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OX40/OX40L免疫通路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昕琳 章怡祎 顾仁樾 《陕西中医》 2012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OX40/OX40L免疫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八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各用药组OX40mRNA表...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OX40/OX40L免疫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八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各用药组OX40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辛伐他汀组OX40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各用药组OX40L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丹参多酚酸B中剂量组以及辛伐他汀组OX40LmRNA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调(P<0.05);模型组以及丹参多酚酸B各剂量组的OX4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丹参多酚酸B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的OX4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丹参多酚酸B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OX40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B可以明显下调OX40/OX40LmRNA水平,提示丹参多酚酸B可能通过调节OX40/OX40L信号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药理学 丹参多酚酸B/药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应用 @ox40 @ox40L
下载PDF
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和活性鉴定
2
作者 晋瑞娜 边海波 +2 位作者 张晓敏 杨帆 王晚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目的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 目的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源表达OX40和EGFR的HEK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双抗与靶蛋白表达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利用Jurkat-OX40-NF-κB-GFP报告细胞,验证双特异性抗体对报告细胞的激活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进一步验证抗OX40/EGFR双抗对原代T细胞的激活。结果成功构建并且纯化了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并且验证了该双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表达EGFR和OX40的HEK293T细胞。在表达EGFR的A549肺癌细胞介导的交联作用下,该双特异性抗体较OX40单抗更强地激活OX40-NF-κB报告细胞,并且促进PBMC分泌IL-2和IFN-γ细胞因子。结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成功,可同时识别OX40和EGFR受体并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双特异性抗体 癌症 T细胞激活
下载PDF
紫草素对特应性皮炎小鼠TSLP/OX40L通路及Th1/Th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金环 郑宝勇 张理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954,共6页
目的探究紫草素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OX40配体(OX40L)通路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局部外涂2,4-二硝基氟苯(DNFB)法制备AD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紫草素低(2... 目的探究紫草素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OX40配体(OX40L)通路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局部外涂2,4-二硝基氟苯(DNFB)法制备AD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紫草素低(20 mg/kg)、中(30 mg/kg)、高(40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泼尼松龙,10 mg/kg),每组15只;另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给药组大鼠按10 mL/kg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溶剂,每日1次,连续15 d。分别于给药后第5、10和15天观察小鼠搔抓行为;于给药后第7、15天评价小鼠皮损状况;末次给药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Th1/Th2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SL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皮损组织TSLP和OX40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搔抓行为增加,皮肤炎性损伤加重;皮损组织中表皮和真皮区域均有密集的炎性细胞浸润,表皮增厚;外周血Th2细胞、TSLP、TNF-α和IL-4水平以及皮损组织TSLP和OX40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Th1细胞、Th1/Th2比例和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紫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第5、10、15天的搔抓行为减少,第7、15天皮肤炎性损伤依次减轻(P<0.05);小鼠表皮和真皮区域炎性细胞浸润和表皮增厚依次减轻,外周血Th2细胞、TSLP、TNF-α和IL-4水平以及皮损组织TSLP和OX40L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Th1细胞、Th1/Th2比例和IFN-γ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TSLP/OX40L通路维持AD小鼠外周血中Th1/Th2平衡,改善皮肤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皮炎 特应性 Th1-Th2平衡 OX40配体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OX40L通路
下载PDF
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克纯 王曦 +3 位作者 张冬颖 覃数 王玉璟 常广磊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OX40配体蛋白(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 目的探讨血清OX40配体蛋白(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OX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各组OX40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O.