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vWF及ET-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三江 张秀卿 +3 位作者 王鹏 连烨 金晓 刘善贤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重度TBI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8岁;年龄32~60岁,平均43.7岁。根据TBI后24 h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正常组(74例)和凝血障碍组(32例)。比较两组重度TBI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次日清晨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α2-AP、vWF、ET-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α2-AP、vWF、ET-1水平对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GCS、入院头部最高AIS和入院时平均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4±5.7)岁vs.(42.8±4.2)岁、(6.7±1.1)分vs.(7.2±0.9)分、(4.6±0.8)分vs.(3.7±0.6)分、(84.1±11.2)mmHg vs.(91.0±9.7)mmHg],P<0.05。凝血障碍组TBI患者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浆α2-AP、vWF、ET-1水平高于凝血正常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凝血正常组[(27.9±3.4)s vs.(12.0±1.9)s、(66.4±5.8)s vs.(36.2±2.3)s、1.6±0.2 vs.1.0±0.1、(67.8±8.2)mg/L vs.(19.3±2.4)mg/L、(162.5±24.6)%vs.(94.8±10.4)%、(65.1±5.2)mg/L vs.(41.6±3.9)mg/L、(2.6±0.3)g/L vs.(3.9±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与PT呈强正相关(r=0.723、0.528、0.586,P<0.05),与APTT呈强正相关(r=0.646、0.572、0.585,P<0.05),与INR呈强正相关(r=0.592、0.507、0.548,P<0.05),与FIB呈强负相关(r=-0.653、-0.672、-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降低(OR=2.593,95%CI:1.018~6.606,P<0.05)、α2-AP水平升高(OR=3.019,95%CI:1.107~8.236,P<0.05)和vWF水平升高(OR=2.729,95%CI:1.028~7.243,P<0.05)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α2-AP、vWF、ET-1预测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05~0.969,P<0.05)、0.828(95%CI:0.734~0.922,P<0.05)和0.807(95%CI:0.695~0.918,P<0.05),联合检测的AUC为0.912(95%CI:0.854~0.970,P<0.05),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7.14%。结论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和ET-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血浆α2-AP、vWF水平升高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α2-抗纤溶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环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27-328,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90%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疗效差。肝脏能够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及多种抗凝因子,肝脏还是多种因子主要的灭活器官。严重肝病时产生的复杂的...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90%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疗效差。肝脏能够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及多种抗凝因子,肝脏还是多种因子主要的灭活器官。严重肝病时产生的复杂的出血及止血功能紊乱,是最常见而重要的临床表现。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α2-抗纤溶酶(α2-AP)、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Ⅷ(FⅧ)的检测,探讨其对肝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α2-抗纤溶酶 抗凝血酶Ⅲ 凝血因子Ⅷ
下载PDF
α_2-抗纤溶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
3
作者 张玲 侯丽虹 +3 位作者 刘秀娥 李参 黄灿 李凌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α2-抗纤溶酶(α2-AP)的活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选择VTE患者102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和肺血栓栓塞症(PTE)28例;健康对照组95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α2-AP活... 目的探讨α2-抗纤溶酶(α2-AP)的活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选择VTE患者102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和肺血栓栓塞症(PTE)28例;健康对照组95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α2-AP活性(α2-AP:Ac)。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α2-AP:Ac对VTE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VTE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在VTE组中α2-AP:A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α2-AP:Ac增高是VT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TE患者血浆α2-AP:Ac明显增高,可能是VTE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α2-抗纤溶酶 纤溶酶
下载PDF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
4
作者 俞丹凤 徐勇 毛静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中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1例肝病患者的血浆PAP水平,其中肝硬化25例,肝癌46例,健康对照组10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AP水平为(549.60±331.67)μg/...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中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1例肝病患者的血浆PAP水平,其中肝硬化25例,肝癌46例,健康对照组10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AP水平为(549.60±331.67)μg/mL,肝癌患者的PAP水平为(390.56±204.12)μg/mL,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PAP水平(107.89±24.3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又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分组中的酒精性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其他原因的肝硬化组的PAP水平分别为(771.66±286.06)、(466.74±371.17)、(512.30±306.03)μ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中的初发组PAP值为(378.48±152.45)μg/mL,复发组PAP值为(388.28±273.04)μg/m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血浆PAP与凝血指标的关系,发现PAP与凝血酶原的时间有相关性(r=0.358,P<0.01)。结论肝病患者中血浆PAP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有纤溶亢进和出血倾向,它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对肝硬化、肝癌病程的观察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10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及其Arg6TrpC/T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侯丽虹 张玲 +3 位作者 刘秀娥 刘培贤 李参 黄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1-583,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血流、血管和血液成分的改变等多个环节。随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失衡被证实在VT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血流、血管和血液成分的改变等多个环节。随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失衡被证实在VT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α2-抗纤溶酶 多态性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浆 患者 肺血栓栓塞症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新 罗伟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本文就PA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临...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本文就PA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方法学 应用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峻 徐升强 曹文操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PHC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PIC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患者血浆D-D...