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无机肥长期定位配施对冬小麦^(13)C同化物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隽 董树亭 +3 位作者 刘鹏 张吉旺 赵斌 谷利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05-1814,共10页
为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冬小麦不同时期光合同化物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石麦15(SM15)为供试品种,牛粪为有机肥,采用^(13)CO_2标记的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U)、单施牛粪(M)和有机无机配施(U+M)4种施肥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冬小麦不同时期光合同化物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石麦15(SM15)为供试品种,牛粪为有机肥,采用^(13)CO_2标记的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U)、单施牛粪(M)和有机无机配施(U+M)4种施肥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3)C同化物在挑旗期、开花期主要向茎秆和叶鞘分配,灌浆期则主要向籽粒分配;成熟期约有87.5%的灌浆期同化产物分配到籽粒中,约75.4%的开花期同化产物分配到籽粒中,而仅15.2%的挑旗期同化产物分配向籽粒,灌浆期同化产物对籽粒重的贡献最大。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间相比,挑旗期及开花期的^(13)C同化物均是不施氮与配施处理向籽粒的分配较多,单施尿素处理滞留于茎鞘中较多;灌浆期13C同化物以单施有机肥与配施处理向籽粒的分配较多,最终配施处理向籽粒分配的挑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同化产物均较多。单施有机肥处理千粒重较高,单施尿素处理穗数较高,配施处理产量结构更平衡且产量最高。由此可知,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各时期同化产物向籽粒的分配并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本研究结果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及籽粒产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13^c 同化物分配 产量
下载PDF
Carbon allocation in Picea jezoensis: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a non-treeline species at its upper elevation limit
2
作者 Renkai Dong Na Li +4 位作者 Mai-He Li Yu Cong Haibo Du Decai Gao Hong S.He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of non-treeline tre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future shift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treeline ecotone.The aim of the pre...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of non-treeline tre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future shift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treeline ecotone.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elevation limit of non-treeline tree species,Picea jezoensis,and the carbon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pecies on Changbai Mountain.We employed the^(13)C in situ pulse labeling technique to trace the distribu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ssimilated carbon in Picea jezoensis at different elevational positions(tree species at its upper elevation limit(TSAUE,1,700 m a.s.l.)under treeline ecotone;tree species at a lower elevation position(TSALE,1,400 m a.s.l.).We analyzed^(13)C and the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tissues following labeling.Our finding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carbon allocation in TSAUE compared to TSALE.There was a pronounced increase inδ^(13)C allocation to belowground components(roots,soil,soil respiration)in TSAUE compared to TSALE.Furthermore,the C flow rate within the plant-soil-atmosphere system was faster,and the C residence time in the plant was shorter in TSAUE.The trends indicate enhanced C sink activity in belowground tissues in TSAUE,with newly assimilated C being preferentially directed there,suggesting a more conservative C allocation strategy by P.jezoensis at higher elevations under harsher environments.Such a strategy,prioritizing C storage in roots,likely aids in withstanding winter cold stress at the expense of aboveground growth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leading to reduced growth of TSAUE compared to TSALE.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adaptive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upper elevation limits of non-treeline trees,and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non-treeline species might respond to ongoing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pulse labeling carbon distributio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 Non-treeline species Sink activity Stressful environments Upper elevation limit
下载PDF
^(13)C-NMR STUDY OF 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S
3
作者 徐志康 封麟先 杨士林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A ^(13)C-NMR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pective monomer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distributions in 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s prepared with supportedtitanium/magnesium catalyst. On ... A ^(13)C-NMR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pective monomer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distributions in 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s prepared with supportedtitanium/magnesium catalyst.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 distributions, the ethylene-1-octeneco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sequence distributions in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s are satisfactorily predicted by the two-site model M/M,in whichthe copolymerization proceeds according to first-order Markovian statistics at the two different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 Sequence distribution ^^(13)c NMR
