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37)Cs和^(210)Pbex方法的高寒草甸坡面土壤侵蚀示踪
1
作者 胡菊芳 马玉军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5-92,共8页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草地类型之一。为了解高寒草甸坡面土壤侵蚀特征,以兴海盆地高寒草甸坡面为研究区,分析了高寒草甸坡面上^(137)Cs和^(210)Pbex的分布特征;利用^(137)Cs和^(210)Pbex示踪方法,通过转换模型估算了高寒草甸坡面土...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草地类型之一。为了解高寒草甸坡面土壤侵蚀特征,以兴海盆地高寒草甸坡面为研究区,分析了高寒草甸坡面上^(137)Cs和^(210)Pbex的分布特征;利用^(137)Cs和^(210)Pbex示踪方法,通过转换模型估算了高寒草甸坡面土壤侵蚀速率,并对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选取的高寒草甸背景土壤剖面上^(137)Cs质量活度最大值分布在2~4 cm层位,^(210)Pbex质量活度最大值出现在最表层。(2)研究区坡面^(137)Cs和^(210)Pbex质量活度和通量在不同的坡位有明显的差异。(3)根据^(210)Pbex估算的土壤侵蚀速率高于基于^(137)Cs估算的土壤侵蚀速率,表明研究区近几十年土壤侵蚀可能呈增加趋势。(4)根据^(137)Cs和^(210)Pbex估算的土壤侵蚀速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4,P<0.01),表明^(210)Pbex结合或替代^(137)Cs方法示踪高寒草甸区土壤侵蚀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210)pbex 土壤侵蚀 高寒草甸
下载PDF
云南楚雄九龙甸水库沉积剖面^137Cs、^210Pbex和细粒泥沙含量的变化及其解译 被引量:10
2
作者 文安邦 张信宝 +2 位作者 李豪 D.E.Walling 齐永青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3,共7页
除深度231~137cm的1963年137Cs蓄积峰外(4.26±0.35 Bq.kg-1),九龙甸水库长393cm的沉积剖面还有二个高137Cs或210Pbex含量的异常峰。上异常峰的137Cs和210Pbex含量分别为10.90±0.49 Bq.kg-1和59.20±3.4 Bq.kg-1;下异常峰... 除深度231~137cm的1963年137Cs蓄积峰外(4.26±0.35 Bq.kg-1),九龙甸水库长393cm的沉积剖面还有二个高137Cs或210Pbex含量的异常峰。上异常峰的137Cs和210Pbex含量分别为10.90±0.49 Bq.kg-1和59.20±3.4 Bq.kg-1;下异常峰仅210Pbex含量高43.40±6.4 Bq.kg-1。上、下异常峰分别和1998年春的森林火灾和1960年春的烧荒种地有关。下异常峰未有137Cs检出,可能和当时137Cs累积沉降量还较低有关。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的森林砍伐和其后的植被恢复,对流域侵蚀产沙和水库淤积有重要的影响。由于1958-1959年森林砍伐引起了强烈的土壤侵蚀,水库淤积严重,同期的淤沙速率和相应的淤沙模数分别高达83.86×104t.a-1和3255.4 t.km2.a-1。随着森林砍伐的停止和植被的恢复,流域内土壤侵蚀逐渐减缓。1960-1962年期间,水库淤沙速率和相应的淤沙模数分别降至40.88×104t.a-1和1587.0 t.km2.a-1;1963年后,更分别降至6.19~7.73×104t.a-1和240.2~291.5 t.km2.a-1。沉积泥沙粒度的变化对流域植被的破坏和恢复有较好的响应。大跃进期间森林砍伐引起的强烈侵蚀产沙,导致剖面下部泥沙粒度较粗;随着植被逐渐恢复,侵蚀减弱,剖面上部泥沙粒度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210pbex 细粒泥沙含量 沉积物 水库 森林火灾
下载PDF
On the sediment age estimated by ^(210)Pb dating: probably misleading “prolonging” and multiple-factor-caused “loss” 被引量:1
3
作者 JIA Jianjun YANG Yang +4 位作者 CAI Tinglu GAO Jianhua XIA Xiaoming LI Yan GAO S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0-39,共10页
The radionuclide ^(210) Pb is suitable for century-scale dating and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However, two common ways to apply 210 Pb dating techniques may give... The radionuclide ^(210) Pb is suitable for century-scale dating and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However, two common ways to apply 210 Pb dating techniques may give misleading results. One is "prolonging of age", i.e., using the calculated sedimentation rate to date back to 200 or 300 years.This practice must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because the 210 Pb dating techniques do not guarantee direct dating for ages much older than 100 years. Another is "loss of age", i.e., the calculated time span between the topmost layer and the 210 Pb background layer in cores is less than 100 years when an apparent sedimentation rate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Here, we propose tha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210 Pb dating, the upper limit of age suitable for direct210 Pb dating is between 110 and 155 years. The "prolonging" application is acceptable only i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past several hundred years was stable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 was generally constant, and verification with independent evidence(such as historical records or biomarker methodology) is needed.Furthermore, after