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于/关于论文电影的表演:让-吕克·戈达尔在《我们的音乐》中扮演让-吕克·戈达尔
1
作者 吉晓倩(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论文电影”是一种实验性的、杂糅的、自反的形式,跨越类型界限,系统性地运用讲述者面对观众直接陈说的手法。其本质是开放且不稳定的,因此,它是以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其修辞关注,将其成形的过程融入文本,任由答案从具身观者的立场上浮现... “论文电影”是一种实验性的、杂糅的、自反的形式,跨越类型界限,系统性地运用讲述者面对观众直接陈说的手法。其本质是开放且不稳定的,因此,它是以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其修辞关注,将其成形的过程融入文本,任由答案从具身观者的立场上浮现。我要论述的是,表演在让-吕克·戈达尔的论文电影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跟蒙太奇一样,是电影制作者和电影、观众和电影、电影和意义之间最明显的协商空间。《我们的音乐》(Notre musique,2004)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戈达尔在其中扮演了他自己。我认为,交流协商(communicativenegotiation)既是《我们的音乐》的主题,也是其文本策略。正是通过演员表演语域的变化,影片的精神特质——彻底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才得以充分实现,并在具身观者眼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让-吕克·戈达尔 表演 交流协商 作者自我呈现 《我们的音乐》
原文传递
再见电影?让-吕克·戈达尔的《再见语言》——处在历史边缘的3D影像 被引量:1
2
作者 敖柏(译) 史伟(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共14页
本文分析了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以下简称为戈达尔)的3D长片《再见语言》(Adieu au langage,2014),该片是对电影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美学的回顾与思考,唤起了这一媒介的历史和记忆,并通过现代3D影像设备将之重新定义。《... 本文分析了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以下简称为戈达尔)的3D长片《再见语言》(Adieu au langage,2014),该片是对电影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美学的回顾与思考,唤起了这一媒介的历史和记忆,并通过现代3D影像设备将之重新定义。《再见语言》在包括导演自己在内的许多人早已宣布电影这一媒介消亡的历史性时刻,向电影或至少是电影这一概念和电影语言(片名中的“langage”)说“再见”(片名中的“adieu”)。通过《再见语言》,导演在视觉和声音上完成了一次信息量巨大的历史编纂研究。电影3D化的影像是对电影历史(或多重历史)的映射,涵盖的内容包括不断演变的技术,以及电影超越“诞生”与“死亡”(或多重死亡)的历史轨迹。置身于3D和2D之间,现在和过去之间,电影的“死亡”及可能的“复活”之间,《再见语言》是一部揭示性的历史编纂研究,其3D影像既是在历史的边缘向电影告别,也是在为电影未来的重新构建和重新表达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再见语言》 历史编纂 历史 让-吕克·戈达尔 技术
原文传递
让-吕克·戈达尔与瓦尔特·本雅明:元历史、辩证意象和世俗神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惠政(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7,共14页
迄今为止,尽管人们认识到了瓦尔特·本雅明对让-吕克·戈达尔电影的影响,但是深入比较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详细解读了戈达尔的政治纪录片的制片过程,借助大量本雅明的作品来加以阐释,既包括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和未发表... 迄今为止,尽管人们认识到了瓦尔特·本雅明对让-吕克·戈达尔电影的影响,但是深入比较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详细解读了戈达尔的政治纪录片的制片过程,借助大量本雅明的作品来加以阐释,既包括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和未发表的片段,也包括一部后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本文不仅展现了本雅明的历史书写和戈达尔的电影在方法论层面的异曲同工之处,还进一步启发观众思考哲学、语言学、元历史和美学议题,其中涉及新的分析角度,可供进一步比较研究。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梦和幽灵的出场在二人的救赎史学中的重要之处;第二部分确定了辩证思维、意象和语言的问题,研究了本雅明和戈达尔实践和理论方法的具体特点;第三部分思考了历史时间的神学和弥赛亚解释,分析了两人作品在伦理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详尽谱绘了本雅明的作品片段在戈达尔电影中出现的具体时刻,既为深入理解本雅明历史书写中神秘晦涩的表述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戈达尔的纪录影片提供了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瓦尔特·本雅明 电影与历史 辩证意象与语言 历史记忆 弥赛亚时间
原文传递
戈达尔的离世教给我们的那些事
4
