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7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中的解/构辩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崇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拥有了小说命名权的鲁迅在小说人物命名中别有洞天,呈现出丰富的话语张力与解/建构辩证:在严谨正名(名正言顺)的实践中,他再现了旧的刻板与顽固,也彰显了新的希望与没落;在无名/共名的命名实践中,以洋文命名国人本身既有无处可逃的尴尬... 拥有了小说命名权的鲁迅在小说人物命名中别有洞天,呈现出丰富的话语张力与解/建构辩证:在严谨正名(名正言顺)的实践中,他再现了旧的刻板与顽固,也彰显了新的希望与没落;在无名/共名的命名实践中,以洋文命名国人本身既有无处可逃的尴尬又借之呈现出可能的含混与丰富,而共名背后既有麻木单一,又可能有民间力量的反拨;在《故事新编》中,他又有“去名”的操作,呈现出其时他更繁复而深刻的意图——挣脱旧传统之网罗,即使神仙圣贤也未必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而批判与反思更不该就此停止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命名 话语 去名 阿Q
下载PDF
1939年世界语版《鲁迅小说选》
2
作者 常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1,共3页
1939年世界语版《鲁迅小说选》是鲁迅小说翻译史上一个比较稀见的版本,它出版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香港,凝聚了中外世界语者的共同努力,为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的对外宣传和鲁迅小说的传播推广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关键词 1939年 世界语 鲁迅小说 抗战 翻译
下载PDF
“画圆”与“破圆”--鲁迅小说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
3
作者 廖高会 武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鲁迅循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理论、进化论思想以及现实生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鲁迅采用了时间的虚指化或模糊化、空间的典型化或象征化、人名的类型化或特征化等让故事时间非历史化的修辞策略,以此凸显循环时空的强大... 鲁迅循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理论、进化论思想以及现实生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鲁迅采用了时间的虚指化或模糊化、空间的典型化或象征化、人名的类型化或特征化等让故事时间非历史化的修辞策略,以此凸显循环时空的强大与顽固。鲁迅充分调动循环轮回与线性进化两种充满张力的时间结构元素,巧妙地借助循环时间或传记时间以“画圆”,借助线性时间或传奇时间以“破圆”,并以现代时间意识和美学观念改造了传统循环叙事,使循环观念转化成了叙事的结构方法和增强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段,同时赋予了循环时空结构鲜明的反思批判功能和意识形态性质,开创了全新的现代循环叙事模式,完成了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从而把循环叙事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循环叙事 时空结构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的创伤再现及其应对
4
作者 朱崇科 《粤海风》 2024年第3期68-76,F0002,共10页
鲁迅少年丧父,生活从小康堕入困顿,赴日留学“走异路”中亦颇多艰辛,而后的兄弟失和打击、与多人笔战、长期患病等等,鲁迅一生经历的创伤体验并不少,在其文学生产中,创伤话语亦屡屡可见。他在对创伤的小说再现中,呈现出创伤的挫败性惯习... 鲁迅少年丧父,生活从小康堕入困顿,赴日留学“走异路”中亦颇多艰辛,而后的兄弟失和打击、与多人笔战、长期患病等等,鲁迅一生经历的创伤体验并不少,在其文学生产中,创伤话语亦屡屡可见。他在对创伤的小说再现中,呈现出创伤的挫败性惯习,一方面指向了传统致人挫败的杀伤力,另一方面则说明现代转换中亦有类似惯习。鲁迅亦有复仇创伤的书写实践,他强调反抗遗忘和自奴,同时亦有攻击性乃至同归于尽的复仇理念。而在其作品中,亦有疗治创伤的书写,其中也是悖论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创伤话语 再现 疗治 复仇
下载PDF
鲁迅身体诗学的多维透视——评胡志明《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
5
作者 杨程 《学术评论》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家,历来为研究者所推重。近年来,随着身体美学与生命美学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鲁迅作品中的身体意识与身体审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湖南科技大学胡志明副教授所著...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家,历来为研究者所推重。近年来,随着身体美学与生命美学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鲁迅作品中的身体意识与身体审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湖南科技大学胡志明副教授所著《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以下简称《凝视与想象》)即是其中代表之一。胡志明在鲁迅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厚的成果,《凝视与想象》一书是他在鲁迅身体诗学研究方向上的集大成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诗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集大成之作 胡志明 湖南科技大学 鲁迅作品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的“宽恕”问题及其意义面向
6
