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C年代测定中乙炔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骆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14C年代测定中用氯化钙代替氯化锶制备乙炔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年代测定 14 乙炔制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14)C年代测定的碳化锂制样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明富 沈承德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4期411-416,共6页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are the principle of Li2C2 chemical reac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chemical procedure. Conditional experiments on reaction temperature, Li: CO2 proportion and C2H2 yield ...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are the principle of Li2C2 chemical reac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chemical procedure. Conditional experiments on reaction temperature, Li: CO2 proportion and C2H2 yield have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ptimum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Li2C2 metho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i2C2 method and the SrC2 method previously developed in our lab. shows that the former has the advantage over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代测定 碳化锂 反应原理 有机碳 制作方
下载PDF
“死碳”对^(14)C年代测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华 张会领 覃嘉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在回顾14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C年... 在回顾14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C年代偏老的原因;局部环境中"死碳"释放是造成水生样品14C表观年龄偏老的主要原因。由于影响岩溶区样品14C年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校正办法。为此,作者在讨论了洞穴碳酸盐样品年代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交叉对比定年的方法解决"死碳"对14C测年的影响问题和在岩溶地区谨慎使用14C年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年 岩溶区 定年 表观 年代 碳酸盐 洞穴 ^^14c 样品 释放
下载PDF
^(14)C测定地质年代数据(六)及^(14)C年代数据库 被引量:1
4
作者 焦文强 王立红 +3 位作者 彭贵 王启鸣 李桂英 张嘉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文公布^(14)C年代数据151个,存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4)C年代数据库内。该数据库已验收通过。现录入数据资料1500条,对各地区、各层位的宏观年代分布及对避免野外重复性工作有着参考价值。
关键词 ^^14c年代 地质 数据库 半衰期 计数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与^(14)C标记法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粹芳 李立人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49-50,共2页
方法的原理分光光度酶偶联法是根据RuBP羧化酶催化RuBP产生的磷酸甘油酸与NADH的氧化作用相偶联的原理设计的。当加入ATP及NADH后,NADH在PGK和GAPDH的催化下氧化为NAD^+,每羧化1molRuBP有2molNADH被氧化,根据在波长340nm处光密度的变化。
关键词 RUBP羧化酶 分光光度 ^^14c标记
下载PDF
^(14)C大面积平面源的研制
6
作者 陈克胜 夏文 +5 位作者 罗瑞 姚艳玲 陈义珍 林敏 徐利军 张卫东 《同位素》 CAS 2023年第1期89-93,I0005,共6页
为了解铝阳极氧化膜的吸附性能对制备^(14)C大面积平面源的影响,研究不同厚度(4~12μm)的铝氧化膜对^(14)C的吸附效率,吸附槽中溶液的量对^(14)C的吸附效率、平面源均匀性的影响,以及^(14)C溶液比活度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研制的^(14)C... 为了解铝阳极氧化膜的吸附性能对制备^(14)C大面积平面源的影响,研究不同厚度(4~12μm)的铝氧化膜对^(14)C的吸附效率,吸附槽中溶液的量对^(14)C的吸附效率、平面源均匀性的影响,以及^(14)C溶液比活度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研制的^(14)C平面源进行均匀性、牢固性检测,以及发射率定值。结果显示,研制的^(14)C平面源(100 mm×150 mm)均匀性<10%,牢固性<0.01%;使用2πα、2πβ表面发射率标准装置测量^(14)C平面源,坪区达到400 V,每100 V坪斜为0.3%,小能量损失修正因子为0.2%;测量不确定度为2%(k=2)。研制的^(14)C平面源技术参数满足相关平准源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平面源 阳极氧化 大面积