作者 蔡文晟(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为什么让-吕克·戈达尔在其91岁高龄之际选择协助自杀这件事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因为,戈达尔就是历史。诚然,身为一个难以归类的创作者,戈达尔一生都活在一种绝对的孤立中,但这并非一种唯我、自恋式的状态,反之,充斥其间的各式群像... 为什么让-吕克·戈达尔在其91岁高龄之际选择协助自杀这件事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因为,戈达尔就是历史。诚然,身为一个难以归类的创作者,戈达尔一生都活在一种绝对的孤立中,但这并非一种唯我、自恋式的状态,反之,充斥其间的各式群像,早已成为世界的映照,言下之意,要说戈达尔其人其思最终何以泽被四方,其主因无非在此,而这个与赋形存在深层联结的关键现象,最后亦将成为他在面对生命乃至死亡时的极致解法:要走,就要走得无亏无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 ·戈达尔 历史 赋形 死亡 协助自杀
原文传递
论戈达尔《电影史》的图像政治、救赎精神与影像诗学
5
作者 程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图像将在复活时刻到来”,意指戈达尔在《电影史》中通过重新聚焦欧洲文化、艺术作品来复兴欧洲整体的“精神性”和新历史;通过拼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片段来完成电影在历史中的“未竟之业”;这些被蒙太奇复活的图像时刻和被救赎的... “图像将在复活时刻到来”,意指戈达尔在《电影史》中通过重新聚焦欧洲文化、艺术作品来复兴欧洲整体的“精神性”和新历史;通过拼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片段来完成电影在历史中的“未竟之业”;这些被蒙太奇复活的图像时刻和被救赎的电影精神在戈达尔的视觉场域中,作为“一种思想的形式”撕裂了历史的连续,摧毁了知识的确定,交织在其内部成为可看可感物,将政治和审美相连,从而构建成戈达尔自身的美学体制和诗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电影史》 欧洲艺术 影像诗学
原文传递
见木知林:戈达尔《电影社会主义》和《再见语言》中自然意象的政治语境
6
作者 祁勇(译) +1 位作者 刘传(译) 刘子轩(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共14页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最新的两部故事片《电影社会主义》(Film socialisme,2010)和《再见语言》(Adieu au langage,2014)因其显著的自然意象而引人注目,其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包括水和森林,以及作为《再见语言》主要“角...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最新的两部故事片《电影社会主义》(Film socialisme,2010)和《再见语言》(Adieu au langage,2014)因其显著的自然意象而引人注目,其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包括水和森林,以及作为《再见语言》主要“角色”之一的一只狗。从许多方面来说,这可以被视为戈达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影中开始的长期美学研究项目,包括该时期时而受到质疑的性别政治研究的延伸。戈达尔最新的两部电影还包含了对技术主义的历史政治性的抨击。戈达尔电影中的意象在其职业生涯的后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炼水平,然而由于这些意象极度碎片化,其中的自然景象无法与技术主义形成极端的对立。因此本文认为,这些难以理解且不稳定的电影形式标志着对拍摄某些新的政治现实的一种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电影社会主义 《再见语言》 自然 碎片化 阿多诺
原文传递
电影考古学与世纪记忆——戈达尔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松荣(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6,共8页
伊朗影评人尤瑟夫·伊沙布尔对让-吕克·戈达尔进行了长篇访谈,于2000年出版,对话内容主要围绕戈达尔的系列作品《电影史》展开。《电影史》系列是戈达尔基于他自身对电影史的反思和超越精神,历经数年完成的工程浩大、但极具实... 伊朗影评人尤瑟夫·伊沙布尔对让-吕克·戈达尔进行了长篇访谈,于2000年出版,对话内容主要围绕戈达尔的系列作品《电影史》展开。《电影史》系列是戈达尔基于他自身对电影史的反思和超越精神,历经数年完成的工程浩大、但极具实验色彩的非虚构作品,其内容的独特性以及语言的实验色彩,公映后不断引起争议、讨论和研究。本节选部分当中,戈达尔与伊沙布尔主要对《电影史》中复杂的视听蒙太奇、史事(实)、电影与历史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电影史》 档案星丛 电影考古学 蒙太奇
原文传递
戛纳电影节的“十面埋伏”
8
作者 萧枫 《半岛新生活》 2004年第3X期20-21,共2页
有这样两位导演,他们一年到头无论阴天晴天,鼻粱上都会雷打不动地架着一副墨镜这两个人,一个是法国的电影大师戈达尔,一个是中国香港的王家卫,今年的戛纳,戈达尔来了,王家卫也来了,当他们相遇,是否会有高手相见的惺惺相惜?而... 有这样两位导演,他们一年到头无论阴天晴天,鼻粱上都会雷打不动地架着一副墨镜这两个人,一个是法国的电影大师戈达尔,一个是中国香港的王家卫,今年的戛纳,戈达尔来了,王家卫也来了,当他们相遇,是否会有高手相见的惺惺相惜?而作为影迷,我们更关心的是:戈达尔与王家卫,谁的墨镜更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十面埋伏》 吕克·戈达尔 王家卫 《2046》 《史莱克2》
下载PDF
《筋疲力尽》对法国新浪潮的影响
9
作者 封璇 《神州》 2017年第14期47-47,共1页
