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9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electrocardiography in the elaboration of a new paradigm i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isturb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Andras Vereckei Gabor Katona +3 位作者 Zsuzsanna Szelenyi Gabor Szenasi Balint Kozman Istvan Karad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8-125,共8页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is associated with a favorable outcome only in patients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pattern and in patients with a QRS duration 〉 150 ms, in patients with non-LBBB...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is associated with a favorable outcome only in patients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pattern and in patients with a QRS duration 〉 150 ms, in patients with non-LBBB pattern with a QRS duration of 120-150 ms usually is not beneficial. After adjusting for QRS duration, QRS morphology was no longer a determinant of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CRT. In contrast to the mainstream view,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unfavorable CR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on-LBBB and a QRS duration of 120-150 ms is not due to the QRS morphology itself, but to less dyssynchrony and unfavorabl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ubgroup, such as more ischemic etiology and greater prevalence of mal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LBBB pattern. Further, the current CRT technique is devised to eliminate the dyssynchrony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LBBB pattern and inappropriate to eliminate the dyssynchrony in patients with non-LBBB pattern. We also hypothesized that electrocardiography may als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of interventricular and left intra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and the approximate location of the latest activated left ventricular (LV) region. To this end, we devised new ECG criteria to estimate interventricular and LV intra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and the approximate location of the latest activated LV region. Our preliminary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test activated LV reg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isturbance (NICD) pattern might be at a remote site from that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LBBB pattern, which might necessitate the invention of a novel CRT technique for patients with NICD patter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interventricular and LV intra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ECG criteria and a potential novel CRT technique might decrease the currently high nonresponder rate in patients with NICD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electrocardiography Heart failure
下载PDF
Bipolar Esophageal Electrocardiography by Using Standard Limb Leads
2
作者 刘先哲 陆再英 +2 位作者 赵华月 张存泰 蔡丽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The ear-xiphisternum distance (EXD, the distance from the low edge of the ear to the xiphisternal basis in supine position)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esophageal catheter insertion. ECGs recorded in the esophag... The ear-xiphisternum distance (EXD, the distance from the low edge of the ear to the xiphisternal basis in supine position)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esophageal catheter insertion. ECGs recorded in the esophagus with bipolar electrocardiography using standard limb lead (ESLL) and conventional unipolar lead (ECUL) were compared. 112 patients with sinus rhythm and 76 patients during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whose P-wave and QRS complex did not overlap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 sinus rhythm the amplitude of the P-wave in ESLL was larger and the T-wave was smaller than in ECUL. During PSVT, the P-wave was much clear and higher in each lead of ESLL than that in ECUL. The ideal range of esophageal ECG recording was situated between the end of EXD and 6. 5 cm proximal to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electrocardiography standard limb lead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下载PDF
A Simple Electrocardiographic Predictor of Early Recover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Stress Cardiomyopathy
3
作者 Kshamaya B. Panchamukhi Orlando Santana +1 位作者 Cesar A. Conde Gervasio A. Lam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7期673-679,共7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electr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that predict extent of early improvement in ejection fraction (EF) in patients with stress cardiomyopathy. Methods: We collected baseline clinical, ECG and imagin... Objective: To identify electr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that predict extent of early improvement in ejection fraction (EF) in patients with stress cardiomyopathy. Methods: We collected baseline clinical, ECG and imaging data and follow up echocardiography data on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ress cardiomyopath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eline ECG parameters and Delta EF was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sults: Median EF improved from 35% to 55% (p < 0.0001). Delta EF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 of leads with T inversion (p = 0.01) and QT interval (p = 0.02). The number of leads with T inversion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Delta EF (coefficient ?4.878, p = 0.04).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leads with T wave invers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d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the extent of early improvement of EF in patients with stress cardiomyopathy. Hence the ECG at initial presentation can be used as a simple tool to predict LV function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JECTION FRACTION CARDIOMYOPATHY electrocardiography
下载PDF
Electrocardiographic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4
作者 Mehmet Eyubogl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have an 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and electrocardiograph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cting cardiac side effects of COPD-related hypoxia.
