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2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aration of Eu^3+ Using a Novel Dispersion Combined Liquid Membrane with P507 in Kerosene as the Carrier 被引量:4
1
作者 裴亮 王理明 付兴隆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3-39,共7页
The separation of Eu^3 +is studied with a dispersion combined liquid membrane(DCLM),in which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PVDF)is used as the liquid membrane support,dispersion solution containing HCl solutio... The separation of Eu^3 +is studied with a dispersion combined liquid membrane(DCLM),in which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PVDF)is used as the liquid membrane support,dispersion solution containing HCl solution as the stripping solution,and 2-ethyl hexyl phosphonic acid-mono-2-ethyl hexyl ester(P507)dissolved in kerosene as the membrane solution.The effects of pH value,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Eu3 +and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 in the feed phase,volume ratio of membrane solution to stripping solution,concentration of HC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f carrier,different stripping agents in the dispersion phase on the separation are investigated.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separation of Eu3 +is that concentration of HCl solution is 4.0 mol·L 1,concentration of carrier is 0.16 mol·L 1,and volume ratio of membrane solution to stripping solution is 30︰30 in the dispersion phase, and pH value is 4.2 in the feed phase.The ionic strength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paration of Eu3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Eu3 +is 0.8×10 4mol·L 1,the separation percentage of Eu 3+is 95.3%during the separation time of 130 min.The kinetic equation is developed in terms of the law of mass diffusion and the theory of interface chemistry.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Eu3 +in the membrane and the thickness of diffusion layer between feed phase and membrane phase are obtained and their values are 1.48×10 7m 2·s 1and 36.6μm,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literatur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ersion combined liquid membrane 2-ethyl hexyl phosphonic acid-mono-2-ethyl hexyl ester separation europium3
下载PDF
Selective depression effect in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opper-molybdenum sulfides using 2,3-disulfanylbutanedioic acid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明阳 魏德洲 +3 位作者 沈岩柏 刘文刚 高淑玲 梁广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126-3132,共7页
2,3-disulfanylbutanedioic acid(DMSA) was found to be a selective depressant i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oppermolybdenum sulfides.The flot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ow dosage of DMSA has a strong depression ef... 2,3-disulfanylbutanedioic acid(DMSA) was found to be a selective depressant i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oppermolybdenum sulfides.The flot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ow dosage of DMSA has a strong depression effect on chalcopyrite in the p H range between 4 and 12.At p H 6,the recoveries of molybdenum are up to 85%,75%,and 80% while those of chalcopyrite are 15%,5%,and 20% respectively when flotation tests are carried out with single minerals,mixed minerals and molybdenum-bearing copper concentrates.Adsorption isotherms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DMSA adsorbs more strongly on chalcopyrite than on molybdenite.The frontier orbital calc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two S atoms of DMSA molecule are active centers for the adsorption of the DMSA molecule on chalcopyrite surface.Fermi level calculation shows that chalcopyrite can obtain electrons from the DMSA molecule while molybdenite can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disulfanylbutanedioic acid molybdenite chalcopyrite copper-molybdenum separation frontier orbital
下载PDF
^(10)BF_(3)制备H_(3)^(10)BO_(3)反应进程在线监测
3
作者 周文辉 胡石林 +1 位作者 张彦彪 周秀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4-1310,共7页
