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樊继军 段强 +5 位作者 席学礼 谢丙豪 董磊 陈磊 方占海 姬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1例阴性经DS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6例行手术,共夹闭29个动脉瘤,2例家属放弃死亡,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筛查中安全,可靠。能为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3d-cta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2
作者 欧阳小辉 贠跃杰 李大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石鑫 鲍遇海 +2 位作者 买买提力 赛力克 成晓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病人52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直接手术或进一步行3D-DSA检查。术后均复查3D-CTA。结果共发现58个动脉瘤,6例查3D-CTA及3D-DSA均未发现动脉瘤。3D-CT... 目的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病人52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直接手术或进一步行3D-DSA检查。术后均复查3D-CTA。结果共发现58个动脉瘤,6例查3D-CTA及3D-DSA均未发现动脉瘤。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4.8%、100%、0.052。诊断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7.8%、100%、0.022。术前3D-CTA在估计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3D-CTA结果相似。3D-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自身形态和周边的关系。结论3D-CTA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手术夹闭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齐星亮 刘佳林 +1 位作者 宋丹丹 李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LAN)诊断的成像对比,并评价256层3D-CTA对LAN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在神经外科诊断疑似为LAN且均接受3D-CTA和3D-... 目的:探讨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LAN)诊断的成像对比,并评价256层3D-CTA对LAN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在神经外科诊断疑似为LAN且均接受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以3D-DSA技术检查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3D-CTA技术对发现LA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3D-CTA与3D-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上的差异。结果:3D-CTA与3D-DSA在LAN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3D-DSA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所见情况,80例患者中共有68例最终确诊为LAN85个。其中单发动脉瘤46例,多发动脉瘤22例。动脉瘤直径为1.2~21.5 mm,平均直径为7.8 mm;<3 mm的动脉瘤23个(占27.1%),3~5 mm的动脉瘤38个(占44.7%),5~10 mm的动脉瘤18个(占21.2%),10~25mm的动脉瘤6个(占7.1%)。3D-CTA技术准确检出动脉瘤78个,漏诊动脉瘤7个(平均直径为2.8mm);CTA诊断准确率为91.8%,灵敏度为88.6%~92.3%,特异度为90.7%~100%,阳性预测值为96.7%,阴性预测值为77.3%。动脉瘤CTA诊断的灵敏度<3 mm、3~5 mm和>5 mm分别为88.6%、92.3%和100%。结论:3D-CTA可以替代3D-DSA进行LAN术前的诊断以及术后的复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 256层螺旋CT
下载PDF
3D-CTA、3D-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30
5
作者 石鑫 姜梅 +3 位作者 郝玉军 买买提力 成晓江 柳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根据3D-CTA结果决定直接手术者51例,进一步行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11例(5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接受了手...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根据3D-CTA结果决定直接手术者51例,进一步行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11例(5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复查3D-DSA56例。结果62例患者中,6例经3D-CTA及3D-DSA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56例依3D-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共发现68个颅内动脉瘤。3D-CTA在显示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及3D-DSA检查发现相类似。3D-CTA和3D-DSA测得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纵径、颈宽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尽管3D-DSA目前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3D-CTA也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亦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君宇 彭泽峰 +2 位作者 姜冰 王小宜 吴光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358-2360,共3页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 ̄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 ̄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 ̄30d。分析DSA、3D-CT...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 ̄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 ̄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 ̄30d。分析DSA、3D-CTA与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瘤体指向及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行DSA检查的24例患者中共发现28个动脉瘤,检出率约82%,而3D-CTA发现32个动脉瘤,检出率94%;2例出血后数小时内3D-CTA检查发现2个动脉瘤。以上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CTA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上与术中实际情况吻合程度更高。结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率的金指标,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3D-CTA无创、经济、不受血管痉挛的影响,对直径3mm以上的动脉瘤的检出率可能优于DSA,对动脉瘤的部位、瘤颈、瘤体、载瘤动脉及周边结构的三维显示更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DSA 3D—CTA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双期3D-CTA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杰平 曹代荣 +3 位作者 李银官 游瑞雄 蔡建忠 刘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评估16排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造影(3D-CTA)显示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1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双期3D-CTA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估3D-CTA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以手术为标准,本研究... 目的评估16排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造影(3D-CTA)显示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1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双期3D-CTA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估3D-CTA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以手术为标准,本研究对42例与临近大动脉接触的脑膜瘤CTA判定为A型(肿瘤未侵蚀血管)28例,24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CTA判定为B型(肿瘤侵蚀血管)14例,12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对28例靠近静脉窦的脑膜瘤,CTA判定有临近静脉窦侵犯的共18例,全部被手术证实;其中14例CTA判断其侵犯程度与手术一致。结论双期3D—CTA提供了脑膜瘤与邻近大血管、静脉窦及骨骼三维空间准确关系;可明确区分肿瘤周围的动静脉成分;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提高术中处理的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双期三维CT血管造影术 脑膜瘤
