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南黄土高原土壤^137Cs分布与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琨
马远远
+3 位作者
马斌
罗登科
王维宝
徐志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5,59,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纵断面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纵断面137Cs面积活度随坡面海拔和水平距离的变化,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波动振荡趋势。随海拔降低,纵断面上、中部137Cs面积活...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纵断面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纵断面137Cs面积活度随坡面海拔和水平距离的变化,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波动振荡趋势。随海拔降低,纵断面上、中部137Cs面积活度逐步下降,有明显的土壤侵蚀发生;坡面下部137Cs面积活度最高,泥沙沉积的再分布现象明显。流域内林草地剖面土壤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梯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其分布模式与各土地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状态完全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P<0.01水平达到极显著相关(r2=0.336,n=417)。土壤137Cs的损失和土壤有机质的移动具有相同的物理路径和运移机制;农耕坡地土壤137Cs面积活度随坡度增加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坡度、耕作活动是影响纵断面土壤137Cs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137Cs示踪方法是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137
cs
分布
宁南黄土高原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
被引量:
14
2
作者
伏介雄
张信宝
+2 位作者
齐永青
贺秀斌
文安邦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在阐明土壤中137Cs扩散与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再现了重庆开县和陕北子长两个剖面137Cs深度分布的变化过程。重庆开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4年)为指数衰减形态,表层土壤137Cs浓度最高,...
在阐明土壤中137Cs扩散与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再现了重庆开县和陕北子长两个剖面137Cs深度分布的变化过程。重庆开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4年)为指数衰减形态,表层土壤137Cs浓度最高,137Cs深度分布形态系数ho=0.0997cm?1,入渗系数D=0.8006cm2·a-1。陕北子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1年)为非指数衰减形态,次表层土壤浓度最高,全剖面拟合的深度分布形态系数ho=0.0825cm?1,入渗系数D=1.24cm2·a-1。子长剖面137Cs深度分布为非指数衰减形态的原因主要是表层和次表层土壤随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或水分入渗速率急剧降低,导致137Cs入渗速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37Cs入渗系数(D)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耕地
^
^
137
cs
深度
分布
迁移过程模型
扩散
迁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蚀积过程的影响——来自^(137)Cs示踪的证据
被引量:
7
3
作者
潘星慧
张春来
+3 位作者
王升堂
杨硕
常春平
邱玉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4-999,共6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影响地表137Cs总量的再分配,而且显著影响土壤137Cs剖面分布。坝上地区各类土地利用/覆盖条件下137Cs总量的再分配,显示该区总体处于风蚀环境,其中农田和撂荒地是风蚀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137Cs剖面分布则指示了...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影响地表137Cs总量的再分配,而且显著影响土壤137Cs剖面分布。坝上地区各类土地利用/覆盖条件下137Cs总量的再分配,显示该区总体处于风蚀环境,其中农田和撂荒地是风蚀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137Cs剖面分布则指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的土壤风蚀/堆积过程的转换,蚀积过程的转换证实了风蚀重灾区退耕还林还草,特别是退耕还草,对控制土壤风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还认为,利用137Cs示踪方法计算土壤风蚀/堆积速率时,应格外注意样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
^
137
cs
总量
^
^
137
cs
剖面
分布
地表蚀积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南黄土高原土壤^137Cs分布与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琨
马远远
马斌
罗登科
王维宝
徐志友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彭阳县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5,5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1035)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0511)
文摘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纵断面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纵断面137Cs面积活度随坡面海拔和水平距离的变化,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波动振荡趋势。随海拔降低,纵断面上、中部137Cs面积活度逐步下降,有明显的土壤侵蚀发生;坡面下部137Cs面积活度最高,泥沙沉积的再分布现象明显。流域内林草地剖面土壤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梯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其分布模式与各土地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状态完全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P<0.01水平达到极显著相关(r2=0.336,n=417)。土壤137Cs的损失和土壤有机质的移动具有相同的物理路径和运移机制;农耕坡地土壤137Cs面积活度随坡度增加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坡度、耕作活动是影响纵断面土壤137Cs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137Cs示踪方法是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
关键词
^
^
137
cs
分布
宁南黄土高原
影响因子
Keywords
distribution of Cesium-
137
loess plateau of south Ningxia: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1.9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
被引量:
14
2
作者
伏介雄
张信宝
齐永青
贺秀斌
文安邦
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30
+2 种基金
KZCX3-SW422)
973项目(2003CB415202)
国际原子能机构CRP项目(12300/RO)资助
文摘
在阐明土壤中137Cs扩散与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再现了重庆开县和陕北子长两个剖面137Cs深度分布的变化过程。重庆开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4年)为指数衰减形态,表层土壤137Cs浓度最高,137Cs深度分布形态系数ho=0.0997cm?1,入渗系数D=0.8006cm2·a-1。陕北子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1年)为非指数衰减形态,次表层土壤浓度最高,全剖面拟合的深度分布形态系数ho=0.0825cm?1,入渗系数D=1.24cm2·a-1。子长剖面137Cs深度分布为非指数衰减形态的原因主要是表层和次表层土壤随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或水分入渗速率急剧降低,导致137Cs入渗速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37Cs入渗系数(D)为负值。
关键词
非农耕地
^
^
137
cs
深度
分布
迁移过程模型
扩散
迁移
Keywords
^
Uncultivated soil, ^
137
cs
depth distribution, Penetration process model, Diffusion, Migration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蚀积过程的影响——来自^(137)Cs示踪的证据
被引量:
7
3
作者
潘星慧
张春来
王升堂
杨硕
常春平
邱玉珺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出处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4-99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32030
40301025
40601011)资助
文摘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影响地表137Cs总量的再分配,而且显著影响土壤137Cs剖面分布。坝上地区各类土地利用/覆盖条件下137Cs总量的再分配,显示该区总体处于风蚀环境,其中农田和撂荒地是风蚀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137Cs剖面分布则指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的土壤风蚀/堆积过程的转换,蚀积过程的转换证实了风蚀重灾区退耕还林还草,特别是退耕还草,对控制土壤风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还认为,利用137Cs示踪方法计算土壤风蚀/堆积速率时,应格外注意样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
^
137
cs
总量
^
^
137
cs
剖面
分布
地表蚀积过程
Keywords
land use/cover change
137
cs
inventory
137
cs
depth distribution
process of soil erosion/deposit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南黄土高原土壤^137Cs分布与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马琨
马远远
马斌
罗登科
王维宝
徐志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
伏介雄
张信宝
齐永青
贺秀斌
文安邦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蚀积过程的影响——来自^(137)Cs示踪的证据
潘星慧
张春来
王升堂
杨硕
常春平
邱玉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