工业规模生产富集^(10)B的硼酸(H_(3)^(10)BO_(3),^(10)B>19.8%)时需要监测反应的进行程度和判定反应的终点。为解决现有监测方法步骤繁琐、人为误差大、精准度低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建造了一套在线监测反应进行程度的实验装置,并采用... 工业规模生产富集^(10)B的硼酸(H_(3)^(10)BO_(3),^(10)B>19.8%)时需要监测反应的进行程度和判定反应的终点。为解决现有监测方法步骤繁琐、人为误差大、精准度低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建造了一套在线监测反应进行程度的实验装置,并采用该实验装置对通过富集^(10)B的三氟化硼(^(10)BF_(3),^(10)B>19.8%)与难溶于水的碳酸锶(SrCO_(3))反应制备H_(3)^(10)BO_(3)的实验进行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测试得到的溶液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曲线可以用c_(t)-c_(1)=c_(0)e^(-kt)公式进行拟合,其拟合系数R^(2)为1.00000。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4次重复性测试实验,得到的4条溶液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曲线用c_(t)-c_(1)=c_(0)e^(-kt)公式拟合,其拟合系数R^(2)都为1.00000,说明用该实验装置进行长时间、多次测试,得到的数据精准度高、误差小、重现性好;且拟合方程的3个参数c1、c0、k的标准偏差(s)均小于0.3%,这说明用c_(t)-c_(1)=c_(0)e^(-kt)方程拟合的精密度高。c_(t)-c_(1)=c_(0)e^(-kt)方程可以用于^(10)BF_(3)制备H_(3)^(10)BO_(3)反应的进行程度监测。实验得到的离子浓度-时间曲线的拟合方程c_(t)-c_(1)=c_(0)e^(-kt)与化学反应的一级动力学方程ct=c_(0)e^(-kt)在表现形式上一致,表明用c_(t)-c_(1)=c_(0)e^(-kt)方程拟合^(10)BF_(3)制备H_(3)^(10)BO_(3)反应的进行程度符合化学反应进行实质,c_(t)-c_(1)=c_(0)e^(-kt)方程能够作为^(10)BF_(3)制备H_(3)^(10)BO_(3)反应进行程度和反应终点的判定依据。^(10)BF_(3)制备H_(3)^(10)BO_(3)较合理的加料方式是难溶固体粉末SrCO_(3)与H2O先混溶,搅拌下形成悬浮液,然后把悬浮液加热至设定温度并保持恒定,再向悬浮液中加入^(10)BF_(3)。在线监测结果表明,^(10)BF_(3)制备H_(3)^(10)BO_(3)需经过3步加羟基脱氟取代反应,其前两步反应是快反应,第3步反应是慢反应,即第3步反应是^(10)BF_(3)制备H_(3)^(10)BO_(3)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10)BF_(3)制备H_(3)^(10)BO_(3)反应为表观化学一级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BF_(3) ^H_(3)^(10)BO_(3) 反应进程 在线监测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
4
作者 郭伟峰 何约明 +6 位作者 庄锡彬 黄弘 真滢 朱秀妮 方耀堂 庄梓勋 曾玉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1-2094,2100,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积液量分为3组:少量胸腔积液组(35例)、中量胸腔积液组(42例)、大量胸腔积液组(27例)。根据患者疾病实际发展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29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和预后不良组(75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选取同期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肺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MEG3表达。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并计算Th17/CD4^(+)T。对比各组患者lncRNA MEG3及外周血Th17、CD4^(+)T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胸腔积液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百分比低于预后良好组,而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lncRNA MEG3为NSCLC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Th17/CD4^(+)T不同,且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可作为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lncRNA MEG3 ^Th17/CD4^(+)T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湿沉降NO_(3)^(-)来源及氧化途径
5
作者 李艳利 李雪 +2 位作者 陶路 张新刚 王明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明:①TN、NH_(4)^(+)-N、NO_(3)^(-)-N浓度范围分别为2.52~13.27、0.11~1.70、1.64~8.31 mg/L,焦作市湿沉降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NO_(3)^(-)-N,占比为52.11%~83.92%.②δ^(18)O-NO_(3)^(-)、δ^(15)N-NO_(3)^(-)值的范围分别为54.9‰~93.9‰、-9.8‰~3.0‰,非雨季δ^(18)O-NO_(3)^(-)值(62.5‰~93.3‰)更接近于N2O5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100.9‰~103.1‰),雨季δ^(18)O-NO_(3)^(-)值(53.2‰~73.0‰)更接近于OH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50.9‰~60.9‰),说明非雨季大气湿沉降NO_(3)^(-)主要来自N2O5的氧化,而雨季主要来自OH的氧化.③雨季,OH和N2O5氧化途径对湿沉降NO_(3)^(-)的贡献率分别为80.32%和19.67%,非雨季,两种氧化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5.37%和34.62%;在考虑了同位素分馏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模型识别了湿沉降NO_(3)^(-)的主要来源,即土壤排放、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燃烧,其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1.70%±4.90%、28.30%±14.00%、22.80%±12.10%、17.20%±0.08%.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形成途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湿沉降 氮氧同位素 氧化途径 来源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LncRNA LINC01137通过诱导CD8^(+)T细胞耗竭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孙文泽 李守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134,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13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免疫逃逸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方法采集24例健康志愿者和24例NSCLC患者血液样本,并收集NSCLC肿瘤组织和癌...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13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免疫逃逸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方法采集24例健康志愿者和24例NSCLC患者血液样本,并收集NSCL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LINC01137水平。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LINC01137与miR-22-3p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进行验证。