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清OX40L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结论冠心病(CAD)患者的血浆OX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冠心病有预测和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配体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OX40和OX40L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然然 蒋觉安 +4 位作者 王婷 徐婷 吴敏 刘翠平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2-86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1例pSS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1例pSS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OX40L分子表达,比较11例初诊pSS患者治疗前后OX40和OX40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OX40表达显著增高(8.65%±3.51%vs 5.68%±1.68%,P<0.01),而CD8+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SS患者表面OX40L的表达,在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6.76%±3.60%vs 3.15%±1.89%,P<0.01)和CD19+B细胞(4.69%±2.40%vs 2.76%±1.33%,P<0.01)中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活动期的pSS患者外周血OX40和OX40L的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伴发多系统损伤pSS患者外周血OX40和OX40L分子的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外分泌腺损伤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OX40L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OX40和OX40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组织损伤及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共刺激分子 OX40 OX40L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sPD-1和OX40对关节炎小鼠的脾CD4+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艳艳 林书典 +5 位作者 詹锋 詹宇威 肖璐 韩叶光 王茹 刘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sPD-1和OX40对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CD4+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分别免疫诱导35 d和49 d。小鼠分为9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NC组)、急性CIA...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sPD-1和OX40对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CD4+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分别免疫诱导35 d和49 d。小鼠分为9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NC组)、急性CIA组(A-CIA组,免疫诱导35 d)、慢性CIA组(C-CIA组,免疫诱导49 d)、sPD-1组(0.1 mg/kg,i.p.)、OX40组(15 mg/kg,i.p.)、sPD-1+OX40组(0.1 mg/kg sPD-1联合15 mg/kg OX40蛋白,i.p.)、PD-1抑制剂AUNP-12组(0.2 mg/kg,i.p.)、siOX40组(60μg OX40的siRNA注射,i.v.)、阴性对照siOX40-Ctrl(60μg,i.v.)。对CIA模型小鼠的踝关节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和关节肿胀评分,ELISA检测sPD-1、OX40、IL-2、IL-5、IL-4、IL-17、INF-γ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PD-1和OX40阳性CD4+T细胞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分析NF-κB信号蛋白表达。结果sPD-1和OX40在CIA小鼠血清和CD4+T细胞上的表达均增加(均P<0.01);s PD-1联合OX40注射明显促进CIA模型小鼠的细胞因子IL-2、IL-5、IL-4、IL-17、INF-γ的分泌,并上调pP65的(P<0.05),抑制sPD-1和沉默OX40对CIA小鼠的细胞因子IL-2、IL-5、IL-4、IL-17、INF-γ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抑制小鼠滑膜组织IKKβ、p-P65的表达,上调IκBα的表达(P<0.05)。结论sPD-1和OX40协同调控关节炎小鼠的炎症水平,sPD-1和OX40信号的失衡是关节炎动物机体免疫炎症的关键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分子1 OX40 类风湿性关节炎 CIA模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人OX40-Fc分子的构建、真核表达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艳艳 白云 +2 位作者 李茂全 宋建勋 许雪青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构建人OX4 0 F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纯化人OX4 0 Fc融合蛋白。方法 从活化的人T细胞cDNA文库中以PCR方法扩增OX4 0膜外区cDNA编码基因 ,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测序证实后 ,进行酶切并与人IgG1Fc... 目的 构建人OX4 0 F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纯化人OX4 0 Fc融合蛋白。方法 从活化的人T细胞cDNA文库中以PCR方法扩增OX4 0膜外区cDNA编码基因 ,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测序证实后 ,进行酶切并与人IgG1Fc基因一起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采用脂质体法稳定转染COS 7细胞 ,用夹心ELISA检测其表达情况 ,经蛋白A亲和纯化 ,用SDS PAGE与Westernblotting进行鉴定。检测其对活化后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 测序证实构建的OX4 0膜外区与OX4 0 FccDNA阅读框完整 ,连接部位序列正确 ;ELISA证实OX4 0 Fc蛋白的表达 ;SDS PAGE与Westernblotting证实其为OX4 0 Fc蛋白。增殖实验证明其对活化后的Jurkat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OX4 0 Fc真核表达载体 ,并使有生物学活性的OX4 0 Fc融合蛋白在COS 7细胞上获得了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OX40-Fc 真核表达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OX40信号上调Survivin表达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艳艳 白云 +1 位作者 宋建勋 杨晓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 探讨OX4 0信号抑制活化后CD4 + T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存活及促增殖作用是否与Survivin相关。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脾脏CD4 + T淋巴细胞,以去除T细胞的脾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交联CD3单克隆抗体活化T细胞。用免疫印迹法比较不同时相点... 目的 探讨OX4 0信号抑制活化后CD4 + T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存活及促增殖作用是否与Survivin相关。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脾脏CD4 + T淋巴细胞,以去除T细胞的脾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交联CD3单克隆抗体活化T细胞。用免疫印迹法比较不同时相点,加入OX4 0抗体及转染Survivin负显性突变体基因后,CD4 + T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染色后细胞凋亡数量。〔3H〕TdR掺入法测细胞增殖。结果 CD4 + T细胞活化后2~8d ,OX4 0抗体刺激可明显增强Survivin表达,并减少2 5 %细胞凋亡;Survivin突变体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后使凋亡增加2 2 %。结论 OX4 0信号能够通过上调Survivin表达来抑制CD4 + T细胞凋亡,从而维持细胞存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存活素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血清OX40L、Occludin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贾建普 张乐国 +3 位作者 王丽轩 姬春雪 夏瑞雪 张俊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X40配体(OX40L)、闭合蛋白(Occludin)的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X40配体(OX40L)、闭合蛋白(Occludin)的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差异。