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标记下甘蔗^(13)C富集及氮磷钾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桂意云 李海碧 +5 位作者 韦金菊 周会 祝开 赵培方 刘昔辉 区惠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593,共8页
^(13)C示踪是精准量化植物碳源贡献土壤碳的有效途径。为建立经济适用的甘蔗^(13)C脉冲标记方法,同时获得^(13)C富集蔗叶,本研究采用自制全密闭标记室进行标记试验,供试甘蔗品种为桂糖58号,设置0(CK)、0.32(T1)、0.64(T2)和1.28 g·... ^(13)C示踪是精准量化植物碳源贡献土壤碳的有效途径。为建立经济适用的甘蔗^(13)C脉冲标记方法,同时获得^(13)C富集蔗叶,本研究采用自制全密闭标记室进行标记试验,供试甘蔗品种为桂糖58号,设置0(CK)、0.32(T1)、0.64(T2)和1.28 g·m-(3 T3)4个Na2^(13)CO3标记浓度,每隔7 d进行6 h的^(13)CO_(2)脉冲标记,共标记6次。于第6次脉冲标记开始及结束后采集标记室内气体,测定CO_(2)浓度和δ^(13)C-CO_(2)。并于第2、第4和第6次标记7 d后破坏性采集植株,测定蔗叶和根系δ^(13)C值及全碳和N、P、K含量,计算蔗叶和根系^(13)C标记效率。结果表明,在密闭标记时间内,外源释放的^(13)CO_(2)95%以上被甘蔗光合作用利用。蔗叶δ^(13)C值和F值随着标记次数和Na2^(13)CO3标记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标记4次和6次后,蔗叶^(13)C平均标记效率分别为25.2%和36.6%。总体来看,每次以0.32 g·m^(-3) Na2^(13)CO3标记6 h,每隔7 d标记1次,标记4次即可获得经济适用的^(13)C富集蔗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T1和T2浓度标记的蔗叶N、P、K含量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未标记蔗叶。标记4次后,除T2浓度标记的根系P含量外,标记根系的N、P、K含量均较未标记根系降低7.9%~32.9%、0.9%~20.7%和21.9%~47.9%。蔗叶N、K含量与根系N、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13)C脉冲标记影响了甘蔗体内N、P、K的吸收与分配,促进了根系N、K向蔗叶迁移。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蔗同位素的高效标记以及标记期间甘蔗的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甘蔗秸秆碳在大气-植物-土壤中的周转提供科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甘蔗 ^^(13)CO_(2)脉冲标记 氮磷钾含量
下载PDF
测定HepG2细胞内^13C标记氨基酸及代谢物同位素丰度的方法
2
作者 李姣姣 赵旻 +4 位作者 柳姿羽 肇绅 王淼 赵春杰 徐海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0-997,共8页
目的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衍生化法检测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ZD)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联用对HepG2细胞内丙氨酸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给药组与空白组HepG2细胞内... 目的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衍生化法检测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ZD)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联用对HepG2细胞内丙氨酸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给药组与空白组HepG2细胞内丙氨酸代谢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HepG2细胞分4组(空白组、SJZD组、MMC组和SJZD与MMC联用组),分别给^13C标记丙氨酸(^13C-labeled alanine,^13C-Ala)培养12 h,回收细胞并加入体积分数为80%的甲醇溶液超声破碎后,离心取上清液,氮吹仪吹干,用体积分数为1%三甲基氯硅烷(trimethylchlorosilane,TMCS)的N-甲基-N-(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methyl-N-(trimethylsilyl) trifluoroacetamide,MSTFA)衍生化,利用GC-MS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3C-Ala同位素丰度在10.00%~98.00%内均可以被准确测定,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用该方法对10组供试品进行测定,并根据EI图谱的离子碎片信息对^13C-Ala同位素丰度进行计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与SJZ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MM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联用组与MM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相对峰面积(Area%)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所得结果与采用同位素丰度进行计算的结果一致。^13C-Ala下游产物乳酸的代谢采用同位素丰度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Area%结果显示:SJZD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组与空白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联用组与MMC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JZD单独作用对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乳酸的影响不大,与MMC联用给药后对MMC的干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得结果与前期靶向代谢组学的结论相一致,本方法可作为HepG2细胞内氨基酸更为精确的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四君子汤 丝裂霉素C HEPG2细胞 ^^13C标记丙氨酸 同位素丰度
下载PDF
^(13)N-NH_3·H_2O的制备及生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明芳 唐刚华 +4 位作者 高晓 李志 陈育尧 吴湖炳 黄祖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20-924,共5页