analyzing many published and collected data, we found four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age". First, the compaction effect of sediment should be corrected in laboratory analysis or else the calculated age will be underestimated. Second, the accuracy and uncertainty of 210 Pb activity measurement affect the judgment of the background. To be cautious, researchers are apt to choose a background activity with a younger age. Third,use of a slightly smaller value of supported 210 Pb activity in a calculation will lead to considerabl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time span. Finally, later-stage erosion and migration are common for sedimentation, which lead to loss of sedimentary records and are often reflected as a "loss of age" in cores. We believe that proper use of 210 Pb dating data may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sediment records and rece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 dating sedimentation rate sediment flux
下载PDF
无侵蚀土壤垦殖后的^(210)Pb_(ex)深度分布变化理论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云奇 张信宝 +3 位作者 贺秀斌 龙翼 文安邦 齐永青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7-800,共4页
农耕地犁耕层土壤中的^(210)Pb_(ex)向犁底层土壤的扩散,相当于无限薄层扩散源向一维半无限介质的扩散。本文对无侵蚀土壤垦殖后土壤中^(210)Pb_(ex)的扩散、直至达到稳定态分布的物理过程给予了数学的描述。垦殖10年后(y=10.37a),土壤... 农耕地犁耕层土壤中的^(210)Pb_(ex)向犁底层土壤的扩散,相当于无限薄层扩散源向一维半无限介质的扩散。本文对无侵蚀土壤垦殖后土壤中^(210)Pb_(ex)的扩散、直至达到稳定态分布的物理过程给予了数学的描述。垦殖10年后(y=10.37a),土壤中的^(210)Pb_(ex)可以达到稳定态分布。根据四川内江无侵蚀紫色土农耕地土壤的^(210)Pb_(ex)深度分布,求得紫色土犁底层土壤的^(210)Pb_(ex)入渗系数(D)为0.676cm-2·a-1;计算了垦殖后不同时间犁底层中^(210)Pb_(ex)的积累扩散量;给出了犁底层土壤^(210)Pb_(ex)深度分布形态的时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地 ^^210pbex扩散 稳定态分布 入渗系数
下载PDF
宁镇地区^(137)Cs与^(210)Pb_(ex)坡面分布特征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隋志龙 杨浩 +3 位作者 杨九东 黄春霞 王小雷 张明礼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为更加深入地揭示核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内在机理,在Arcgis Geostatistics模块的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宁镇地区137Cs与210Pbex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坡面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核素所特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137Cs与210Pbex的空间异... 为更加深入地揭示核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内在机理,在Arcgis Geostatistics模块的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宁镇地区137Cs与210Pbex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坡面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核素所特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137Cs与210Pbex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坡面分布格局的与众不同。137Cs与210Pbex较大的块金值说明了土壤侵蚀及耕作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影响,这正是它们能够示踪土壤侵蚀的原因所在。(2)137Cs属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其坡面分布格局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地形这一结构性因素在其中所施加的影响,示踪土壤侵蚀的结果也应更为全面、合理,并具有宏观性。210Pbex的空间相关性很弱,说明其对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有着更为敏感的响应,在揭示坡面侵蚀的细部特征方面应能做得更好。(3)137Cs与210Pbex坡面分布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方面说明两者在初始沉降布局、部分理化性质,以及对各种变异影响因素的响应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在提示,两者示踪土壤侵蚀进程的结果很难通过数学模型的调整而达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137Cs与^210pbex 坡面分布特征 空间异质性 ARCGIS 宁镇地区
下载PDF
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_(ex)的田间原位测定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勇 李俊杰 +2 位作者 Roger Funk 李璐 张晴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617,共6页
