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例华支睾吸虫感染病例分析
1
作者 朱名超 朱娅 +2 位作者 舒玲 陈琴 陈艳丽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常常因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了2例轻度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特点、...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常常因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了2例轻度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致病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治认识,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钩虫 混合感染
下载PDF
2020—2023年某医院住院患者寄生虫检出情况及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王娟 秦胜君 +1 位作者 王诚诚 刘桂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3-17,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合川宏仁医院住院患者粪便标本寄生虫检出情况,并对寄生虫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来重庆合川宏仁医院治疗的1784例寄生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隐血等临床资... 目的了解重庆合川宏仁医院住院患者粪便标本寄生虫检出情况,并对寄生虫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来重庆合川宏仁医院治疗的1784例寄生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隐血等临床资料。分析和研究性别、职业、年份等寄生虫疾病发生情况,同时分析寄生虫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份样本对于寄生虫呈现出显著性(P<0.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2023年感染钩虫卵的比例为90.91%,高于平均水平的82.46%。从职业来看,农民、家务及待业、其他工种、无业、离退人员是感染寄生虫流行病的前5位。影响寄生虫病发生事件的因素是年份、年龄、职业。结论寄生虫流行病会因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份而出现差异。男性农民发生寄生虫病的概率较高,其中,钩虫卵感染位居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流行病 钩虫卵 住院患者 粪便标本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 Case Report on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CLM)
3
作者 Fredrick Sinyinza Charles Lukanga Kimera Linda Ndesipandula Lukolo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4年第9期353-357,共5页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CLM) is a zoonotic hookworm infection of dogs and cats commonly found in low-income countries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travellers to these regions. It is caused by invasion ...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CLM) is a zoonotic hookworm infection of dogs and cats commonly found in low-income countries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travellers to these regions. It is caused by invasion of the skin by the parasitic larvae of hookworms which, after entry, move under the skin causing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resulting in a single or multiple tracks. Patients commonly present with a progressive, itchy, erythematous serpiginous skin rash, affecting the feet, although it can affect any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he diagnosis is mainly clinical, based on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 can effectively be achieved with either albendazole or ivermectin. We present a case of a 7-year-old boy who was diagnosed with CLM after presenting to the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a progressive itchy rash with tracks on the left foot. Although CLM is a self-limiting disease, it causes a lot of suffering and, therefore, it is of public concern. There is a need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is disease among health workers, and to implement and promot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disease since the cause is 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aneous Larva Larva Migrans ZOONOSIS Tropical Disease PRURITUS hookworm Creeping Erup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hookworm Necator americanus infections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Jia-Xu Wang Cang-Sang Pan Li-Wang Cu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Objective:To develop a quau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hookworm inf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Methods:A real-time PCR method was designed hased on the intergenic regionⅡof ribosomal DNA of the hookworm Neeator a... Objective:To develop a quau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hookworm inf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Methods:A real-time PCR method was designed hased on the intergenic regionⅡof ribosomal DNA of the hookworm Neeator americanus.The deteetion limit of this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microscopy-hased Kato-Katz method.The real-time PCR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hookworm infection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Result:The real-time PCR method was specific for detecting Necator americanus infection,and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PCR or microscopy-based method.A preliminary survey for hookworm infection in villages of Fujian Province confirme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nokworm infections in the resident populations.In addition,the infection rate in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i of in men.Conclusions:A real-time PCR method is designed,which has increased detection sensitivity for more accurat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hookworm infections,especially when intensity of the infection needs to h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worm Detection method EPIDEMIOLOGY INFECTION RATE
