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树脂纯化艾草多酚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萍香 魏明 +1 位作者 丁凯莉 聂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9,共7页
目的:分离纯化艾草多酚,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对比了7种大孔树脂对艾草多酚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差异,得到较合适的树脂,优化了其纯化条件。采用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研究了不同梯度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 目的:分离纯化艾草多酚,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对比了7种大孔树脂对艾草多酚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差异,得到较合适的树脂,优化了其纯化条件。采用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研究了不同梯度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D101树脂是较好的艾草多酚吸附剂,静态吸附120 min即达到饱和,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为:粗多酚质量浓度1.5 mg/mL,pH 2.0,上样流速1.5 mL/min,吸附平衡后,以60%乙醇为洗脱液,1.5 mL/min流速进行洗脱,纯化效果良好,多酚纯度由21.42%提升到69.19%,纯度提高了3.23倍。对比不同梯度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60%乙醇洗脱组分可以很好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60%乙醇洗脱的艾草多酚主要含有异槲皮苷、根皮苷、芦丁等,其可能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艾草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5种香蕉果肉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2
作者 冉静凤 陈小爱 +1 位作者 易翠平 张彦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161,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香蕉果肉多酚的活性差异。方法:超声萃取5种香蕉果肉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酚类组成,分析其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5种香蕉果肉间的多酚含量、黄酮含量和单宁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香蕉果肉多酚的活性差异。方法:超声萃取5种香蕉果肉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酚类组成,分析其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5种香蕉果肉间的多酚含量、黄酮含量和单宁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5种香蕉果肉中检测出8种主要单体酚,包括4种酚酸及其衍生物和4种黄酮类化合物;5种香蕉果肉多酚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主要活性成分芦丁、儿茶素与抑制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角42号香蕉果肉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最强,通过混合型抑制的方式抑制酶活,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为放热反应。结论:香蕉果肉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有望成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选择性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果肉 品种 多酚 体外抗氧化能力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石榴幼果多酚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占一 张立华 +3 位作者 王玉海 戴博 郑丹丹 李卓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4-221,共8页
为获得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石榴幼果多酚的最佳工艺,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中影响多酚得率的显著性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出超声波辅助纤维... 为获得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石榴幼果多酚的最佳工艺,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中影响多酚得率的显著性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出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石榴幼果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研究石榴幼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318 W、加酶量23 U/m L、酶解温度46℃和酶解时间2.7 h时,石榴幼果多酚平均得率为11.65%,与预测值误差很小。石榴幼果多酚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质量浓度为1.20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到70.3%,抑制作用的IC50为0.747 mg/m L。在质量浓度0.24~1.20 mg/m L范围内,石榴幼果多酚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抑制机理属于可逆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幼果 多酚 超声波 纤维素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野生樱桃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伟 腊萍 +2 位作者 杨如箴 张莉 欧阳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83-185,共3页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不同月份野生樱桃李叶,系统溶剂萃取其醇提物得到环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野生樱桃李叶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体外降血糖活性。...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不同月份野生樱桃李叶,系统溶剂萃取其醇提物得到环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野生樱桃李叶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野生樱桃李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以总黄酮含量较高的7、10月叶乙酸乙酯部位(129.48、102.19 mg/g)效果最佳,其对DPPH清除活性(IC50=0.05、0.30 mg/m L)远强于阳性对照BHA(IC50=0.99 mg/m 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114.44、203.36μg/m L)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047.32μg/m L)。说明野生樱桃李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开发治疗糖尿病降血糖药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樱桃李叶 总黄酮 抗氧化 DPPH自由基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降血糖 清除活性
下载PDF