原位现场γ谱仪具有快速准确监测土壤中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的潜力,可以解决传统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土壤侵蚀在选择参考点和测定时间过长问题。本研究应用现场γ谱仪(ISOCS,In-situObject Counting System),对内蒙古锡林浩特... 原位现场γ谱仪具有快速准确监测土壤中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的潜力,可以解决传统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土壤侵蚀在选择参考点和测定时间过长问题。本研究应用现场γ谱仪(ISOCS,In-situObject Counting System),对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土壤中137Cs和210Pbex的含量进行了田间原位(不采样)测定,并与室内γ谱仪测定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现场γ谱仪的探头离地面1m,采用90度准直器,测量时间保证3600s以上时,测定的土壤中137Cs面积浓度与室内测定结果一致,二者的平均偏差为8%,表明现场γ谱仪测定具有较高精度,是快速评价土壤侵蚀速率的有效技术;210Pbex的原位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室内测定结果,可能由于测定时间较短所致。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测定具有时间短、精度高的优点,可以克服传统采样造成的空间变异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CS 田间测定 ^^137CS ^^210pbex 内蒙古草原
下载PDF
^(210)Pb_(ex)示踪法应用于非耕作土壤侵蚀的研究探讨
7
作者 王小雷 杨浩 +2 位作者 张明礼 徐从安 王轶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50-12352,共3页
[目的]为更好地使用210Pbex示踪法测定土壤侵蚀速率提供依据。[方法]叙述210Pbex的来源、示踪原理与土壤中210Pbex的计算方法,探讨210Pbex在非耕作土壤中的深度分布及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结果]210Pbex在非耕作土壤剖面中存在于0~16... [目的]为更好地使用210Pbex示踪法测定土壤侵蚀速率提供依据。[方法]叙述210Pbex的来源、示踪原理与土壤中210Pbex的计算方法,探讨210Pbex在非耕作土壤中的深度分布及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结果]210Pbex在非耕作土壤剖面中存在于0~16 cm处。从土壤表层自上而下,非耕作土壤和矮树林土壤中的210Pbex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指数降低。利用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ex来研究土壤侵蚀和沉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当核素随大气沉降到地表时,迅速被土壤颗粒吸附,通过其在土壤间的移动和有规律的分布模式可以示踪100年尺度上的土壤侵蚀速率。[结论]210Pbex示踪技术可以研究近100年的土壤再分配状况,在时间尺度上很好的弥补了示踪短周期的土壤再分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ex 非耕作地 土壤侵蚀速率
下载PDF
核素比率在土壤侵蚀区的应用探讨——以^(210)Pb_(ex)/^(137)Cs为例
8
作者 高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49,171,共4页
环境放射性核素7B e、137C s和210Pb为测量土壤侵蚀和沉积速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一核素进行示踪研究很难精确测量,而核素比率的方法作为有益的补充,能够精确测量土壤侵蚀量的多少。这篇文章介... 环境放射性核素7B e、137C s和210Pb为测量土壤侵蚀和沉积速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一核素进行示踪研究很难精确测量,而核素比率的方法作为有益的补充,能够精确测量土壤侵蚀量的多少。这篇文章介绍W a llbrink和M urray在S t.H e lens森林区用210Pbex/137C s方法测量土壤侵蚀的情况,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对此也提出在应用核素比率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比率 土壤侵蚀 ^^210pbex/^137Cs法
下载PDF
Assessing Soil Erosion Rates on Manually-Tilled Hillslopes in the Sichuan Hilly Basin Using ^(137)Cs and ^(210)Pb_(ex) Measurements 被引量:17
9
作者 ZHENG Jin-Jun HE Xiu-Bin +3 位作者 D. WALLING ZHANG Xin-Bao D. FLANAGAN QI Yong- Q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Purple soi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Hilly Basin and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erosion, especially on the cultivated slope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rosion rates is, however, difficult due to sma... Purple soi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Hilly Basin and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erosion, especially on the cultivated slope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rosion rates is, however, difficult due to small size of the plots of the manually-tilled land, the complex land use, and steep hillslopes. ^137Cs and ^210Pbex (excess ^210Pb) trac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erosion rates associated with slope-land under hoe tillage in Neijiang of the Sichuan Hilly Basin. The ^137Cs and ^210Pbex inventories at the top of the cultivated slope were extremely low, and the highest inventories were found at the bottom of the cultivated slope. By combining the erosion rates estimates provided by both ^137Cs and 21~Pbex measurements, the weighted mean net soil loss from the study slope was