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特拉文斯基《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第三乐章作曲技法浅析
1
作者 郝劲林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3期62-65,共4页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力图主张复兴古典主义及古典主义之前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征。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共出版过26首室内乐作品,...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力图主张复兴古典主义及古典主义之前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征。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共出版过26首室内乐作品,本文通过对《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分析和归纳,试图探索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运用的技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拉文斯基 《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第三乐章 作曲技法 曲式 和声 配器
下载PDF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视听语言与美学内涵解读
2
作者 葛思雯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4期138-140,共3页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了主人公本杰明从八十岁逆生长到婴儿的返老还童的故事。影片通过独特的故事线与叙事角度,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的奇幻爱情故事。文章结合影片相关情节和人物设计,从视听语言与美学内涵两个方面剖析《...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了主人公本杰明从八十岁逆生长到婴儿的返老还童的故事。影片通过独特的故事线与叙事角度,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的奇幻爱情故事。文章结合影片相关情节和人物设计,从视听语言与美学内涵两个方面剖析《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影片的艺术特色。在影片的视听语言方面,文章从画面色彩、音乐音效、剪辑手法和场面细节四个要素展开分析。大卫·芬奇通过前后画面色彩的对比、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将时空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影片的美学内涵方面,《本杰明·巴顿奇事》沿袭了大卫·芬奇一贯的生死观叙说,但一反常态的是,该影片表现的内容不是黑暗、矛盾,而是温馨、和谐的,本杰明从出生直到去世的返老还童的一生遇到的都是温暖并且愿意向他伸出援手的善良之人。影片中的命运说与年龄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卫·芬奇将命运、年龄与爱情的叙事结合起来,在时间、语态、语式三个方面形成了从运用简单叙事方法到不断尝试复杂叙事方法的过程,并充分运用多种意象来凸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杰明·巴顿奇事》 视听语言 美学内涵 电影
下载PDF
维多利亚文化语境中矛盾意识的突显——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 被引量:5
3
作者 欧阳美和 周香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经济腾飞与社会纷乱并存,民主意识与阶级矛盾共生,科学发现质疑宗教信仰,女性主义挑战男权社会。这样的文化语境冲击着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迷失,甚至矛盾重重。作为...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经济腾飞与社会纷乱并存,民主意识与阶级矛盾共生,科学发现质疑宗教信仰,女性主义挑战男权社会。这样的文化语境冲击着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迷失,甚至矛盾重重。作为一位对当时社会极其敏感的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在她的代表作《玛丽·巴顿》中突显了这一语境下的矛盾意识。本文试从盖斯凯尔夫人所处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宗教信仰、女性作家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三个方面解读《玛丽·巴顿》中所体现的矛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文化语境 盖斯凯尔夫人 《玛丽·巴顿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一则关于时间的寓言 读解美国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嘉宁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的新作,大卫·芬奇一改其在《七宗罪》、《十二宫》等影片中表现出的黑暗与绝望,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注入了明亮、温暖和浪漫的色彩。然而这部影片并未因暖色而削弱深...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的新作,大卫·芬奇一改其在《七宗罪》、《十二宫》等影片中表现出的黑暗与绝望,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注入了明亮、温暖和浪漫的色彩。然而这部影片并未因暖色而削弱深沉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影片 本杰明 巴顿 读解 宣言 时间 《七宗罪》 大卫
下载PDF
岩体节理抗剪强度的巴顿方程评价(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继敏 A.Mabtab Xu Shulin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49-352,共4页
根据实验室的抗剪强度试验 ,本文对巴顿方程进行新的讨论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实验室完成了一组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τ ,σ)试验后 ,利用抗剪强度资料来模拟巴顿方程的三个参数 (φ ,JRC ,JCS)在理论上可以用偏导数求解 ,但由于巴顿... 根据实验室的抗剪强度试验 ,本文对巴顿方程进行新的讨论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实验室完成了一组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τ ,σ)试验后 ,利用抗剪强度资料来模拟巴顿方程的三个参数 (φ ,JRC ,JCS)在理论上可以用偏导数求解 ,但由于巴顿方程的特殊性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充分讨论了巴顿方程后 ,本文应用最小平方法并编制一些计算程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顿方程参数 模拟 程序 岩体 节理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孟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1,共2页
《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 电影 巴顿将军 评论 赏析
下载PDF
蝎子与鸦片的政治讽喻——《玛丽·巴顿》的殖民与阶级隐喻话语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礼珍 李思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玛丽·巴顿》关于蝎子和鸦片的叙事具有政治讽喻意味,蝎子的惊惧场景表现出盖斯凯尔对英国殖民事业的警醒,而关于鸦片的论述则显示出她在阶级问题上存在着道德与情感两个维度的错位。对这些讽喻进行隐喻性质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盖斯... 《玛丽·巴顿》关于蝎子和鸦片的叙事具有政治讽喻意味,蝎子的惊惧场景表现出盖斯凯尔对英国殖民事业的警醒,而关于鸦片的论述则显示出她在阶级问题上存在着道德与情感两个维度的错位。对这些讽喻进行隐喻性质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盖斯凯尔在对外殖民事业和对内阶级矛盾两大问题上的矛盾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蝎子 鸦片 讽喻 《玛丽·巴顿