关键词 electrocardiograph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QT interval QT dispersion Frontal plane QRS-T angle Fragmented QRS
下载PDF
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和院内死亡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春伟 杨凡 +3 位作者 胡越成 张敬霞 丛洪良 李曦铭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患者的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特点对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心电图特点与休克和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次全闭塞组比较,完全闭塞组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avR+avL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升高,QRS时限延长,而avR导联ST段抬高和avR+V1导联ST段抬高比例降低(P<0.01)。avR+a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0.97,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1.00。完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46.8%(44/94),次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14.1%(14/99)。在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QRS时限,休克,无侧支循环,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对于院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619、0.766、0.688、0.572、0.78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诊断特异度为0.82,敏感度为0.7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特异度为0.94。在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和无侧支循环患者中休克比例较高(P<0.05)。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患者未建立侧支循环,avR导联(包含avR+V1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82.4%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而在avR+avL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69.2%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结论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具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心电图特征可预测院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心电描记术 休克 左主干 完全闭塞 次全闭塞 院内死亡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运用
6
作者 何育兰 赵颖 +2 位作者 王芬 胡立珍 曾庆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6期861-866,共6页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开展相关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化疗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开展相关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化疗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根据体外测量法估算导管长度后行X线检测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应用腔内心电图根据P波的变化确认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观察两组患者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以及置管费用、置港舒适度和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港过程中对简单活动的影响程度及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X线摄片的优势,腔内心电图技术可有效辅助植入上臂输液港,减少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及置港费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成本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肿瘤患者 化学治疗 上臂输液港 并发症 舒适度
下载PDF
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及冠心病筛查
7
作者 艾海明 董哲 +2 位作者 葛静茹 米旺 刘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1265-1272,共8页
目的:为解决微弱心磁信号测量难题和验证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及冠心病筛查。方法:首先,分析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原理,并构建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框架。其次,设计主机控制器、磁通锁定环、信号调理模块等关键电路,... 目的:为解决微弱心磁信号测量难题和验证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及冠心病筛查。方法:首先,分析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原理,并构建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框架。其次,设计主机控制器、磁通锁定环、信号调理模块等关键电路,并研制软件系统和核心算法。最后,入组心脏健康、轻度心肌缺血和重度心肌缺血共计255例受检志愿者,分别同步心磁检查和冠脉造影术(CAG)检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受检者电流密度向量分布存在对等双极结构,心肌缺血受检者电流密度向量分布不存在对等双极结构;(2)心磁筛查与CAG筛查总体符合率Cr、总体Kappa值、重度缺血符合率、轻度缺血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22%、78.21%、86.79%、84.09%、86.67%;(3)心磁筛查结果真实性评价指标即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率、阴性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7.16%、84.41%、86.00%、86.67%、5.98、0.08。结论:心磁筛查和CAG筛查在心肌缺血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和一致性,超导心磁信号测量技术是一种准确又可靠的冠心病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磁信号 超导量子干涉器 逆向求解 心电信号 冠心病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僵硬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梁仪 徐良洁 王春靓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筛选反映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左心室僵硬度的敏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并评价其对HFpE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 目的筛选反映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左心室僵硬度的敏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并评价其对HFpE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入选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68例)和HFpEF组(8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HRV指标中能反映HFpEF患者左心室僵硬度的敏感指标,并对主要终点事件进行随访。结果在HRV指标中,SDANN预测HFpEF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达0.68(P<0.01),cut-off值90 ms。SDANN与左心室舒张期室壁应变呈负相关;SDANN越高,左心室僵硬度就越高。根据SDANN的cut-off值,HFpEF患者被分为高SDANN组(cut-off值≥90 ms,44例)和低SDANN组(cut-off值<90 ms,38例)。低SDANN组左心室僵硬度较低。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SDANN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较低SDANN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SDANN可作为HFpEF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左心室僵硬度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心电散点图解析策略之向量平移法
9