estimated to be 3 100 t km^-2 year^-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6 930 t km^-2 year^-1 reported for runoff plots on a 10° cultivated slope at the Suining Station of Soil Erosi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erosion rates on the steep agricultural land showed that hoe tillag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redistribution along the slope. Also, traditional farming practices had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ducing soil loss, leading to a lower net erosion rate for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hoe tillage ^^210pbex purple soil soil erosion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137Cs and ^210Ppb in sediments of tidal flats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被引量:11
10
作者 LIU Zhiyong PAN Shaoming LIU Xuying GAO Jian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91-108,共18页
Seven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ediment zones of tidal flats at Xin- yanggang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in August 2007. Sediment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nd radioisotopes of ^137Cs and ^210Ppb analysis were... Seven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ediment zones of tidal flats at Xin- yanggang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in August 2007. Sediment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nd radioisotopes of ^137Cs and ^210Ppb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se cores. Sediment rates of the cores and radioisotopes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sediment in different zones of the tidal flat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137Cs and ^210Ppb activities in sediments co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ch tidal zone had experienced different evolution phases, hydrological dynamics in the tidal flats made the grain-size of the surface sediment change gradually. ^137Cs and ^210Ppb activities on the superficial layer of the cores varied spatially and the reason was discussed. On tidal flats, the fluctuation of ^137Cs and ^210Ppb activities in the cores reflected the special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Vegetation affects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137Cs and ^210Ppb in the upper depths. ^137Cs and ^210Ppb chronology got the comparable average sediment rates on the tidal fl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37Cs and ^210Ppb in the cores reflected various depositional dynamical environments in different tidal zones and gave information on the different evolvement phases of the tidal zone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grain-size distribution, texture of the cores, sediment rates and topography, the evolution lines of the tidal flat were re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flats grain-size information ^^137Cs and ^^210Ppb dating sediment rates north Jiangsu province
下载PDF
^210Pbex在土壤中的深度分布和通过^210Pbex法求算土壤侵蚀速率模型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信宝 D.E.Walling +1 位作者 冯明义 文安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2-506,共5页
中国和英国的3个土壤剖面给出了非农耕地和农耕地土壤中。210Pbex和137Cs的深度分布,这两种核素的深度分布非常相似,非农耕地核素的最大浓度出现在土壤表层,向下浓度呈指数急剧降低;农耕地核素基本均匀分布于犁耕层深度内.中国黄土高原... 中国和英国的3个土壤剖面给出了非农耕地和农耕地土壤中。210Pbex和137Cs的深度分布,这两种核素的深度分布非常相似,非农耕地核素的最大浓度出现在土壤表层,向下浓度呈指数急剧降低;农耕地核素基本均匀分布于犁耕层深度内.中国黄土高原的210Pbex本底值为573 mBq/cm2,略高于英国的520 mBq/cm2.20世纪50~70年代核试验产生的137Cs在土壤中呈非稳定态分布,而土壤中的天然核素210Pb在土壤环境和侵蚀过程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呈稳定态分布.因此,土壤中210Pbex的质量平衡不同于137Cs.根据210Pbex连续沉降、衰变和流失的过程,推导出非农耕地和农耕地土壤中210Pbex稳定态分布的质量平衡模型,用以计算土壤侵蚀速率.此外,还给出了通过无侵蚀草地土壤中210Pbex的深度分布,求算农耕地210Pbex表层富集系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分布 ^^210pbex 稳定态 土壤侵蚀 侵蚀量 侵蚀速率 表层富集系数