下载PDF
CaCO_3粉末悬浮法测定空气中^(14)C的准确度影响因素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军 《辐射防护通讯》 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
Ca CO3 固体粉末悬浮法是利用低本底液闪谱仪测定空气中 14 C的一种快速实用的方法 ,但该方法容易引入误差的方面较多。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在对空气中 14 C进行常规监测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用该方法测定空气中 14
关键词 cacO3粉末悬浮 空气 ^^14c 准确度 测定 低本底液闪谱仪 半衰期 辐射监测
下载PDF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华 张会领 +2 位作者 涂林玲 覃嘉铭 冯玉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人类洞穴遗址,距今有8.0~12.0ka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的测定,并对比了遗址内贝壳和木炭的14C年代。初步论证了钙华板14C年代的可靠性,并探讨甑皮岩古人类活动及穴居的最后年... 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人类洞穴遗址,距今有8.0~12.0ka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的测定,并对比了遗址内贝壳和木炭的14C年代。初步论证了钙华板14C年代的可靠性,并探讨甑皮岩古人类活动及穴居的最后年代为6.6kaBP。通过对钙华板14C年代研究为遗址洞穴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年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代 甑皮岩 洞穴遗址 钙华板 ^^14c 年代 钙华 古人类活动 桂林
下载PDF
应用^(14)C示踪技术测定大豆光合速率 被引量:8
9
作者 冯春生 沈银保 +3 位作者 张庆海 高金方 赵福林 徐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应用^(14)C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测定大豆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复叶的3个小叶间和小叶各部位间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叶正面的光合速率比叶背面的光合速率高24—29%;大豆没有发现午睡现象;盛花期至结荚期的光合速率高,大豆光合速率与... 应用^(14)C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测定大豆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复叶的3个小叶间和小叶各部位间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叶正面的光合速率比叶背面的光合速率高24—29%;大豆没有发现午睡现象;盛花期至结荚期的光合速率高,大豆光合速率与根瘤固N之间有密切相关,并对籽实产量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速率 测定 ^^14c示踪
下载PDF
广东四会古森林地下生态系统^(14)C地层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平 沈承德 +3 位作者 易维熙 刘克新 丁杏芳 付东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2-498,共7页
运用AMS-14C定年技术,研究了被埋藏水松古木的发育和死亡时间以及土壤剖面中总有机碳的14C表观年龄和细根的14C年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水松古木开始发育和死亡的时间大致为4~3kaB·P.。根据土壤有机碳14C的表观年龄,该土壤剖面的... 运用AMS-14C定年技术,研究了被埋藏水松古木的发育和死亡时间以及土壤剖面中总有机碳的14C表观年龄和细根的14C年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水松古木开始发育和死亡的时间大致为4~3kaB·P.。根据土壤有机碳14C的表观年龄,该土壤剖面的14C年代地层可以分为3层,分别为:1)表层,2634±32~3305±29aB·P.;2)腐殖层,3305±29~3813±31aB·P.;3)基底,3813±31~4544±33aB·P.。基底、腐殖土层和表层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55mm/a,4·33mm/a和0·26mm/a。细根的14C年龄变化范围为2290±29~3542±28aB·P.,较同层位的土壤有机碳的年龄年轻。腐殖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高达33%~46%,大多数有机碳仍处于未分解状态。该地区自4~3kaB·P.以来,环境演化可能经历了由陆到沼泽再到被水淹没最后又变成陆地的过程,植被从以水松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演化成当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群落,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地质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是这种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会 地下森林 细根 古木 ^^14c地层年代
下载PDF
