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不饱和金属位点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14)CH_(4)/N_(2)吸附分离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想 张佳瑾 李建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2-197,共6页
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三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PCN-14、Ni-PCN-14)对^(14)CH_(4)/N_(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Ni-PCN-14对14CH4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14)CH_(4)/N_(2)混合气体的选择性最大,且选择性随温度... 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三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PCN-14、Ni-PCN-14)对^(14)CH_(4)/N_(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Ni-PCN-14对14CH4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14)CH_(4)/N_(2)混合气体的选择性最大,且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Ni-PCN-14孔径与^(14)CH_(4)的动力学直径最为接近,因此自扩散系数最低。并计算了无限稀释吸附热,发现^(14)CH_(4)在Ni-PCN-14中吸附热最大,可达4.671kca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h_(4) 吸附分离 扩散
下载PDF
^(13)C固体核磁共振法测定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孟庆国 刘昌岭 +1 位作者 业渝光 李承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储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分析了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和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特征,确定了后者的结构类型和客体分子分布特征,并获... 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储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分析了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和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特征,确定了后者的结构类型和客体分子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后者客体分子的笼占有率和水合指数。实验结果表明:①纯THF水合物的2个共振谱峰的化学位移分别为668.3和δ26.1,其THF分子填充在Ⅱ型水合物大笼(5^(12)6~4)中;②CH_4—THF二元水合物和纯THF水合物一样,同为Ⅱ型结构,其THF分子仅填充在大笼(5^(12)6~4)中,笼占有率为0.994 8,而CH_4分子仅占据小笼(5^(12)),笼占有率较低,仅为0.482 5;③由于CH_4分子填充率较低,二元水合物的水合指数为8.67,明显大干理想值(5.67),水合物储气量较小;④CH_4—THF二元水合物中客体分子笼占有率的大小与水合物的生成条件(温度、压力)及制备方法(反应状态、时间等)有关,改变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笼型水合物客体分子的笼占有率,从而提高水合物的储气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THF二元水合物 ^^(13)C固体核磁共振 化学位移 结构特征 客体分布 笼占有率 水合指数 生成条件
下载PDF
P14^(ARF)和P16^(INK4a)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倪海峰 莫颖禧 +2 位作者 周晓莹 张哲 黄光武 《广西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分析探讨其在鼻咽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54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的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鼻咽... 目的:通过检测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分析探讨其在鼻咽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54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的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0.4%(11/54)和46.3%(25/54),二者总检出率为48.2%(26/54),26例甲基化的癌组织同时出现二者甲基化为10例;而在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未检测到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论:鼻咽癌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为早期事件,有望成为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标志物,将来还可能作为去甲基化基因治疗的靶点。二者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 ^P16^(INK4a) 鼻咽癌 甲基化
下载PDF
4pU-30对水稻^(14)C-光合产物调配及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龚梅 张志勇 丁卫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7-31,共5页
应用(14)C研究4pu—30对水稻光合产物运转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4pu—30抽穗前喷施可提高水稻剑叶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同时可影响穗部结构,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4pu—30对穗粒结构... 应用(14)C研究4pu—30对水稻光合产物运转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4pu—30抽穗前喷施可提高水稻剑叶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同时可影响穗部结构,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4pu—30对穗粒结构的影响主要在抽穗前和灌浆初期。抽穗10天以后施用,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PU-30 水稻 ^^14C-光合产物 结实
下载PDF
用GM-CSF和IL-4在体外诱导高纯度CD14^+树突状细胞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建巍 蔡美英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76-279,共4页
