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胶体与PO_4^(3-)、Cu^(2+)的作用及对微藻生长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新淮 张正斌 韩喜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6-779,共4页
利用超滤技术对海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分级处理来研究胶体与磷酸盐、痕量金属铜之间的作用,通过测定不同超滤膜处理过的海水中PO_4^(3-)、Cu^(2+)的质量分数,发现有相当量的PO_4^(3-)、Cu^(2+)被胶体吸附以胶体态存在,例如约有47%的Cu^(... 利用超滤技术对海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分级处理来研究胶体与磷酸盐、痕量金属铜之间的作用,通过测定不同超滤膜处理过的海水中PO_4^(3-)、Cu^(2+)的质量分数,发现有相当量的PO_4^(3-)、Cu^(2+)被胶体吸附以胶体态存在,例如约有47%的Cu^(2+)以胶体态存在,含有胶体的海水中PO_4^(3-)的质量分数也比不含胶体的海水中高;微藻培养实验发现,微藻在含有胶体的海水中生长情况较好,而在不含胶体的海水中生长最差,说明胶体也是影响微藻生长的一个因子.胶体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是胶体对微藻生长产生影响的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4^3- ^^CU^2+ 生长 胶体 超滤 微藻 海水 磷酸盐 铜(Ⅱ) 化学基础
下载PDF
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心肌K^+/Na^+、Mg^(2+)/Ca^(2+)、Zn^(2+)/Cu^(2+)比值变化的研究
2
作者 邵同先 邵聃 张苏亚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中K+/Na+/Mg2+/Ca2+/Zn2+/Cu2+比值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规律。方法用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区的模型,分别检测对照组心肌和实验组心肌中钾、钠、钙、镁、锌和铜值,然后计算K+/Na...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中K+/Na+/Mg2+/Ca2+/Zn2+/Cu2+比值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规律。方法用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区的模型,分别检测对照组心肌和实验组心肌中钾、钠、钙、镁、锌和铜值,然后计算K+/Na+、Mg2+/Ca2+、Zn2+/Cu2+比值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K+/Na+、Mg2+/Ca2+比值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K+/Na+比值在60 min、120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Zn2+/Cu2+比值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实验组缺血时间延长,Zn2+/Cu2+比值呈下降趋势,120 min组比15 min、30 min6、0 min组降低约1/2(P<0.01)。结论测定心肌梗死区K+/Na+、Mg2+/Ca/2+比值可以作为显示和判定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K^+/Na^+比值 ^^Mg^2+/Ca/^2+比值 ^^Zn^2+/Cu^2+比值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3
作者 乔秀丽 赵谦 田军 《高师理科学刊》 2005年第2期47-50,共4页
采用搅拌式光催化反应器,以中压汞灯作光源,甲基橙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SO42- 处理及Cu2+对Ti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SO42- 处理以及Cu2+ 的加入都能够提高TiO2 的光催化活性,在此反应体系中甲基橙的降解为一级反应,甲基橙的光催... 采用搅拌式光催化反应器,以中压汞灯作光源,甲基橙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SO42- 处理及Cu2+对Ti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SO42- 处理以及Cu2+ 的加入都能够提高TiO2 的光催化活性,在此反应体系中甲基橙的降解为一级反应,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与光强度成正比,TiO2 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50 mg/L,Cu2+的加入量为200μg/L时光催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 甲基 ^^CU^2+ ^^SO2^2-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NdSrCu_(1-x) Co_x O_(4-δ) and Sm_(1.8) Ce_(0.2) Cu_(1-x) Co_x O_(4-δ) (x:0–0.4) for NO decomposi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Jiguang Deng Lei Zhang Yunsheng Xia Hongxing Dai Hong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48-453,共6页
