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s in a Conical Silo with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 DEM Simulations 被引量:5
1
作者 Huinan Sun Siqiang Wang +2 位作者 Zhuoqing Zhang Chaoyong Xia Xu Che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1年第6期855-873,共19页
Grains are widely presen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s and processing,and are stored in silos.In the silo,auxiliary structures are added to achieve efficient production.However,little effort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influ... Grains are widely presen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s and processing,and are stored in silos.In the silo,auxiliary structures are added to achieve efficient production.However,little effort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ilo on the granular flow.In this work,a silo with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is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Then,the influences of the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on the flow behavior of grains and wall pressure are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s are in mass flow in the silo without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while the grains are in funnel flow in the silo with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Moreover,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re is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in the silo,the maximum pressure appears at the top of the conical silo.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ilo,the wall pressure of the silo with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lo without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Therefore,a silo with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is more conducive to grain storage and discharge than a silo without a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central decompression tube flow characteristics wall pressure
下载PDF
X-tube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曾腾辉 杨欣建 +3 位作者 顾洪生 陈扬 余铮 田长庆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X-tube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管狭窄32例。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 目的探讨X-tube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管狭窄32例。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评估患者疗效,并在x线片上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60(55~70)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3.5(3~5)cm;术中出血量平30(20~50)ml;平均住院时间6.5(6—7)d。术中无硬脊膜损伤发生。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1.6(12~31)个月。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38.96±1.68、16.28±3.12和3.60±1.40,VAS评分分别为7.16±0.78、2.56±0.76和1.04±0.70,三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3.48±0.56)mm和(12.41±0.87)mm,较术前(8.86±0.79)mm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经该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肌间隙入路 X tube
下载PD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transnasal ileus tube vs nasogastric tube for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被引量:46
3
作者 Xiao-Li Chen Feng Ji +5 位作者 Qi Lin Yi-Peng Chen Jian-Jiang Lin Feng Ye Ji-Ren Yu Yi-Jun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1968-1974,共7页
AIM: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 new transnasal ileus tube advanced endoscopically for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METHODS:A total of 186 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treated from Sept... AIM: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 new transnasal ileus tube advanced endoscopically for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METHODS:A total of 186 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treated from September 2007 to February 2011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The endoscopically advanced new ileus tube was used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in 96 patients and ordinary nasogastric tube(NGT) was used in 90 patients.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GT group,the ileus tube group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time for relief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ment in the findings of abdominal radiograph(4.1 ± 2.3 d vs 8.5 ± 5.0 d) and laboratory tests(P < 0.01).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rate was up to 89.6% in the ileus tube group and 46.7% in the NGT group(P < 0.01).And 10.4%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leus tube group and 53.3% of the NGT group underwent surgery.For recurrent adhesive bowel obstruction,ileus tub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NGT(95.8% vs 31.6%).In the ileus tube group,the drainage output 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treatment success or failure(P < 0.05).The abdominal radiographic improvement was correlated with whether or not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ery.CONCLUSION:Ileus tube can be used for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ndoscopic placement of the ileus tube is convenient and worthy to be promoted despite the potential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leus tube Nasogastric intubation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
4
作者 张晓梅 袁超 +6 位作者 罗彦嗣 李慧娟 杜敏 张小培 李淑恩 项丽君 崔艳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8-52,81,共6页