下载PDF
“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约翰·巴顿犯罪成因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安恒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5-78,128,共4页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玛丽·巴顿》(Mary Barton)中的主人公约翰·巴顿,作为工人阶层的代表,在巨大的挫折驱使下谋杀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这一暴力犯罪符合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玛丽·巴顿》(Mary Barton)中的主人公约翰·巴顿,作为工人阶层的代表,在巨大的挫折驱使下谋杀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这一暴力犯罪符合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挫折是导致其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巴顿 约翰·巴顿 “挫折—攻击”理论 犯罪心理
下载PDF
蜂鸟与挂钟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交错象征运用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阮霄羽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1期271-272,共2页
"交错象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颖艺术手法,是一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立体化非常规且平凡简易的事物中,"似此实彼,交叉融合,遥相呼应,各奔东西",让人感受到另一番风雨情枝叶茂的人生旅途之叙事方法。
关键词 蜂鸟 挂钟 《本杰明·巴顿奇事》 交错象征
下载PDF
约翰·巴顿犯罪成因探析——以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安恒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4-27,共4页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玛丽·巴顿》(Mary Barton)中的主人公约翰·巴顿,作为工人阶层的代表,在巨大的挫折驱使下谋杀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这一暴力犯罪符合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挫折是导致其...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玛丽·巴顿》(Mary Barton)中的主人公约翰·巴顿,作为工人阶层的代表,在巨大的挫折驱使下谋杀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这一暴力犯罪符合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挫折是导致其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巴顿 约翰·巴顿 挫折-攻击理论 犯罪心理
下载PDF
小说《玛丽·巴顿》中茶会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晓俐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0期36-38,共3页
盖斯凯尔夫人(Mrs.Gaskell 1810~1865)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1810年9月生于伦敦唯一神教派牧师家庭。幼年丧母,寄养在柴郡纳茨福德镇的姨母家,并到邻近的斯特拉特福德镇上学。1832年和曼彻斯特市的唯一神教... 盖斯凯尔夫人(Mrs.Gaskell 1810~1865)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1810年9月生于伦敦唯一神教派牧师家庭。幼年丧母,寄养在柴郡纳茨福德镇的姨母家,并到邻近的斯特拉特福德镇上学。1832年和曼彻斯特市的唯一神教派牧师威廉·盖斯凯尔结婚。盖斯凯尔的作品虽然主要以工业革命及劳资关系为主题,但是她对茶桌场景的细节描写笔墨较重,对深化作品主题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如在两部代表作中,茶会都在小说的章节题目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会 小说 巴顿 现实主义 维多利亚 曼彻斯特 劳资关系 工业革命
下载PDF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象征意义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成莲 程彬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6期57-58,共2页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是美国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电影代表作,改编于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该影片中有很多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隐藏了不为人知的情感。
关键词 象征意义 《本杰明·巴顿奇事》 解读
下载PDF
解析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里茶会的文化价值
13
作者 乞聪妮 王冬梅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2-333,共2页
《玛丽·巴顿》这部小说是英国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一部作品,该作品对英国的茶会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批判了富人茶会,歌颂了工人阶级茶会文化的精神和活力,并对茶会中茶具文化的特征和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可以看出,这... 《玛丽·巴顿》这部小说是英国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一部作品,该作品对英国的茶会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批判了富人茶会,歌颂了工人阶级茶会文化的精神和活力,并对茶会中茶具文化的特征和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茶会文化有着极为细致的思考,并揭示了茶会文化中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巴顿 盖斯凯尔夫人 茶会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玛丽·巴顿》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桑东辉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1-97,共7页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对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劳资矛盾十分关切。表面看来,盖斯凯尔夫人的长篇小说《玛丽·巴顿》主要描写了宪章运动期间工厂主与纺织工人及工会组织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但透过这一叙事不难发...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对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劳资矛盾十分关切。表面看来,盖斯凯尔夫人的长篇小说《玛丽·巴顿》主要描写了宪章运动期间工厂主与纺织工人及工会组织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但透过这一叙事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深刻揭露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而且十分关注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两性对立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并努力挖掘了造成这些二元对立的背后动因,提出了以爱和宽容来消弭二元对立,实现阶级和解与两性和谐。在工业社会上升时期,盖斯凯尔夫人从女性的视角,抨击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并将自然被破坏与女性被压抑的命运进行有机联系,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呼唤和人类要爱护自然的吁求,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显现出朦胧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夫人 《玛丽·巴顿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乌克兰巴顿电焊研究所三相对称装置的性能分析