猪血液中^(14)C标记喹烯酮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剑勇 赵荣材 +5 位作者 李金善 徐忠赞 杜小丽 苗小楼 薛飞群 柳军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78-79,共2页
用喹烯酮 14 C标记法测定猪血液中喹烯酮的浓度并对喹烯酮静脉单次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猪 6头 ,单剂量0 .4 0 6 5 mg·kg-1(比活度 2 4 .6 μci· mg-1)静注给药 ,于不同的时间采集血样。消化液(HCl O4:H2 O... 用喹烯酮 14 C标记法测定猪血液中喹烯酮的浓度并对喹烯酮静脉单次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猪 6头 ,单剂量0 .4 0 6 5 mg·kg-1(比活度 2 4 .6 μci· mg-1)静注给药 ,于不同的时间采集血样。消化液(HCl O4:H2 O2 =1:1.2 5 )消化完全一定量血样后 ,以液体闪烁谱仪计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喹烯酮线性范围为 0 .0 10~ 3.170 μg· g-1(r=0 .9980 ) ,最低检测量为 1.1ng,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11μg· g-1,平均方法回收率 (10 2 .75±5 .2 6 ) % ,精密度考察喹烯酮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6 %。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 ,静注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t1/ 2α=0 .1899h,t1/ 2β=4 .5 5 2 8h,Kel=0 .86 5 4h-1,AUC=0 .0 0 92 5 mg· h-1· L-1。结果表明 :喹烯酮静注给药后 ,其在体内分布快而广 ,消除相对也较快。本方法专一性强 ,快速 ,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14c标记 喹烯酮 测定技术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利用^(14)C标记技术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绉议 被引量:5
12
作者 裴绍峰 Edward A.Laws +6 位作者 叶思源 袁红明 刘海月 丁喜桂 赵广明 杨士雄 王丽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56,共8页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洋中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生产有机物的能力或速率,它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异养生物的生存基础,并从根本上影响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变化。
关键词 海洋初级生产力 标记技术 ^^14c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测定 利用 海洋生态系统 合成生产
下载PDF
鼓泡法结合CO_2直接吸收法进行环境水中无机^(14)C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海兰 保莉 +3 位作者 马雄楠 高泽全 孟莉萍 任晓娜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0-243,261,共5页
对目前测量水中^(14)C的4种方法(沉淀法、直接吸收法、苯合成法和加速器质谱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后,采用鼓泡法和Carb-sorb E直接吸收CO_2法对环境水中的无机^(14)C进行了测量。取50 L水样,加入H_3PO_4,将其中的CO_2释放出来,碱液吸收,然... 对目前测量水中^(14)C的4种方法(沉淀法、直接吸收法、苯合成法和加速器质谱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后,采用鼓泡法和Carb-sorb E直接吸收CO_2法对环境水中的无机^(14)C进行了测量。取50 L水样,加入H_3PO_4,将其中的CO_2释放出来,碱液吸收,然后转变为碳酸钙沉淀,将碳酸钙沉淀酸解,生成的CO_2由Carb-sorb E吸收后,加入闪烁液后用液闪测量。建立的水中无机^(14)C分析方法全程回收率为90.3%,液闪测量探测下限可达0.20 m Bq/L。用该方法测定了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的水样品,结果在1.31~10.26m Bq/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环境水 无机碳 cO_2直接吸收
下载PDF
海南岛鹿回头造礁珊瑚的^(14)C年代及珊瑚礁的发育演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德银 施祺 +1 位作者 张叶春 吕金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7,共7页
通过 2002 年 7 月沿鹿回头珊瑚礁坪断面方向,在原生滨珊瑚 (Porites) 礁表面进行系统采样,并进行 C 测年和年代校正,初步划分出全新世以来珊瑚礁演化的 5 个阶段:珊瑚礁繁盛期 (7 300—6 000 14cal.aBP )、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Ⅰ(6 00... 通过 2002 年 7 月沿鹿回头珊瑚礁坪断面方向,在原生滨珊瑚 (Porites) 礁表面进行系统采样,并进行 C 测年和年代校正,初步划分出全新世以来珊瑚礁演化的 5 个阶段:珊瑚礁繁盛期 (7 300—6 000 14cal.aBP )、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Ⅰ(6 000—4 800 cal.aBP )、珊瑚礁发展期 (4 800—3000 cal.aBP )、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Ⅱ(3 000—1000 cal.aBP ) 和现代珊瑚礁发育期 (1 000 cal.aBP 以来)。鹿回头珊瑚礁在 7 300—6 000cal.aBP 处于发育的繁盛期,已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或礁前斜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珊瑚 ^^14c年代 发育过程 全新世 鹿回头