采用A549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和/或sh-LINC01137干扰序列转染A549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收集转染后的细胞上清液培养CD8^(+)T细胞,检测CD8^(+)T细胞耗竭标志物干扰素-γ(interfer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颗粒霉素B(granzyme B)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以及PD-1+Tim3^(+)CD8^(+)T细胞百分比。采用外泌体和/或miR-22-3p模拟物(miR-22-3p mimic)转染CD8^(+)T细胞,检测PD-1蛋白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肿瘤组织中LINC01137表达(3.357±0.548 vs 1.011±0.371)明显升高;与健康志愿者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LINC01137表达(3.216±0.342 vs 1.007±0.313)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67,-17.147,均P<0.001)。肿瘤组织LINC01137表达与外周血中LINC01137表达呈正相关(r=0.755,P<0.05)。在A549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LINC01137显著富集。与Exo+sh-NC组相比,Exo+sh-LINC01137组细胞活力(65.852%±4.715%vs 100.153%±11.934%)及细胞侵袭(21.464%±3.481%vs 43.126%±1.447%)能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0,9.953,均P<0.01)。NSCLC患者外周血中LINC01137表达和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520,P<0.05)。与Exo+sh-NC组相比,Exo+sh-LINC01137组IFN-γ(3865.314±543.852 pg/ml vs 1786.971±105.982 pg/ml),TNF-α(4631.930±510.715pg/ml vs 1973.242±379.623pg/ml),Granzyme B(3876.496±312.438pg/ml vs 1879.439±287.584pg/ml)和IL-2 mRNA水平(3.286±0.437 vs 1.015±0.314)升高,PD-1+Tim3^(+)CD8^(+)T细胞百分比(7.680%±2.185%vs 18.952%±3.21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97,-7.237,-8.146,-7.310,5.021,均P<0.01)。miR-22-3p是LINC01137的靶基因。与Exo+NC mimic组相比,Exo+miR-22-3p组PD-1蛋白水平(0.384±0.087 vs 1.003±0.14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1)。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LINC01137表达显著上调;NSCLC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LINC01137通过靶向CD8^(+)T细胞中miR-22-3p并抑制其表达,诱导CD8^(+)T细胞耗竭,促进NSCLC细胞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LINC01137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22-3p ^CD8^(+)T细胞
下载PDF
miR-155/GATA3/CD4^(+)T细胞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调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荣荣 瞿申红 +2 位作者 张少杰 黄雪颖 钟自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35,共7页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化、精准。研究发现miR-155和转录因子GATA3对AR发生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优势分化趋势和ILC2增生。本文主要以miR-155/GATA3通路为中心,探讨相关上游基因和下游调控物质对AR发病机制的影响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MIR-155 GATA3 ^CD4^(+)T细胞 ILC2
下载PDF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与树木根系NO_(3)^(-)吸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淼 张碧嘉 +6 位作者 王泽锦 于凤珍 赵新航 杨佳绒 李品 樊大勇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以硝态氮(NO_(3)^(-))为唯一氮源的改良型梯度霍格兰营养液,在一般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和极端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中分别开展野外原位测定根系NO_(3)^(-)吸收动力学研究,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根系NO_(3)^(-)吸收速率与根系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树种、立地条件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NO_(3)^(-)吸收速率和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个树种对氮的亲和性均较高,元宝枫根系对NO_(3)^(-)的吸收速率偏低,在2种立地条件中均显著低于山桃和栓皮栎。生长在更加干旱瘠薄立地中的速生树种对NO_(3)^(-)的吸收具有补偿性。根系功能性状与NO_(3)^(-)的吸收速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有显著正效应,根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则相反。分支结构性状中,分支强度和链接数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的作用较弱。【结论】生长速度较快的山桃和栓皮栎根系的NO_(3)^(-)吸收速率在极端干旱瘠薄立地胁迫下显著降低,元宝枫则相反。采取提高最大吸收速率和降低氮亲和力的“速度策略”可保障速生树种根系对NO_(3)^(-)的补偿性吸收。高比根长、高比根表面积、低根直径和低根组织密度的形态性状组合,可有效提高根系在干旱瘠薄立地中对NO_(3)^(-)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定 立地条件 种间差异 ^NO_(3)^(-)吸收 功能性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二异丙基萘基质^(3)H和^(14)C液闪标准源的稳定性与淬灭校正准确性研究
10
作者 肖扬 张辉 +10 位作者 马彦 刘玫玲 刘皓然 梁珺成 张津肇 赵清 范梓浩 张晗 刘鹏 范富有 戴雄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8-1744,共7页
为了建立商用液闪液分析水溶液样品中^(3)H、^(14)C的淬灭校正方法,基于二异丙基萘(Diisopropylnaphthalene,DIN)液闪液制备了^(3)H无淬灭液闪标准源、^(3)H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14)C无淬灭液闪标准源和^(14)C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考... 为了建立商用液闪液分析水溶液样品中^(3)H、^(14)C的淬灭校正方法,基于二异丙基萘(Diisopropylnaphthalene,DIN)液闪液制备了^(3)H无淬灭液闪标准源、^(3)H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14)C无淬灭液闪标准源和^(14)C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考察了室温、避光条件下标准源的稳定性,16个月后淬灭系列标准源的校正效率的变化小于0.5%,无淬灭^(3)H、^(14)C标准源的活度值和tSIE值在30个月的监测中斜率统计值均小于临界值,未观察到不稳定性。比较了DIN体系淬灭系列标准源与甲苯体系淬灭系列标准源对商用液闪液测量核素的校正准确性,结果表明DIN基质的淬灭系列标准源更适用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闪烁液(Ultima Gold^(TM)AB、Ultima Gold^(TM)LLT、Optiphase HiSafe 3)测试样品的淬灭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计量 二异丙基萘 液闪 淬灭 ^^(3)H ^^(14)C 稳定性