患者出院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状况,并分为预后良好组93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42例(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升高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示,血清OX40L、Occludin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34、0.800、0.91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OX40L、Occludin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状况辅助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配体 闭合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小鼠OX40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B细胞促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原江水 冯永堂 +4 位作者 王菲 宫伟雁 邸大琳 任杰 苗乃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770,共4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小鼠OX40的细胞株HUVEC,并探讨其对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从ConA活化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扩增小鼠OX40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经PCR、酶切和测序分析,进而构建pIRES2-EGFP-OX40...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小鼠OX40的细胞株HUVEC,并探讨其对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从ConA活化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扩增小鼠OX40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经PCR、酶切和测序分析,进而构建pIRES2-EGFP-OX40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HUVEC,经G418筛选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OX40分子的表达。采用3H-TdR掺入法,研究OX40信号对体外培养的B细胞的促分化作用。结果:构建了OX4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证实,插入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登录的小鼠OX40cDNA序列完全一致。用G418筛选后,获得能稳定表达小鼠OX40蛋白的HUVEC细胞。3H-TdR掺入法结果显示,小鼠OX40稳定表达的细胞HUVEC对体外培养的B细胞具有促增殖、分化的作用。OX40/OX40L信号与CD40/CD40L信号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成功地构建小鼠OX40稳定表达地细胞,OX40对B细胞具有促增殖、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绿荧光蛋白表达载体 稳定表达 增殖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OX40/OX40L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小鹏 封其华 +2 位作者 张建华 王子才 徐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OX40/OX40L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住院的34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分离PBMC,应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OX40/OX40L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住院的34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分离PBM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OX40、OX40L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的相关性。结果 HSP患儿OX40、OX40L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4 h UMA增高的HSP患儿OX40、OX40L mRNA的表达均高于24 h UMA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与24 h UMA呈正相关(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的OX40、OX40L mRNA表达有异常增高并与24 h UMA相关。提示OX40、OX40L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其或许可以作为监测HSP患儿病情及检测早期肾脏损害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OX40 OX40L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利用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构建小鼠OX40转基因细胞株 被引量:2
12
作者 原江水 冯永堂 +4 位作者 王菲 宫伟雁 邸大琳 任杰 苗乃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利用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Lac-CMCS)构建小鼠OX40转基因细胞株,探讨Lac-CMCS在HepG2细胞定向转染中的可行性。方法从Con 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编码小鼠OX40分子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 目的利用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Lac-CMCS)构建小鼠OX40转基因细胞株,探讨Lac-CMCS在HepG2细胞定向转染中的可行性。方法从Con 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编码小鼠OX40分子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证实后构建pIRES2-EGFP-OX40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Lac-CMCS与载体偶联靶向性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RT-PCR法鉴定获得表达OX40分子的阳性细胞株。结果pUCm-T-OX40和pIRES2-EGFP-OX40经PCR、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插入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记载的小鼠OX40 cDNA序列完全一致。利用Lac-CMCS能将小鼠OX40靶向转染HepG2细胞并获得表达;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小鼠OX40的细胞株。结论利用Lac-CMCS能够成功将OX40靶向转染入HepG2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 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
下载PDF
穴位埋线通过PD-1/OX40信号通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水平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丽川 段波 +2 位作者 喻昭 马志毅 孟倩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4,80,共8页
目的 本实验研究穴位埋线通过调控PD-1/OX40信号通路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25只SD雌性大鼠,用完全弗氏佐剂进行诱导,建立RA模型大鼠,然后进行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将大鼠分成5组:对照组、模... 目的 本实验研究穴位埋线通过调控PD-1/OX40信号通路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25只SD雌性大鼠,用完全弗氏佐剂进行诱导,建立RA模型大鼠,然后进行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将大鼠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通过评价关节炎指数判断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的含量;HE染色观察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滑腹组织、纤维组织、巨噬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等情况;流式检测PD-1/OX40及CD4~+CD28~+细胞含量。结果 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踝关节至跖骨处或掌关节出现红斑和中度肿胀,在14 d以后模型组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炎症因子评分开始下降,其中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下降最快。