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倒槽内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
作者 姜勇强 王昌雨 +1 位作者 张维桓 陈中一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对 2 0 0 1年 7月 6~ 7日上海嘉定特大暴雨及β中尺度低涡进行大、中尺度分析 ,认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北部西风槽与南部台风倒槽相连的形势下形成的。利用改进的区域 η坐标模式 (REM)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 对 2 0 0 1年 7月 6~ 7日上海嘉定特大暴雨及β中尺度低涡进行大、中尺度分析 ,认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北部西风槽与南部台风倒槽相连的形势下形成的。利用改进的区域 η坐标模式 (REM)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降水先于 β中尺度低涡形成 ,强降水是在“风速偶”之间的强辐合作用下触发的。探讨了“风速偶”特别是弱风中心形成的原因。根据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对 β中尺度低涡与特大暴雨的形成进行分析 ,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机制 ,结果表明 β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是由于强降水使气柱增暖加强了低空原有的正涡度的情况下形成的 ,低涡与降水存在正反馈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台风倒槽 数值模拟 β中尺度低涡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一次β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智 翟国庆 高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7,共12页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9年6月29日的一次东移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东移的a中尺度低涡的东南部边界层激发出一个β中尺度的涡旋,该β中尺度涡旋与一强暴雨区相伴移动,稠密的实况降水资料证实了这一暴雨雨...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9年6月29日的一次东移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东移的a中尺度低涡的东南部边界层激发出一个β中尺度的涡旋,该β中尺度涡旋与一强暴雨区相伴移动,稠密的实况降水资料证实了这一暴雨雨团的存在和移动过程。模拟分析揭示β中尺度涡旋出现在停滞的α中尺度低涡南侧偏西气流与暖区偏南气流相遇处及中尺度山脉的背风坡;在中尺度山脉背风坡的地面和近地面层分别有中尺度低压和增强的东南气流存在,由此产生或加强了近地面的强涡度和强辐合,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低涡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 强对流天气 梅雨锋暴雨
下载PDF
“98.7”暴雨β中尺度低涡生成发展结构演变:双向四重嵌套网格模拟 被引量:36
3
作者 程麟生 冯伍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全物理湿过程和双向四重嵌套网格技术及四维资料同化分析张弛方法,对1998年7月20~22日(简称“98.7”)鄂东武汉沿江地区特大暴雨进行了36 h数值模拟,结果大大改进了原二重和三重嵌套网格的模拟,特别是水平分辨... 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全物理湿过程和双向四重嵌套网格技术及四维资料同化分析张弛方法,对1998年7月20~22日(简称“98.7”)鄂东武汉沿江地区特大暴雨进行了36 h数值模拟,结果大大改进了原二重和三重嵌套网格的模拟,特别是水平分辨率为2 km的嵌套子域D04能更正确地模拟出暴雨的落区及雨强中心,进而揭示了强暴雨β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结构及演变。其主要结果包括:(1)β中尺度切变线在鄂东沿江低空强烈发展及辐合中心的出现与其β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联。(2)β中尺度切变线强烈发展的垂直结构:强辐合层和强辐散层复式迭置并与强上升运动耦合发展;强涡度层和强位涡度层与强辐合层互伴发展;低空湿位温中心与中空饱和水汽带共存。(3)β中尺度低涡生成的垂直结构:散度和上升运动均呈双支柱状发展;涡度和位涡度均呈单支柱状发展;高湿能柱呈双支耦合发展,水汽通道呈阶梯斜升状。(4)β中尺度低涡发展的垂直结构:V字型散度柱和上升运动柱互耦发展;涡度和位涡度呈双支柱状;双支高湿能柱强烈发展,阶梯斜升水汽通道变宽增厚。至此低涡发展达最强,其结构具有典型性。模拟结果还指出,发展时空分辨率更高的多重嵌套网格模拟技术和应用四维资料同化方法,将有助于更细致的了解β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β中尺度低涡 结构演变 四维资料同化 双向四重嵌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倾斜涡度发展与β中尺度低涡 被引量:5
4
作者 姜勇强 陈中一 +1 位作者 周祖刚 朱相富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4年第6期81-87,共7页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1998年7月21、22日湖北黄石的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湿位涡守恒原理对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中尺度低涡是在低层θe水平梯度加大,θe等值线变得更加倾斜、...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1998年7月21、22日湖北黄石的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湿位涡守恒原理对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中尺度低涡是在低层θe水平梯度加大,θe等值线变得更加倾斜、近似陡立而发生SVD的情况下产生的。pm1在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是主要的,大大超过pm2,低层对流稳定度绝对值的迅速减小造成垂直涡度的急剧增大,从而形成β中尺度低涡。因此,θe等值线变得陡立可能是气旋性涡度激烈发展导致对流性特大暴雨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低涡 倾斜度发展 湿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14
5
作者 程麟生 冯伍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478,共14页
