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地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现状及预后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林永年 黄亚兰 +5 位作者 邓金兰 邱燕燕 黄秋燕 刘江福 郭如意 高艺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泉州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为AIDS机会性感染的科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172例AIDS合... 目的通过对泉州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为AIDS机会性感染的科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172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机会性感染情况,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将独立预测因素引入R软件,根据各因素回归系数绘制预后Nomogram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对该模型的区分度进行标定,利用校准图阐明Nomogram预测的预后与实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决策曲线(DCA)对Nomogram模型的临床效用进行验证。结果172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中,机会性感染共有8种,其中细菌性肺炎占比最高,达54.65%,其次为口腔白斑,占51.74%,肺孢子菌肺炎占43.60%,带状疱疹占28.49%,肺结核占21.51%,感染性腹泻占19.7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12.79%,巨细胞病毒感染最低,仅占10.4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8~39岁人群居多。年龄、感染种数、基因型耐药、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校准曲线及DCA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有效性,且精准区分度较好。结论年龄、感染种数、基因型耐药、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因素是影响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因子,而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能发挥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和有效性,为临床早识别、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预测模型 预后
下载PDF
2020—2022年某地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庆伟 丁坚强 刘巨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某地暗娼(FSWs)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结果,为该地今后工作指引方向。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描述性研究比较历年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标,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暗娼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某地暗娼(FSWs)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结果,为该地今后工作指引方向。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描述性研究比较历年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标,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暗娼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0名暗娼艾滋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4.83%。2020—2022年该人群HIV检测意愿呈下降趋势(P<0.05),接受艾滋病宣传和咨询及同伴教育呈上升趋势,各年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呈上升趋势。该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检出比例较低,愿意接受宣传和咨询(OR=1.945,95%CI:1.274~2.971)、来本地时间(OR=0.668,95%CI:0.454~0.983)、知晓安全套的防控作用(OR=9.390,95%CI:3.848~22.914)等自变量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重点应转向提升暗娼人群的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上来,重点提升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咨询教育和安全套防控作用知晓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艾滋病 高危行为 干预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北京市青少年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
4
作者 徐文婕 白承续 +3 位作者 陈东妮 吴双胜 郭欣 杨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分析2015—2022年间北京市青少年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选择2015—2022年期间年龄在13~22岁,疾病诊断为HIV/AIDS的报告病例,... 目的 分析2015—2022年间北京市青少年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选择2015—2022年期间年龄在13~22岁,疾病诊断为HIV/AIDS的报告病例,对校内和校外青少年中的流行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共报告HIV/AIDS病例2 417例,13~22岁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从2015年的21.4/10万下降到2022年的9.5/10万(P_(趋势)=0.007)。其中校内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从2015年的14.2/10万下降到2022年的2.8/10万(P_(趋势)=0.008);校外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在24.0/10万~50.0/10万之间波动,无明显趋势性变化(P_(趋势)=0.8);男性HIV/AIDS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中学、大学阶段,校外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分别是校内青少年的4.1倍、1.6倍;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86.9%(2 100/2 417)。结论 近年来北京市青少年中艾滋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校内青少年中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校外青少年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应重点针对校外青少年中男男性行为者开展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学生 校外青少年 趋势研究
下载PDF
广西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5
作者 姚宁 潘峥 +5 位作者 梁日成 黄留然 陈星明 肖明丽 郭莹 秦春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对AIDS的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的信息,为有效开展大学生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2年广西某高校选修校选课(性心理与性健康)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1... 目的了解广西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对AIDS的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的信息,为有效开展大学生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2年广西某高校选修校选课(性心理与性健康)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1个学期的AIDS健康教育,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采用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并评价AIDS知识干预的效果。结果学生对AIDS基础知识的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73.1%提升到干预后的85.1%(P<0.05)。干预后,认为偶尔一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不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48.6%降低到12.6%(P<0.05);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能像对待正常人一样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28.6%提升到40.8%(P<0.05);若发生了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会主动进行检测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84.8%提升到干预后的97.3%(P<0.05)。干预后,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65.5%上升到了83.5%(P<0.05)。结论干预后,该高校学生对HIV/AIDS的风险意识增强,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有所改善,应对技能有所提高。AIDS健康教育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AIDS防控知识有明显效果,在今后的防艾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学生对HIV/AIDS的风险意识,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尽早检测HIV、暴露后预防性服药等应对技能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校学生 健康教育 干预效果
下载PDF
2018—2022年丹阳市艾滋病检测发现情况分析
6