下载PDF
Over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because of hookworm infec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Jia-Min Chen Xin-Mei Zhang +3 位作者 Liang-Jing Wang Yan Chen Qin Du Jian-Ting Ca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4期331-332,共2页
Hookworm infection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ause of anemia in endemic areas.The most common hookworm species are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d Necator americanus.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case of overt gastrointestinal b... Hookworm infection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ause of anemia in endemic areas.The most common hookworm species are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d Necator americanus.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case of over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use of hookworm infection.Capsule endoscopy revealed many hookworms in the lumen of proximal jejunum where active bleeding was seen.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lbendaz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ULE ENDOSCOPY hookworm infection Over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下载PDF
Chemotherapy-based Control of Ascariasis and Hookworm in Highly Endemic Areas of China:Field Observations and a Modeling Analysis
6
作者 WANG Jun LI Hua Zhong +2 位作者 CHEN Ying Dan LIU Chang Hua TANG Lin Hu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Objective Our objective wa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chemotherapy-based control of ascariasis and hookworm infection and make predic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eated mass treat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overa... Objective Our objective wa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chemotherapy-based control of ascariasis and hookworm infection and make predic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eated mass treat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overage in highly endemic areas of China. Methods Field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to acquire the ascariasis and hookworm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mean worm burden) at baseline, one month and one year later. We calculated model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n incorporated them into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to predict the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one year later.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emotherapy measures on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and mode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the proposed transmission control criteria under different chemotherapy measures. Results The predicted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one year from baseline were within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actual values. As treatment frequency or coverage increased, the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decreased. Model simulations show that many rounds of treatment are needed to maintain the prevalence at a low level in highly endemic areas of China. Conclusion We should selec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 frequency, coverage and drug efficacy according to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practical attainable conditions.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uld be used to help optimize the chemotherapeutic scheme aiming at specific parasitic species and areas, and to dir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 control criteria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ARIASIS hookworm CHEMOTHERAPY Field survey Mathematical modeling
下载PDF
2012、2021年泉州市泉港区寄生虫病调查分析
7