下载PDF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贾喆 纪文军 +4 位作者 田波 张海斌 刘丽君 任聪云 姬小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头颅3D-CTA检查,3D-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3D-CTA诊断阴性的...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头颅3D-CTA检查,3D-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3D-CTA诊断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结果 75例患者中3D-CTA检出63例动脉瘤,后经介入栓塞或手术证实63例动脉瘤患者中61例为动脉瘤,2例为血管扭曲。12例3D-CTA检查阴性,后经DSA检查后1例确诊为动脉瘤。3DCTA对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1.7%。结论对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D-CTA诊断准确率高,且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治疗信息,在基层医院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3d-cta
下载PDF
去骨减影3D-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明建中 曾志斌 +2 位作者 钟文新 彭珂文 沈比先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去骨减影3D-CT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影像资料,使用西门子双源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 目的:探讨双源CT去骨减影3D-CT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影像资料,使用西门子双源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0例,正常19例,异常41例,其中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AVM)3例,脑动脉狭窄和闭塞29例,与手术及DSA符合率100%。结论:双源CT去骨减影3D-CTA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去骨减影 3D—CTA 脑血管病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晓辉 罗唯师 +2 位作者 王墨 林劲芝 张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6,共4页
目的通过3D-CTA和3D-DSA临床应用,探讨二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1例因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3D-CTA和3D-DSA检查,并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51例患者中,CTA检查发现52个动脉瘤,... 目的通过3D-CTA和3D-DSA临床应用,探讨二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1例因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3D-CTA和3D-DSA检查,并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51例患者中,CTA检查发现52个动脉瘤,DSA发现53个动脉瘤,二种检查在准确性和灵敏性上无显著差异。53个动脉瘤全部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程度0级45个、1级8个。结论 3D-CTA检查无创、经济、快捷、简便,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首选检查方法;3D-DSA对重要穿支血管及动脉瘤瘤颈情况显示优势,可作为可疑复杂性动脉瘤的对比筛查方法,并且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技术互相补充,完善脑动脉瘤的检查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血管减影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3D-DSA与3D-CTA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西 刘启榆 +3 位作者 林华 王忠 钟唐力 杨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均行3D-DSA及3D-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22例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均行3D-DSA及3D-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共发现143个颅内动脉瘤,其中3D-DSA检出139个,检出率97.2%;3D-CTA检出119个,检出率83.2%。对于多发动脉瘤、不同部位、不同大小动脉瘤两者检出率差异明显,3D-DSA检出率、准确率高于3D-CTA。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精确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排3D-CTA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雷 马安保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3D-CTA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脑膜瘤患者29例(嗅沟区2例,桥小脑角区2例,窦旁及镰旁区12例,凸面区2例,蝶骨嵴区10例,鞍结节区1例)。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对脑膜瘤及其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 目的探讨64排3D-CTA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脑膜瘤患者29例(嗅沟区2例,桥小脑角区2例,窦旁及镰旁区12例,凸面区2例,蝶骨嵴区10例,鞍结节区1例)。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对脑膜瘤及其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并做出术前评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3D-CTA图像均可较清楚并立体地显示肿瘤与血管、颅骨及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相吻合。结论64排3D-CTA对脑膜瘤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设计有独到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3d-cta 脑膜瘤 术前评估
下载PDF
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后3D-CTA随访和护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丽敏 李春玲 +3 位作者 巫兰兰 李银 许艺瑛 麦秋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后随访检查方法,总结术后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经过直接开颅手术夹闭或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后随访检查方法,总结术后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经过直接开颅手术夹闭或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三维CT血管造影随访检查,并进行图像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随访护理,检查发现有23例动脉瘤夹的位置显示良好,有1例出现伪影;所有患者载瘤动脉近端和远端均通畅良好,未发现瘤体残留。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适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后随访,做好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成像 随访
下载PDF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红 杨克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179-182,共4页
目的比较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3D-DSA、3D-CTA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技术的检出率以及评价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开颅手术治疗或脑... 目的比较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3D-DSA、3D-CTA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技术的检出率以及评价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开颅手术治疗或脑血管介入治疗证实罹患颅内动脉瘤,共发现71个动脉瘤,与3D-CTA比较,3D-DSA技术的真阳性率升高,假阴性率则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Ⅲ级比例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技术更适宜于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检出率较高,更好的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诊断 3D-DSA成像 3d-cta成像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3D-DSA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晓江 卡合尔曼.卡德尔 +3 位作者 买买提力.艾沙 麦麦提力.米吉提 周庆九 栾新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5期961-962,共2页
