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调节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封雪 赵滨滨 任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抑制剂组(20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10μL IL-10抗体),评估大鼠疼痛阈值,统计坐骨神经指数(SFI),Masson染液评价靶肌肉萎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β-内啡肽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瑞芬太尼高剂量组比较,瑞芬太尼+抑制剂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激活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抑制SNI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坐骨神经损伤 疼痛 白介素-10/β-内啡肽
下载PDF
脑脊液β-EP,3-NT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秦慧兵 刘红钊 程曼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β-内啡肽(β-EP)、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集脑脊液标本非脑胶质瘤且无神经损伤的76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脑脊液β... 目的研究脑脊液β-内啡肽(β-EP)、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集脑脊液标本非脑胶质瘤且无神经损伤的76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脑脊液β-EP、3-NT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并比较两组脑脊液β-EP、3-NT水平的差异,研究各因子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脑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β-EP、3-N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中度、重度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β-EP、3-NT水平较轻度高(P<0.05),重度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β-EP、3-NT水平较中度高(P<0.05);脑脊液β-EP、3-NT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β-EP表达与3-NT表达呈正相关(P<0.05);当脑脊液β-EP的截断值>42.03 ng/L时,其Youden指数为0.586,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预测脑胶质瘤预后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1.94%;当脑脊液3-NT的截断值>8.93μg/L时,其Youden指数为0.459,AUC为0.753,预测脑胶质瘤预后敏感度为55.56%,特异度为90.32%。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β-EP、3-NT水平随着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上升,且是造成不良预后的原因,有望作为评估脑胶质瘤进展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Β-内啡肽 3-硝基酪氨酸 脑胶质瘤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五行音乐干预中风后抑郁的潜在机制:内啡肽/μ阿片受体系统(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丹禹钦 王菁华 +4 位作者 丁懿 王昱棋 冯梓芸 于功昌 李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中风后抑郁作为中风后常见的情志障碍,会对中风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五行音乐是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传统康复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成本低廉、副作用少的特点,其临床疗效大多通过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免疫反应、脑肠菌... 中风后抑郁作为中风后常见的情志障碍,会对中风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五行音乐是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传统康复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成本低廉、副作用少的特点,其临床疗效大多通过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免疫反应、脑肠菌群等客观指标及相关量表判断,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内啡肽/μ阿片受体系统参与调控中风后抑郁的发生,并与情绪调控脑区相互重合,且内啡肽/μ阿片受体系统与神经递质相互调节,从而发挥对中风后抑郁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内啡肽/μ阿片受体系统与中风后抑郁密切相关的脑区及与5-羟色胺、谷氨酸、白细胞介素、肠道生物菌群的关系,探讨五行音乐干预中风后抑郁的潜在机制,为中医康复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研究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内啡肽/μ阿片受体 中风后抑郁 潜在机制
下载PDF
肝气调和针刺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影响研究
4
作者 林文飞 许磊 +4 位作者 王超 王轩 殷继超 刘诗若 樊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肝气调和针刺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L2~L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 目的探讨肝气调和针刺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L2~L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肝气调和选穴处方。各组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疼痛灾难指数(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评分及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MDQ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C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OR、β-EP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RMDQ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C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气调和针刺法在改善CNLBP患者疼痛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且远期疗效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肝主筋 针刺 皮质醇 Β-内啡肽
下载PDF