作者 刘小敏 曾菊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2012年与2021年泉州市泉港区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对比得出10年以来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为之后制定寄生虫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市泉港区在2012年和2021年检测的寄生虫病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年与2021年泉州... 目的探讨2012年与2021年泉州市泉港区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对比得出10年以来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为之后制定寄生虫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市泉港区在2012年和2021年检测的寄生虫病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年与2021年泉州市泉港区寄生虫病数据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做出总结性报告。结果2012年共检查1007人,检出肠道寄生虫一种,为钩虫,总感染人数33例,感染率为3.28%;2021年共检查1016人,检出肠道寄生虫两种,一种为钩虫,一种为蛲虫,钩虫总感染数2例,感染率为0.20%;蛲虫总感染数1例,感染率为0.10%,总感染率为0.30%。2012年涂岭镇的感染率最高为13.13%,前黄镇次之为2.40%,后龙镇为0.51%,界山镇为0.51%;2021年界山镇感染1例钩虫,感染率为0.50%;涂岭镇感染1例钩虫,感染率为0.49%;后龙镇感染1例蛲虫,感染率为0.50%。2012年感染群体中15~44岁感染人数最多,为14例;45~64岁感染人数次之,为13例。在2012年感染群体中,务农工作者感染31例,占感染总人数的93.94%。结论经多年以来的寄生虫病防治政策的引导,泉州市泉港区总体寄生虫病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呈现下降趋势。地区、年龄、职业对于感染寄生虫有影响,性别因素对于感染寄生虫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港区 寄生虫病 钩虫 蛲虫 感染 疫病防治
下载PDF
三明地区中老年人钩虫感染流行特征调查分析
8
作者 邓雪刚 《口岸卫生控制》 2023年第6期40-42,62,共4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三明地区中老年人钩虫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ato-Katz法对粪便的钩虫卵数进行准确的计数统计,在对钩虫虫种进行鉴定时选用试管滤纸培养法。结果共调查了4个村的200名中老年人,... 目的调查和分析三明地区中老年人钩虫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ato-Katz法对粪便的钩虫卵数进行准确的计数统计,在对钩虫虫种进行鉴定时选用试管滤纸培养法。结果共调查了4个村的200名中老年人,结果检出54名钩虫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27.00%。改水和改厕较差的村庄钩虫感染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者的分析表明,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年龄上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感染率也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感染钩虫的概率较高,需要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和改善卫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地区 中老年人 钩虫感染 流行特征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伊维菌素驱除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夏昭华 苏应龙 +8 位作者 姚善滢 沈炳荣 闻礼永 宋昌存 吴周库 邹以朝 孟见常 杨华林 陈炳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将166例肠道线虫感染者分成3组,其中2组口服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另1组口服噻嘧啶为对照。结果:顿服伊维菌素0.1mg/kg组55例,蛔虫、钩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8%和50%;顿服伊维菌素0.2mg/kg组54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的阴... 将166例肠道线虫感染者分成3组,其中2组口服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另1组口服噻嘧啶为对照。结果:顿服伊维菌素0.1mg/kg组55例,蛔虫、钩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8%和50%;顿服伊维菌素0.2mg/kg组54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95.5%、11.8%和76.5%;对照组顿服噻嘧啶10mg/kg组57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5%,29.6%和31.6%。3个组的副作用均轻微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抗蠕虫药 蛔虫 钩虫 鞭虫
下载PDF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悦怡 梁文佳 +5 位作者 张启明 潘波 朱观平 刘恩钿 廖章深 黄关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 (Tribendimidine)肠溶片对钩虫、蛔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 2岁以上单纯钩虫、蛔虫、蛲虫感染或混合感染者 2 5 1例随机分组 ,比较成人服用单剂三苯双脒 4 0 0 m g或阿苯达唑 4 0 0 m...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 (Tribendimidine)肠溶片对钩虫、蛔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 2岁以上单纯钩虫、蛔虫、蛲虫感染或混合感染者 2 5 1例随机分组 ,比较成人服用单剂三苯双脒 4 0 0 m g或阿苯达唑 4 0 0 mg治疗钩虫感染和蛲虫感染 ,三苯双脒 30 0 mg或阿苯达唑 4 0 0 mg治疗蛔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苯双脒、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98.0 % (49/ 5 0 )和 10 0 .0 % ;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92 .0 % (46 / 5 0 )和74 .0 % (37/ 5 0 ) ;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7/ 10和 9/ 10。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 ,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结论 三苯双脒 4 0 0 m g治疗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感染有显著疗效 ,30 0 mg组与阿苯达唑 4 0 0 m g组治疗蛔虫感染的效果相当 ,对蛲虫感染也有效 ,并且有排虫快 ,服药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阿苯达唑 蛔虫 钩虫 蛲虫 驱虫药
下载PDF
新药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中兴 方悦怡 刘宜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肠溶片对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广东、江苏2省4县流行区的单纯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共629例,按统一的临床试验方案,随机双盲治疗522例,开放治疗107例。对钩虫感染者...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肠溶片对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广东、江苏2省4县流行区的单纯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共629例,按统一的临床试验方案,随机双盲治疗522例,开放治疗107例。对钩虫感染者同时作虫卵计数、钩蚴培养及虫种鉴定。以阿苯达唑为对照药物,观察驱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三苯双脒400mg和阿苯达唑400mg顿服,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9·5%(85/95)和70·6%(60/85)(P<0·01),其中对美洲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4·9%(37/39)和76·5%(26/34)(P<0·05);三苯双脒300mg和阿苯达唑400mg顿服,对蛔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7·4%(114/117)和98·9%(91/92)(P>0·05);三苯双脒400mg×3d和阿苯达唑400mg×3d对鞭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33·3%(25/75)和56·1%(23/41)(P<0·05);三苯双脒或阿苯达唑200mg顿服对儿童蛲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4·1%(60/81)和93·0%(40/43)(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蛔虫等感染,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尤其对美洲钩虫感染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阿苯达唑 钩虫 蛔虫 鞭虫 蛲虫 美洲钩虫