下载PDF
LAG3对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CD8^(+)T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阿比旦·艾尼瓦尔 孜比姑·肉素 +4 位作者 阿迪莱·多力坤 邓冰清 李静 王慧 张传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60-667,674,共9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对多房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取C57BL/6野生型(Wild-type,WT)和LAG3缺陷型(Knock-out,KO)小鼠各10只,每只小鼠经肝门静脉接种3000个多...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对多房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取C57BL/6野生型(Wild-type,WT)和LAG3缺陷型(Knock-out,KO)小鼠各10只,每只小鼠经肝门静脉接种30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建立多房棘球蚴感染模型。感染12周后,分别取两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病灶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病理表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脏病灶周围“炎症微环境”与脾脏中CD8^(+)T的比例。收集两组小鼠肝脏与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不同CD8^(+)T细胞亚群,检测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Effector memory CD8^(+)T cell,CD8^(+)Tem)、中心记忆CD8^(+)T细胞(Central memory CD8^(+)T cell,CD8^(+)Tcm)、初始CD8^(+)T细胞(Naive CD8^(+)T cell,CD8^(+)Tn)比例与绝对数,以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比例。通过多房棘球蚴虫体蛋白体外刺激两组小鼠肝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17A的比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形成的炎性病灶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病灶周围CD8^(+)T细胞募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3缺陷型小鼠脾脏CD8^(+)T细胞募集有降低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效应记忆型CD8^(+)T细胞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CD8^(+)T细胞比例降低,脾脏CD8^(+)Tem表型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和脾脏CD8^(+)T细胞分泌TNF-α和IL-10能力均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房棘球蚴的虫体蛋白体外刺激肝脏淋巴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IL-10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3缺陷型小鼠CD8^(+)T细胞分泌IL-17A的能力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在小鼠多房棘球蚴慢性感染中,LAG3可抑制肝脏和脾脏CD8^(+)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调节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病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CD8^(+)T细胞
下载PDF
C3H/He鼠头颈鳞癌转移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关键基因、通路和免疫检查点表达分析
12
作者 周迪 韩楠男 +2 位作者 李华盛 严明 阮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86-593,共8页
目的:探讨C3H/He鼠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转移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关键基因、通路和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方法:应用头颈鳞癌SCC-7细胞系,构建免疫健全C3H/He小鼠腘窝淋巴结转移模型,利用免疫荧... 目的:探讨C3H/He鼠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转移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关键基因、通路和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方法:应用头颈鳞癌SCC-7细胞系,构建免疫健全C3H/He小鼠腘窝淋巴结转移模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确定淋巴结转移状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分选出正常和转移淋巴结内的CD8^(+)T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多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转移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4个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垫注射SCC-7细胞4周后,C3H/He小鼠出现明显的腘窝引流淋巴结转移。对正常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内的CD8^(+)T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12个,包括3个表达上调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Pdcd1、Lag3和Tigit。KEGG网络分析筛选出8个上调的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 Kappa-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中PD-L1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和p53信号通路。流式细胞术显示,小鼠转移淋巴结内CD8^(+)T细胞出现PD-1和TIM-3蛋白高表达,多重免疫荧光进一步在头颈鳞癌患者的肿瘤转移淋巴结中确认CD8^(+)T细胞高表达PD-1。结论:小鼠肿瘤转移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肿瘤相关信号通路显著激活,小鼠和头颈鳞癌患者转移淋巴结内CD8^(+)T的PD-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靶向CD8^(+)T细胞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头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防治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癌 淋巴结转移 C3H/He小鼠 ^CD8^(+)T细胞 PD-1
下载PDF
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尾静脉注射技术的优化与评估
13