作者 李乾熠 林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04-109,共6页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以往研究多立足鲁迅本人的立场。从“他者”出发思考“忏悔”与“宽恕”的关系,可以发现“我”的忏悔在本质上是无法被小说主人公所宽恕的。忏悔不能弥补“我”对主人公造成的创伤,主人公对错误的宽恕、忘却...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以往研究多立足鲁迅本人的立场。从“他者”出发思考“忏悔”与“宽恕”的关系,可以发现“我”的忏悔在本质上是无法被小说主人公所宽恕的。忏悔不能弥补“我”对主人公造成的创伤,主人公对错误的宽恕、忘却亦难以修复原初的时间经验。“我”作为忏悔主体在空间上虽是在场的,但主人公作为宽恕主体则因死亡而缺席。隐含作者代替施害者的忏悔,既不符合宽恕的原义,在施害者的无悔过面前也最终成为鲁迅个人的“呐喊”与“彷徨”。宽恕的悖论性不否认鲁迅的忏悔表达;宽恕之于“正义”的绝境式追寻,正指向鲁迅往“希望”之极限迫近的“绝望”精神。鲁迅与德里达的跨文化对话也在这一向度上得到照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宽恕” 悖论 跨文化
下载PDF
鲁迅小说辞格教学策略探析
7
作者 张滟霞 孙永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辞格教学在小说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又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作品中所运用的辞格,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小说辞格教学时,教师应遵循辞格... 辞格教学在小说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又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作品中所运用的辞格,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小说辞格教学时,教师应遵循辞格教学的动态性原则,创新多种小说辞格教学方法,重视小说辞格教学的课后训练,以此来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小说辞格教学水平和中学生的辞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鲁迅小说 辞格教学
下载PDF
“渡河”与“引路”:接受美学视域下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8
作者 王会青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丰子恺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积极推进者和建构者,将其关注现实、关怀生命的人生美学融入鲁迅小说的跨媒介叙事,有效改变了鲁迅小说受众接受的精英化格局,使鲁迅小说更贴近普通大众,与时代大众的阅读趣味、文化程度、审美能力相适应,受众... 丰子恺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积极推进者和建构者,将其关注现实、关怀生命的人生美学融入鲁迅小说的跨媒介叙事,有效改变了鲁迅小说受众接受的精英化格局,使鲁迅小说更贴近普通大众,与时代大众的阅读趣味、文化程度、审美能力相适应,受众的接受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跨媒介叙事 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 文图转译
下载PDF
鲁迅小说创作中“读者”与“作者”经验探赜
9
作者 王会青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典范,鲁迅小说以其特殊的文学史地位与文学史价值成为学人研究的重地。研究者通常聚焦于鲁迅作为“作者”的身份而忽视“读者”“译者”“杂文家”等多重身份赋予鲁迅丰富而复杂的个体经验,从而遮蔽了多重经验...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典范,鲁迅小说以其特殊的文学史地位与文学史价值成为学人研究的重地。研究者通常聚焦于鲁迅作为“作者”的身份而忽视“读者”“译者”“杂文家”等多重身份赋予鲁迅丰富而复杂的个体经验,从而遮蔽了多重经验对鲁迅文学产生的能动的创造作用与补充意义。在接受美学的视域下观照鲁迅“读者”与“作者”双重经验在小说创作的完整序列中所进行的初探与转化,可探明鲁迅对《故事新编》“取古作文”的行为背后是对于《呐喊》《彷徨》的整体反思与重构,是在小说思考框架之内进行的另一个向度的文学实践的开拓,由此所作的考察不失为鲁迅小说研究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接受美学 读者经验 作者经验
下载PDF
真实生活素材运用在鲁迅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以《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一书为佐证
10
作者 张黎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综观鲁迅的乡土小说代表作《社戏》《孔乙己》《故乡》《祝福》等,其人生经历与生活见闻在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了解并分析作者如何采用这些真实生活素材,同时分析作者运用这些素材所要达到目的与效果,是鉴赏与解读小说的重要角度... 综观鲁迅的乡土小说代表作《社戏》《孔乙己》《故乡》《祝福》等,其人生经历与生活见闻在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了解并分析作者如何采用这些真实生活素材,同时分析作者运用这些素材所要达到目的与效果,是鉴赏与解读小说的重要角度。以《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一书为佐证,简析鲁迅小说在故事、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运用真实生活素材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鲁迅小说 真实生活素材
下载PDF
概念整合视域下鲁迅小说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翻译研究
11
作者 龙学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9期3-6,共4页