作者 曾祥荣 周芸 +1 位作者 朱艳燕 丁彧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了解丹阳市艾滋病检测和发现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R语言,对2018—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模块中丹阳市上报的艾滋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丹阳市累计完成艾滋病检测992491人次,... 目的了解丹阳市艾滋病检测和发现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R语言,对2018—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模块中丹阳市上报的艾滋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丹阳市累计完成艾滋病检测992491人次,同期新报告病例244例,检测量由2018年的140994人次增长至271780人次,增长92.8%,阳性检出率由2018年的3.1/万下降至1.9/万,呈下降趋势(Z=-3.058,P=0.002)。医疗机构检测量占80.1%,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Z=-3.000,P<0.001);疾控中心检测量占13.7%,检出率呈上升趋势(Z=3.106,P=0.002)。不同样本来源中,检测咨询、专题调查、高危人群和其他就诊者的阳性检出率均超过5/万,其中检测咨询最高为58.0/万,不同样本来源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65,P<0.001)。新报告病例确诊时AIDS病程阶段占25.4%,1年内死亡占6.1%。结论医疗机构是艾滋病检测发现的主要力量,应提高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艾滋病易感人群、可疑症状识别能力,推广适宜快速诊断技术,提高医疗机构检测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检测 检出率 医疗机构
下载PDF
贵州省2004—2016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研究
7
作者 黄璐 宋晓甜 +1 位作者 陈洋 姚永明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和病毒抑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止2016年6月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做过CD_4)^(+)T淋巴细胞检测的1221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221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143... 目的了解贵州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和病毒抑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止2016年6月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做过CD_4)^(+)T淋巴细胞检测的1221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221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143例,占66.7%(8143/12210);平均年龄(45.0±13.7)岁,婚姻状况以已婚或同居居多,占57.6%(7039/12210),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3.4%(7739/12210)。基线CD_(4)细胞计数、治疗时长与不同时点CD_(4)细胞水平正相关,女性和同性性传播艾滋病患者治疗9年以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0.664(0.518~0.853)],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OR=0.776(0.639~0.942)],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OR=0.319(0.225~0.453)]是病毒抑制成功的保护因素,治疗时长为2~5年组[OR=1.477(1.117~1.954)]是病毒抑制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贵州省抗病毒治疗人群治疗效果较好,要加强年龄较大、离异或丧偶、吸毒人群、治疗时间<5年等人群的治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研究
8
作者 何秀华 苏智军 +2 位作者 程嗣宇 邱燕燕 刘江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死亡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IDS合并TM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8.8%。最常见症状体征为发热(94.1%)、咳嗽(54.1%)、消瘦(54.1%)、皮肤损害(34.1%)、肝脾肿大(38.8%)和淋巴结肿大(80.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贫血(78.8%)、血小板减少(45.9%)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0.6%)、乳酸脱氢酶升高(80.0%)。Logistic回归筛选出血红蛋白(OR=0.922;95%CI 0.858,0.991)、尿素氮(OR=1.612;95%CI 1.084,2.399)、呼吸衰竭(OR=348.538;95%CI 5.374,22606.322)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呼吸衰竭和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升高是AIDS合并TM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焦虑、抑郁情绪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策略分析
9
作者 刘旭 赵杨 +2 位作者 谭淑平 刘佳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将其分...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将其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与治疗前心理状态,统计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S、SD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失败的临床价值。结果20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失败率为21.00%(42/200)。失败组性别、年龄、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服药依从性及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与成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年龄(≥60岁)、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Ⅲ/Ⅳ期)、服药依从性(不依从)、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0.05)。失败组SAS、SDS评分高于成功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AS、SD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失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24、0.768。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免疫学失败,原因多与性别、年龄、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服药依从性、焦虑与抑郁情绪相关,且SAS评分联合SDS评分可有效预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应答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免疫学失败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微信平台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瑞华 王蕾 陈丽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1日收治的10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认知性心理护...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1日收治的10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认知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平台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病耻感[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HIV-BREF)]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SAS、S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WHOQOL-HIV-BREF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缓解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弹性,降低病耻感,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微信平台 认知性心理护理
下载PDF
诺丁斯关怀理论联合同伴支持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孔祥欣 吴文裕 蔡燕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诺丁斯关怀理论联合同伴支持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诺丁斯... 目的:探讨诺丁斯关怀理论联合同伴支持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诺丁斯关怀理论联合同伴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后心境状态[采用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护理满意度[采用PZB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POMS中积极心境、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OMS中消极心境、SCSQ中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1,P<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诺丁斯关怀理论联合同伴支持干预能改善艾滋病患者心境状态,促进其积极应对疾病,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获得患者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支持 诺丁斯关怀理论 艾滋病 心境状态 服药依从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王艺 张凤池 石洁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方案;将2022年1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方案;将2022年1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d抗病毒疗效指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47)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出院前1 d,两组CD_(4)^(+)T淋巴细胞计数及ESCA评分、GQOLI-47评分高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1 d,两组HIV病毒载量、SCL-90评分低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指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聚焦解决模式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猴痘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常静 张玉姣 周光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本文分析了近期确诊的3例艾滋病合并猴痘患者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学特征。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生殖器周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扩散至全身,2例伴发热、1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周血HIV抗体阳性。咽拭子、皮疹拭子及肛拭子等标本猴痘病毒PC... 本文分析了近期确诊的3例艾滋病合并猴痘患者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学特征。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生殖器周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扩散至全身,2例伴发热、1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周血HIV抗体阳性。咽拭子、皮疹拭子及肛拭子等标本猴痘病毒PCR检测均阳性;活检皮肤病理组织学表现一致:局部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碎屑状坏死,坏死周围表皮细胞水肿及气球样变、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尘,表皮细胞胞质见嗜酸性小体,真皮层多量淋巴细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艾滋病 皮肤病理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