A series of single-phase T-structured NdSrCu 1-x Co x O 4-δ with oxygen vacancies and T -structured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x: 0–0.4) with oxygen excess were prepared using ultrasound-assisted citric ac... A series of single-phase T-structured NdSrCu 1-x Co x O 4-δ with oxygen vacancies and T -structured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x: 0–0.4) with oxygen excess were prepared using ultrasound-assisted citric acid complex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chniques such a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NO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NO-TPD).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NO. It was found that the NdSrCu 1-x Co x O 4-δ catalysts were of oxygen vacancies whereas the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ones possessed excessive oxygen (i.e., over-stoichiometric oxygen); with a rise in Co doping level, the oxygen vacancy density of NdSrCu 1-x Co x O 4-δ decreased while the over-stoichiometric oxygen amount of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increased. The NO-TPD results revealed that NO could be activated much easier over the oxygen-deficient perovskite-like oxides than over the oxygen-excessive perovskite-like oxides, with the NdSrCuO 3.702 catalyst showing the best efficiency in activating NO molecul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1.0% NO/helium, 2800 hr -1 , and 600–900°C,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NO decomposition followed the order of NdSrCuO 3.702 〉 NdSrCu 0.8 Co 0.2 O 3.736 〉 NdSrCu 0.6 Co 0.4 O 3.789 〉 Sm 1.8 Ce 0.2 Cu 0.6 Co 0.4 O 4.187 〉 Sm 1.8 Ce 0.2 Cu 0.8 Co 0.2 O 4.104 〉 Sm 1.8 Ce 0.2 CuO 4.045 , in concord with the sequence of decreasing oxygen vacancy or oxygen excess dens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the higher oxygen vacancy density and the stronger Cu 3+ /Cu 2+ redox ability of NdSrCu 1-x Co x O 4-δ account for the easier activation of NO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NO decomposition over the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like oxide catalysts NO decomposition oxygen nonstoichiometry ^^Cu^ 3+ /Cu ^^^2 ^^Cu^ 2 ^^/Cu^
下载PDF
单一和复合溶液中Cu^2+对三种土壤SeO3^2-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冯璞阳 刘娟娟 +2 位作者 梁东丽 胡斌 杨天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63-2572,共10页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塿土、黑土和红壤对单一Se O2-3及其与Cu2+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特征,并分析了Cu2+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的影响,旨在为揭示土壤中铜硒复合污染中金属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塿土、黑土和红壤对单一及C...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塿土、黑土和红壤对单一Se O2-3及其与Cu2+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特征,并分析了Cu2+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的影响,旨在为揭示土壤中铜硒复合污染中金属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塿土、黑土和红壤对单一及Cu2+-Se O2-3复合溶液中Se O2-3的吸附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24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且其对单一及复合溶液中Se O2-3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说明化学吸附是主要限速步骤.3种土壤对单一Se O2-3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R2>0.937),而先铜后硒、铜硒共同吸附处理Se O2-3的吸附却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28),表明加入Cu2+后,土壤对Se O2-3的吸附由单分子层化学吸附转变为多分子层表面吸附.