15
作者 王志伟 易琼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1,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乌克兰巴顿电焊研究所研制的三相对称装置的设计特点和性能,并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些性能对钢轨闪光焊接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样机试验,发现该三相对称装置对钢轨闪光焊的稳定性有不良影响,无法改变焊接波形,不适合应用于钢轨... 从理论上分析了乌克兰巴顿电焊研究所研制的三相对称装置的设计特点和性能,并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些性能对钢轨闪光焊接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样机试验,发现该三相对称装置对钢轨闪光焊的稳定性有不良影响,无法改变焊接波形,不适合应用于钢轨闪光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顿电焊研究所 三相对称装置 性能 分析
下载PDF
《本杰明·巴顿奇事》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主题变奏
16
作者 邢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他与好莱坞关系密切,其作品也一再被好莱坞改编。《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关于人生幻灭的短篇小说。2008年,好莱坞导演大卫·...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他与好莱坞关系密切,其作品也一再被好莱坞改编。《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关于人生幻灭的短篇小说。2008年,好莱坞导演大卫·芬奇将其改编成电影。影片不仅在情节上大加改动,在主题的诉诸上也将原作中爱的幻灭与人生的虚无转化为爱的永恒和人生意义的追寻。电影改编的主题变奏既有时代原因,也是好莱坞电影创作主流叙事原则使然。同时,这种"变奏"也是作为个人精神体验的文学与作为大众文化媒介的电影之间的差异所造成。《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文本改编,成为精英文化(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影视作品)利用与改造的突出样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杰明·巴顿奇事》 小说 电影 好莱坞 主题
下载PDF
“奇事”背后的生死与永恒——浅析美国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
17
作者 鲍玉珩 张大为 《电影评介》 2010年第5期52-53,共2页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获得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的一部优秀的影片,作品很鲜明地表现了生与死的永恒主题,影片也以自己的独特的电影视觉语言的运用来揭示出当代人生存的困境。
关键词 《本杰明·巴顿奇事》 大卫·芬奇 生与死 电影视觉语言
下载PDF
蒙巴顿在缅甸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8
作者 何跃 《学术探索》 2002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东南亚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 ,起源于太平洋战争 ,因盟军最高统帅部建立东南亚盟军司令部而得名 ,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也因出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而成为东南亚战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但从目前已发表... 东南亚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 ,起源于太平洋战争 ,因盟军最高统帅部建立东南亚盟军司令部而得名 ,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也因出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而成为东南亚战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但从目前已发表的论述缅甸战场的论文来看 ,大多集中探讨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冲突或中美英在缅甸战场的冲突 ,几乎无人提及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蒙巴顿 ,这着实令人费解。本文认为 ,蒙巴顿勋爵出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改变了中印缅盟军各自为战的局面 ,他身体力行 ,积极协调各方关系 ,成功地领导了缅甸反攻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顿 东南亚战区 盟军司令部 缅甸反攻战 盟军
下载PDF
《本杰明·巴顿奇事》原著与影片对比分析
19
作者 王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前,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很多小说都应该被改编成为电影.2008年,《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小说被导演大卫·芬奇改编,在还没有上映之前,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本杰明 对比分析 巴顿 影片 原著 电影行业 2008年 改编
下载PDF
解读《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衰老命题
20
作者 王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4-115,共2页
衰老,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必经的生命历程,对于一个经历了生命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生命个体来说,衰老完全符合人类的生命进程。对于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用怪诞、诡异的方式使衰老伴随着主人公本杰... 衰老,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必经的生命历程,对于一个经历了生命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生命个体来说,衰老完全符合人类的生命进程。对于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用怪诞、诡异的方式使衰老伴随着主人公本杰明一生,这也是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基础。所以,想要解读《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深刻意义,就要从分析一直弥漫在《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整部影片里的衰老命题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杰明·巴顿奇事》 衰老命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