目的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 目的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轮专家函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各条目内容,形成专家共识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专家共识包括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的操作性定义、置管适应证、置管禁忌证、置管及维护、拔管指征5个方面。结论形成的专家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肠内营养 双腔胃肠营养管 胃管 肠管 管饲喂养 胃肠减压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在直肠癌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文兵 董扬扬 +1 位作者 钱惠阳 施凉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5例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该55例患者采用胃管引导下经肛置入减压管,统计其成功率、肠梗阻的临床缓解率以及出血、穿孔等... 目的:探讨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5例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该55例患者采用胃管引导下经肛置入减压管,统计其成功率、肠梗阻的临床缓解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55例患者有51例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92.7%;临床完全缓解47例、临床部分缓解2例、临床无缓解2例,临床成功率96.1%;1例置管后3 d因不慎牵扯导致管道脱落,再重新成功置入;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例置管失败和2例因置管后减压效果差患者行急诊开放手术;52例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开放手术、51经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术后1年随访发现肝转移1例,其余54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一次性胃管引导下可更加高效、安全地经肛置入减压管,有效地解除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适合在没有消化内镜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胃管 减压管 直肠癌 肠梗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减压 疗效
下载PDF
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春文 林左传 吴海雁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究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本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按患者的置管意愿及置管成功与否分为3组,即A组(n=30)行鼻胃管肠内营养,B... 目的 探究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本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按患者的置管意愿及置管成功与否分为3组,即A组(n=30)行鼻胃管肠内营养,B组(n=30)行鼻肠管肠内营养,C组(n=30)行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后喂养。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C组PA、Hb水平较A组、B组升高,而WBC、PCT较A组、B组降低(P<0.05);C组脓毒症、MODS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较A组、B组更少(P<0.05)。结论 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可以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降低营养风险,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 肛管减压法 营养状况 预后
下载PDF
筒仓卸料过程中颗粒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孙慧男 周萌萌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筒仓结构影响仓内颗粒流动状态的同时,筒仓卸料过程中颗粒的流动特性也威胁到筒仓结构的安全性。为观察筒仓卸料时颗粒的流动状态,设计制作了亚克力材质的透明立筒仓模型,采用不同形状、大小的亚克力颗粒模拟筒仓卸料过程,对比了颗粒形... 筒仓结构影响仓内颗粒流动状态的同时,筒仓卸料过程中颗粒的流动特性也威胁到筒仓结构的安全性。为观察筒仓卸料时颗粒的流动状态,设计制作了亚克力材质的透明立筒仓模型,采用不同形状、大小的亚克力颗粒模拟筒仓卸料过程,对比了颗粒形状、粒径及筒仓中心减压管的存在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在不含中心减压管的筒仓卸料时,卸料前期流动状态表现为整体流动,而卸料后期流动状态表现为漏斗流。与球形颗粒相比,正方体颗粒更易在卸料过程中出现管状流,并在仓壁内表面出现明显的颗粒滞留现象。同时,颗粒粒径越大,其对周围颗粒的影响范围越大,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颗粒流动。此外,在筒仓内装配中心减压管可以减缓卸料进程和改变出料顺序,从而使仓内颗粒流出状态更均匀,进而保证筒仓结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仓 颗粒流动性 颗粒形状 颗粒粒径 中心减压管
下载PDF
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其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邵国良 陈玉堂 +1 位作者 冯海洋 范永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在治疗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术前胃肠道减压术在1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实施了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治疗在X线透视下实施,鼻肠减压导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患者体位的配合和配套导丝的...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在治疗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术前胃肠道减压术在1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实施了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治疗在X线透视下实施,鼻肠减压导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患者体位的配合和配套导丝的引导下,将鼻肠减压管插入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减压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操作时间16min(10~35min),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单纯性肠粘连)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拔除导管;3例患者转手术治疗;3例放弃进一步治疗。在插管过程中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X线透视下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耗时短,在手术前的胃肠减压和治疗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上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小肠梗阻 减压导管 插管 治疗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忠俊 申晓军 +2 位作者 罗天航 聂明明 毕建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后未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A组)与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后未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A组)与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B组)各纳入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平均进食半流时间[(5.82±1.10)d vs(7.80±1.92)d]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1.27)d vs(9.10±3.42)d]均较B组缩短(P<0.001),B组术后发生咽喉痛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01),而恶心呕吐、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胀、腹腔感染及二次手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的,并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胃肠减压管 术后管理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玉堂 邵国良 +4 位作者 郑家平 姚征 夏启荣 练维生 吕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小肠梗阻时于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近期临床表现及导管引流情况,并于导管停...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小肠梗阻时于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近期临床表现及导管引流情况,并于导管停止移动后经导管行肠内造影以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在腹胀缓解后予口服supportan治疗。结果18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在术后2d至1周内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经导管肠内造影,18例患者均有阳性征象;15例患者口服supportan2周后营养情况改善。结论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综合治疗中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小肠 肠梗阻 鼻肠减压管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胃镜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管置入在小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杜时雨 姚力 +1 位作者 房龙 姚树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胃镜辅助下放入鼻肠减压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管效果并对疗效...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胃镜辅助下放入鼻肠减压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管效果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平均时间19.4 min,成功率100%,导管头端到达梗阻上方的平均时间4.3 d,经造影观察均能明确病变部位并对病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置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有显著缓解,引流量增加,腹围减少;7例患者经减压治疗后小肠梗阻完全缓解,6例需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均能依据导管头端位置准确定位。结论鼻肠减压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胃镜辅助置入鼻肠减压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减压导管 内镜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红岩 董齐 +4 位作者 柳青峰 李胜昔 刘峥嵘 王燕庆 富永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32例患者...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经鼻及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双侧同时性置入成功,另13例仅完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6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 h后为(81.3±19.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86,P=0.02)。32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5~7 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减压 结直肠癌 肠梗阻 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