法国新浪潮电影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其主要构成群体是反抗传统电影模式的年轻导演。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其中,让-吕克·戈达尔就是这一时期极... 法国新浪潮电影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其主要构成群体是反抗传统电影模式的年轻导演。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其中,让-吕克·戈达尔就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导演。其1960年上映的电影作品《筋疲力尽》被称为新浪潮的宣言书。该影片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法,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颠覆了当时普遍的电影形式。因此,本文就《筋疲力尽》这部影片,从戈达尔的破坏性美学以及重建观影关系来阐述其对新浪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疲力尽 让-吕克·戈达尔 破坏性美学
下载PDF
Changes in Philornis infestation behavior threaten Darwin's finch survival 被引量:2
10
作者 Sonia KLEINDORFER Katharina J. PETERS +2 位作者 Georgina CUSTANCE Rachael Y. DUDANIEC Jody A. O'CONNOR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42-550,共9页
The conservation behavior framework is useful to identify key linkages between behavior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 We apply this framework to a novel host-parasite system on the Galapagos Islands and ask if there have... The conservation behavior framework is useful to identify key linkages between behavior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 We apply this framework to a novel host-parasite system on the Galapagos Islands and ask if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in parasite oviposition behavior and host mortality patterns across the first decade (2004-2013) of its known association. The Dipteran parasite Philornis downsi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Darwin's finch nests in 1997 and is the biggest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Galapagos land birds. Host mortality has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Dipterans, pupation and pupae size are determined by access to host resources. Here,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 downsi flies are laying eggs in finch nests earlier in the nestling phase to maximize larval feeding time and therefore chance of pupation success before host death. The results show fewer 1st instar larvae later in the host nesting cycle in support of earlier egg laying behavior by female flies. Between 2004 and 2013, parasite intensity increased from -28 to -48 parasites per nest, host mortality increased from -50% to -90%, and host age at death decreased from -11 to -5 days. The earlier age at host death was correlated with fewer pupae (from -50% to -20%) and smaller pupae size (-10% decrease). Changes in parasite behavior reveal new fitness costs to both the parasite and Darwin's finches. These findings un- derscore the need for urgent conservation action to save Darwin's finches from extinction due to a novel, lethal and introduced parasite [Current Zoology 60 (4): 542-550,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t mortality Parasite size Darwin's finches ECTOPARASITISM Camarhynchus Geospiz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