模型组血清中IL-6、IL-8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大鼠血清中IL-6、IL-8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遭到破坏,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纤维细胞增生,在进行来氟米特和穴位埋线处理后大鼠滑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降低,血管增生被抑制,且在来氟米特和穴位埋线共同作用时效果最明显。模型组中大鼠的PD-1表达增加,OX40表达显著降低(P<0.01),CD4和CD28表达显著升高(P<0.01),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大鼠的OX40的表达显著增加,CD4、CD28和PD-1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穴位埋线能够改善RA症状,并且与来氟米特具有联合治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D-1/OX40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类风湿关节炎 PD-1 OX40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中ICOS、OX40、CD40表达量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薇 申利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研究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ICOS、OX40、CD40表达量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稳定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和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分别作为稳定期LN组和活动性LN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 目的:研究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ICOS、OX40、CD40表达量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稳定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和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分别作为稳定期LN组和活动性LN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COS、OX40、CD40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病情活动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稳定期LN组和活动性LN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COS、OX40、CD40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IL-4、IL-5、IL-10、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TNF-α、IFN-γ、C3、C4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动性LN组患者的上述变化较稳定期LN组更为显著;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COS、OX40、CD40的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IL-4、IL-5、IL-10、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的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中TNF-α、IFN-γ、C3、C4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LN患者外周血中ICOS、OX40、CD40的高表达与Th1/Th2的偏移、病情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ICOS OX40 CD40 辅助性T细胞
下载PDF
滋水清肝饮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海燕 李燕 +1 位作者 尹海平 阮丽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研究滋水清肝饮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予甘精胰岛素治疗,... 目的:研究滋水清肝饮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予甘精胰岛素治疗,于此基础,观察组施予滋水清肝饮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结果:治疗后,(1)在B细胞上,观察组ICOS/ICOSL表达(0.71±0.04)%,OX40/OX40L(6.05±0.83)%,分别比对照组的(2.11±0.37)%及(11.58±2.1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D4+T细胞上,观察组ICOS/ICOSL表达(0.61±0.01)%,OX40/OX40L(0.30±0.03)%,分别比对照组的(1.60±0.17)%及(1.13±0.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观察组B细胞、CD4+T细胞上的ICOS/ICOSL、OX40/OX40L表达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血糖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糖化血清蛋白(Glu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施予滋水清肝饮加减方治疗有助于改善正性共刺激分子ICOS/ICOSL、OX40/OX40L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转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加减方 2型糖尿病 正性共刺激分子 ICOS/ICOSL OX40/OX40L 免疫调节
下载PDF
OX40-OX40L信号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调控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洋 张嘉文 +6 位作者 臧光耀 郭栋 杨云稀 贺骏达 潘诵弦 许文荣 严金川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4-17,23,共5页
目的:探讨OX40-OX40L信号是否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1,NFATc1)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方法:选取18只载脂蛋白基因敲除(Apo 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n=6):对照组(慢病毒对照预处理后腹... 目的:探讨OX40-OX40L信号是否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1,NFATc1)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方法:选取18只载脂蛋白基因敲除(Apo 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n=6):对照组(慢病毒对照预处理后腹腔注射Ig G2b 200μg)、OX40激动组(慢病毒对照预处理后腹腔注射激动型OX40抗体200μg)、沉默NFATc1组(si NFATc1慢病毒处理后腹腔注射激动型OX40抗体200μg),采用颈动脉硅胶圈快速置入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HE及Masson染色检测动脉血管内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NFATc1表达。结果: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40激动组小鼠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加,内膜增生明显,斑块内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沉默NFATc1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降低,斑块内胶原纤维增生减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40激动组颈动脉斑块中NFATc1表达明显增加(t=9.896,P<0.01),而沉默NFATc1组表达明显减少(t=-3.167,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OX40激动组颈动脉斑块中NFATc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7.648,P<0.01),沉默NFATc1组颈动脉斑块中NFATc1蛋白表达量较OX40激动组表达明显减少(t=-4.747,P<0.05)。