作者 李长虹 李强 +4 位作者 石云华 韦顺 李韦微 周洁 付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洁瑞26G)为小鼠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经留置针推注^(13)N-NH_(3)·H_(2)O,配合Micro-PET动态采集,记录图像采集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并评价两组注射的优缺点。结果两组实验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药物残留量、图像质量及小鼠尾部放射性药物残留量5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自制留置针制作及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对鼠尾静脉损伤小,且在图像采集成功率及质量方面均占优势。结论自制鼠尾静脉留置针联合优化的实验流程,能显著提高鼠尾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很好地应用于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尾静脉注射 留置针 ^^(13)N-NH_(3)·H_(2)O 心肌灌注 Micro-PET
下载PDF
超低温^(3)He分离系统逆流换热器传热分析研究
14
作者 许东明 丁卫东 +2 位作者 王得鸣 路建新 占勤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9期63-65,共3页
逆流式换热器性能是影响超低温^(3)He分离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关于超低温^(3)He分离系统换热器的综合研究分析案例较少,本文在传统的超低温换热器分析方法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的数值分析模型,使用控制体积法在指数... 逆流式换热器性能是影响超低温^(3)He分离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关于超低温^(3)He分离系统换热器的综合研究分析案例较少,本文在传统的超低温换热器分析方法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的数值分析模型,使用控制体积法在指数分布微元上离散推导分析了逆流换热器管径、液体流速、粘性热和卡皮查热阻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和管道直径对粘性热影响显著。为了降低粘性热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考虑实际运行工况,内管直径应设定在0.5~0.6mm之间,在内径为0.6mm的方案中,流速范围应设定在40~60μmol/s。该研究工作为后续超低温^(3)He分离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e分离 逆流换热器 传热分析
下载PDF
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标 许耘祥 +2 位作者 张莉汶 朱莹莹 刘海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0.01、0.1 mmol/L两个低NO_(3)^(-)胁迫处理,及4.0mmol/L正常NO_(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_(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 为探究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0.01、0.1 mmol/L两个低NO_(3)^(-)胁迫处理,及4.0mmol/L正常NO_(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_(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蒸腾作用、质外体途径运输、内皮层木栓化以及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NO_(3)^(-)胁迫(0.01和0.1 mmol/L)烟苗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增幅分别为267%和125%,蒸腾量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76%和114%;PTS荧光强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31%和27%,木质部伤流液以及地上部PTS浓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05%、91%和103%、75%;低NO_(3)^(-)胁迫诱导烟草根内皮层的早期木栓化,木栓质沉积位置更靠近根尖;低NO_(3)^(-)胁迫诱导与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综上,低NO_(3)^(-)胁迫诱导的内皮层木栓化抑制了烟草根系质外体途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NO_(3)^(-) 胁迫 木栓化 质外体途径 PTS
下载PDF
盐碱土壤水溶性Cl^(-)、NO_(3)^(-)、SO_(4)^(2-)离子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技术研究
16
作者 孔令娥 晋琪 +5 位作者 李寒 孙子怡 张宇航 郑磊 马常宝 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278,共10页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例5∶1,振荡时间为3 min,浸提液离心后过0.45μm滤膜,待测液Cl^(-)、NO_(3)^(-)、SO_(4)^(2-)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3种离子线性范围均为0.2~20 mg/L;方法检出限Cl^(-)为0.18 mg/kg,NO_(3)^(-)为0.12 mg/kg,SO_(4)^(2-)为0.38 mg/kg。3种离子6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90.6%~104%;11种不同地点的盐碱土土壤水溶性盐浸提液中Cl^(-)、NO_(3)^(-)、SO_(4)^(2-)的测定结果分别与电位滴定法、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硫酸钡质量法测定数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盐碱土土壤水溶性Cl^(-)、NO_(3)^(-)和SO_(4)^(2-)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盐碱土 ^水溶性Cl^(-) ^水溶性NO_(3)^(-) ^水溶性SO_(4)^(2-)
下载PDF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李鑫盼 方懿 邱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23-2928,共6页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3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4例,比较两组放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LR水平变化,统计T淋巴细胞亚群、NLR在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LR与放射线肺炎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淋巴细胞亚群、NLR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ROC曲线,并计算其AUC面积。结果放疗后发生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且低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放疗后发生组NLR显著高于放疗前且显著高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NLR,且高于CD4^(+)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NLR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AUC面积为0.924,大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单独检测者。