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PHC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PIC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PI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D-D及PIC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PHC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D二聚体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联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诊断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艳晶 张益明 +4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昕 林青伟 钟林翠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创伤组(n=63)和创伤性DIC组(n=19)。比较组间患者TAT及PIC水平;分析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创伤组患者TAT[21.7(10.6~47.6)ng/mL]和PIC[2.4(0.9~6.8)μg/mL]水平相比,创伤性DIC组的TAT[120.0(63.3~120.0)ng/mL]和PIC[7.0(4.8~10.0)μg/mL]均显著升高(P<0.05)。TAT与FDP和D-二聚体呈高度相关;PIC与FDP和D-二聚体均呈强相关,且TAT与DIC评分呈强相关。结论TAT≥42.3 ng/mL且PIC≥3.3g/mL可作为创伤性DIC更灵敏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新 王红 +4 位作者 杭勤 罗伟 郑佐娅 李稻 王鸿利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建立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检测方法。方法 从血浆中纯化PAP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 (单抗 ) ,建立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并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 获取了特异针对PAP新抗原的单抗LW 3C10 ,和针... 目的 建立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检测方法。方法 从血浆中纯化PAP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 (单抗 ) ,建立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并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 获取了特异针对PAP新抗原的单抗LW 3C10 ,和针对PAP及纤溶酶原 (Plg)的单抗LW 2B9。对PAP的亲和常数分别为 4 6 9× 10 10 mol/L、5 6 2× 10 9mol/L。以它们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PAP在 0~ 15 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批内、批间CV分别为 4 0 %~ 5 2 %、11 2 %~ 13 6 % ,回收率为 85%~ 10 5 % ,加入α2 抗纤溶酶 (α2 AP)及纤溶酶 α2 巨球蛋白复合物 (P α2 M)不干扰测定 ,与美国ADI公司PAP试剂盒相关良好 (r=0 96 2 9)。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肝病组、健康老年人组的血浆PA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该法可用于评估纤溶系统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检测 建立 临床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0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文欣 李强 +4 位作者 薛赢俊 邵华卿 李贞 陆文倩 胡晓波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4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其中81例为呼吸道肿瘤组、83例为消化道肿瘤组)和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分别比较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恶性肿瘤有转移者和恶性肿瘤无转移者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TM、TAT、PIC、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道肿瘤组TM、TAT、P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I-C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组TM、TAT、PIC、t-PAI-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有转移者TAT、PIC、t-PAI-C水平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而TM水平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肿瘤组和消化道肿瘤组中恶性肿瘤有转移者的TAT、PIC、t-PAI-C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T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恶性肿瘤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慧霞 郭晓倩 李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63-65,68,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8-01-2018-12本院收治的166例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单纯CHD组(CHD组,n=101)和CHD合并T2DM组(CHD+T2DM组,n=6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8-01-2018-12本院收治的166例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单纯CHD组(CHD组,n=101)和CHD合并T2DM组(CHD+T2DM组,n=6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8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步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各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对照组<CHD组<CHD+T2DM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组与CHD+T2DM组PIC水平除外)。结论:CHD和T2DM患者均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监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对评估患者出凝血状态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
下载PDF
血浆纤溶功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英伟 李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23例,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20例,大血管病变组19例,采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23例,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20例,大血管病变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水平,同时测定其它一些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微血管病变组及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浓度显著增高(P<0.01),凝血酶无时间缩短(P<0.05)。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APTT明显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P<0.01,P<0.05),微血管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均升高,这种纤溶功能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钦峰 赵玉兰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纤溶功能,以及它们在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两个亚组(Non-MVC,非大血管病变组40例;MVC组,大血管病变组26例);另设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纤溶功能,以及它们在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两个亚组(Non-MVC,非大血管病变组40例;MVC组,大血管病变组2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测定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水平,同时测定其它一些临床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各组血浆t-PA、PAI-1和PAP水平显著升高;MVC组PAI-1水平较非大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浆t-PA、PAI-1和PAP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显著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存在纤溶活性的降低,并可能由此影响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下肢骨折术前DVT形成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林松兰 刘成花 +1 位作者 叶亮 王雪民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辅助用于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预测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下肢骨折患者共210例,根据术前静脉造影检查是否存在DVT分为DVT组(51例)和非DVT组(159例),采用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辅助用于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预测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下肢骨折患者共210例,根据术前静脉造影检查是否存在DVT分为DVT组(51例)和非DVT组(1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下肢骨折术前DVT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描绘ROC曲线评价血栓分子标志物用于下肢骨折术前DVT形成风险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复合物、D-二聚体、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及Caprini评分均与下肢骨折术前DVT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水平、低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及高Caprini评分均是下肢骨折术前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及Caprini评分均可用于下肢骨折术前DVT形成风险预测(P<0.05),且D-二聚体联合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与三者联合预测效能相当(P>0.05)。