蜂毒镇痛作用的昼夜变化及对外周血P物质β-内啡肽和IL-1β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董泓 李振彬 +2 位作者 高囡囡 郭静波 郭栋梁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疼痛模型的昼夜节律和注射用蜂毒(Bee venom for injection,BVI)镇痛作用的昼夜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在6个授时(Zeitgeber time,ZT)时间点(ZT2、ZT6、ZT10、ZT14、ZT18、ZT22... 目的:探讨小鼠疼痛模型的昼夜节律和注射用蜂毒(Bee venom for injection,BVI)镇痛作用的昼夜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在6个授时(Zeitgeber time,ZT)时间点(ZT2、ZT6、ZT10、ZT14、ZT18、ZT22)测量痛阈并分析其昼夜节律。将合格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注射用蜂毒大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High dose,BVI-H)、注射用蜂毒中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Medium dose,BVI-M)、注射用蜂毒低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low dose,BVI-L)、吗啡(Morphine,MOR)和模型(Model,MOD)组;每组再根据小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在痛阈的峰值和谷值2个时间点给药。观察各组对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和扭体法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Substances P,SP)、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和IL-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小鼠疼痛模型的痛阈显示出峰值在明中期(ZT6)、谷值在暗后期(ZT22)的昼夜节律。BVI三个剂量组和MOR组均显示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BVI在热板法和扭体法模型的镇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热板法和辐射热法疼痛模型中,BVI于ZT22给药比ZT6给药显示出更强的镇痛作用。蜂毒对疼痛模型小鼠血清β-EP水平未显示上调作用;但可明显降低血清SP含量,且具有ZT22给药低于ZT6给药的昼夜变化(P<0.05);对扭体法和辐射热法(仅ZT22给药组)疼痛模型小鼠血清IL-1β水平显著下调,而在热板法则显示IL-1β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小鼠的痛阈存在峰值在明中后期、谷值在暗后期的昼夜节律;BVI对小鼠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镇痛作用,且存在昼夜差异;BVI的镇痛作用及其昼夜变化可能与调节内源性疼痛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疼痛 昼夜节律 时间治疗 P物质 Β-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苏颖芮 周洛慧 +1 位作者 柳绪珍 孙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非自杀性自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交互作用所致,最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自我伤害心理社会干预方法。非自杀性自伤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患者自伤行为具有成瘾特点,... 非自杀性自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交互作用所致,最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自我伤害心理社会干预方法。非自杀性自伤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患者自伤行为具有成瘾特点,导致纠正和治愈困难。本文就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的生物学机制、风险因素、共病疾病及治疗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成瘾 青少年 Β-内啡肽
下载PDF
调气法针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β-EP和NK-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禹 孟晓敏 +1 位作者 张猛 国海超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 观察调气法针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 β-EP)、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 NK-1)和P物质(substance P, SP)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调气法针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 β-EP)、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 NK-1)和P物质(substance P, S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给予调气法针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WHOQOL)及血清β-EP、NK-1和SP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SRSS及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VAS、SRSS及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水平升高(P<0.05),血清NK-1和SP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结论 调气法针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降低血清NK-1、SP水平,升高血清β-E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神经痛 疱疹后 针刺疗法 调气法 Β-内啡肽 神经激肽1-受体 P物质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血清β-EP、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程瑾霞 张锐 +2 位作者 程伟宁 黄荣 谭登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8-552,558,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lhin,β-EP)、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lhin,β-EP)、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接受SCS治疗的PHN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治疗6个月效果分为反应良好患者、反应差患者。根据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原则1∶1选取同期常规药物治疗的PHN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β-EP、NT水平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β-EP、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N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面积≥10 cm^(2)、初治时间>3 d是PHN治疗反应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β-EP、NT水平升高是PHN治疗反应差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血清β-EP、NT水平单独预测PHN治疗反应差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776、0.793,加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可将AUC值提升至0.936,高于血清β-EP(Z=3.490,P=0.001)、NT(Z=3.430,P=0.001)单独预测。结论SCS治疗可提升PHN患者血清β-EP、NT水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SCS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脊髓电刺激 β-内啡肽 神经降压素
下载PDF
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在慢性肌骨疼痛中的应用及对肌肉适能、疼痛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聂书剑 郑文涓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在慢性肌骨疼痛中的应用及对肌肉适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慢性肌骨疼痛189例,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和C组3组各63例,A组给予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在慢性肌骨疼痛中的应用及对肌肉适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慢性肌骨疼痛189例,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和C组3组各63例,A组给予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B组给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C组给予微波疗法。