当Se O2-3浓度为50μg·L-1时,Cu2+对塿土Se O2-3吸附无显著影响,而黑土和红壤的Se O2-3吸附却随Cu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Cu2+的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无显著影响.当Se O2-3浓度为200μg·L-1时,塿土对Se O2-3的吸附随Cu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黑土和红壤Se O2-3吸附量则呈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且当Cu2+浓度为160 mg·L-1时,其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达到显著影响(p<0.05).总之,在单一及复合溶液中土壤对Se O2-3的吸附随土壤类型而异,Cu2+的添加抑制了3种土壤对Se O2-3的吸附,且Cu2+添加顺序对Se O2-3吸附的影响与铜、硒离子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O3^2- ^^CU^2+ 竞争吸附 添加顺序 土壤
原文传递
重金属铜在黑土和棕壤中解吸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34
6
作者 于颖 周启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吸附态Cu2 + 在黑土和棕壤上的解吸行为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与棕壤相比 ,黑土吸附态Cu2 +解吸有更长的滞后阶段 ,黑土在Cu2 + 的吸附量低于 72 9 0 0mg·kg-1(Cu2 + 处理浓度小于 4 0mg·L-1) ,棕壤在Cu...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吸附态Cu2 + 在黑土和棕壤上的解吸行为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与棕壤相比 ,黑土吸附态Cu2 +解吸有更长的滞后阶段 ,黑土在Cu2 + 的吸附量低于 72 9 0 0mg·kg-1(Cu2 + 处理浓度小于 4 0mg·L-1) ,棕壤在Cu2 + 的吸附量低于 393 2 9mg·kg-1(Cu2 + 处理浓度小于 2 0mg·L-1)时 ,土壤吸附态Cu2 + 几乎不发生解吸 .2种土壤吸附态Cu2 + 的解吸率均较低 ,尤其是黑土 .在试验所采用的Cu2 + 处理浓度范围内 ,黑土与棕壤吸附态Cu2 + 的最高解吸率分别为 6 6 0 %和13 5 6 % .Freundlich方程为描述 2种土壤Cu2 + 等温解吸过程的最佳方程 .黑土和棕壤吸附态Cu2 + 的解吸速率均较快 ,在4 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 .描述黑土和棕壤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双常数速率方程 ,其次为Elovich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解吸 热力学 动力学 黑土 棕壤
下载PDF
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中硫代硫酸盐的消耗 被引量:29
7
作者 童雄 张艮林 普传杰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2,77,共5页
分别从模拟浸出环境和实际浸金过程两个方面研究硫代硫酸盐的消耗规律。S2O32-的损失率基本上随Cu2+浓度和NH4+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H由8.00升高到9.70时溶液中的S2O32-不但没有损耗,反而有所增加。在氨性溶液中,SO42-存在的条件下,随Na2... 分别从模拟浸出环境和实际浸金过程两个方面研究硫代硫酸盐的消耗规律。S2O32-的损失率基本上随Cu2+浓度和NH4+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H由8.00升高到9.70时溶液中的S2O32-不但没有损耗,反而有所增加。在氨性溶液中,SO42-存在的条件下,随Na2SO3添加量增加,溶液中S2O32-损失率急剧下降,最后甚至出现溶液中S2O32-浓度快速升高的现象。用(NH4)2CO3代替(NH4)2SO4,最终溶液中S2O32-的损失率都很大。硫代硫酸盐浸金法具有较强的抗外来阳离子干扰的能力。实际矿样柱浸过程与搅拌浸出静置过程中硫代硫酸盐的损耗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性硫代硫酸盐 浸金 (NH4)2SO4 ^^SO4^2- Na2SO3 ^^NH4^+ ^^CU^2+ 损失率 消耗规律 氨性溶液 离子干扰 搅拌浸出 浓度 添加量 增大 损耗
下载PDF
过渡金属取代的钨铝杂多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性质
8
作者 苏占华 徐学勤 +2 位作者 马慧媛 唐晓梅 周百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用分步设计法合成了以铝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与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K4,6,7[AlM(OH2)W11O39]·xH2O(M=V5+、Cr3+、Mn2+、Fe3+、Co2+、Ni2+、Cu2+、Zn2+、Cd2+)。采用IR、UV、XRD、183W和27AlNMR等对配... 用分步设计法合成了以铝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与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K4,6,7[AlM(OH2)W11O39]·xH2O(M=V5+、Cr3+、Mn2+、Fe3+、Co2+、Ni2+、Cu2+、Zn2+、Cd2+)。采用IR、UV、XRD、183W和27AlNMR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配合物具有Keggin结构;循环伏安法对该系列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表明,其氧化还原过程为不可逆的两电子还原,配合物的磁化率测试均表现为顺磁性,还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配合物 过渡金属 表征 Keggin结构 制备 氧化还原过程 ^^Cr^3+ ^^Mn^2+ ^^Fe^3+ ^^CO^2+ ^^Ni^2+ ^^Cu^2+ ^^Zn^2+ ^^^27AL 循环伏安法 过渡元素 中心原子 性质研究 热稳定性 设计法 ICP 化学式 XRD NMR 不可逆 顺磁性 磁化率
