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θse计算
1
作者 黄旭 《四川气象》 1998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计算机上,模拟计算能得到超越方程Tc精确的数值解,从而使θse的计算成为可能,而且精确度高。若对Tc的表达式经解联立方程和简化处理后,可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用它计算的θse精确度稍差.
关键词 模拟计算 不可逆 湿绝热过程 计算机 θse 计算
下载PDF
“θse递减率公式”及其在大连冬季层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树勋 袁开朗 于世秀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9-14,共6页
为了弥补经典的条件性不稳定判据①理论的局限性,笔者根据近年来采用的对流性不稳定判据[1]建立了一个既可上机计算,又可在T-lnp图上操作的“θse递减率公式”.作为“公式”的理论检验和应用,笔者选取了大连冬季两个典型... 为了弥补经典的条件性不稳定判据①理论的局限性,笔者根据近年来采用的对流性不稳定判据[1]建立了一个既可上机计算,又可在T-lnp图上操作的“θse递减率公式”.作为“公式”的理论检验和应用,笔者选取了大连冬季两个典型例子进行了判断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 假相当位温θse 层结 稳定度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短期实时预报及θ_(se)特型法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富泉 郭敏 周君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0-445,共6页
1995~1996年用θse特型法对上海地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率高达90%左右。从动力学、能量学和概率统计学理论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θse特型法 强对流天气 离散性数学 短期预报
下载PDF
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的θ_(se)场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梦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9-51,F003,共4页
通过分析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的θse 场特征,得到了用θse 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指出了对暴雨的分析和预报,θse 场分析法简便易行,优于天气形势分析法。
关键词 θse 暴雨落区 暴雨过程 降水分析
下载PDF
θ_(se)场在近海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从琴 闫丽凤 《山东气象》 1996年第2期27-29,共3页
通过对9414和9415号两个近海台风的θse场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500hPaθse场高值区及850hPaθse场高低值轴向对台风的强弱和路径有指示性,可作为日常台风强弱变化和路径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
关键词 θse 台风 路径预报
下载PDF
关于等熵位涡应用的一点认识
6
作者 吴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位涡、湿位涡及其守恒开启了(湿)位涡理论的较广泛应用,使(湿)位涡成为天气系统、天气现象演变的重要诊断物理量,能有效解释一些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演变。为合理应用(湿)位涡及等熵位涡思维,简单分析了气象常用坐标中位涡、湿位涡表... 位涡、湿位涡及其守恒开启了(湿)位涡理论的较广泛应用,使(湿)位涡成为天气系统、天气现象演变的重要诊断物理量,能有效解释一些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演变。为合理应用(湿)位涡及等熵位涡思维,简单分析了气象常用坐标中位涡、湿位涡表达式的限制性条件,强调此条件与(湿)等熵坐标成立的条件相同,指出z坐标(湿)位涡与p、θ(θ_(se))坐标(湿)位涡存在物理差异。在θ(θ_(se))坐标中,气块的水平速度是相对水平面(地面)的移动速度,而非气块沿着等θ(θ_(se))面的移动。在(湿)等熵位涡分析中,(湿)等熵位涡强度的变化,是平流、垂直输送以及非绝热过程的综合作用,不能简单归因为只由高层的(湿)等熵位涡异常向中低层传输、或中低纬的(湿)等熵位涡异常向高纬传送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熵位涡 湿等熵位涡 θ坐标 θse坐标
下载PDF
雷州半岛夜间△θ(se)时频特性及其与雷雨天气关系分析
7
作者 刘艳群 张骥 +2 位作者 朱学超 张羽 植石群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探究雷州半岛夜间△θ(se)时频特性及其与雷雨天气关系,以达到提高天气预报技术,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雷州半岛夜间△θ(se)平均值为-2.0,最小值为-37.4,最大值为25.5,变化波动,分布形态... 为探究雷州半岛夜间△θ(se)时频特性及其与雷雨天气关系,以达到提高天气预报技术,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雷州半岛夜间△θ(se)平均值为-2.0,最小值为-37.4,最大值为25.5,变化波动,分布形态属正偏(右偏).1、10、11、12月的夜间△θ(se)平均值为正值,2、3、4、5、6、7、8、9月的夜间△θ(se)平均值为负值.在冷空气频繁活动季节内,雷州半岛夜间△θ(se)值较大,变化波动明显,出现全年最大值和幅值变化明显的峰和谷;在高温炎热季节,变化较为平缓,只存在值较小的弱中心.在雷州半岛,冷空气活动是影响夜间△θ(se)值、振幅和波动频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雷州半岛出现雷暴、大暴雨、暴雨和大雨天气时,必须当天或近三天的夜间△θ(se)至少有一天为负值,大气不稳定是必要条件;但有时在夜间△θ(se)很小条件下,层结变性过快或不具备触发条件,也不产生雷暴、大暴雨、暴雨和大雨天气.冷空气影响后的中雨及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多数为正值,对应的夜间△θ(se)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θ(se) 时频特性 雷雨天气 关系
下载PDF
江西“暖区”强对流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许爱华 张瑛 刘献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34,共5页