下载PDF
福建省钩虫感染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燕榕 李莉莎 +4 位作者 程由注 陈宝建 张榕燕 林开铅 方彦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43-846,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钩虫感染的分布,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ato-Katz涂片法检查;采用1∶4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0例钩虫感染者和320例健康的同年龄组同性别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调查20...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钩虫感染的分布,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ato-Katz涂片法检查;采用1∶4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0例钩虫感染者和320例健康的同年龄组同性别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调查20 195人,钩虫感染3 985人,感染率19.73%,女性(21.16%)高于男性(18.21%),轻度感染者占70.44%。感染高峰年龄为成年人。以闽南感染率最高(29.05%)。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收入、饮用水源类型、便后洗手、喝生水和赤脚下地劳动等5个因素与钩虫感染有关(P<0.05)。结论福建省钩虫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是钩虫防治重点;成年人是钩虫感染的主要人群;影响钩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家庭人均收入、饮用水源类型、便后洗手、喝生水和赤脚下地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分布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闻礼永 李思温 +10 位作者 吴玲娟 杨纪顺 严晓岚 杨明瑾 漏磊君 詹福初 汪旭阳 李土荣 邵坚强 郑金春 傅美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用伊维菌素0.1、0.2、0.2和0.2mg/kg顿服分别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并与阳性对照药阿苯达唑400m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 目的 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用伊维菌素0.1、0.2、0.2和0.2mg/kg顿服分别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并与阳性对照药阿苯达唑400m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均为100%(34/34),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7.6%(6/34)和76.5%(26/34),对鞭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67.6%(23/34)和47.1%(16/34),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58.8%(20/34)和100%(34/34)。服药后1~2d排虫达高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液学、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影响。结论 伊维菌素治疗鞭虫感染疗效优于阿苯达唑,治疗蛔虫感染疗效与阿苯达唑相同,治疗钩虫、蛲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达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线虫病 蛔虫 钩虫 鞭虫 蛲虫 伊维菌素 阿苯达唑
下载PDF
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沈明学 孙凤华 +3 位作者 钱益新 曹汉钧 徐祥珍 陈锦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以江苏省19个县(市、区)、58个抽样点调查结果,应用G检验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蛔虫、钩虫、鞭...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以江苏省19个县(市、区)、58个抽样点调查结果,应用G检验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蛔虫、钩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被调查各县(市、区)则随各虫种感染率的高低和感染度的轻重,家庭聚集性在分界点上下。结论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现象随感染率降低和感染度减轻,呈逐渐消失趋势。建议在防治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家庭内成员的服药和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 钩虫 鞭虫 华支睾吸虫 家庭聚集性 江苏省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燕榕 李莉莎 +6 位作者 程由注 陈宝建 张榕燕 林金祥 方彦炎 林开铅 李友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807-809,共3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的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13个县(市、区)39个抽样点的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布拟合原理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621... 目的调查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的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13个县(市、区)39个抽样点的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布拟合原理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6219户,20195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1.48%、19.73%,其分布均存在显著的家庭聚集性(P均<0.001)。结论福建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钩虫的感染均有家庭聚集性,建议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和驱虫,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 鞭虫 钩虫 家庭聚集性 二项分布