本研究改进传统的树突状细胞 (DC)诱导方法 ,用 GM- CSF(15 0 ng/ml)和 IL- 4 (80 0 U/ml) ,在体外经7d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出了大量高纯度 DC,其高表达 HL A- 、HL A- 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同时还高表达其前体单核细胞的... 本研究改进传统的树突状细胞 (DC)诱导方法 ,用 GM- CSF(15 0 ng/ml)和 IL- 4 (80 0 U/ml) ,在体外经7d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出了大量高纯度 DC,其高表达 HL A- 、HL A- 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同时还高表达其前体单核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CD14分子 ,显示出成熟 DC的特征。这些 CD14 + DC能强烈诱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埴 ,其内吞能力在第 3天达最高 ,之后明显下降。此结果丰富了 DC的类型 ,并为 CD1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IL-4 体外诱导 ^高纯度CD14^+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曲古霉素A对CD14^+单核细胞活化及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洋 堵培 +2 位作者 高珂琴 杨爽 贾素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67-873,共7页
目的:研究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对CD14^+单核细胞活化状态及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用20nmol/L浓度TSA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RT-q PCR方法检测TLR4及下游炎症... 目的:研究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对CD14^+单核细胞活化状态及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用20nmol/L浓度TSA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RT-q PCR方法检测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表面TLR4蛋白表达量,以Ch IP-q PCR方法检测TLR4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以Transwell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能力,以细胞黏附力实验检测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TSA刺激能够增加CD14^+单核细胞的趋化和黏附能力,上调CD14^+单核细胞中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MCP-1和IL-6的表达,提高TLR4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结论:TSA能够诱导CD14^+单核细胞活化,提高TLR4启动子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促进TLR4信号通路基因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霉素A ^CD14^+单核细胞 组蛋白乙酰化 TLR4信号通路 细胞活化
下载PDF
应用CD4^+TCR四聚体-流式分析和细胞爬片法检测分析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
7
作者 吴荣顺 赖小敏 +2 位作者 谢丹 方毅敏 张扣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CD4+TCR四聚体-流式分析和细胞爬片法检测分析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四聚体对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外周血进行染色,流式检测四聚体阳性CD14+细胞的百分率,以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结核呼吸... 目的探讨CD4+TCR四聚体-流式分析和细胞爬片法检测分析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四聚体对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外周血进行染色,流式检测四聚体阳性CD14+细胞的百分率,以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外周血及脐带血标本(脐带血组)作为研究对照。将肺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制作成细胞爬片,用四聚体-细胞爬片法原位染色,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爬片中四聚体与结核抗原双染阳性及四聚体与CD14双染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应用CD4+Vα21-J39/Vβ29-D1-J2 TCR四聚体检测肺结核组、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和脐带血组的四聚体阳性CD14+细胞百分率中位数分别为1.32%、0.50%和0.26%,而CD4+Vα21-J39/Vβ29-D2-J2 TCR四聚体则分别为1.05%、0.49%和0.19%。肺结核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细胞爬片法可观察到肺结核组四聚体与CD14双染阳性及四聚体与结核抗原双染阳性的细胞,而对照组标本均为阴性。结论 CD4+TCR四聚体技术,结合细胞流式和细胞爬片原位染色方法,能在体外敏感地检测出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其在结核感染者体内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CD4^+ TCR四聚体 ^CD14^+单核细胞
下载PDF
环渤海地质调查信息化:征集新的^(14)C数据
8
作者 王宏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环渤海 4C数据 地质调查 信息化 第四纪研究 征集 ^^14C 2004 海岸带 地质测年 数据集 数据库 同位素 开发
下载PDF
确定平原地下水^4He年龄方法的尝试——以河北平原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蔡鹤生 鄢志华 +4 位作者 刘存富 周爱国 张俊刚 李延河 宋鹤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75-278,共4页
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氦组分(^3H衰变产生^3He,U/Th衰变产生^4He)广泛地用于地下水测年。本文分析了地下水中惰性气体的组成,采用过剩空气非分馏(UA)模型进行了单独氦组分的分离。结果表明,河北平原第三含水组(Q2)中的过剩。He是... 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氦组分(^3H衰变产生^3He,U/Th衰变产生^4He)广泛地用于地下水测年。本文分析了地下水中惰性气体的组成,采用过剩空气非分馏(UA)模型进行了单独氦组分的分离。结果表明,河北平原第三含水组(Q2)中的过剩。He是含水组内原地产量和深部地壳通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缺乏确定氦平衡参数的约束很好的客观分析,选择应用地下水流模型主观调节来估算迭代过程中的外部通量和流速场,然后根据这个模型所取得的^4He年龄与应用其他方法包括^14C测年和水文模型取得的年龄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 ^^4He年龄 地下水 河北平原 地下水流模型 年龄 ^^14C测年 放射性衰变 ^^3HE 过剩空气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与Toll样受体4的相互作用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彧 李连香 +4 位作者 张先娇 袁丽洁 奚逢瑜 张鸿 张利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7-532,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CD14^+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10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24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选CD14^+单核...