结论:OX40-OX40L信号通过NFATc1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OX40L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4 位作者 孙光明 欧阳星文 谢红珍 陈辉 吴艳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OX40L基因rs3850641 A/G变异位点和OX40基因rs2298212 G/A位点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用冠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OX40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比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显著增高(OR=1.99,1.83;P=0.021,P=0.0001);而OX40 A等位基因比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显著降低(OR=0.49,P=0.002);单倍型GGGG比AAGG(野生型)的PACS风险显著增加(OR=2.11,P=0.033);在4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校正后OX40L 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及单倍型GGGG与PACS风险仍具有独立关联性(OR=1.97、1.78、2.01,P=0.026、0.001、0.038),OX40 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对PACS风险仍有独立的关联性(OR=0.31、0.45;P=0.043、0.0001);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增加;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浆可溶性OX40L、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增高;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三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40L/OX40基因组变异可能与PACS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的正反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型 OX40配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OX40L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婷婷 钱齐宏 杨长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62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上OX40和B细胞上OX40L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62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上OX40和B细胞上OX40L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SLE患者组外周血CD4^+T细胞OX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D8^+T细胞OX4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SL正患者组外周血B细胞上OX40L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LE活动期患者组外周血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上OX40L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SLE患者组治疗后OX40和OX40L表达率随病情好转而下降。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OX40L表达水平明显上调,随着病情的好转,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OX40L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提示OX40/OX40L信号在T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助于T细胞的持续活化,从而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 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L
下载PDF
OX40-OX40L相互作用对NFATc1表达及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洋 张嘉文 +7 位作者 翁嘉懿 臧光耀 郭栋 杨云稀 贺骏达 潘诵弦 许文荣 严金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探讨OX40-OX40L相互作用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33只载脂蛋白(Apo)E-/-小鼠,分为对照组、OX40刺激组、OX40刺激+沉默NFATc1组,采用颈动脉硅胶圈置入法建立斑块模型;Masson染色检测斑块... 目的探讨OX40-OX40L相互作用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33只载脂蛋白(Apo)E-/-小鼠,分为对照组、OX40刺激组、OX40刺激+沉默NFATc1组,采用颈动脉硅胶圈置入法建立斑块模型;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组成;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斑块内NFATc1和CD68分布。细胞实验以小鼠脑微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分为对照组、OX40刺激组和OX40抑制组。斑块及细胞表达NFATc1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细胞实验显示,OX40刺激组小鼠内皮细胞NFATc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OX40抑制组小鼠内皮细胞NFATc1蛋白及mRNA表达低于OX40刺激组(P<0.05)。动物实验显示,OX40刺激组Apo E-/-小鼠斑块中NFATc1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OX40刺激+沉默NFATc1组Apo E-/-小鼠斑块中NFATc1蛋白及mRNA表达低于OX40刺激组(P<0.05)。OX40刺激组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斑块内纤维增生明显,而OX40刺激+沉默NFATc1组较刺激组斑块面积明显减少,纤维增生程度减弱。OX40刺激组Apo E-/-小鼠斑块内NFATc1及CD68表达高于对照组,而OX40刺激+NFATc1沉默组小鼠斑块内NFATc1及CD68表达低于OX40刺激组。结论 OX40-OX40L信号调控NFATc1表达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OX40L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OX40-OX40L信号对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伍超 严金川 +3 位作者 逯朝阳 徐丽华 王中群 袁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观察OX40-OX40L信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诱导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8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抑制组、刺激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OX40-OX40L信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诱导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8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抑制组、刺激组、对照组,刺激组腹腔注射鼠抗OX40 200μg,抑制组腹腔注射鼠抗OX40L200μg,对照组腹腔注射IgG2b 200μg,均每周一次,连续6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小鼠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ApoE-/-小鼠颈动脉置管并6周高脂饮食后,对照组可见斑块形成,部分内膜和中膜增厚,弹力板变形,刺激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而抑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抑制组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OX40-OX40L信号能调控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CyP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OX40L信号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亲环素A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