利用16O(p ,α) 13 N核反应 ,经戴氏合金 (Devarda’salloy)还原靶水制备出13 N -NH3 ·H2 O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标记产物利用TLC、HPLC进行放射化学分析 ,放化纯度 >95 % ,放射性浓度为(1.11— 2 .2 2 )GBq/mL。小鼠分布实验显... 利用16O(p ,α) 13 N核反应 ,经戴氏合金 (Devarda’salloy)还原靶水制备出13 N -NH3 ·H2 O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标记产物利用TLC、HPLC进行放射化学分析 ,放化纯度 >95 % ,放射性浓度为(1.11— 2 .2 2 )GBq/mL。小鼠分布实验显示心肌摄取率最高 ,平均 %ID/g为 19.5 4 % ;首次通过时 ,心肌和肺的摄取率最高 ,其 %ID/g各为 2 4 .90± 1.82和 2 2 .79± 1.94 ,约有 92 %的放射性从血液中清除 ;注射后 1min ,各器官中的放射性急剧下降 ,5min时下降到最低值 ,10min时各器官中的放射性又明显升高 ,在 1— 30min内 ,心脏摄取稳定在 11.34%— 2 9.2 4 %。13 N -NH3 ·H2 O有较高的心 /肝和心 /肺比值和较快的血液清除率。结果表明 ,Devarda’salloy还原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可获得较高核纯度和放化纯度的13 N -NH3 ·H2 O的制备方法。小鼠分布实验提示在静脉注射13 N-NH3 ·H2 O后 2— 5min内进行PET显像 ,可获得满意的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NH3·H2O 制备 正电子药物 质量控制 生物分布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冠心病 诊断 13 放射性药物 标记
下载PDF
^(13)N-NH_3和^(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在原发性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彬良 史新冲 +3 位作者 郑梓杰 易畅 罗淦华 张祥松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13)N-NH_3(^(13)N-ammonia)与^(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两种示踪剂的联合显像鉴别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原发性脑肿瘤病例,包括12例I级脑膜瘤(benign meningioma,BMEN),5例Ⅱ~Ⅲ... 目的探讨^(13)N-NH_3(^(13)N-ammonia)与^(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两种示踪剂的联合显像鉴别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原发性脑肿瘤病例,包括12例I级脑膜瘤(benign meningioma,BMEN),5例Ⅱ~Ⅲ级脑膜瘤(invasive meningioma,I-MEN),15例Ⅱ级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32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以及1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分别进行^(18)F-FDG和^(13)N-NH_3PET-CT显像,以肿瘤/脑灰质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umor-to-gray matter ratios,T/G值)为半定量分析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五组肿瘤摄取^(18)F-FDG和^(13)N-NH_3的差异;通过判别函数分析两种示踪剂联合使用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两种示踪剂联合PET显像对五组脑肿瘤(B-MEN、I-MEN、LGG、HGG、PCNSL)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83.33%、25.00%、93.75%、71.88%和86.67%;两种示踪剂联合PET显像的整体判别符合率为78.48%,高于单用^(18)F-FDG和^(13)N-NH_3PET显像的判别符合率(63.29%、58.23%)。结论 ^(13)N-NH_3和^(18)F-FDG PET联合显像有助于鉴别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原发性脑肿瘤,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标记的氨水 ^^18F 2-氟-2-脱氧-D-葡萄糖 脑肿瘤 双示踪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沼液中HCO_(3)^(-)对水稻生长的类CO_(2)施肥效应
5
作者 万华琴 辜旭 +4 位作者 何红梅 汤逸帆 申建华 韩建刚 朱咏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445-4457,共13页
【目的】沼液富含氮素是其农田利用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沼液中还含有大量的HCO_(3)^(-)。探讨沼液还田过程中HCO_(3)^(-)的转化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沼液替代化肥,实施化肥减量及沼液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设... 【目的】沼液富含氮素是其农田利用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沼液中还含有大量的HCO_(3)^(-)。探讨沼液还田过程中HCO_(3)^(-)的转化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沼液替代化肥,实施化肥减量及沼液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沼液原液(BS)、去除HCO_(3)^(-)的沼液(BS−B)、去离子水加HCO_(3)^(-)(W+B)和去离子水(W)4个处理,采用13C标记技术,通过水稻苗期盆栽试验,观测CO_(2)释放特征,同步分析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胞间CO_(2)浓度、干鲜重、株高,以及上覆水和土壤pH、HCO_(3)^(-)、NH 4+含量等的变化。【结果】(1)BS处理下CO_(2)释放速率为9.55-38.07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4654.06 mg·kg^(-1);BS−B处理下CO_(2)释放速率为4.55-17.25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780.68 mg·kg^(-1);W+B处理下CO_(2)释放速率为3.93-26.33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1274.07 mg·kg^(-1);W处理下CO_(2)释放速率为3.22-11.90 mg·kg^(-1)·h^(-1),累计释放量为2265.20 mg·kg^(-1)。BS处理下CO_(2)平均释放速率分别是BS−B和W+B的4.18倍和2.44倍,净累计释放量分别是BS−B和W+B的5.96倍和3.65倍,均显著高于BS−B和W+B处理。同时,BS处理下的CO_(2)净累计释放量大于BS−B与W+B两个处理之和,因此HCO_(3)^(-)与沼液中其他组分在对CO_(2)释放影响方面存在协同效应。