原文传递
闽北古亭水库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12
作者 叶宏萌 李青玉 +4 位作者 华伟平 苏丽鳗 左邦瑞 陈菱 林江玲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48-52,共5页
通过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估算水库沉积物柱芯年代,以水库竣工时间为起始时间建立了古亭水库沉积物的年代序列。运用沉积物粒度组分分析54年来水库沉积对气候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2010年前沉积速率变化幅度较小,沉积环境较... 通过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估算水库沉积物柱芯年代,以水库竣工时间为起始时间建立了古亭水库沉积物的年代序列。运用沉积物粒度组分分析54年来水库沉积对气候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2010年前沉积速率变化幅度较小,沉积环境较为稳定,而2010年后沉积速率变化幅度较大,该时期异常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根据中值粒径特征并结合年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变化,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库沉积物的影响:(1)中值粒径与降雨量变化整体对应性不高,不过对于部分特殊降水年份仍具有指示作用。如1971年枯水年,中值粒径相应的出现了谷值;1998年丰水年,中值粒径相应地出现了峰值。(2)在2012年前中值粒径变化呈上升趋势对应了气候的升温,在2012年后中值粒径与气温变化同步性下降,该阶段主要反映流域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137)Cs ^^(210)pbex 气温 降雨量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现代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孟伟 雷坤 +4 位作者 郑丙辉 王福 王宏 李建芬 李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2,共6页
利用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的210Pbex和137Cs活度测定结果,计算了潮间带现代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砂质区(道沟子至独流减河)1955~1963年的沉积速率为3.43~4.06cm/a,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65~1... 利用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的210Pbex和137Cs活度测定结果,计算了潮间带现代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砂质区(道沟子至独流减河)1955~1963年的沉积速率为3.43~4.06cm/a,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65~1.59cm/a;泥质区(歧口附近)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81cm/a.上述结果说明潮间带砂质区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生快速沉积作用,60年代之后沉积作用变缓.这可能是由于华北地区在该时段具有丰沛的降水和入海水沙,为潮间带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60年代以后沉积作用变缓可能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入海水量减少和由此导致的物源减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沉积速率 ^^210pbex ^^137CS
下载PDF
中国湖泊沉积物^(137)Cs和^(210)Pb_(ex)断代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信宝 龙翼 +1 位作者 文安邦 贺秀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137)Cs和^(210)Pb_(ex)是湖泊沉积物断代常用的两种核素,沉积物中核素的深度分布,不但随核素的大气沉降量变化,也与流域环境变化和沉积后核素的再分布有关。我国环境复杂,人类活动强烈,^(137)Cs和^(21)Pb_(ex)深度分布的非理想曲线常... ^(137)Cs和^(210)Pb_(ex)是湖泊沉积物断代常用的两种核素,沉积物中核素的深度分布,不但随核素的大气沉降量变化,也与流域环境变化和沉积后核素的再分布有关。我国环境复杂,人类活动强烈,^(137)Cs和^(21)Pb_(ex)深度分布的非理想曲线常见于我国一些湖泊的沉积物。本文简要介绍了湖泊沉积物^(137)Cs和^(21)Pb_(ex)深度分布理想曲线和断代基本原理,在参阅大量有关中国湖泊沉积物^(137)Cs和^(21)Pb_(ex)断代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137)Cs和^(21)Pb_(ex)非理想深度分布曲线的解译和沉积物断代的几个常见问题。主要观点如下:1)我国湖泊沉积物不存在所谓的1974年和1986年蓄积峰;2)一些湖泊沉积出现的非单峰型^(137)Cs深度分布曲线,可能与人类活动或湖流扰动湖泊底泥、流域侵蚀产沙环境变化和^(137)Cs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补给等因素有关;3)沉积物中的核素垂向运移,不改变剖面中1963年^(137)Cs蓄积峰的位置,不影响其断代标志意义;4)流域环境突发事件引起的沉积剖面中的^(137)Cs和^(21)Pb_(ex)明显异常,是断代的可靠标志等。最后介绍了根据沉积剖面^(137)Cs和^(21)Pb_(ex)总量与本底值对比,求算沉积速率的核素质量平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断代 ^^137CS ^^210pbex 湖泊
原文传递