本文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开发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研究了鲁迅小说中反义复合词的英译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对比分析不同译者对反义复合词采用的翻译策略,举例解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具... 本文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开发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研究了鲁迅小说中反义复合词的英译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对比分析不同译者对反义复合词采用的翻译策略,举例解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具体运用过程,旨在提升译文的质量,为其他译者提供参考,为读者提供优质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概念整合 反义复合词 语义 认知翻译
下载PDF
冷酷的心,变态的笑——浅谈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对笑声的描写
12
作者 孟凡专 丁凤华 《新校园》 2024年第9期87-88,共2页
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笑声。这笑声似乎充斥在孔乙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每一位读者的耳畔。让我们来细细品读笑声,深刻感受孔乙己的悲苦命运,体会鲁迅先生的用心良苦。一、孔乙己究竟带给人们怎样的笑声... 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笑声。这笑声似乎充斥在孔乙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每一位读者的耳畔。让我们来细细品读笑声,深刻感受孔乙己的悲苦命运,体会鲁迅先生的用心良苦。一、孔乙己究竟带给人们怎样的笑声。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笑声?人们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孔乙己带给人们的笑,到底是怎样的笑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孔乙己》 孔乙己 鲁迅先生 悲苦命运 笑声 冷酷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非情节因素”的阅读策略探究
13
作者 许素辉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鲁迅小说可供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很杂,单篇精讲难以让学生对鲁迅小说形成系统且深入的认识。以“非情节因素”作为阅读鲁迅小说的特殊通道,聚焦核心概念,在文本的重组与联读中,可实现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促进指向核心... 鲁迅小说可供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很杂,单篇精讲难以让学生对鲁迅小说形成系统且深入的认识。以“非情节因素”作为阅读鲁迅小说的特殊通道,聚焦核心概念,在文本的重组与联读中,可实现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促进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阅读学习的真正发生,从而使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核心概念 非情节因素 阅读策略
下载PDF
《呐喊·自序》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基于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
14
作者 李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是当前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理解作品主旨大意、把握作家思想脉络、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在精心营造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相似的人物、场景、事件,以及一些意象与感觉,为读者阅读提供... 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是当前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理解作品主旨大意、把握作家思想脉络、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在精心营造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相似的人物、场景、事件,以及一些意象与感觉,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期待视野。任何文学意义的存在与产生必须依赖共生的语境和文本,而文本也只有通过“元”文本才能获得对应的实际意义。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于文学精神的诠释、文学内容的解读、文学价值的营造与其之后创作的现代小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学性对照,而这种互文性探究为我们进入鲁迅作品打开一种全新的视角,为中国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性 《呐喊·自序》 鲁迅小说 细节复刻
下载PDF
鲁迅小说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
15
作者 张永飞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7期37-39,共3页
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中最核心的是思辨能力。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是:理解文本-质疑探究-理性建构。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教学 思维能力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鲁迅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琼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视读者接受的作家之一,鲁迅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所构筑的正是基于城市读书人的现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而且面对这些读者,鲁迅的“启蒙主义”更接近于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在鲁迅小说中普遍采...