天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创面细菌培养治疗1、7、14、21 d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紫草膏联合rhEGF凝胶局部治疗可减轻患者换药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生活质量,且黄连紫草膏并不增加创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紫草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烧伤 深Ⅱ度 疼痛程度 细菌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治疗小儿湿疹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金继英 丁华 +1 位作者 郑泓 叶妙满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湿疹患儿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黄连膏外涂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湿疹患儿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黄连膏外涂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皮损面积积分改善程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0%,治疗组为90.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和皮损面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皮损面积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痊愈患儿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8例(61.54%),治疗组复发4例(23.5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黄连膏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小儿湿疹,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皮损面积,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湿疹 复方甘草酸苷片 黄连膏 盐酸西替利嗪片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