下载PDF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吕金印 刘军 高俊凤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7-361,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220 % 。从花前标记、灌浆到成熟,901 穗颖壳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了122% ,陕229 上升了87 % 。在花后21d 前,两品种旗叶14C同化物分配率逐渐下降。花后35d 901 旗叶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存在一个高峰,尔后又下降,比花前标记时下降42 % ;陕229 则一直下降,比花前标记下降45 % 。花后同化物转运,陕229 早于901 ,陕229 籽粒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相对高于901 。花前标记的14C同化物在901 中有45 % 转运到籽粒中,陕229 中有111 % 转运到籽粒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春小麦 ^^14c-同化物 分配 累积 春小麦 选育
下载PDF
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籽粒淀粉积累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单晓宇 魏庆薪 +2 位作者 于振文 张永丽 石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3-941,共9页
探明节水补灌下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中氮磷钾肥的适宜施用量及其生理机制,可为小麦高产高效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4个氮(N)磷(P_(2)O_(5))钾(K_(2)O)施用量,分别为:0、0、0 kg・hm^(-2)(F_(0)),180、75、60kg... 探明节水补灌下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中氮磷钾肥的适宜施用量及其生理机制,可为小麦高产高效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4个氮(N)磷(P_(2)O_(5))钾(K_(2)O)施用量,分别为:0、0、0 kg・hm^(-2)(F_(0)),180、75、60kg·hm^(-2)(F_(1)),225、120、105 kg·hm^(-2)(F_(2)),270、165、150kg·hm^(-2)(F_(3)),各处理均于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研究小麦旗叶光合能力、^(13)C同化物分配、籽粒淀粉积累和肥料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F_(1)处理的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13)C同化物在各器官的分配量以及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淀粉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_(0),是其籽粒产量比F_(0)提高20.9%的重要生理基础。F_(2)和F_(3)处理上述指标及产量与F_(1)处理相比无显著增加,但肥料(氮/磷/钾)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降低了17.5%~58.4%和12.7%~50.7%。综上,本试验在节水补灌条件下,F能够促进小麦旗叶光合同化物生产和籽粒淀粉积累,获得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磷钾施用量 ^^(13)c同化物分配 淀粉积累 肥料利用
原文传递
行距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振 何建宁 +2 位作者 石玉 于振文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96-2407,共12页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7-2019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20 cm (R1)、25 cm (R2)和30 ...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7-2019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20 cm (R1)、25 cm (R2)和30 cm (R3) 3个行距下,设置宽幅精播(K)和常规条播(T)两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行距下宽幅精播种植与常规条播种植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方式下,R2处理下小麦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贡献率,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行距R1和R3处理;在R2行距下, K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开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T处理,两年度K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粒重使得籽粒产量较T处理提高8.67%;^(13)C示踪结果显示, R2K处理旗叶^(13)C同化物在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2K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质量、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综上所述,行距25 cm、宽幅精播种植方式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精播 光合特性 干物质 ^^(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测墒补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开花后^(13)C同化物积累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传梁 于振文 +2 位作者 张娟 张永丽 石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探究黄淮冬麦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氮肥管理措施,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70%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150(N_(1))、210(N_(2))和... 为探究黄淮冬麦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氮肥管理措施,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70%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150(N_(1))、210(N_(2))和270 kg·hm^(-2)(黄淮冬麦区常规施氮量,N_(3)),研究施氮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13)C同化物积累与转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_(2)和N_(3)处理开花后14~35 d旗叶光合能力显著高于N_(1)处理,N_(2)与N_(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3)C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N_(2)处理开花后营养器官^(13)C同化物转运量比N_(1)和N_(3)处理分别高12.1%和7.1%,成熟期^(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比N_(1)和N_(3)处理分别高10.1%和5.3%。施氮量亦调节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总耗水量,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表现为N_(2)与N_(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N_(1)处理,N_(2)处理拔节至成熟期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高。N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N_(3)和N_(1)处理分别高7.5%和4.8%,籽粒产量比N_(3)和N_(1)处理分别高4.7%和10.9%,氮肥偏生产力比N_(3)处理高34.6%。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施氮量为210 kg·hm^(-2)处理为研究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小麦 ^^(13)c同化物积累量 水氮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低锌胁迫对湖北海棠平邑甜茶幼苗光合特性以及^(13)C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波 秦嗣军 吕德国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1290,共10页