下载PDF
用^(14)C方法确定深部地下热水系统边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心义 邱燕燕 +1 位作者 张百鸣 林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以天津塘沽馆陶组Ⅲ段底砾岩热储层地热系统为例 ,根据 13个监测点所测的放射性同位素1 4C资料 ,计算了地热水的年龄。在分析地热水年龄的平面和垂向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推断了西部的沧东断裂及北部边界的性质 。
关键词 地热系统 放射性同位素 ^^14c 边界性质
下载PDF
基于湿法氧化法测量放射性废树脂中^(3)H和^(14)C的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帆 郭贵银 +5 位作者 蒋婧 黄彦君 上官志洪 高超 刘新华 郭喜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 2O 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 2O 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化条件下,方法回收率达96.8%;^(3)H和^(14)C最小可探测比活度分别为41 Bq/g和1.3 Bq/g;^(14)C测量结果与《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氧弹燃烧法》(GB/T 37865—2019)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4)C测量精密度为10.2%。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进行测量,^(3)H和^(14)C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6134±640)Bq/g和(2724±147)Bq/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氧化 放射性废树脂 ^^(3)H ^^(14)c
下载PDF
桂林岩溶地下水^(14)C年龄测定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30aB.P.以上,且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之所以偏大,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制约,水循环交替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14c年龄测定 桂林
下载PDF
^(14)C年代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利用^14C的比度测定年代是一项划时代的工作,对推动考古学及古气候研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从Libby开始的,他创建了^14C年代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14C年代学的原理是放射性^14C只存在于大气和一切与大气处于交换状态的... 利用^14C的比度测定年代是一项划时代的工作,对推动考古学及古气候研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从Libby开始的,他创建了^14C年代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14C年代学的原理是放射性^14C只存在于大气和一切与大气处于交换状态的含碳物质中。一旦该物质脱离交换状态,^14C放射性不再得到补偿,只会按衰变规律降低。这样就可以按下列公式算出该物质的年龄,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年代 含碳物质 测定年代 衰变规律 放射性 决定性 古气候
下载PDF
闪烁片测定^(14)C植物干样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学留 王志芬 《核农学通报》 1990年第5期233-235,共3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塑料闪烁片测定^(14)C 植物干样技术,并同燃烧法进行了相关分析。试验表明:在保证样品测量条件(自吸收和几何条件)相对一致的前提下,用本技术测定^(14)C 植物干样是可行的,且具有许多优点:免去大量闪烁液,制样简便快速,... 本文提出了利用塑料闪烁片测定^(14)C 植物干样技术,并同燃烧法进行了相关分析。试验表明:在保证样品测量条件(自吸收和几何条件)相对一致的前提下,用本技术测定^(14)C 植物干样是可行的,且具有许多优点:免去大量闪烁液,制样简便快速,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植物 干样 闪烁片测定
下载PDF
14C年代测定报告
20
作者 黎兴国 常丕兴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98-99,共2页
西安地质学院环境同位素—^(14)C实验室筹建于1988年4月,次年5月正式发数据。本报告所公布30个年代数据为测试样品的一部分。测试样品多为地下水(SrCO_3)、淤泥和钙质结核等、本实验室代号为XADY。样品处理及化学制备过程与文献基本一... 西安地质学院环境同位素—^(14)C实验室筹建于1988年4月,次年5月正式发数据。本报告所公布30个年代数据为测试样品的一部分。测试样品多为地下水(SrCO_3)、淤泥和钙质结核等、本实验室代号为XADY。样品处理及化学制备过程与文献基本一致。有机样品通过O_2气燃烧,无机样品用1:1HCI酸解成CO_2. CO_2气体在真空系统中用干冰—丙酮、液氮冷阱和真空泵反复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地质年代 测定 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