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CD14^+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10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24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选CD14^+单核细胞,应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刺激或使用TLR4siRNA转染CD14^+单核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otch1、Notch2、Hes1和Hes5mRNA的水平,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水平和NF-κB的磷酸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4^+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Notch1mRNA相对表达量(3.97±2.03对比0.91±0.76,P<0.01)和Notch信号通路下游分子Hes1mRNA相对表达量(5.96±2.31对比0.99±0.45,P<0.01)、Hes5mRNA相对表达量(4.31±1.05对比0.84±0.20,P<0.01)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较健康志愿者亦显著升高。TLR4mRNA相对表达量(5.14±1.09对比1.27±0.39)和蛋白水平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P<0.01)。应用DAPT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降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TLR4mRNA相对表达量(2.58±1.36对比4.34±1.88,P<0.05)和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其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94.32±23.59)pg/ml对比(64.07±9.39)pg/ml,P<0.01]和白细胞介素-8[(12.54±4.89)pg/ml对比(7.92±3.01)pg/ml,P<0.05]的水平亦显著降低。TLR4siRNA转染可降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Notch1mRNA的表达[2.09±1.72对比3.73±1.75,P<0.05],亦可降低Hes1mRNA(2.87±0.84对比5.54±0.97,P<0.01)和Hes5mRNA(2.89±0.93对比4.51±1.54,P<0.01)的表达。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Notch信号通路与TLR4存在相互作用,可促进CD14^+单核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NOTch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4 ^CD14^+单核细胞
原文传递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LR4变化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栋 王培 +2 位作者 马红兵 李勇 施巩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287-3291,共5页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变化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后肺部感染组49例,未感染组213例。对口咽部菌群进行鉴定...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变化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后肺部感染组49例,未感染组213例。对口咽部菌群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LR4表达,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细菌阳性培养结果高于未感染组;所有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有较高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阿莫西林表现出较高耐药性,普遍对利福平、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感染组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LR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MFI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存在吸烟史是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存在口咽部菌群失调情况,且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LR4表达低于未感染患者,因此临床要注意加强患者术后口腔卫生,并注重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TLR4的观测,同时对于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COPD、吸烟史患者术后应加强呼吸道引流及抗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部感染 口咽部菌群失调 ^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丽霞 陈绍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8期622-624,共3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缺陷与COPD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_3月入住呼吸科的30例COPD急性期患者(COPD急性期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重-极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缺陷与COPD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_3月入住呼吸科的30例COPD急性期患者(COPD急性期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重-极重度组加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中轻-中度和重.极重度者各15例,经治疗2周后全部进入临床缓解期,将这时的缓解期患者作为COPD稳定期组;另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用流式细胞仪全血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外周静脉血CDl4^+单核细胞的TLR4水平,并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用力肺活量(FVC)。结果COPD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和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rpcp)分别为5.14±0.26与4.464-0.24和(4.24±0.17)%与(3.49±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75±0.28和(10.25±0.13)%(P〈0.01)。COPD急性期重.极重度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rmfi和rpcp分别为3.12±0.15和(3.17±0.10)%,低于轻-中度患者5.48±0.23和(5.12±0.20)%(P〈0.01)。重-极重度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rmfi和rpcp分别为5.24±0.25和(5.44±0.19)%,高于自身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强度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和0.756。结论固有免疫缺陷在COPD发病中起作用,TLR4是反映COPD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增强COPD患者固有免疫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D14^+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基于多同位素联用的雷州半岛中深层地下水年龄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绍恒 陈建耀 +12 位作者 CENDÓN I Dioni 陈宗宇 胡水明 杨国民 清水裕太 FREUNDT Florian 金广哲 吴瑞钦 高磊 梁作兵 龚柔艳 伍祺瑞 田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3,共9页