(2)培养期内BS处理下13CO_(2)的净累计释放量为32.87 mg·kg^(-1),占土壤-水稻系统CO_(2)净累计释放量的0.71%;W+B处理下13CO_(2)的净累计释放量为13.18 mg·kg^(-1)。相比较而言,BS处理下的13CO_(2)净累计释放量显著高于W+B(P<0.05),这表明沼液中的其他组分促进了HCO_(3)^(-)向CO_(2)的转化。(3)BS和BS−B处理在前12 h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B和W处理;添加培养液后2-7 d,BS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值显著高于BS−B,同时,整个培养期间均显著高于W+B处理(P<0.05),沼液中的HCO_(3)^(-)显著改善了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相比较而言,BS处理前5 d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BS和BS−B处理下水稻株高和水稻鲜重均显著高于W+B和W处理(P<0.05),4个处理间水稻干重无显著差异。(4)BS处理水稻幼苗固定的13CO_(2)量为4.05 g·kg^(-1),标记物H13CO_(3)^(-)利用率为18.54%;W+B处理的13CO_(2)固定量为3.29 g·kg^(-1),H13CO_(3)^(-)利用率为14.20%。H13CO_(3)^(-)源的13CO_(2)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有利于水稻生长。(5)BS和W+B处理下CO_(2)及13CO_(2)释放速率均与上覆水和土壤HCO_(3)^(-)含量、pH显著相关;同时,BS和W+B处理下水稻光合速率均与土壤中HCO_(3)^(-)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沼液还田,大量HCO_(3)^(-)转化显著促进了CO_(2)的释放,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土壤中的HCO_(3)^(-)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CO_(2)释放和水稻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水稻对沼液中的HCO_(3)^(-)具有更高的利用率,沼液中的HCO_(3)^(-)存在明显的类CO_(2)施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HCO_(3)^(-) 13C标记 水稻 CO_(2)施肥效应 光合作用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addition on clonal integration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ramets of Moso bamboo: a ^(13)C-CO_(2) pulse labeling study
6
作者 Wanlu Zhai Yi Wang +1 位作者 Junwei Luan Shirong Li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756-770,共15页
Resource sharing among connected ramets(i.e.clonal integration)is one of the distinct traits of clonal plants.Clonal integration confers Moso bamboo(Phyllostachys pubescens)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different environme... Resource sharing among connected ramets(i.e.clonal integration)is one of the distinct traits of clonal plants.Clonal integration confers Moso bamboo(Phyllostachys pubescens)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But the mechanisms of how clonal integration makes Moso bamboo has better performance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acropetal and basipetal translocation of photosynthates between Moso bamboo ramet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to investigate how clonal fragments obtain higher benefits under heterogeneous N conditions.Clonal fragments of Moso bamboo consisting of two interconnected mother–daughter ramets were used,each of the ramets was subjected to either with or without N addition.The acropetal and basipetal translocation of ^(13)C-photosynthates was separated via single-ramet ^(13)C-CO_(2)-labeling.Mother ramets translocated more ^(13)C-photosynthates to daughter ramets with N addition,and the translocation of ^(13)C-photosynthates to mother ramets was more pronounced when daughter ramets were treated with N addition.The ^(13)C-photosynthates that were translocated from mother ramets without and with N addition were mainly invested in the leaves and roots of daughter ramets with N addition,from daughter ramets with N addition were mainly invested in the leaves and roots of mother ramets with and without N addition,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ther ramets preferentially invest more resources in nutrient-rich daughter ramets,and that daughter ramets serve as efficient resource acquisition sites to specialize in acquiring abundant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of mother ramets.Clonal plants can improve their resource acquisition efficiency and maximiz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his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allocation habitat heterogeneity ^^(13)c-co_(2)label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Moso bamboo