通过对 1 1次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 ,得出江西产生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背景场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 ,总结出江西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 “暖区”强对流天气 物理量合成分析 诊断分析 动力条件 热力条件 θse舌状分布
下载PDF
2013年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耿建军 李浚河 +3 位作者 杜佳 吴剑坤 刘璐 张淅妍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52-58,共7页
通过对2013年6月6日20时-7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多普勒雷达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VDRAS反演物理量等多种资料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500 h Pa北京... 通过对2013年6月6日20时-7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多普勒雷达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VDRAS反演物理量等多种资料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500 h Pa北京处于从河套以东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槽槽前,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地面处于东高西低的形势场中。2)北京处于850 h Paθ(se)高能舌的前部,为对流性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能量条件。3)强回波在单点稳定少动或多个降水云团先后经过同一地区,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大。4)超低空急流加强,且风向由东南转为偏南,南风分量明显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有利于出现短时强降水。5)据VDRAS反演物理量场的分析,某地区较长时间处于扰动温度相对大值区(0.9-1.2℃),与该区域降水较大相对应。强回波的合并与维持和其位于东南风和偏南风的辐合区中相关联。6)对EC、T639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检验表明,数值模式对明显大尺度系统影响的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较好,EC对本次过程的预报能力优于T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θse高能舌 VDRAS 列车效应 模式检验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两次罕见连阴雨强降水的对比分析和模拟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丽芳 陈勇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7-40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过程低空急流异常活跃,存在风向、风速的辐合。比较该两次过程显示,2009年春季连阴雨过程低层风速辐合明显,而2008年秋季则风向辐合明显。两次连阴雨过程都存在宽广而强大的水汽输送带,其北侧是与之相平行的θse锋区。水汽输送范围越广,强度越强,θse锋区的强度越强,越容易在连阴雨过程中产生强对流天气。连阴雨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该两过程湿层深厚,中层存在湿中性层结。θse等值线都出现类似于鞍形场的结构,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出现在鞍形场中间部位,与大降水的发生位置吻合。两次连阴雨过程辐合上升运动明显,强中心位于600 hPa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罕见的连阴雨过程 θse锋区 水汽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杰 张艳 +3 位作者 贾汉奎 许长山 边智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2-1954,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线附近;700、850hPa"人"字形切变线造成...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线附近;700、850hPa"人"字形切变线造成了水汽辐合是强降水形成的关键;此次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θse850>330K的热带海洋气团中,稳定度指标并不关键;地面倒槽长时间维持是强降水产生的条件;特殊的山地对此次强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值预报出现偏差导致了由于过分依赖数值预报而出现暴雨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暴雨 θse K指数 云团特征 地形作用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下载PDF
强对流实时短期预报业务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富泉 郭敏 张家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1-396,共6页
θse特型法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方法 ,它把强对流天气预报化成预报引发背景条件下高能量预警型的强对流大概率事件。 1 995~ 1 998年在上海地区进行强对流实时短期预报 ,准确率达 890/ 0 。
关键词 θse特型法 强对流天气 短期预报 预警系统
下载PDF