作者 景永明 申继红 +1 位作者 赵瑞 刘津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向量平移法是在充分了解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的作图原理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两图合参的分析方法,体现了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的优势互补关系。向量平移法不仅适用于二维Lorenz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综合分析,... 向量平移法是在充分了解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的作图原理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两图合参的分析方法,体现了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的优势互补关系。向量平移法不仅适用于二维Lorenz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综合分析,也适用于三维Lorenz散点图与三维差值散点图的综合分析。有向临界连通图是闭合的向量环,表明差值散点图满足向量守恒定律;正确标注有向临界连通图是向量平移的前提。疑难复杂病例的散点图分型复杂、规律性较隐蔽,利用两图合参的向量平移法能够充分揭示心电大数据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差值散点图特征点集互不重叠,能更好地实现编辑、选图等分析操作,使快速准确地分析疑难复杂动态心电图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向量平移法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所致QTc间期延长临床监测和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国防痨协会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4 位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初乃惠 聂文娟 李强 马丽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贝达喹啉、德拉马尼、氯法齐明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于提高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心电图的QTc间期延长,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师... 贝达喹啉、德拉马尼、氯法齐明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于提高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心电图的QTc间期延长,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监测和妥善处理。本共识旨在解决抗结核药物引发的QTc间期延长的临床监测和管理问题。依托公开发表的研究数据,以及参与专家的应用经验,经过深入的讨论,形成了关于抗结核药物导致的QTc间期延长的临床监测和管理的专业建议。希望本共识能够指导医生及时和规范地预防、发现、处理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QTc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心电描记术 QT延长综合征 药物毒性 病人医护管理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心肌复极心电图比较
11
作者 谢璇红 洪亚娇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心肌复极心电图(ECG)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27例CH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9例)...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心肌复极心电图(ECG)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27例CH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6例)。另选择同阶段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描记各组12导联ECG,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4组研究对象心肌复极异常ECG表现,比较观察组各亚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观察各组T波峰-末(Tp-Te)间期、QT间期离散程度(QTd)、QTc间期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p-Te间期、QTd、QTc间期均长于对照组(P<0.001)。AMI组患者ST段和T波异常率、Tp-Te间期、QTd、QTc间期以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0.001);UAP组以上指标均高于SAP组(P<0.001)。不同类型CHD患者Gensini积分均与Tp-Te间期、QTd、QTc间期呈正相关(P<0.05),其中AMI患者相关度最高。结论CHD患者较正常体检者Tp-Te间期、QTd、QTc间期均明显延长,CHD患者中AMI患者Tp-Te间期、QTd、QTc间期延长最为明显。不同类型CHD患者心肌复极ECG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心肌复极
下载PDF
基于心电网络系统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临床分析及应用
12
作者 冯艳 麦五久代·吐尔逊 阿尔祖古丽·麦麦提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9053例,共检出有危急值报告的患者376例。回顾性分析检出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总结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6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患者中有门诊患...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9053例,共检出有危急值报告的患者376例。回顾性分析检出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总结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6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患者中有门诊患者65例,住院患者311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通常出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在5大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在13小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中,以疑似心肌缺血或损伤、3~5 s的长PP间期发生率最高。男性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QT间期显著延长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小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主要来源科室是门诊和神经内科(住院)。结论动态心电图危急值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危急值情况存在差异,建议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还需密切关注门诊和神经内科两个科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网络系统 动态心电图危急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或损伤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小琴 陈文霞 +2 位作者 兰措卓玛 白玉婷 苏晓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基于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2例,随访5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102... 目的基于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2例,随访5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102例)和对照组(300例)。比较2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和心率变异性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MACE组年龄、糖尿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频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随访期间降糖类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80岁、LVEF<5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低频功率/高频功率>1.16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预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年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95%CI:0.749~0.854,P=0.000)、0.798(95%CI:0.752~0.844,P=0.000);高频功率预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年内不会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629(95%CI:0.566~0.692,P=0.000)。结论心率变异性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年内发生MACE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预后 预测 心率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下载PDF
新型柔性贴片式心电仪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陆艺蓓 金冬霞 +4 位作者 宋振春 马昊原 李彦 郝天旭 李曦铭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柔性贴片式心电仪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报警情况,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方法1443例受试者同时佩戴24 h的柔性贴片式心电仪和常规动态心电仪(对照),检验两者对心律失常诊断的有效性及一致性,统计远...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柔性贴片式心电仪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报警情况,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方法1443例受试者同时佩戴24 h的柔性贴片式心电仪和常规动态心电仪(对照),检验两者对心律失常诊断的有效性及一致性,统计远程心电的报警情况及仪器佩戴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检出心律失常987例,常规动态心电仪检出心律失常992例,心律失常诊断总符合率为98.7%。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测量平均心率(75.4±11.4)次/min,常规动态心电仪(71.5±12.1)次/min,2种仪器检测心率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92(95%CI:0.537~0.956),可重复性好。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正确报警例次率为100%。佩戴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期间皮肤瘙痒(0.28%vs.1.32%),皮肤过敏、红肿(0.14%vs.0.69%)和电极片脱落(0 vs.0.28%)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动态心电仪(P<0.05)。结论柔性贴片式心电仪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律失常 诊断 柔性贴片式心电仪 一致性
下载PDF
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15