目的通过颈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CT血管造影(CTA)的比较研究,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4例做过CTA且在2w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 目的通过颈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CT血管造影(CTA)的比较研究,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4例做过CTA且在2w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CTA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97.0%,正确指数(Youden's index)为94.1%;且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2。结论 3D-CTA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同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3D-DSA 颅外颈动脉狭窄 比较
下载PDF
3D-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飞 陈志远 马青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08-10—2012-10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获取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个数及其动脉瘤颈...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08-10—2012-10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获取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个数及其动脉瘤颈与载瘤血管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D-CTA图像清晰可见颅内动脉主干及分支,与DSA图像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瘤最大病灶者直径16.5mm,最小病灶者直径1.1mm。40例患者中共检查出动脉瘤48个,其中33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3D-CTA方法检查出动脉瘤42个,DSA方法检查出动脉瘤45个,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更能清晰显示载瘤血管与动脉瘤颈形态的三维立体结构,同时,清晰显示周围颅底骨质与动脉瘤体的三维立体关系。结论 3D-TCA可有效应用于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有效地评价颅内动脉瘤形态,作为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3d-cta DSA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英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检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01—2019-12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分别进行3D-...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检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01—2019-12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分别进行3D-DSA和3D-CTA检查,以手术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①动脉瘤检出率;②呈现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展开比较。结果手术结果显示,35例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32个单发动脉瘤,3例为双发动脉瘤,3D-DSA全部检出,检出率100%,3D-CTA检出36个,检出率94.74%,漏检2个,漏检的2个动脉瘤长颈均<3.0 mm,两种检查方式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呈现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上,3D-DSA较3D-CTA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与3D-DSA均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但3D-DSA成像效果更优,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出血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CT血管造影 早期诊断 效果
下载PDF
蝶骨嵴脑膜瘤术前评价中64层3D-CTA的应用价值附7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李奎 王之敏 +2 位作者 陈寒春 曾从俊 杨德宝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7年第3期164-16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常规影像技术(CT、MRI和DSA)难以完整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之间关系,对临床处理蝶骨嵴巨大脑膜瘤指导意义有限。本研究旨在总结3D-CTA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关系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蝶骨嵴... 背景与目的:常规影像技术(CT、MRI和DSA)难以完整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之间关系,对临床处理蝶骨嵴巨大脑膜瘤指导意义有限。本研究旨在总结3D-CTA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关系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蝶骨嵴脑膜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对7例蝶骨嵴脑膜瘤的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重建肿瘤与颅底骨质及血管的图像,评价64层3D-CTA在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的价值。结果:64层3D-CTA突破传统影像学上二维平面图像的局限,其VR技术容许骨质的虚拟切除和图像的360°全方位旋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血管和颅底骨质三者关系,并根据立体影像模拟使用不同入路暴露肿瘤,还可通过调整CT显示阈值揭示包绕于肿瘤中央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我们依据患者CTA结果确定方案采取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3D-CTA在显示蝶骨嵴脑膜瘤与周围骨质、颅底大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上明显优于CT、MRI、DSA;64层3D-CTA立体影像对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嵴脑膜瘤 术前评价 64层CT 3d-cta 手术计划
下载PDF
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志伟 陈桂增 +1 位作者 何锡华 罗灼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DSA技术检测患者颅内占位性病变,观察组患者采用3D-CTA容积再现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情况、术中出血量、栓塞发生率及供血血管供血区发生缺血的情况等。结果经过诊断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容积再现技术应用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指导手术准确定位、保护重要血管并减少手术出血风险,模拟最佳手术入路,为外科手术治疗减少创伤及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容积再现技术 颅内占位性病变 诊断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7期70-72,共3页
目的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3D-CTA、2D-DSA及3D-DSA检查,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3D-CTA应用... 目的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3D-CTA、2D-DSA及3D-DSA检查,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3D-CTA应用价值。结果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经过手术或栓塞治疗确诊有53处颅内动脉瘤,3D-CTA、3D-DSA的检出率(98.11%、100.00%)、灵敏度(97.07%、97.89%)及特异度(88.68%、88.89%)均高于2D-DSA(86.84%、91.23%、80.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D-CTA、3D-DS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优于2D-DSA,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但结合3D-DSA可为临床诊治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3d-cta 3D-DSA 临床应用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