下载PDF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钩虫感染55例报告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璞 李荣智 +1 位作者 黄志寅 唐承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经胶囊内镜确诊的小肠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消化道出血者40例,不明原因缺铁性...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经胶囊内镜确诊的小肠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消化道出血者40例,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者7例,慢性腹痛者6例,腹胀不适等症状者2例;2例粪便虫卵阳性,6例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增高;46例大便隐血阳性;44例贫血,其中重度贫血11例,中度贫血26例,轻度贫血7例。所有患者均经胶囊内镜明确诊断为钩虫感染,镜下可见虫体半透明,吸血后充血呈红色线状,长度约5~10 mm。多数为散发寄生,12例钩虫聚集成团。钩虫多寄生于上段小肠,6例寄生于下段小肠。部分患者尚可见虫体周围黏膜损伤、糜烂。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消化道出血 贫血 钩虫
下载PDF
国产新药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曹汉钧 孙凤华 +5 位作者 钱益新 陈锦英 赵兰凤 徐振刚 徐祥珍 吴中兴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为观察三苯双脒对两种钩虫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用三苯双脒 2 0 0 m g、30 0 mg和 40 0 mg顿服治疗成人钩虫感染者 ,并与阿苯达唑 40 0 m 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三苯双脒 2 0 0 mg、30 0 m g和 40 0 m g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2 .78%、... 为观察三苯双脒对两种钩虫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用三苯双脒 2 0 0 m g、30 0 mg和 40 0 mg顿服治疗成人钩虫感染者 ,并与阿苯达唑 40 0 m 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三苯双脒 2 0 0 mg、30 0 m g和 40 0 m g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2 .78%、77.78%和 86 .17% ,阿苯达唑 40 0 mg的虫卵阴转率为 6 6 .2 9%。服三苯双脒在 12 h后开始排虫 ,36 h累积排虫达 95 %以上 ,第 3d基本排净。副作用轻微 ,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三苯双脒对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阿苯达唑 钩虫 虫卵阴转率
下载PDF
蔬菜和沾在鞋底上的泥土携带土源性线虫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隆祺 诸宪祖 +8 位作者 蒋则孝 冯正 周长海 铃木了司 王舒侬 陈慰祖 肖华东 易言治 陶太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了解福建、江苏农村土源性线虫的传播途径。方法 :样本经水洗沉淀 ,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幼虫 ,用消化法和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虫卵。结果 :检查福建省邵武市 3个农村 18户农家的 16种蔬菜 ,其中 7种发现蛔虫卵钩虫丝状蚴与粪... 目的 :了解福建、江苏农村土源性线虫的传播途径。方法 :样本经水洗沉淀 ,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幼虫 ,用消化法和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虫卵。结果 :检查福建省邵武市 3个农村 18户农家的 16种蔬菜 ,其中 7种发现蛔虫卵钩虫丝状蚴与粪类圆线虫丝状蚴。 4 7份标本中有 19份阳性 ,检出率为 4 0 .4 % ,其中以大蒜、葱、卷心菜、空心菜检出率较高 ;江苏省江宁县 2个农村 2 0户农家 17种蔬菜中 ,11种发现虫卵 (蛔虫、钩虫、鞭虫 )和或小杆属线虫幼虫 ,79份标本中 2 1份阳性 ,检出率为 2 6.6% ,其中青菜、空心菜、苋菜检出率较高。菜场的蔬菜邵武市查 7种 ,4种 (葱、小白菜、香菜、黄瓜 )阳性 (蛔虫卵和 /或类圆线虫丝状蚴 ) ;江宁县查 9种蔬菜 ,4种 (萝卜、葱、西红柿、地瓜 )阳性 (蛔虫和 /或类圆线虫丝状蚴 )。农户鞋底土的虫卵检出率以福建邵武为高 55.6% ,江宁仅15.0 % (蛔虫卵 )。两村查到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和犬弓蛔虫卵。结论 :被虫卵污染的蔬菜与鞋底土在土源性线虫传播上起相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鞋底土 蛔虫卵污染 钩虫丝状蚴 线虫
下载PDF
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悦怡 梁文佳 +6 位作者 张启明 潘波 邓卓晖 吴承刚 刘恩钿 廖章深 黄关权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 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单剂国产伊维菌素 12 mg、6 mg、12mg、12 mg(1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分别治疗钩、蛔、鞭、蛲虫感染者 ,同时用阿苯达唑 40 0 mg治疗上述线虫感染者作为对照。 结果... 目的 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单剂国产伊维菌素 12 mg、6 mg、12mg、12 mg(1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分别治疗钩、蛔、鞭、蛲虫感染者 ,同时用阿苯达唑 40 0 mg治疗上述线虫感染者作为对照。 结果 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8.0 0 % (2 9/ 5 0 )和 70 .5 9% (2 4/ 34) ;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10 0 % (5 1/ 5 1)和 97.0 6 % (33/ 34) ;对鞭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72 .0 0 % (36 / 5 0 )和 47.0 6 %(16 / 34) ;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6 .86 % (2 9/ 5 1)和 91.18% (31/ 34)。伊维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 ,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结论 伊维菌素 6 mg治疗蛔虫感染效果显著 ,12 mg治疗鞭虫感染效果优于阿苯达唑 40 0 mg,对钩虫和蛲虫感染亦有一定疗效 ,并且有排虫快、服药简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蛔虫 钩虫 鞭虫 蛲虫 肠道线虫病 治疗
下载PDF
海南省人体钩虫感染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锡敏 林绍雄 +2 位作者 王善青 黄捷敏 童重锦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为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钩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10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全省整群随机抽样5个市、县15个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 为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钩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10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全省整群随机抽样5个市、县15个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对7924人进行调查,结果查见钩虫感染者2629人,钩虫感染率为33.18%。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汉、黎、苗、回各民族钩虫感染率分率别为15.27%、43.80%、60.85%和12.55%;职业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地区以中部山区感染率为最高,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1449份钩虫幼虫鉴定结果:单纯美洲钩虫(N.a)感染者占94.20%;单纯十二指肠钩虫(A.d)感染者占0.83%;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占4.97%,N.a∶A.d=17.1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钩虫 感染率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