台风倒槽导致河南不同强度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世林 赵培娟 +1 位作者 吴蓁 谷秀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2期11-20,共10页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系统(低压、倒槽)经常为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不同强度的降水。为了更好地预判台风倒槽降水的强度,寻找台风倒槽暴雨预报关注点,对19802017年间河南省台风倒槽降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暴雨出现的概率达78%,冷空气影响与...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系统(低压、倒槽)经常为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不同强度的降水。为了更好地预判台风倒槽降水的强度,寻找台风倒槽暴雨预报关注点,对19802017年间河南省台风倒槽降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暴雨出现的概率达78%,冷空气影响与否和动力条件强弱是决定台风倒槽降水强度的关键因素。选择登陆点相似、陆上移动路径相似但降水强度差异较大的1312号台风“潭美”(区域暴雨)和0604号台风“碧利斯”(一般性降水)作为两类降水的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倒槽降水产生在暖区,无冷空气参与。而“潭美”倒槽降水,850 hPa以下有冷空气影响,湿位涡斜压项对降水的贡献大于正压项的。“潭美”过程的水汽、垂直上升速度、斜压性远比“碧利斯”的强。低层冷空气入侵为“潭美”降水增强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加强了大气的斜压性,使台风低压系统通过获取斜压能量得以维持并发展;2)加强了低层风场的辐合;3)南下冷空气与台风系统相遇(冷暖交汇)导致锋生,伴随锋生出现的次级环流上升支进一步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4)冷暖空气对峙形成近于垂直地面的θse陡立锋区,引起倾斜涡度发展,进一步加强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将水汽源源不断送往高层,使降水增强。因此,冷空气对台风倒槽暴雨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有较强水汽输送的前提下,中高纬有无冷空气南下与台风低压系统共同作用,是判断能否形成区域性暴雨较为关键的因素。而冷空气作用导致的斜压性增强及动力条件改善,是河南台风倒槽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倒槽降水 冷空气 θse锋区 湿位涡 斜压性
下载PDF
台风“达维”不对称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史得道 易笑园 刘彬贤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3期10-17,共8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和水汽图像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的不对称结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达维"登陆后在云系结构、降水落区、高低层风...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和水汽图像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的不对称结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达维"登陆后在云系结构、降水落区、高低层风场等均表现出不对称分布,其中暴雨主要分布在台风中心北到东北侧;通过FY-2E水汽图像分析清晰地揭示了这种不对称结构的演变,台风西侧干下沉暗区切断了西南侧水汽输送,使得台风中心西侧和南侧对流云系减弱消失,而东南侧一直存在一水汽羽伸入台风环流为其提供水汽和能量。同时,强高空辐散、弱垂直风切变以及明显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台风"达维"北到东北侧对流云系的发展维持,引发强降水;高空槽带来的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内部,破坏了它的暖心结构,使得台风"达维"在渤海海面填塞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不对称结构 水汽图像 冷空气 θse
下载PDF
最不稳定层的确定及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叶爱芬 肖伟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以清远探空站资料为基础,对2003-2004年清远及其附近地区强对流(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下同)日最不稳定层位置及状态进行了统计,并把最不稳定层同几个规定层进行比较,总结出三种主要的产生强对流天气的T-LnP图型,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 以清远探空站资料为基础,对2003-2004年清远及其附近地区强对流(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下同)日最不稳定层位置及状态进行了统计,并把最不稳定层同几个规定层进行比较,总结出三种主要的产生强对流天气的T-LnP图型,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不稳定层 θsw (θse) CAPE(LI) 强对流
下载PDF
2013年云南冬季四次降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娅婷 杨芳园 +1 位作者 李晓鹏 邹灵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2期22-28,共7页
利用NCEP 1°×1°资料和实况观测资料,针对2013年冬季云南4次降雪过程,使用诊断和对比的方法,分析研究4次降雪过程在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4次降雪中南支槽型降雪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非南支槽型;700h Pa上高度... 利用NCEP 1°×1°资料和实况观测资料,针对2013年冬季云南4次降雪过程,使用诊断和对比的方法,分析研究4次降雪过程在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4次降雪中南支槽型降雪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非南支槽型;700h Pa上高度场北高南低型和锋区密集型为主要环流形势;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的交汇,会导致降水的明显加强。在锋面附近形成的中尺度垂直环流系统,随着北方冷空气进一步南下,θ_(se)线陡立区的存在或移动引起南方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凝结和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为降雪提供了足够的抬升凝结条件,降雪或强降雨就发生在θ_(se)线陡立区附近以及暖湿不稳定区域;强大的地面冷高压南压和地面冷空气的参与,能够为降雪提供有利的温度条件,更有利于降雪天气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分析 南支槽 水汽通量辐合 θse线陡立区 地面冷空气
下载PDF
