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31)I-M 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接权
林好学
谢志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最佳方法。方法 本文受检者 36例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 2 0例 ,嗜铬细胞瘤 10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2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提供的 1 3 1 I...
目的 探讨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最佳方法。方法 本文受检者 36例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 2 0例 ,嗜铬细胞瘤 10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2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提供的 1 3 1 I- MIBG为示踪剂 ,标记率 >95 % ;显像前按常规停用影响肾上腺髓质摄取 1 3 1 I- MIBG的药物 ,封闭甲状腺 ,清肠 ,临检前排尿 ;给药后 2 4h、 48h (必要时 72 h)用 Sopha Ds- 7型 SPECT配高能准直器进行全身加局部显像 ,结果与临床资料、 CT、 B超、尿 VMA、组织学结果及心肌显像与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 80 % (16 /2 0 ) 2 4h不显示 ,75 % (15 / 2 0 ) 4 8h ~ 级显示 ,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 2 4h即呈 ~ 级显示 ,1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2 4h即呈 级显示。除嗜铬细胞瘤外 ,其它心肌都显示 ,术后 3例恢复显示。结论 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及分级或相对定量方法不仅可行 ,而且可区分正常、增生的肾上腺及嗜铬细胞瘤 ,是定性、定位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心肌不显示可作为间接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131
i-
间位
碘
代
卞
胍
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金从军
邵玉军
+2 位作者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6例.有高血压症状患者78例(81.2%),隐匿型患者18例(18.8%).治疗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409.5± 127.2) nmol,24 h尿多巴胺(99.3±41.1) nmol,24 h尿肾上腺素(1 409.9±336.0)nmol.治疗前后予口服卢戈液封闭甲状腺.本组患者131I-MIBG治疗首剂量为5.55或7.40 GBq,首剂治疗后每隔3~6个月静脉滴注131I-MIBG 5.55或7.40 GBq.症状消失、24 h尿儿茶酚胺降至正常或影像学检查为部分缓解者,改为每年治疗1次,应用131I-MIBG每次3.70或5.55 GBq作为维持剂量.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生化(24 h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结果变化情况,评价131I-MIBG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本组96例,每例分别接受131I-MIBG治疗1~11次,共266次,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6.49 GBq.22例(22.9%)获得影像学检查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11例(11.5%)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1例(42.7%)获得部分缓解,23例(24.0%)症状稳定.131I-MIBG治疗后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64.3±71.6) nmol、多巴胺(49.7± 24.7) 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肾上腺素(1 354.7±433.4)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行4、5次131I-MIBG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余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多次小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安全、有效,可延缓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恶性副神经节瘤
131
i-
间位
碘
代
苄
胍
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131)I-M 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接权
林好学
谢志淳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出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145-146,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最佳方法。方法 本文受检者 36例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 2 0例 ,嗜铬细胞瘤 10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2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提供的 1 3 1 I- MIBG为示踪剂 ,标记率 >95 % ;显像前按常规停用影响肾上腺髓质摄取 1 3 1 I- MIBG的药物 ,封闭甲状腺 ,清肠 ,临检前排尿 ;给药后 2 4h、 48h (必要时 72 h)用 Sopha Ds- 7型 SPECT配高能准直器进行全身加局部显像 ,结果与临床资料、 CT、 B超、尿 VMA、组织学结果及心肌显像与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 80 % (16 /2 0 ) 2 4h不显示 ,75 % (15 / 2 0 ) 4 8h ~ 级显示 ,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 2 4h即呈 ~ 级显示 ,1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2 4h即呈 级显示。除嗜铬细胞瘤外 ,其它心肌都显示 ,术后 3例恢复显示。结论 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及分级或相对定量方法不仅可行 ,而且可区分正常、增生的肾上腺及嗜铬细胞瘤 ,是定性、定位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心肌不显示可作为间接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佐证。
关键词
^
^
131
i-
间位
碘
代
卞
胍
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
嗜铬细胞瘤
分类号
R817.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金从军
邵玉军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北京四○一医院核素诊疗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6例.有高血压症状患者78例(81.2%),隐匿型患者18例(18.8%).治疗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409.5± 127.2) nmol,24 h尿多巴胺(99.3±41.1) nmol,24 h尿肾上腺素(1 409.9±336.0)nmol.治疗前后予口服卢戈液封闭甲状腺.本组患者131I-MIBG治疗首剂量为5.55或7.40 GBq,首剂治疗后每隔3~6个月静脉滴注131I-MIBG 5.55或7.40 GBq.症状消失、24 h尿儿茶酚胺降至正常或影像学检查为部分缓解者,改为每年治疗1次,应用131I-MIBG每次3.70或5.55 GBq作为维持剂量.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生化(24 h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结果变化情况,评价131I-MIBG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本组96例,每例分别接受131I-MIBG治疗1~11次,共266次,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6.49 GBq.22例(22.9%)获得影像学检查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11例(11.5%)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1例(42.7%)获得部分缓解,23例(24.0%)症状稳定.131I-MIBG治疗后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64.3±71.6) nmol、多巴胺(49.7± 24.7) 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肾上腺素(1 354.7±433.4)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行4、5次131I-MIBG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余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多次小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安全、有效,可延缓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恶性副神经节瘤
131
i-
间位
碘
代
苄
胍
治疗
Keywords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Malignant paraganglioma
131
i-
metaiodobenzylguanidine
Therapy
分类号
R736.6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31)I-M 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探讨
彭接权
林好学
谢志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金从军
邵玉军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