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中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新成 刘谢英 +2 位作者 张婷 张玉姗 吕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TLC-bioautography),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方法:以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显...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TLC-bioautography),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方法:以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显色剂,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清除自由基的有效成分;以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itrophanyl-β-D-Gluopyranoside,p NPG)为底物,观察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来源于啤酒酵母菌)的活性成分.采用混合标准物质TLC色谱进行活性成分定性分析.结果:新疆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均含有马里苷、奥卡宁、栎草亭-7-O-β-D-葡萄糖苷、黄酮奥卡宁(flavanokanin)、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等化学成分.经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实验,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黄酮奥卡宁、马里苷、芦丁和绿原酸均有较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水提物和醇提物中黄酮奥卡宁、奥卡宁和马里苷能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论:经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可快速发现两色金鸡菊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 清除自由基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
下载PDF
以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山茱萸果肉的提取条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慧敏 刘艳妮 +1 位作者 王小蕊 康杰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是三大名贵木本药材之一。新鲜山茱萸果肉中含有单糖、多糖、有机酸、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蒽醌、甾体和内酯等成分,临床上多用山萸肉和酒山萸肉;山茱萸是常用的降血... 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是三大名贵木本药材之一。新鲜山茱萸果肉中含有单糖、多糖、有机酸、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蒽醌、甾体和内酯等成分,临床上多用山萸肉和酒山萸肉;山茱萸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常出现在中医降血糖的组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果肉 乙醇提取物 提取条件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抑制率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红叶李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卫强 徐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91-2401,共11页
为进一步开发红叶李资源,筛选其活性成分,通过比较水煮沸、醇回流、超声、微波、闪式、超临界CO_2(SFE-CO_2)、复合酶酶解等提取方法对红叶李花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 为进一步开发红叶李资源,筛选其活性成分,通过比较水煮沸、醇回流、超声、微波、闪式、超临界CO_2(SFE-CO_2)、复合酶酶解等提取方法对红叶李花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联合SFE-CO_2萃取工艺提取效率和生物活性最佳,SFE-CO_2萃取的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到96.09%,IC50为12.16μg·m L-1。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3.5 h,酶用量0.10%,萃取压力30 MPa,乙醇浓度85%,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 min。此条件下的总黄酮得率为11.55%。本研究结果为红叶李花中总黄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李 超临界CO2 总黄酮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毛柄短肠蕨抗氧化及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红锐 陆怀 +5 位作者 黄相中 孙静贤 田凯 阮榕生 肖健 蒋孟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91-94,共4页
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毛柄短肠蕨(Allantodia dilatata)的提取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6.88%;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2种方法... 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毛柄短肠蕨(Allantodia dilatata)的提取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6.88%;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2种方法测得其抗氧化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28.0μg/mL和30.0μg/mL,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实验测得提取物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_(50)值为(40.8±5.4)μg/mL,表明毛柄短肠蕨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柄短肠蕨 多酚含量 抗氧化性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窄叶蓝盆花花序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冀敏 李淑娟 马超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研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花序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窄叶蓝盆花花序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波谱技术(UV,NMR,L... 研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花序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窄叶蓝盆花花序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波谱技术(UV,NMR,LC-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对这些化合物的DPPH游离基清除率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进行了测定.本实验从蓝盆花花序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7个酚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化合物.其中芹菜素-4′-O-β-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α-阿拉伯糖(1-6)-β-葡萄糖苷(6)和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9)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4)和绿原酸(7)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游离基活性,EC50值分别为19、43和26μg·mL-1;另外,黄酮苷元芹菜素(1)和萜类化合物熊果酸(8)及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9)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叶蓝盆花 酚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下载PDF
夜寒苏粗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丽荣 崔茂云 +2 位作者 罗坤 雷蕾 骆衡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29-32,共4页