14
作者 陈婷婷 张华堂 林志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低钾血症的影响,统计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对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快速加量法(n=23,≤4d)与慢速加量法(n=27,>4d)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76.0%)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最常见不良反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钾离子浓度(P=0.008)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安全使用快速加量法以尽快达到治疗剂量,该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用药前钾离子浓度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加量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学科过渡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病毒抑制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吴文裕 曾建勇 蔡燕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03-105,136,共4页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多学科过渡护理对病毒抑制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在2019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过渡...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多学科过渡护理对病毒抑制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在2019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过渡护理,随访观察1年,对比2组的病毒抑制率、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的病毒抑制率、治疗依从性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1年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过渡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护理服务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抑制病毒,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多学科过渡护理 病毒抑制 自我护理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湘 刘夏 +2 位作者 郑虹 梁运光 韦晓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存活或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200例患者中,检出致病菌232株:其中真菌144株(62.07%),以马尔尼菲蓝状菌(55.60%)为主;革兰阴性菌35株(15.09%),以肠沙门氏菌(3.88%)和大肠埃希菌(3.88%)为主;分枝杆菌16株(6.90%);革兰阳性菌37株(15.95%),以人葡萄球菌(3.45%)和表皮葡萄球菌(3.45%)为主。200例患者中,死亡49例(24.5%),生存151例(75.5%),2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红细胞压积、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生存组,而降钙素原水平、复数菌感染率、脓毒性休克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OR=1.035)、发生脓毒性休克(OR=10.4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OR=7.70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率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病死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发生脓毒性休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深圳地区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分析
17
作者 汪英 丁兰兰 +1 位作者 康京华 肖文婷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3期31-33,37,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2020年8—10月深圳地区6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60例护理人员对于艾滋病基础知...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2020年8—10月深圳地区6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60例护理人员对于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其各项基础知识完全掌握人数为52例,占比86.67%,而对于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薄弱,其各项职业防护知识完全掌握人数为43例,占比71.66%;不同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及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对于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较高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及发生过职业暴露是影响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深圳部分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掌握情况较差,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及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是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因素,应针对性加强其职业防护技能和意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 艾滋病 职业防护知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艾滋病药物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富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性疾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抑制病情进展,帮助患者延长生命。艾滋病药物治疗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还可以恢复和保持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性疾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抑制病情进展,帮助患者延长生命。艾滋病药物治疗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还可以恢复和保持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从艾滋病药物治疗的目标和原则、艾滋病药物治疗的策略和方案、艾滋病药物治疗管理的创新进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药物 治疗管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梁有明 李锡康 廖少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惠州市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诊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1日开始开展“一站式服务”,以此为时间节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开展前(n=74)和... 目的:分析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惠州市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诊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1日开始开展“一站式服务”,以此为时间节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开展前(n=74)和开展后(n=146)。比较两组治疗所需时间、综合管理指标、依从性。结果:开展后初筛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均短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展后接受随访以及CD4+淋巴细胞检测、配偶或者性行为对象接受抗体检测、完成病毒载量检测率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后患者依从性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艾滋病患者初筛、确诊时间,提高患者综合管理效果,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 一站式服务 依从性
下载PDF
掌握“ABCD”原则,远离艾滋病
20
作者 兰莹莹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5期91-91,共1页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严重慢性传染病。一旦HIV侵入人体,它将攻击并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系统崩溃。这会使得患者容易受到各种难以治愈的感染病和罕见的恶性肿瘤侵袭,...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严重慢性传染病。一旦HIV侵入人体,它将攻击并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系统崩溃。这会使得患者容易受到各种难以治愈的感染病和罕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最终可能不幸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免疫系统 慢性传染病 感染病 免疫功能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