结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LR联合检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中具有较理想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指标,而得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放射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胃癌晚期患者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孟安娜 李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105,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晚期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3(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86例。采集患者2ml外周静脉血,采用限制性片段长... 目的探讨胃癌晚期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3(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86例。采集患者2ml外周静脉血,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联合测序法鉴定患者CYP3A5^(*)3的基因型,分析其与阿帕替尼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86例患者中,突变杂合子型(AG型)29例,突变纯合子型(GG型)51例,突变型占比93.02%。携带CYP3A5^(*)3 GG基因型的患者高血压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AG基因型患者(χ^(2)=6.154,6.947,P=0.043,0.027)。阿帕替尼治疗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现与CYP3A5^(*)3基因型的相关性(P>0.05)。此外,未发现CYP3A5^(*)3基因型与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性(P>0.05)。结论CYP3A5^(*)3 GG基因型明显增加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所致的高血压和白细胞减少发生风险,未发现其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3A5^(*)3 基因多态性 胃癌 阿帕替尼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诱导SKOV3细胞衰老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子莹 周玥 +4 位作者 张成桂 刘衡 汪小波 田露 吴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蛋白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衰老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蛋白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衰老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周期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衰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可有效抑制SKOV3细胞增殖,最佳作用浓度为80μg/mL,作用时间为48 h;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阻滞于G_(0)/G_(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加;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上调。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通过调控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诱导SKOV3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 SKOV3细胞 衰老 ^p16^(INK4a)蛋白
下载PD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on g-C3N4 photocatalyst:Light harvesting,charge separation,and surface kinetics 被引量:11
20
作者 Mu Xiao Bin Luo +1 位作者 Songcan Wang Lianzhou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111-1123,共13页
Photocatalysis. which utilizes solar energy to trigger chemical reac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solar-energy-conversion approaches.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 as an attractive metal-free photocatalys... Photocatalysis. which utilizes solar energy to trigger chemical reac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solar-energy-conversion approaches.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 as an attractive metal-free photocatalyst, has drawn worldwide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area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due to its easy synthesis, earth-abundant nature,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and visible-light-responsive propertie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g-C3N4 based photocatalysts have experienced intensive exploration,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However, the sola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still far from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wide bandgap, severe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lack of surface active sites. Many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light absorption, reduce the recombination of charge carriers and accelerate the surface kinetics. This work makes a crucial review about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strategies to the light harvesting, charge separation and surface kinetics of g-C3N4 photocatalyst.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measurements for the enhanced light harvesting, reduced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accelerated surface kinetics will b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is review proposes future trends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C3N4 photocatalyst for the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g-C3N4 Light harvesting Charge separation Surface kinetics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