下载PDF
三腔喂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远志 丁岩冰 +3 位作者 肖炜明 邓彬 吴健 严志刚 《胃肠病学》 2008年第7期437-439,共3页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管和螺旋型鼻空肠管,治疗组置入三腔喂养管。两组均予胃肠减压并在入院后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以及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AP的治疗过程中,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置管成功率高、耐受性好、胃液引流量大等优点,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喂养管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减压 肠道营养
下载PDF
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左顺庆 袁守善 +3 位作者 谢斌生 李晓斌 张军 高尚志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93-294,共2页
目的 改进传统经鼻置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 ,减少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病人采用常规根治术 ,胃代食管弓下或弓上吻合 ,于胃窦部前壁戳孔置入自制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 ,减压管上行达... 目的 改进传统经鼻置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 ,减少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病人采用常规根治术 ,胃代食管弓下或弓上吻合 ,于胃窦部前壁戳孔置入自制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 ,减压管上行达吻合口水平 1~ 2cm ,十二指肠营养管经糖球引导送入十二指肠水平部。胃壁作荷包包埋 ,大网膜包绕后经左侧肋弓下腹壁穿出固定。结果  3 8例中无一例发生胃肠潴留和 /或吻合口瘘 ,无肺部感染 ,管周无皮肤损害。拔管后无局限性腹膜炎或瘘口迁延不愈。结论 该法克服了传统置管的不适 ,避免了发生相关并发症 ,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减压管 十二指肠营养管 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胃癌手术无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毓 曲兴龙 傅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075-4080,共6页
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常规放置鼻胃肠减压(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ND),作为一种习惯与传统,却一直延用至今.一般认为,对于胃肠道的手术,放置ND可以降低吻合部位内部压力,减少吻合口漏概率.但迄今并没有严格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 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常规放置鼻胃肠减压(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ND),作为一种习惯与传统,却一直延用至今.一般认为,对于胃肠道的手术,放置ND可以降低吻合部位内部压力,减少吻合口漏概率.但迄今并没有严格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前瞻性研究结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术后常规ND不能缩短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及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不行ND并未增加吻合口漏的风险,各种胃癌手术均可安全地在无ND状态下顺利完成,极大地减少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加快,同时医护人员工作量显著降低.对于术前有幽门梗阻、出血的患者,如果术前放置ND,术后患者清醒后即可拔除,无ND技术对于胃癌手术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故本文针对胃癌手术无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手术 鼻胃管 胃肠减压
下载PDF
一次性减压式吸管用于早孕吸宫术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丽 吴尚纯 +4 位作者 张帝开 黄西戎 武淑英 张淑兰 接雪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观察一次性减压式流产吸管的使用效果和可接收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5家医院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选择600例妊娠35~56天、〈40岁健康妇女,随机使用一次性减压吸管或金属吸管进行负压吸宫术,比较两种吸管的使... 目的:观察一次性减压式流产吸管的使用效果和可接收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5家医院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选择600例妊娠35~56天、〈40岁健康妇女,随机使用一次性减压吸管或金属吸管进行负压吸宫术,比较两种吸管的使用效果。结果:减压式吸管在疼痛、出血、手术时间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略好于金属吸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对减压式吸管的满意度高于金属吸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减压式吸管适用于终止孕56天内的早期妊娠;与传统的金属吸管相比,在减少术时人工流产综合征、出血以及术后阴道流血和月经持续时间上具备一定优势,而且为一次性产品,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减压式吸管 早孕负压吸宫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减压式吸管用于负压吸宫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秀红 黄西戎 +2 位作者 黄海珠 刘建辉 李冬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减压式流产吸管在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孕42~60 d、年龄<40岁健康妇女480例,随机使用一次性减压吸引管或金属吸管进行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种吸管的使用效果。结果减压式吸管在疼...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减压式流产吸管在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孕42~60 d、年龄<40岁健康妇女480例,随机使用一次性减压吸引管或金属吸管进行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种吸管的使用效果。结果减压式吸管在疼痛、出血量、手术时间、副反应优于金属吸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减压式吸管为一次性产品,安全可靠,适用于终止孕60 d内的早期妊娠,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副反应,且操作方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妊娠 临床观察 减压 AMP 临床疗效 持续时间 一次性 金属管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减压效果与胃管置入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帅华 马爱萍 +2 位作者 张馨心 蒋衍 王宇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2期1123-1124,共2页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上升为8.1%[1]。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2],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易发生呕吐、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发病率高。持续胃肠减压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上升为8.1%[1]。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2],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易发生呕吐、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发病率高。持续胃肠减压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的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减压效果直接影响其病情进展、住院时间、甚至预后。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表发育不成熟,前额发际模糊不清,采用前额发际到剑突的体表测量不能准确判断胃管置入深度;故本研究采用鼻尖和外耳廓的体表测量标志置入胃管,以探讨适合其胃肠减压时留置胃管的深度,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胃管 胃肠减压 护理
下载PDF
大口径肛管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涂小煌 张再重 +2 位作者 宋京翔 陈少全 黎成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 目的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大口径肛管 引流 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