地下水年龄是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在识别地下水补给来源,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地下水溶质迁移和地下水模型率定及古气候反演等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中深层地下水进行样品采集与^(3)H、^(4)He、^(13)C、^(1... 地下水年龄是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在识别地下水补给来源,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地下水溶质迁移和地下水模型率定及古气候反演等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中深层地下水进行样品采集与^(3)H、^(4)He、^(13)C、^(14)C等同位素测试分析,结合Han-Plummer图形法及同位素校正模型,研究发现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年龄逐渐增加,绝大部分地下水样品的^(14)C校正年龄介于1037~40310 aBP,过半地下水样品的校正年龄超过了10000 aBP。地下水样品中的^(4)He同位素含量与^(14)C年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根据^(4)He同位素累积率粗略估算地下水年龄。另外,对于不同年龄区段的地下水,电导率与^(14)C校正年龄的关系不同,较年轻地下水年龄与电导率之间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为简单估算地下水年龄提供了一种间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地下水年龄 同位素 ^^(14)C定年 4He定年
下载PDF
大型制氢装置预转化反应器的投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永辉 田春起 吕红滨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0年第6期80-82,共3页
某石化公司14×10^4 Nm^3·h^-1制氢装置以石脑油、天然气、炼厂气为原料,采用轻烃水蒸气转化路线,其中预转化工艺的使用对装置节能降耗起到关键作用.预转化工艺一般应用在大型制氢装置上,国内只有几套装置采用了此工艺.本文依... 某石化公司14×10^4 Nm^3·h^-1制氢装置以石脑油、天然气、炼厂气为原料,采用轻烃水蒸气转化路线,其中预转化工艺的使用对装置节能降耗起到关键作用.预转化工艺一般应用在大型制氢装置上,国内只有几套装置采用了此工艺.本文依据装置数次开停工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工况下,预转化催化剂的保护及快速投用,并对投用后催化剂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10^4Nm^3·h^-1制氢装置 预转化 投用
下载PDF
Radiocarbon isotope technique as a powerful tool in tracking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carbonaceous air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es:A review 被引量:3
15
作者 Gan Zhang Junwen Liu +3 位作者 Jing Li Pingyang Li Nannan Wei Buqing Xu 《Fundamental Research》 CAS 2021年第3期306-316,共11页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two important threats facing in our planet and are tightly linked to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in the atmospher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mission 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ate...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two important threats facing in our planet and are tightly linked to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in the atmospher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mission 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ate/sink of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is critical for improving our knowledge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well-being.Radiocarbon(^(14)C),which is decayed completely in fossil fuel(e.g.coal and petroleum),is an ideal tool for quantifying the carbon flow in various carbon reservoirs.This study review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14C in organic carbon(OC),elemental carbon(EC),individual organic compounds,methane(CH_(4)),carbon dioxide(CO_(2)),annual plants,and tree rings.The impacts of fossil and non-fossil sources on the atmosphere can be quantified by measuring^(14)C.We also report on the influence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sea-air gas exchange on the abundance of^(14)C in the atmosphere.The increasing fossil fuel emissions indicated by the depletion of^(14)CO_(2)under IPCC RCP scenarios,support the urgent need to devise ambitious strategies of reducing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Earth.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14C studies of th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carbon(^(14)C) ^AerosolsAtmospheric^(14)CO_(2) ^Atmospheric^(14)ch_(4) Nuclear power plants(NPPs) Plant materials Carb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