^(210)Pb_(ex)沉积通量突发增大对湖泊生产力的指示——以程海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万国江 陈敬安 +2 位作者 胥思勤 吴丰昌 P.H.Santschi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210Pb沉积计年的基本假设是大气沉降并经由湖水转入沉积物的210Pbex通量稳定。当沉积速率相对稳定时,沉积物中210Pbex的比活度将随沉积年代呈指数衰减.湖泊水体中的210Pbex主要随有机微粒的沉降而进入沉积物.如果湖泊水体中有机质沉积... 210Pb沉积计年的基本假设是大气沉降并经由湖水转入沉积物的210Pbex通量稳定。当沉积速率相对稳定时,沉积物中210Pbex的比活度将随沉积年代呈指数衰减.湖泊水体中的210Pbex主要随有机微粒的沉降而进入沉积物.如果湖泊水体中有机质沉积通量出现突发增大时,则可能显著地增大210Pbex被清洗而转入沉积物的通量.这种突发性清洗效应,一方面显然不符合210Pb沉积计年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可能指示湖泊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明显变化.根据云南程海近代沉积物210Pbex垂直剖面的特殊变化,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沉积物柱芯于1997年6月采自程海深水湖区.137Cs比活度垂直剖面呈现出3峰特征,给出了可靠的计年结果并显示出近几十年间沉积物堆积的稳定性.而210Pbex比活度垂直剖面呈现出特异的峰值分布,并与Corg垂直剖面相似.这一现象可能与制约210Pbex转入沉积物的机制有关.程海沉积物中Horg/Corg和Corg/Norg原子比平均值分别为5.51和7.04,表明其有机质主要源于内生藻类残骸.根据沉积物有机质“沉降-降解-堆积”的3阶段特征,模拟计算出1970年以来有机碳Corg曜的沉积通量(F(Corg)).不同年代引210Pbex的沉积通量(F(210Pbex))与F(Corg)显示出很好的同步关系.特别是1972~1974年和1986~1989年的两个时段,二者同步增大.F(Corg)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ex沉积通量 突发性清洗效应 湖泊初级生产力 程海 有机质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210)Pb_(ex)和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小雷 杨浩 +1 位作者 顾祝军 张明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65-2571,共7页
对比分析了两个不同营养湖泊抚仙湖和滇池湖中心部位沉积物柱芯放射性核素210Pbex和营养盐(TOC、TN和TP)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两个湖泊不同湖区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与营养盐(TOC、TN和T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个湖泊沉积物柱芯中... 对比分析了两个不同营养湖泊抚仙湖和滇池湖中心部位沉积物柱芯放射性核素210Pbex和营养盐(TOC、TN和TP)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两个湖泊不同湖区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与营养盐(TOC、TN和T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个湖泊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和营养盐各个指标的垂向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上滇池沉积物柱芯中210Pbex的波动变化幅度略高于抚仙湖.滇池表层沉积物中210Pbex较为紊乱的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物中Pb的物理化学迁移有关.沉积物中营养盐各个指标的变化则与特定历史时期不同强度的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密切相关.放射性核素210Pbex和营养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与两个湖泊或同一湖泊不同湖区的营养水平高低有关,其变化关系为富营养化湖泊滇池>贫营养湖泊抚仙湖,抚仙湖北岸>南岸.就单个营养盐指标与210Pbex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言,TOC最强,TP次之,TN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ex 营养盐 沉积物 抚仙湖 滇池
原文传递
土壤剖面中^(210)Pb_(ex)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土壤侵蚀示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晓燕 田均良 杨明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1-585,共5页
210Pb由于在环境中特殊的分配关系及其在土壤中迁移性小、极易被土壤细颗粒吸附等特性而被视为良好的示踪剂,210Pb的沉降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可示踪百年尺度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具有初始分布及其在未扰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出土表含... 210Pb由于在环境中特殊的分配关系及其在土壤中迁移性小、极易被土壤细颗粒吸附等特性而被视为良好的示踪剂,210Pb的沉降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可示踪百年尺度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具有初始分布及其在未扰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出土表含量最高,随深度增加含量减少的分布特征。在耕作土壤中由于耕作混合作用210Pbex呈均匀分布。评述了目前用到的210Pbex侵蚀模型重量逼近模型和质量平衡模型,210Pbex与其它核素(137Cs、7Be)复合示踪研究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是核素示踪的一大亮点。提出了210Pbex示踪土壤的优点和应用210Pbex示踪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210pbex 分布特征 土壤侵蚀 复合示踪 迁移性 水土保持
原文传递
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构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勇 张晴雯 +1 位作者 章力建 蔡典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3,共5页
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已经成为研究我国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论述137Cs2、10Pbex7、Be的来源和示踪原理入手,提出了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构思,主要包括:查明... 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已经成为研究我国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论述137Cs2、10Pbex7、Be的来源和示踪原理入手,提出了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构思,主要包括:查明农业景观系统中污染物质的本底值,辨析污染物来源和传输路径,评价不同农艺措施和土地利用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性,建立基于环境核素示踪的农业立体污染分布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立体污染 ^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210pbex、^7Be) 时空格局 预测与防治 核素示踪技术 环境放射性 污染物质 农业 立体 构思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沉积物中物质来源解析——来自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的证据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武辉 余锦萍 +5 位作者 余克服 刘昕明 莫珍妮 宁秋云 李英花 李玉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1-630,共10页