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杰 张艳 +3 位作者 亓翠云 贾汉奎 许长山 边智 《山东气象》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发现: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0gpm线附近;700hPa和850hPa"人...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发现: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0gpm线附近;700hPa和850hPa"人字形"切变线造成的水汽辐合是强降水形成的关键;通过分析θse与K指数,发现此次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θse850>330°K的热带海洋气团中,稳定度指标并不关键;地面倒槽长时间维持是强降水产生的条件;特殊的山地对这次强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值预报出现偏差导致了由于过分依赖数值预报出现暴雨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θse K指数 云团 地形 数值预报
下载PDF
2005年陕西第一场透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生俊 侯建忠 《陕西气象》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利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分析技术分析了2005年陕西第一场透雨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稳定的“东高西低”是第一场透雨的有利形势场,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回流为降水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陕西中南部地形的抬升是形成降水中心... 利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分析技术分析了2005年陕西第一场透雨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稳定的“东高西低”是第一场透雨的有利形势场,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回流为降水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陕西中南部地形的抬升是形成降水中心的原因之一;大降水区上空次级垂直环流的上升运动支位于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的迎风坡上空;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副高西侧的西南低空急流;K指数≥30oC有利于透雨的产生;θse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场透雨 水汽输送 θse 次级环流
下载PDF
2011年初春鸡西市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淑梅 万红 马国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0期278-279,284,共3页
2011年4月22—23日鸡西市出现了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分析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此次雨转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槽东移受东阻影响切涡,低涡东移缓慢并强烈发展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形势,东北风与... 2011年4月22—23日鸡西市出现了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分析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此次雨转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槽东移受东阻影响切涡,低涡东移缓慢并强烈发展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形势,东北风与偏东风暖湿切变处出现大降雪,降水持续也是造成暴雪的重要原因。偏东干冷空气侵入黑龙江东部,此厚度在800 hPa以下,这在降水中起冷垫作用。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的输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东部,并得以聚集,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厚的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鸡西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温度是降水性质转变的一个影响因素,地面温度下降到1℃左右时雨将转为雨夹雪,当地面温度继续下降到0℃或以下时,雨夹雪转为雪。850 hPa温度场上-4℃也是一个雨雪转换的指标,但是还需要配合冷平流的强弱进一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θse 抬升条件 雨雪转化 黑龙江鸡西 2011年初春
下载PDF
2012年7月4—5日济宁市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红运 李芳 李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8期231-232,共2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2012年7月4—5日济宁市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并对物理量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低空西南急流在山东西南部的强风速风向辐合为强降水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海上高压阻挡使地面气旋移动缓...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2012年7月4—5日济宁市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并对物理量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低空西南急流在山东西南部的强风速风向辐合为强降水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海上高压阻挡使地面气旋移动缓慢是形成强降水的一个主要原因;假相当位温(θse)能量锋区的加强与移向与暴雨的落区较为一致;K指数≥35℃是鲁西南暴雨预报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假相当位温(θse) K指数 山东济宁 2012年7月4—5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