作者 彭敏 伍勇 +2 位作者 虞桂芳 金莹莹 张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 探究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visfatin, V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复... 目的 探究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visfatin, V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和未复发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电图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联素、V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VF对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其中P波参数包括P波时限(P-wave duration, PWD)、最大PWD(maximum PWD,Pmax)、最小PWD、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 Pd)。结果 AF组术后PWD、Pmax和P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15±1.58)μg/L vs(11.43±2.26)μg/L],V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5±2.30)μg/L vs(6.23±1.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术前PWD、Pmax和Pd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VF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D、Pmax、Pd、VF为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脂联素为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WD、Pmax、Pd、脂联素、VF联合检测AF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各指标联合检测优于PWD、Pmax、Pd、脂联素、VF单独检测(Z=2.574,Z=2.567,Z=2.543,Z=2.554,Z=2.586,P<0.05)。结论 心电图P波参数以及血清VF升高、脂联素降低为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心电描记术 脂联素 内脏脂肪素
下载PDF
额面QRS-T夹角与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16
作者 王春芳 王佳 王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额面QRS-T夹角(fQRS-T)与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PE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99例,无效组41例。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额面QRS-T夹角(fQRS-T)与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PE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99例,无效组41例。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三尖瓣环平面收缩偏移(TAPSE)、右心房横径、右心房纵径、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和心电图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有效组舒张压和TAPSE明显高于无效组,心率、右心房横径、右心房纵径、PASP、fQRS-T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PSE(OR=1.406,95%CI:1.000~1.158,P=0.048)、PASP(OR=0.909,95%CI:0.852~0.969,P=0.003)、fQRS-T(OR=0.946,95%CI:0.901~0.993,P=0.025)是APE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电图指标fQRS-T与APE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评估APE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治疗 数据相关性 LOGISTIC模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电描记术 额面QRS-T夹角
下载PDF
基于心电信号图像特征及卷积神经网络的情绪识别研究
17
作者 李永康 方安成 +3 位作者 陈娅南 谢子奇 潘帆 何培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提高情绪识别的准确率,本研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心电(electrocardiography,ECG)信号图像特征的情绪识别方法。首先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然后提取ECG信号的时域波形图和时频图;最后,利用迁移学习和... 为提高情绪识别的准确率,本研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心电(electrocardiography,ECG)信号图像特征的情绪识别方法。首先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然后提取ECG信号的时域波形图和时频图;最后,利用迁移学习和双输入EfficientNetV2网络学习图像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并进行分类,得到对应的情绪类别。在公开数据集Amigos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在唤醒度、效价和优势度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1.63%,95.27%和92.32%。相较于其它情绪识别方法,本研究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识别 心电信号 特征提取 双输入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心磁图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18
作者 崔宇睫 周亚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心磁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心脏磁场变化的检测技术,可以反映心脏电生理变化的情况。因其具备高敏感度、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无伤害的特点,心磁图已经成为心脏疾病检测领域的新兴热点。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心磁图在心肌缺血、心律失... 心磁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心脏磁场变化的检测技术,可以反映心脏电生理变化的情况。因其具备高敏感度、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无伤害的特点,心磁图已经成为心脏疾病检测领域的新兴热点。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心磁图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室肥厚、心肌炎症及胎心监测等方面的检测准确性高于心电图等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尽管心磁图对各个心脏疾病的诊断标准尚未有明确共识,但是心磁图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就当前心磁图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磁图 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应用叠加图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
19
作者 王秀芳 申继红 +1 位作者 景永明 李世锋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叠加图的原理及其在动态心电图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例与形态信息有关的典型动态心电图病例(窦性心律+室性心律、窦性心律+房性心律、窦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双腔起搏器DDD工作方式+VAT工作方式),结合Lorenz散点图、心电瀑布... 目的探讨叠加图的原理及其在动态心电图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例与形态信息有关的典型动态心电图病例(窦性心律+室性心律、窦性心律+房性心律、窦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双腔起搏器DDD工作方式+VAT工作方式),结合Lorenz散点图、心电瀑布图、逆向技术分析并总结叠加图的原理及优势。结果室性心律呈宽QRS波形态,而窦性心律呈窄QRS波形态,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节律的快速分离;窦性心律P波直立,而房性心律P波倒置,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节律的快速分离;窦性心律P波直立,而交界性心律无P波,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节律的快速分离;双腔起搏器DDD工作方式下可见AP及VP双脉冲,而VAT工作方式下可见VP单脉冲,通过叠加图可实现两种起搏方式的快速分离。结论叠加图在分析包含形态信息变化的动态心电图中有独特优势,是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的另一高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叠加图 窦性心律 室性心律 房性心律 交界性心律 起搏方式
下载PDF
肥胖患儿体格测量指标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但扬华 刘洋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6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儿体格测量指标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收治的肥胖儿童76名,其中轻度肥胖组23名、中度肥胖组36名、重度肥胖组17名,选择同期于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肥胖患儿体格测量指标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收治的肥胖儿童76名,其中轻度肥胖组23名、中度肥胖组36名、重度肥胖组17名,选择同期于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儿童的一般资料、体格测量指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体格测量指标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测量指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肥胖儿童发病时间、血压、心电图、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儿童的身高、上部量、下部量、上下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胸围、腹围(AC)、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高于轻度肥胖组(P<0.05),重度肥胖组高于中度肥胖组(P<0.05);三组肥胖儿童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肥胖儿童BMI、体质量、胸围、WC、AC、臀围、WHR、WHtR高于对照组(P<0.05);BMI与SV呈正相关(r=0.564,P<0.001)。结论儿童肥胖程度越高,心脏结构、功能变化越显著,心脏病变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体格测量指标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