研究了药食兼用植物夜寒苏粗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夜寒苏粗多糖,并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提取率;测定夜寒苏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研究了药食兼用植物夜寒苏粗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夜寒苏粗多糖,并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提取率;测定夜寒苏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寒苏多糖提取率为1.56%,多糖含量为63.23%,其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55.21±1.05 mg/m L,6.09±0.33 mg/m L,对Fe^(3+)的还原能力为(0.66±0.08 mmol FeSO4)/g,抗氧化活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但活性弱于维生素C(Vc);夜寒苏粗多糖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且表现浓度依赖性。研究表明,夜寒苏粗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开发夜寒苏的食用、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寒苏 粗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白苞裸蒴抗菌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百泉 杨再波 +2 位作者 曹乃锋 赵琳 康文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对白苞裸蒴各提取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96微孔板法检测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液体培养法测定半数抑菌浓度(IC50)。结果白苞裸蒴石油醚部位(IC50=0.698μg/m... 目的对白苞裸蒴各提取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96微孔板法检测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液体培养法测定半数抑菌浓度(IC50)。结果白苞裸蒴石油醚部位(IC50=0.698μg/mL),远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 081.27μg/mL),该部位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的MIC值和IC50值分别为156.5μg/disc,156.5μg/disc,625μg/disc和3.47 mg/mL,5.27 mg/mL,3.54 mg/mL;正丁醇部位对SA、MRSA和ESBLs的MIC值和IC50分别为625μg/disc,625μg/disc,625μg/disc和1.50 mg/mL,4.80 mg/mL,2.94 mg/mL。结论白苞裸蒴石油醚部位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且白苞裸蒴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对SA、MRSA和ESBLs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苞裸蒴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裙带菜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冬 黄世英 +3 位作者 戴聪杰 韦兰妮 何嘉嘉 王惠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16,共5页
探讨养殖型褐藻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反应动力学.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依次用去离子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100%乙醇梯度洗脱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获得相应洗脱组分.采用PNP... 探讨养殖型褐藻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反应动力学.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依次用去离子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100%乙醇梯度洗脱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获得相应洗脱组分.采用PNPG法测定α-葡萄糖酶活性,并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作比较.随后,对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分析,推断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相比于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与其他洗脱组分,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效应浓度IC50为0.77mg/mL,远小于阿卡波糖IC506.63 mg/mL,其酶抑制类型属于混合I型抑制,主要通过与游离酶(E)的亲和来起到抑制作用.因此,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作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材料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水提醇沉上清部分 乙醇洗脱组分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泽泻梗的营养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醒 卢艳梅 +1 位作者 谭潇啸 肖小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3-1848,共6页
采用国标方法测定泽泻梗的营养成分,用化学比分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此外,还对泽泻梗粗提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泽泻梗(每100 g干样)含粗蛋白26.10 g、粗脂肪2.20 g、总膳食纤... 采用国标方法测定泽泻梗的营养成分,用化学比分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此外,还对泽泻梗粗提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泽泻梗(每100 g干样)含粗蛋白26.10 g、粗脂肪2.20 g、总膳食纤维27.56 g、灰分8.70 g、多糖4.22 g、还原糖4.87 g、维生素C 406.30 mg、胡萝卜素380.00μg。泽泻梗蛋白质组成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39.5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为60.46%,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以上;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浓度为500μg/m L的泽泻梗水提醇沉物、泽泻梗醇提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43.75%、3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营养成分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氨基酸评价
下载PDF
复合酶提取石榴幼果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占一 廖成斌 +3 位作者 公金艳 张卓 汤锐睿 戴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183,188,共7页
优化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提取石榴幼果总黄酮的工艺,并测定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复合酶配比,正交试验设计对料液比、介质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进... 优化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提取石榴幼果总黄酮的工艺,并测定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复合酶配比,正交试验设计对料液比、介质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进行优化,并以PNPG为底物测定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复合酶最优配比为:纤维素酶44.2%、果胶酶31.6%、木瓜蛋白酶24.2%,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8 (g/mL)、介质pH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 h,总黄酮得率为3.38%,其浓度为1.5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到63.9%,抑制作用的IC_(50)为1.059 mg/mL,在浓度0.15~1.5 mg/mL范围内,石榴幼果总黄酮浓度与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抑制机理属于可逆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该方法可为石榴幼果总黄酮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幼果 总黄酮 复合 D-最优混料设计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半育耳蕨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怀 孙静贤 +6 位作者 蒋孟圆 高利斌 陈毅坚 李育逵 黄相中 田凯 王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20-325,共6页
