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卫锋 陆鹤 +6 位作者 袁清 安军明 任媛媛 宋峰 韩静 李超 张竞文 《陕西中医》 2018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探讨方氏头针对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探讨方氏头针对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配合Rood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shworth量表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和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均可明显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且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优化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针灸疗法 @方氏头针 @rood技术
下载PDF
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卫锋 陆鹤 +3 位作者 刘国强 任媛媛 安军明 盛刚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1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对中风早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干预,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1∶1∶1比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予常规针刺治疗,B组:予方氏头针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配合Rood...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对中风早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干预,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1∶1∶1比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予常规针刺治疗,B组:予方氏头针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配合Rood技术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ADL评分、NIHSS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ADL评分比较,第2、3疗程结束,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疗程结束,A、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NIHSS评分比较:第2、3疗程结束后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疗程结束后C组与A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第4疗程结束后,C组上肢FMA评分与A、B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3个疗程结束后,C组下肢FMA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4个疗程结束后,C组下肢FMA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临床疗效比较:B组与C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方氏头针与Rood技术组总有效率更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治疗中风早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与单纯使用常规针刺或方氏头针比较,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头针 @方氏头针 @rood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