沉积物的物质来源问题是海洋沉积学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沉积柱样为例,在过剩^(210)Pb法构建良好的年代框架基础上,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解析沉积物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来源问题。结果显示:基于... 沉积物的物质来源问题是海洋沉积学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沉积柱样为例,在过剩^(210)Pb法构建良好的年代框架基础上,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解析沉积物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来源问题。结果显示:基于δ^(13)C指标获得的沉积物中海源和陆源有机物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95.0%和5.0%;基于Al、Cu、^(40)K、^(226)Ra多种代用指标的端元混合模型计算沉积物中生物成因和碎屑成因的无机物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64.1%和35.9%;而沉积物中Pb分布无法满足端元混合模型的结果,说明存在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进一步构建沉积柱样中基于δ^(13)C的陆源有机物和基于^(40)K的生源无机物的贡献比例的年代变化趋势,发现该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总之,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综合解析沉积物中物质来源问题,尝试探索多种物源识别的代用指标,为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来源 ^^(210)pbex定年 ^^(40)K ^δ^(13)C 珊瑚礁
下载PDF
210Pb(ex) depth distribution in soil and calibration models for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rates from 210Pb(ex) measurements 被引量:16
20
作者 ZHANGXinbao D.E.Walling +1 位作者 FENGMingyi WENAnb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8期813-818,共6页
Three soil cores collected from China and UK show the 210Pbex and 137Cs depth distribution on uncultivated and cultivated land. Depth distributions of the two nuclides are very similar. Those nuclide concentrations ar... Three soil cores collected from China and UK show the 210Pbex and 137Cs depth distribution on uncultivated and cultivated land. Depth distributions of the two nuclides are very similar. Those nuclide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in the top horizon and decrease exponentially with depth on uncultivated land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are almost uni-form throughout the plough layer as a result of mixing asso-ciated with cultiv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210Pbex reference inventory in the Loess Plateau is 573 mBq·cm-2, a little higher than 520.0 mBq·cm-2 in UK. Distribution of artificial fallout 137Cs, produced during the nuclear testing period of the late 1950s and 1960s, is in an unsteady state. In contrast,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allout 210Pbex is in a steady state un-der constant conditions of land environment and erosion processes for a long term, e.g. >100 years. Therefore, mass balances of 137Cs and 210Pbex in soil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its processes of continues deposition from the atmosphere, nature decay and losses with soil losses, 210Pbex steady state mass balance models for cultivated land as well as for uncul-tivated land a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soil erosion rates in this paper. Besides, the proportion of freshly deposited 210Pbex fallout removed by erosion on cultivated land can also be calculated from 210Pbex depth distribution at a reference site of uneroded permanent grass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ex 土壤侵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