以湖北海棠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砧木为试材,采用砂培方式结合^(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锌水平(Zn^(2+)浓度分别为0.02、0.5、2.0、4.0μmol·L^(−1))对幼苗叶片光合性能、荧光参数以及^(13)C积累与... 以湖北海棠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砧木为试材,采用砂培方式结合^(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锌水平(Zn^(2+)浓度分别为0.02、0.5、2.0、4.0μmol·L^(−1))对幼苗叶片光合性能、荧光参数以及^(13)C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锌(0.02、0.5和2.0μmol·L^(−1)Zn^(2+))处理下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较对照(4.0μmol·L^(−1)Zn^(2+))处理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低锌胁迫明显降低了叶片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以及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低锌胁迫处理下的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蔗糖合酶(SS)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时间增长逐渐降低,在处理35 d后达到最低水平。^(13)C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0.02、0.5和2.0μmol·L^(−1)Zn^(2+)处理下幼苗根系^(13)C积累量在^(13)C标记结束12 h后为0.03、0.05和0.16 mg·株−1,较对照分别降低了88.5%、80.8%和38.5%。^(13)C标记结束72 h后,低锌处理下叶片^(13)C分配率较对照提高了18.5%、12.2%和9.0%,而根系^(13)C分配率较对照降低了47.1%、35.4%和26.0%。以上结果表明,低锌胁迫降低了叶片Pn,削弱了叶片碳同化能力,阻碍了叶片光合同化物的合成及其向根系的运输,进而抑制了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 低锌 光合 荧光 ^^(13)c 积累 分配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会杰 张皓帆 +6 位作者 李华 张鹏举 许海良 蒲文宣 易克 张锦韬 汪耀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1,共7页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设置D1(16 529株/hm2)、D2(18 182株/hm2)、D3(20 202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于圆顶期对各处理烟株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进行13C同位素标记,研究了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并探...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设置D1(16 529株/hm2)、D2(18 182株/hm2)、D3(20 202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于圆顶期对各处理烟株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进行13C同位素标记,研究了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并探讨了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13C同化能力表现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同一叶片不同区段13C同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中部>叶基部>叶尖部。上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平均有19.71%运往根系,42.22%运往茎秆,38.07%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上部叶;中部叶的13C同化产物有33.42%运往根系,26.00%运往茎秆,40.58%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中部叶;下部叶的13C同化产物有33.67%运往根系,23.72%运往茎秆,42.61%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下部叶。上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向茎秆的中部供应较多,中部叶和下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向茎秆基部分配较多。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叶片的碳同化能力降低,向根、茎分配的同化产物量减少,尤其是在较高的种植密度(D3)下,各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显著降低。综上,烟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烟叶生长期间自身的同化作用,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的13C同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设置试验条件下,18 182株/hm2左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和协调同化产物的运输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13c标记 种植密度 碳同化能力 同化产物分配
下载PDF
马尾松幼苗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邓秀秀 肖文发 +2 位作者 曾立雄 雷蕾 施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4,共8页
【目的】解析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植株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揭示马尾松生产力形成过程,为探讨不同环境干扰下马尾松光合产物分配过程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13 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1.5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标记,标记结束后第0... 【目的】解析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植株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揭示马尾松生产力形成过程,为探讨不同环境干扰下马尾松光合产物分配过程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13 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1.5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标记,标记结束后第0、2、5、17、24、72、120、168、216和 360 h ,按不同部位对马尾松幼苗进行全收获取样,测定 13 C含量,以监测近期合成的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同时测定光合产物全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各个器官的积累量。【结果】1)标记的光合产物在针叶中合成后,向各库器官的运输量随着时间延长由多逐渐减少,具体表现为标记结束后0~24 h内最多,24~216 h逐渐减少,216 h之后运输完成,且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0~24 h内运输到各库器官。2)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后,在各器官的分配大小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与生物量的分配大小一致,但与库活力大小不同,其库活力依次为当年生叶>当年生枝>1年生叶>根>1年生枝>茎干。3)各器官全碳和NSC积累量的分配与近期合成光合产物的分配大小一致,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结论】马尾松幼苗光合产物运输速率大于0.1 m ·h -1 ,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合成后的0~ 24 h 内完成向各个库器官输出。新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功能器官(叶和根)居多,这一分配规律有利于马尾松幼苗阶段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物运输 光合产物分配 光合产物的积累 13 c脉冲标记 马尾松
下载PDF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江东国 黄正来 +2 位作者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1221,共11页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稻茬小麦 氮素积累分配转运 糖氮比 氮素同化酶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