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性质(ID pain评分)、肌肉适能(峰力矩、力矩加速能量、平均功率)、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β-内啡肽(β-EP)]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简明健康生活状况调查表(SF-36)、国际骨性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评分。结果治疗1和2个疗程,A组VAS和ID pain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治疗2个疗程,A组峰力矩、力矩加速能量和平均功率屈肌和伸肌均高于B组和C组,B组峰力矩、力矩加速能量和平均功率屈肌和伸肌均低于C组(P<0.05)。治疗1和2个疗程,A组血清PGE_(2)和P物质低于B组和C组,血清β-EP高于B组和C组;B组血清PGE_(2)和P物质低于C组,血清β-EP高于C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3组组内PSQI评分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1和2个疗程,A组PSQI评分均低于B和C组(P<0.05)。治疗2个疗程,3组组内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Lequesn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A组SF-36评分高于B组和C组,Lequesne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可用于慢性肌骨疼痛治疗中,能促进患者肌肉适能指标、疼痛介质改善,从而恢复患者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质量及骨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疗法 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 肌骨骼疾病 疼痛 峰力矩 P物质 Β-内啡肽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骨痛灵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5-HT和β-EP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张慧慧 李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骨痛灵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mzytryptamine,5-HT)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3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城北分院诊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与分析骨痛灵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mzytryptamine,5-HT)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3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城北分院诊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抽签法把120例患者分为骨痛灵酊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骨痛灵酊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痛灵酊治疗,连续治疗观察8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和β-内啡肽水平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腰屈曲范围与疼痛MP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骨痛灵酊组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疼痛MPQ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灵酊组治疗8周后的疼痛MP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腰屈曲范围都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灵酊组治疗8周后的腰屈曲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灵酊组治疗8周后血清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痛灵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抑制血清5-羟色胺、β-内啡肽的表达,能促进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腰屈曲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痛灵酊 腰椎间盘突出症 5-羟色胺 Β-内啡肽 腰屈曲范围
下载PDF
β内啡肽、环氧合酶-2、多巴胺受体D2在右向左分流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焦虑状况的关联性
11
作者 郑瑶 王宝月 +2 位作者 贾琳楠 曲海丽 孙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01-104,109,共5页
目的 研究β内啡肽(β-EP)、环氧化酶-2(COX-2)、多巴胺受体D2(DRD2)在右向左分流(RLS)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焦虑状况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214例检查存在RLS的有先兆偏头... 目的 研究β内啡肽(β-EP)、环氧化酶-2(COX-2)、多巴胺受体D2(DRD2)在右向左分流(RLS)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焦虑状况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214例检查存在RLS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记作RLS偏头痛组,50例检查无RLS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β-EP、COX-2、DRD2水平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另将RLS偏头痛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少、中、大量RLS偏头痛组(78例),分别为90、46、78例,比较三组血清β-EP、COX-2、DRD2水平及SA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RLS偏头痛组患者血清β-EP、COX-2、DRD2水平与RLS分级、SAS评分的关系。结果 RLS偏头痛组血清β-EP、DRD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OX-2水平及S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大量RLS偏头痛组血清β-EP、DRD2水平低于少量RLS偏头痛组,大量RLS偏头痛组低于中量RLS偏头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大量RLS偏头痛组血清COX-2水平、SAS评分高于少量RLS偏头痛组,大量RLS偏头痛组高于中量RLS偏头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LS偏头痛组患者血清β-EP、DRD2水平与RLS分级、SAS评分呈负相关(rs<0,P<0.05),血清COX-2水平与RLS分级、SAS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 随着RLS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RLS分级的升高,其血清β-EP、DRD2表达降低,COX-2表达升高,且三者均与患者的焦虑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先兆偏头痛 右向左分流 Β内啡肽 环氧合酶-2 多巴胺受体D2 焦虑
下载PDF
猴椅保定训练对恒河猴应激的影响
12
作者 赵琪 刘永涛 +3 位作者 周超 兰艳丽 汪溪洁 李彩云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考察恒河猴猴椅保定30 min连续5次适应性对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约3岁恒河猴,雌雄各15只,分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进行猴椅保定适应性训练,每间隔1 d训练1次,每次训练30 min。组1:不进行适应性训练组,组2:单纯适应性训练组,组3... 目的考察恒河猴猴椅保定30 min连续5次适应性对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约3岁恒河猴,雌雄各15只,分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进行猴椅保定适应性训练,每间隔1 d训练1次,每次训练30 min。组1:不进行适应性训练组,组2:单纯适应性训练组,组3:给予零食和安抚训练组。共训练5次,每次训练结束对3组所有动物采血分析。结果与组1相比,组2和组3在多次猴椅保定适应性训练后可见猴血清皮质酮(CROT)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组3的猴β-内啡肽(β-EP)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3于第1和第5次适应性训练后5-羟色胺(5-HT)升高(P<0.01)。结论进行猴椅保定的适应性训练能显著降低恒河猴的应激压力,让动物趋于习惯或适应坐猴椅保定的操作。在适应性训练中,给予正向强化的训练方式让受试者在减少应激和攻击性表现更显著,适应性保定训练3~4次就可以让应激压力降到恒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保定 应激 皮质酮 内啡肽 5-羟色胺