下载PDF
Ce和Co对Cu-ZSM-5催化分解NO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晓 韩飞 +4 位作者 张媛媛 王晓霏 乔晓磊 金燕 樊保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7-885,共9页
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e和Co掺杂的Cu-ZSM-5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plasma,ICP)、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X射线光电、H^2-程序升... 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e和Co掺杂的Cu-ZSM-5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plasma,ICP)、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X射线光电、H^2-程序升温还原(temperature programmedreduction, TPR)、 O^2-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分解NO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显示不存在CO物种,H^2-TPR表征发现掺杂Ce改性后Cu^+与Cu^2+耗氢量差值增大,说明Ce改善了Cu物种分散,防止溶液中Cu(OH)^+聚集,同时Ce^3+与Cu^2+竞争交换位点,Cu^2+/Cu(OH)^+降低,活性中心{Cu^2+-O^2--Cu^2+}^2+增加。O^2-TPD结果表明掺杂Co的样品中非晶格氧的脱附量大于未掺杂样品,掺杂Co有利于{Cu^2+-O^2--Cu^2+}^2+与{Cu^+--Cu^+}^2+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Ce和Co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活性{Cu^2+-O^2--Cu^2+}^2+物种并促进了它在NO分解过程中与{Cu^+--Cu^+}^2+间的转换,增强了NO的分解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将Ce和Co共掺杂到Cu-ZSM-5催化剂中可在空速1200h^-1、最佳反应温度550℃时将NO分解转换率从52%提高到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 CU-ZSM-5 NO分解 Ce和Co掺杂 ^^{Cu^2+-O^2--cu2^+}^2+ 氧脱附
下载PDF
Cu-ZSM-5催化分解燃煤烟气中NO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 王晓霏 +2 位作者 乔晓磊 金燕 樊保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8-456,共9页
NO直接催化分解的脱硝方法避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使用NH3带来的空预器堵塞和催化剂中毒等缺点,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脱硝新方法。Cu离子交换的ZSM-5分子筛体现了较高的NO分解活性。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系列Cu-ZSM-5催化剂并用于直接催... NO直接催化分解的脱硝方法避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使用NH3带来的空预器堵塞和催化剂中毒等缺点,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脱硝新方法。Cu离子交换的ZSM-5分子筛体现了较高的NO分解活性。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系列Cu-ZSM-5催化剂并用于直接催化分解烟气中NO。对比了ZSM-5分子筛硅铝比、交换液Cu离子浓度、交换温度等制备条件和反应温度、反应空速、O_(2)体积分数等反应条件对Cu-ZSM-5催化分解NO性能的影响。考虑催化效率和催化剂处理能力及实际燃煤电厂烟气环境,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是硅铝比为25、Cu^(2+)浓度为0.01 mol/L、交换温度为40℃,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为550℃、空速为1200 h^(-1)、O_(2)体积分数为5%。最佳条件下Cu-ZSM-5的NO分解转化率接近50%。利用ICP-OES,XRD,BET,SEM,TEM,O_(2)-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获得了反应条件和制备条件对Cu-ZSM-5催化分解NO性能的影响机理。分子筛硅铝比决定了可交换的Cu物种含量,较低的硅铝比可提供更多的交换位点,Cu^(2+)浓度通过影响水解产物Cu(OH)+的含量间接改变Cu-ZSM-5的交换度,较低的交换温度不利于Cu^(2+)水解形成活性中心前驱体Cu(OH)^(+),而较高的交换温度会导致水解过程向2步水解方向移动,形成非活性CuO。升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并加速O_(2)从活性中心脱离,空速越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时间越长,O_(2)体积分数越低活性中心{Cu^(2+)-O^(2-)-Cu^(2+)}^(2+)的脱氧循环再生性能越强,催化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SM-5 NO分解 制备条件 反应条件 ^^{Cu^(2+)-O^(2-)-Cu^(2+)}^(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