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郭世文 张熙 尉春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明确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三维培养技术、HE染色、CD 34-PA S双重染色方法观察胶质瘤中拟态血管的存在情况。结果:U87细胞培养48h后可见细胞相互融合,连接成网络样结构。对照组中,S... 目的:明确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三维培养技术、HE染色、CD 34-PA S双重染色方法观察胶质瘤中拟态血管的存在情况。结果:U87细胞培养48h后可见细胞相互融合,连接成网络样结构。对照组中,SHG 44培养72h后生长紊乱,无明显规律,但是在缺氧组中,SHG 44互相连接,形成网络样结构。CD 34-PA S双重染色可见Ⅰ级胶质瘤中未发现血管生成拟态,Ⅱ-Ⅲ级胶质瘤中发现3例血管生成拟态阳性,阳性率为8.6%(3/35),与Ⅰ级胶质瘤组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Ⅳ级胶质瘤中发现11例血管生成拟态阳性,阳性率为28.9%(11/38),与Ⅱ-Ⅲ级胶质瘤组(P〈0.05)及Ⅰ级胶质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胶质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缺氧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拟态 @cd34-pas双重染色 @恶性程度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熙 郭世文 尉春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明确星形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三维培养技术、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与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星形细胞瘤中拟态血管的存在情况。结果星形细胞瘤细胞株三维培养后发生细胞重塑,彼此融合,相互连接... 目的明确星形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三维培养技术、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与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星形细胞瘤中拟态血管的存在情况。结果星形细胞瘤细胞株三维培养后发生细胞重塑,彼此融合,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与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可见,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中均未发现血管生成拟态;Ⅲ级星形细胞瘤中发现有3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3/18),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为(5.55±3.13)个/HP;Ⅳ级星形细胞瘤中发现有7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7/25),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为(8.81±2.84)个/HP;血管生成拟态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血管生成拟态 三维培养 CD34-pas双重染色 恶性程度
下载PDF
宫颈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蓓蓓 武世伍 承泽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11-311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现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存档石蜡标本和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现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存档石蜡标本和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中是否存在VM,分析VM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9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11例存在VM(12.2%);VM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χ2=0.005和0.027,均P>0.05),而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9.414、13.733、11.590,均P<0.05)。结论: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VM,有VM的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晚、细胞分化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推测患者临床预后比无VM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CD34-pas双重染色 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廖丹 禹正扬 邓亚丽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标本60例及临床病理资料,CD34-PAS双重染色证实VM存在,分析VM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3例标本中存在VM。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VM出现... 目的研究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标本60例及临床病理资料,CD34-PAS双重染色证实VM存在,分析VM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3例标本中存在VM。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VM出现的机率高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P=0.001)。VM组的手术病理分期比无VM组高(P=0.013)。VM组有更高的转移率(P=0.003)。结论子宫内膜癌组中存在VM,是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子宫内膜癌 CD34-pas双重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