原文传递
北京上甸子站大气CO_2及δ^(13)C(CO_2)本底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玲君 周凌晞 +1 位作者 刘立新 张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8-1255,共8页
基于北京上甸子站(SDZ)2007~2013年大气CO_2及2009~2013年大气δ13C(CO_2)瓶采样观测资料,筛分获得混合均匀且未受局地污染影响、具代表性的大气CO_2及δ13C(CO_2)本底数据.2007~2013年SDZ站大气CO_2年均本底浓度变化范围为385.6×1... 基于北京上甸子站(SDZ)2007~2013年大气CO_2及2009~2013年大气δ13C(CO_2)瓶采样观测资料,筛分获得混合均匀且未受局地污染影响、具代表性的大气CO_2及δ13C(CO_2)本底数据.2007~2013年SDZ站大气CO_2年均本底浓度变化范围为385.6×10-6~398.1×10-6,年均增长率为2.0×10-6a-1;2009~2013年其大气δ13C(CO_2)年均本底值变化范围为-8.38‰^-8.52‰,年均增长率为-0.03‰·a-1.SDZ站2007~2013年的7~9月月均浓度最低水平均出现在2008年,且2007~2008年增长率仅为0.3×10-6a-1,推测主要源于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及其周边省市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导致碳排放量减少.SDZ站大气CO_2本底浓度季节变化最低值出现在8月,最高值出现在3月,季节振幅达到23.9×10-6;大气δ13C(CO_2)与CO_2季节变化特征大致呈镜像关系,其季节振幅为1.03‰.对SDZ站CO_2源汇的碳同位素"signature"(δs)研究表明,供暖季Ⅰ(01-01~03-14)和Ⅱ(11-15~12-31)的δs分别为-21.30‰和-25.39‰,推测主要源自化石燃料与生物质燃烧的影响;其植物生长季的δbio值为-21.28‰,推测主要来自植被活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大气δ^13C(CO2) 本底变化 碳同位素标记 瓶采样观测
原文传递
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利用光合碳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增强 赵炳梓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6-1295,共10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陕单8806(SD)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联合^(13)CO_2标记技术对不同品种玉米光合同化碳在玉米—根际土壤系统的分配特征以及利用新光合同化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ZD的...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陕单8806(SD)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联合^(13)CO_2标记技术对不同品种玉米光合同化碳在玉米—根际土壤系统的分配特征以及利用新光合同化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ZD的生物量及其植株和根际土壤的^(13)C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SD处理,说明玉米品种能够显著影响光合同化碳的分配。根际土壤中部分PLFA-C百分比和PLFA-^(13)C百分比在两品种间显著不同,且ZD种植土壤中表征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和真菌的PLFA-C及PLFA-^(13)C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SD土壤。ZD土壤中表征G^+、G^-、真菌和放线菌的PLFA-^(13)C含量分别占总PLFA-^(13)C的2.4%、33%、35%和0.3%,而上述参数在SD土壤中的值分别为5.9%、55%、11%和1.1%。ZD处理较SD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值,降低了环丙脂肪酸/前体比值。本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对光合同化碳的利用受玉米品种的显著影响,G^-和真菌是利用光合同化碳的主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13CO2标记 根际沉积物 根际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与根际激发效应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森 肖谋良 +6 位作者 江家彬 魏亮 李科林 刘守龙 祝贞科 葛体达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8-995,共8页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根际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对于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3)C-CO2连续标记法,结合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生长以及根际激发效应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持续淹水处理,干湿交替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持续淹水条件下,13CO2和13CH4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由10.2μg·(kg·h)^(-1)和2.8μg·(kg·h)^(-1)(63 d)增加到16.0μg·(kg·h)^(-1)和3.2μg·(kg·h)^(-1)(75d).而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13CO2和13CH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57.5%和88.1%.持续淹水条件下,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表现为正激发效应,而且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而干湿交替处理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分别由0.29 mg·(kg·h)^(-1)和12.3μg·(kg·h)^(-1)(63 d)降低到-0.39 mg·(kg·h)^(-1)和0.07μg·(kg·h)^(-1)(75d).因此,干湿交替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降低CH4的累计排放量.合理地田间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碳循环 水分管理 温室气体 ^^(13)c-co2连续标记 根际激发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