结论D-二聚体、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及Caprini评分均可用于下肢骨折术前DVT形成风险预测,且D-二聚体与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两者联合预测效能不逊于三者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Caprini评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静 孙元莹 +3 位作者 张云燕 王汝海 姚国恩 李志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6-1539,15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亚组;在C组及D组中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D组术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并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PAP)水平及血小板数量。结果 A、B组内各时间点均无自然死亡大鼠,C、D两组术后6、12、24 h组均无自然死亡大鼠;术后48 h及72 h,C组的存活数量分别为4只、3只,D组存活数量分别为6只、4只。在各个时间点,4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及血小板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C组,D组的各个时间点的GMP-140水平较低、血小板数目较高(P<0.05),D组术后6 h、24 h、48 h及72 h的PAP浓度较低(P<0.05),D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TAT浓度较低(P<0.05)。C组及D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血小板数目水平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有影响,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小板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大鼠
下载PDF
凝血指标对中暑官兵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王萍 傅茜 +4 位作者 李颂 王丽 胡晓梅 谢明 仇建国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885-890,共6页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在中暑官兵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中暑的部队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中症中暑组(n=25)以及重症中暑组(n=35)。选取同期55例健康官兵为对照组。检测3组官兵的凝血指标,即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在中暑官兵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中暑的部队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中症中暑组(n=25)以及重症中暑组(n=35)。选取同期55例健康官兵为对照组。检测3组官兵的凝血指标,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及血栓四项指标[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complex,t-PAI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比较中症中暑组、重症中暑组患者和对照组官兵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重症中暑组患者中19例进入ICU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 中症中暑组、重症中暑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官兵比较,APTT、PT、INR、DDimer、TAT、PIC、TM、t-PA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中暑患者ICU治疗前与ICU治疗后的凝血指标比较,PT、INR、D-Dimer、T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M、t-PAIC、PT、INR、APTT、D-Dimer诊断重症中暑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0、0.918、0.685、0.718、0.861、0.832、0.680、0.858(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PT、INR、D-Dimer、TAT、TM、PIC、t-PAIC与重症中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筛选出PT、TAT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OR值分别为7.834、3.450。结论 中暑患者与健康官兵比较存在凝血功能差异。重症中暑患者进ICU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并且TAT、PT升高是重症中暑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雯雯 殷雨梅 +4 位作者 白洁 柴华 李芳 白利萍 朴文花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18-921,926,共5页
目的探讨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2例,分为DVT组(68例),非DVT组(74例)... 目的探讨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2例,分为DVT组(68例),非DVT组(7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选者血浆TAT、TM、PIC、t-PAIC、FDP和DD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最佳截断值。结果血浆各分子标记物水平DVT组均高于非DVT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非DVT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显示,TAT、PIC、TM、t-PAIC、DD、FD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42、0.675、0.702、0.811和0.796,TAT+PIC、TAT+PIC+TM+t-PAIC、DD+FDP+PIC+TAT、TAT+PIC+TM+t-PAIC+DD+FDP诊断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UC高于DD+FDP(0.922、0.927、0.963和0.966 vs.0.872)。结论TAT、PIC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比较高,可作为DVT诊断的良好指标,当联合其他出凝血分子标记物DD、FDP、TM、t-PAIC检测时,可提高骨科患者术后DVT形成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纤溶系统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虹 陈川 +4 位作者 贾劲 周静 韩帅 廖娟 王霞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5期218-220,共3页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抗纤维蛋白溶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药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被随机分为2组,即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抗纤维蛋白溶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药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被随机分为2组,即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肽酶组(40例)。为观察患者围术期机体纤溶系统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手术后72h三个时间点外周血中D-二聚体、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1)横向比较:术前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血浆中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纵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和抑肽酶组(组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h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h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可见其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一变化提示围手术期机体纤溶系统存在明显改变,因此应在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其变化。(2)横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纤溶指标,术中主动脉开放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术后72h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抗纤溶治疗方式对手术过程中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而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系统 D-二聚体 α2-抗纤溶酶 抑肽酶 6-氨基己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