下载PDF
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血浆β-内啡肽、炎症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齐好雯 齐月雯 +1 位作者 陈建华 高丽华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探究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血浆β-内啡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刺络拔罐治疗,联合组行温阳通络... 目的:探究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血浆β-内啡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刺络拔罐治疗,联合组行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浆β-内啡肽(β-EP)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腿疼痛、活动受限、遇寒加重、四肢冰凉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右侧屈曲、左侧屈曲活动范围均增加(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MMP-3水平均下降(P<0.05),β-EP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1例皮疹,联合组出现2例局部红肿,1例皮疹,均在2~3 d后自然恢复。结论: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改善LDH患者的腰椎活动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抑制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活动度 温阳通络针 刺络拔罐 炎症因子 β-内啡肽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节IL-10/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朱倚慧 陈博来 伍泽鑫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调节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通过移植髓核构建LD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LDH组、黄芪甲...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调节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通过移植髓核构建LD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LDH组、黄芪甲苷组(20 mg/kg黄芪甲苷)、AS10组(0.5 mg/kg IL-10/β-EP信号通路抑制剂AS10)、黄芪甲苷+AS10组(20 mg/kg黄芪甲苷+0.5 mg/kg AS10),每组10只,Sham组和LDH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机械刺激敏感性实验以及热刺激敏感性实验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以及热痛阈(TWL);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L-10、β-EP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LDH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减小(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DH组比较,黄芪甲苷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Iba1、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AS10组趋势相反(P<0.05);AS10组逆转了黄芪甲苷对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激活IL-10/β-E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炎性反应,进而减轻LDH大鼠神经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IL-10/β-EP信号通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损伤
下载PDF
脐针“山泽通气”疗法对急性肾绞痛内源性致痛因子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李军军 吴文思 +1 位作者 王贺 刘乔保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从脐针治疗前后的内源性致痛因子含量变化,探索脐针治疗肾绞痛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及门诊就诊的15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脐针“山泽... 目的从脐针治疗前后的内源性致痛因子含量变化,探索脐针治疗肾绞痛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及门诊就诊的15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脐针“山泽通气”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地佐辛肌内注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量表、血清致痛因子和镇痛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和PP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致痛因子P物质、5-羟色胺、镇痛因子β-内啡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致痛因子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镇痛因子β-内啡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升高更显著,β-内啡肽下降更明显(P<0.00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07)。结论脐针“山泽通气”法治疗急性肾绞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内源性致痛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疼痛 Β-内啡肽 镇痛药 阿片类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下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血清SP、β-EP的影响
16
作者 郭姣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下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血清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 目的:探讨与分析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下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血清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下融合术治疗,记录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效果SP、β-EP变化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更少,在手术及术后住院方面花费的时间均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的SP、β-EP均少于术前1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SP、β-EP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内的脑脊液渗漏、切口感染、神经根痛、腰椎间隙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下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少SP、β-EP,还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通道镜 融合术 并发症 Β-内啡肽 P物质