1998年7月20~23日(简称“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在长江流域是罕见的。该过程与 500 hPa短波槽和 700 hPa低涡切变线以及沿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 1998年7月20~23日(简称“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在长江流域是罕见的。该过程与 500 hPa短波槽和 700 hPa低涡切变线以及沿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关。对该过程采用非静力MM5的二重网格双向嵌套进行了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其中,可分辨尺度降水采用Reisner混合相微物理显式方案,次网格尺度降水采用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双向嵌套的细网格模拟结果揭示,武汉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与 700 hPa上一个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和强烈发展直接关联。该低涡具有明显的动力-热力结构特征:特强上升运动与饱和气柱互耦,超强散度柱与强涡柱耦合发展,湿静力不稳定与湿对称不稳定共存,深对流湿气柱内云团发展的微物理场结构比较典型。细网格域内前 36 h的降水分布和雨强与观测的大体相应,扩展域细网格的降水模拟明显改进了原细网格的模拟,特别是雨带。这一结果还表明,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大暴雨,大尺度过程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切变线 β中尺度低涡结构 非静力模式 数值模拟 1998年
下载PDF
2008年6月20—21日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治英 罗静 沈新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2008年6月20—21日江淮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过程。分析发现:低层大尺度的0.5×10-6m2.s-1.K.kg-1的大值位涡为切变线暴雨提供了背景场,在其南部边缘,低层的切变辐合及云水形成的非绝热加热,导...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2008年6月20—21日江淮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过程。分析发现:低层大尺度的0.5×10-6m2.s-1.K.kg-1的大值位涡为切变线暴雨提供了背景场,在其南部边缘,低层的切变辐合及云水形成的非绝热加热,导致了正位涡的增长,使低层正涡度加大引起降水加强。低层的正位涡通过上升运动向上传递,导致了高层位涡正异常,高层位涡的正异常又可导致低层的气旋性涡度进一步加大并使降水加大;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与大别山地形关系不大,主要是由对流层高层正位涡异常引起,但是低涡的维持及降水与大别山的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当地形平坦时,不利于低涡维持和降水加强,当具有大别山的地形坡度时,不论山脉的高低都有利于低涡维持和降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低涡 非绝热加热 切变线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袁成松 王秋云 +1 位作者 包云轩 严明良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6-466,共11页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2.2和1°×1°的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9月17日发生在江苏南部地区覆盖沪宁高速公路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经AWMS(the automatic weather monitoring system)实测数...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2.2和1°×1°的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9月17日发生在江苏南部地区覆盖沪宁高速公路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经AWMS(the automatic weather monitoring system)实测数据验证,此次天气过程的模拟效果较为理想。对模式输出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后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β中尺度低涡的发展、移动对暴雨过程中降水的加强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汽辐合带在500hPa以下非常显著,在暴雨区形成了深厚的高湿环境,为暴雨的产生、加强和维系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暴雨区内前期及降水过程中都存在较为强烈的垂直运动,且涡度场与散度场在垂直结构配置上一致,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了旺盛的对流天气;对流层中上层大气为中性层结,低层为位势不稳定,所以整层大气有对流发展,有利于暴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沪宁高速公路 WRF模式 诊断分析 β中尺度低涡
下载PDF
地形对1998年7月鄂东特大暴雨鞍型场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姜勇强 王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利用中尺度η坐标模式对1998年7月21~22日鄂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鞍型场和低空急流的影响,概括了鄂东地区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形成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地形的情况下,降水和实况接近,... 利用中尺度η坐标模式对1998年7月21~22日鄂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鞍型场和低空急流的影响,概括了鄂东地区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形成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地形的情况下,降水和实况接近,700 hPa鞍型场稳定维持,鞍型场位置和实况接近,鄂东地区的β中尺度低涡形成于鞍型场中性点附近;而无地形试验模拟降水量偏小、降水开始时间偏迟,河套地区高压和西南涡偏北,造成700 hPa鞍型场偏北,鄂东地区无法形成β中尺度低涡。青藏高原地形对其北部及南部气流的阻滞、绕流作用以及侧边界的摩擦作用对河套地区高压和西南涡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积分时间越长,地形的作用越明显。在全地形试验中,汉口南侧中尺度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加强是β中尺度低涡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加强的西南中尺度急流传播到(或形成于)鞍型场中性点附近时,其左侧容易形成β中尺度低涡,并在合适的热力条件下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尺度地形 鞍型场 特大暴雨 β中尺度低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