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视读者接受的作家之一,鲁迅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所构筑的正是基于城市读书人的现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而且面对这些读者,鲁迅的“启蒙主义”更接近于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在鲁迅小说中普遍采用的“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小说模式,更贴合读者观察现实、审视自身的需要。不仅如此,鲁迅小说透过叙述者对人物的否定以及隐含作者对叙述者的否定的否定,也实现了对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接受。在“顾念读者”与“抒写自我”之间,鲁迅小说与五四时期一代人最深刻的焦虑与思索联结在一起,传达着那个时代所共有的情感标记与心理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读者意识 否定之否定 历史中间物
下载PDF
思想与美学的双重聚焦——评胡志明《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
17
作者 余新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是鲁迅小说研究的全新收获。该著提出的“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概念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鲁迅小说“身体”书写的本质:鲁迅小说的身体书写是以国民性改造为目的的“现代中国想象”。鲁迅小说以... 《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是鲁迅小说研究的全新收获。该著提出的“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概念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鲁迅小说“身体”书写的本质:鲁迅小说的身体书写是以国民性改造为目的的“现代中国想象”。鲁迅小说以女性身体、儿童身体、知识分子身体为重点“凝视”对象,这些内容均在该著的思想、美学、艺术等多维探究下得到清晰的、本质性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身体诗学” 想象 凝视 现代性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再现
18
作者 朱崇科 《粤海风》 2023年第4期58-65,共8页
鲁迅在小说中的英雄话语自有其独特追求:一方面是状描与剖析英雄气质,如其个性/创造,实干与牺牲,借此实现对新人的强调/再造和“立人”思想的再现;同时另一方面他也以同情之笔抒写并自我投射了英雄泪,尤其是迟暮之感,当然他也批判了某... 鲁迅在小说中的英雄话语自有其独特追求:一方面是状描与剖析英雄气质,如其个性/创造,实干与牺牲,借此实现对新人的强调/再造和“立人”思想的再现;同时另一方面他也以同情之笔抒写并自我投射了英雄泪,尤其是迟暮之感,当然他也批判了某些劣根性,其中既有借助英雄的符号化使用,又有滥权的伪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英雄 个性《奔月》
下载PDF
鲁迅小说英译中的赞助权力话语及其副文本操纵
19
作者 毛文俊 付明端 薛玉凤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49-558,共10页
对出版机构赞助权力话语的考察有助于辩证地认识文学翻译的出版路径,描写翻译的社会交际属性和生产属性。从赞助人框架出发,对比考察鲁迅小说不同英译本的出版主体及其在副文本层面的权力话语书写与操纵。外宣译出路径赞助下的杨宪益、... 对出版机构赞助权力话语的考察有助于辩证地认识文学翻译的出版路径,描写翻译的社会交际属性和生产属性。从赞助人框架出发,对比考察鲁迅小说不同英译本的出版主体及其在副文本层面的权力话语书写与操纵。外宣译出路径赞助下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其赞助主体在副文本中显身外叙,同期译者隐身。学术译入路径赞助下的莱尔(Lyell)译本,其赞助主体在副文本中有限介入,协力译者的学术诠释。商业译入路径赞助下的蓝诗玲译本,其赞助主体与译者在副文本中共同显身,协调互动,形成同一导向的副文本话语,以吸引大众读者。三个译本不同的副文本话语反映出三类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路径的各自优势。外宣译出路径保障了译本话语叙事与中国文化形象构建的真实,学术译入路径通过话语诠释构建了中国文学在海外专业读者群中的声名,商业译入路径通过引导性的副文本话语帮助打开大众读者市场。这种不同赞助主体施为路径的特征与优势启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守正创新,协调各类路径以多元的话语叙事形式共促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机构 文学翻译 鲁迅小说 赞助 副文本
下载PDF
鲁迅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研究(1946—2021)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淑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祝福》作为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深受戏剧改编者的青睐,成为鲁迅小说中戏剧改编频率仅次于《阿Q正传》的文学经典。《祝福》的戏剧改编持续长达近80年,改编成果十分可观,尤其是戏曲改编成果,《祝福》也是鲁迅小... 《祝福》作为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深受戏剧改编者的青睐,成为鲁迅小说中戏剧改编频率仅次于《阿Q正传》的文学经典。《祝福》的戏剧改编持续长达近80年,改编成果十分可观,尤其是戏曲改编成果,《祝福》也是鲁迅小说中以戏曲形式改编种类最多的一篇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可以从改编史况、改编方法、改编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其整体面貌,不仅能够呈现小说文本与戏剧改编剧本之间的关系,还能发掘不同的戏剧改编者演绎小说《祝福》的不同观念、方式,以及改编背后的历史、文化、技术等背景,以深入思考如何改编才能更好地阐释、传播、传承文学经典,从而使文学经典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祝福》改编 越剧《祥林嫂》 秦腔《祝福》 曲剧《鲁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