采用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半育耳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半育耳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 采用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半育耳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半育耳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 R,3R-3,5,6,7,8,4′-hexahydroxyflavane(1)、(-)-表儿茶素(2)、(+)-epicatechin(3)、arachniodesin A(4)、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methyl ester(5)、eriodictyol(6)、daucosterol(7)、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8)、圣草酚7-O-β-D-(6′-甲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9)、圣草酚7-O-β-D-(6′-乙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耳蕨属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 50分别为(26.2±1.9)、(32.6±2.5)和(51.5±3.5)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半育耳蕨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下载PDF
绣球化学成分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16
作者 田民义 刘婷婷 +3 位作者 洪怡 彭礼军 林冰 周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5-2338,共4页
目的:研究绣球的化学成分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采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运用96微孔板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 目的:研究绣球的化学成分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采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运用96微孔板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从绣球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α-生育酚(2)、绣球内酯(3)、伞形花内酯(4)、异香草酸(5)、异山柑子萜醇(6)、茜草乔木醇B(7)、芦丁(8)、肌醇(9)、岩藻甾醇(10)、原儿茶酸(11)、莽草酸(12)。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表明:化合物3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抑制活性,与阿卡波糖相当,化合物6、7、11、12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1、2、6、9~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绣球中的化学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下载PDF
昆布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涵 殷澳 +3 位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高阳 徐多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为纤维素酶100 mg、果胶酶90 mg、木瓜蛋白酶55 mg,最佳酶法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49.4℃、pH6.1、液料比59:1 mL/g,最佳工艺条件下昆布多糖预测得率18.183%,实测多糖得率18.19%±1.04%,其中性糖、酸性糖、蛋白质及硫酸根含量分别52.72%、11.76%、2.66%、19.49%;在1~5 mg/mL范围内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升高,最大抑制率为79.04%±3.17%,IC50为1.443 mg/mL。复合酶法提取的昆布多糖得率高,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多糖 复合 提取工艺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山银花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灿 周新崇 +1 位作者 王亚举 刘进兵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57,共11页
优化山银花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研究,为山银花的深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山银花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乙醇浓度、料液比和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为... 优化山银花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研究,为山银花的深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山银花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乙醇浓度、料液比和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因变量,进行完全二次响应曲面的回归拟合,对最佳工艺进行预测分析;采用体外抑制模型对山银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抑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山银花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20.5 g/mL,提取时间为8.0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60.5%,微波功率为394 W,在此条件下,山银花黄酮提取率为23.1%,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2%。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378.44 mg/L,其为静态淬灭的混合型抑制。结论优选的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预测性强,该工艺下山银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总黄酮 响应面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下载PDF
江香薷乙酸乙酯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分析
19
作者 邹毅 潘建萍 周敏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5期65-68,共4页
研究江香薷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采用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进行α-葡萄... 研究江香薷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采用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南烛树脂酚(1)、(-)-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5-methoxyisolariciresinol)(2)、松脂醇(Pinoresinol)(3)、isoeucommin A(4)、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Epi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6)、山奈酚(7),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7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86%以上,IC50分别为(47.15±0.41)mg/L、(42.34±0.62)mg/L,化合物6的抑制率为94.11%,IC50是(39.28±0.30)mg/L,活性与阳性对照组Acarbose相当。化合物1为竞争性抑制,化合物6、7为非竞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香薷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抑制活性
下载PDF
黄芪多糖复合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20
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3 位作者 张涵 殷澳 高阳 徐多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1-189,共9页
目的:以黄芪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APS的提取条件进行... 目的:以黄芪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APS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5 g黄芪药材粉末,最佳复合酶配比为:木瓜蛋白酶88000 U、果胶酶65000 U、纤维素酶6000 U;最佳酶解提取条件为:酶解处理时间、温度、pH和料液比分别为2.82 h、60.34℃、5.11和1:34.46 g/mL,APS的得率最高可达22.79%±0.14%;A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42μg/mL。结论:复合酶提取APS的得率较单酶得率显著提高,APS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复合 提取工艺 响应面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