下载PDF
温针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辅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付军振 郑成胜 +1 位作者 王博 孙丹丹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10-313,318,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温针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辅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将其分为针灸组(49例)和常规组(49例),针灸组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温针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辅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将其分为针灸组(49例)和常规组(49例),针灸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镇痛泵联合温针灸镇痛,常规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镇痛泵镇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及β-内啡肽(β-EP)水平、髋关节功能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48 h,针灸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t=4.226、2.511、2.959,P<0.001、P=0.014、P=0.004);术后3d,针灸组患者血清PGE_(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t=8.305,P<0.001)、血清β-EP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t=8.808,P<0.001)。术后1、3、6 d,针灸组患者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常规组(t=3.240、2.363、3.031,P=0.002、0.020、0.003)。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针灸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t=3.930、3.900、3.604,P均<0.001)。针灸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χ^(2)=4.346,P=0.037)。结论在常规镇痛泵镇痛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辅助镇痛可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全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Β-内啡肽 前列腺素E_2 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18
作者 胡一凡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3年1月在河南省许昌中医院诊治的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采用奇偶法把患者分为联合组40例与传统组39例。传统组...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3年1月在河南省许昌中医院诊治的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采用奇偶法把患者分为联合组40例与传统组39例。传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给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评价与记录联合组与传统组的疗效与安全性及治疗前、治疗14 d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与改良版Banhel评价指数(MBI)、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更高(97.5%vs 82.1%,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5.0%vs 20.5%,P<0.05)。联合组与传统组治疗14 d后的FMA与M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14 d后的FMA评分、MBI评分比传统组提高(P<0.05)。联合组与传统组治疗14 d后的血清β-内啡肽、PGE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14 d后的血清β-内啡肽、PGE2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提高效果,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运动与日常生活功能,还可降低患者血清β-内啡肽、PGE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Β-内啡肽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β-内啡肽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1
19
作者 卢晓欣 林葆城 +3 位作者 王成海 洪新如 陈新民 王永午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实验观察到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皮层β-内啡肽(β─Ep)含量显著增多,与此同时,皮层比重显著降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注射适量的纳洛酮或β─Ep抗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水肿;注射β─Ep,则可加重皮层水肿。提示β─Ep可能... 本实验观察到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皮层β-内啡肽(β─Ep)含量显著增多,与此同时,皮层比重显著降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注射适量的纳洛酮或β─Ep抗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水肿;注射β─Ep,则可加重皮层水肿。提示β─Ep可能参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缺氧 缺血 脑水肿
下载PDF
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83
20
作者 白静贞 曾庆 +3 位作者 柴枝楠 贾寒冬 郝阿娟 李爱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07-6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酒厥 )的机理。方法 :选择单纯酒厥急诊患者 (8例 )及实验家兔模型 (2 6只 ) ,静脉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用药前及清醒后分别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结果 :... 目的 :探讨中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酒厥 )的机理。方法 :选择单纯酒厥急诊患者 (8例 )及实验家兔模型 (2 6只 ) ,静脉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用药前及清醒后分别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结果 :醒脑静在促醒酒厥家兔模型及患者的同时 ,β -内啡肽从酒厥时明显高于健康人 ,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 (家兔酒厥时 1 2 7 0 9±1 3 67ng/L、清醒时 41 48± 7 46ng/L ,P <0 0 1 ;患者酒厥时 2 92 97± 1 4 85ng/L ,清醒时2 2 1 60± 1 5 95ng/L ,P <0 0 1 )。家兔模型及患者的血浆氧自由基与 β -内啡肽有同步变化(家兔酒厥时 3 1 3 3 9± 1 5 64u/L、清醒时 2 5 4 2 7± 2 1 71u/L ,P <0 0 1 ;患者酒厥时 2 78 47±1 1 1 8u/L、清醒时 1 5 9 92± 1 1 5 1u/L ,P <0 0 1 ) ,SOD呈反向改变 (家兔酒厥时 5 3 5 7±6 48%、清醒时 77 1 8± 7 89% ,P <0 0 1 ;患者酒厥时 43 76± 7 84% ,清醒时 82 5 3± 4 3 3 % ,P <0 0 1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与纯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相同的药理作用 ,且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临床可用于治疗酒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Β-内啡肽 醇中毒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