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银针茶α—淀粉酶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彭佳黛 冯倩 +1 位作者 陈浩春 孙吉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8-201,共4页
采用PEG2000/(NH4)2SO4双水相系统萃取α—淀粉酶抑制剂,研究了在双水相体系中在不同PEG2000质量分数、不同硫酸铵质量分数、不同氯化钠质量分数对从银针茶中分离纯化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配系数和活力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 采用PEG2000/(NH4)2SO4双水相系统萃取α—淀粉酶抑制剂,研究了在双水相体系中在不同PEG2000质量分数、不同硫酸铵质量分数、不同氯化钠质量分数对从银针茶中分离纯化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配系数和活力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抑制剂主要分配于上相,当PEG2000的质量分数为16%,(NH4)2SO4的质量分数为14%,NaCl质量分数为0.001 3%时,α—淀粉酶抑制剂的萃取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α—淀粉酶抑制剂 分配系数
下载PDF
α—淀粉酶菌体絮凝分离的研究
2
作者 牟占军 葛庆仁 谢振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1995年第4期13-17,共5页
发酵液去除菌体的净化工艺,是酶制剂纯化的关键步骤,也是酶液浓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α—淀粉酶菌体带电性质的测定,采用阳离子型脱乙酰甲壳素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复合对α—凝粉酶发酵液进行处理后抽滤,取得良好的絮凝... 发酵液去除菌体的净化工艺,是酶制剂纯化的关键步骤,也是酶液浓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α—淀粉酶菌体带电性质的测定,采用阳离子型脱乙酰甲壳素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复合对α—凝粉酶发酵液进行处理后抽滤,取得良好的絮凝分离效果。为α—淀粉酶的精制提供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脱乙酰甲壳素 絮凝 分离
下载PDF
测定小麦中α—淀粉酶的一种灵敏的动力学微分析方法
3
作者 J.E.KRUGER D.W.HATCHER 石永峰 《黑龙江粮食》 1996年第2期47-48,52,共3页
1 引言 利用浊度法测定α—淀粉酶的方法,已在谷物研究实验室应用多年。其中β—极限底物的混浊液中,酶催化速率的降低是利用与记录器连接的Perkin Elmer191型谷物分析仪进行监测,它与α—淀粉酶的含量成正比,但仪器的灵敏度非常关键... 1 引言 利用浊度法测定α—淀粉酶的方法,已在谷物研究实验室应用多年。其中β—极限底物的混浊液中,酶催化速率的降低是利用与记录器连接的Perkin Elmer191型谷物分析仪进行监测,它与α—淀粉酶的含量成正比,但仪器的灵敏度非常关键。这种方法的优点,可用于测定含量很低的酶,但有局限性,它不能实现半自动化,并且大量手工操作,要求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来进行实验并解释实验结果。 本文论述了动力学微板认读器的测定方法。它与经过修改的AACC22—07方法的原理类似,但有效地克服了上述方法的某些局限性。利用该法,可在96#的微机滴定板上,理想地发现并同时监测到β—极限糊精底物混浊液中酶的催化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动力学 微分析 小麦 极限糊精 吸光度 浊度法测定 催化速率 酶提取物 微板
下载PDF
转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卫丽 任江萍 +1 位作者 孔威维 尹 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共2页
通过PCR检测,转基因小麦植株均出现474 bp的目的带,说明反义trx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经 测定在种子萌动过程中转基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未转基因种子,证明该基因能够正常表达,从而使转基因品 种具有抗穗发芽的能力。
关键词 反义TRXS基因 转基因小麦 种子 α—淀粉酶 酶活性 抗穗发芽能力
下载PDF
以玉米粉代替部分玉米淀粉生产中温α-淀粉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仲敏 张新武 +1 位作者 曹明照 刘安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97,共2页
对以玉米粉代替玉米淀粉生产中温α 淀粉酶进行了研究 ,通过采用补料工艺和用玉米粉代替部分玉米淀粉作培养基的发酵生产试验 ,平均提高发酵单位 11.2 % ,吨综合生产成本降低 6 .5 %。
关键词 玉米粉 玉米淀粉 发酵生产 中温α—淀粉酶 生产成本 补料工艺
下载PDF
提高耐高温α-淀粉酶发酵液酶活力的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剑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提出了提高耐高温α 淀粉酶发酵水平的方法,并在容积为30L的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上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内流加一定量的谷氨酸水溶液,有利于对数生长期菌体的增殖,提高了发酵液中菌体的浓度数,同时也满足了... 提出了提高耐高温α 淀粉酶发酵水平的方法,并在容积为30L的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上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内流加一定量的谷氨酸水溶液,有利于对数生长期菌体的增殖,提高了发酵液中菌体的浓度数,同时也满足了菌体在酶的合成期对α 氨基氮代谢的需求,进而明显地提高发酵液的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α—淀粉酶 发酵液 酶活力 发酵罐 谷氨酸水溶液
下载PDF
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液相循环时间及其应用于α—淀粉酶发酵的研究
7
作者 郑裕国 汪钊 陈小龙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10L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的液相循环时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α—淀粉酶发酵试验,并与10L机械搅拌发酵罐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得到,气升式发酵罐的最高酶活力为432.3u/ml,机械搅拌发酵罐的最高酶活力为397.2u/ml,从中可以看出,本... 对10L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的液相循环时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α—淀粉酶发酵试验,并与10L机械搅拌发酵罐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得到,气升式发酵罐的最高酶活力为432.3u/ml,机械搅拌发酵罐的最高酶活力为397.2u/ml,从中可以看出,本文研制的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的发酵结果优于机械搅拌发酵罐。因此,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用于α—淀粉酶的发酵生产具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罐 α—淀粉酶 枯草杆菌
原文传递
复方α-淀粉酶促进剂的研究
8
作者 吴京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3年第5期30-34,共5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α-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和天然有机物的最适工作浓度,并以天然有机物为主成分,分别与6种常见金属离子进行组方,较系统地考察了各组方对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从中优选出复方α-淀粉酶促进剂的最佳配方。
关键词 分光光度计法 测定 α—淀粉酶 配方 复方促进剂 酶制剂
下载PDF
理化因素对秦麦-12种子的α—、β—淀粉酶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南崇斌 《商洛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5-59,共5页
秦麦-12种子的α—淀粉酶对高温稳定,HgCL_2对它有抑制作用,但不十分明显。β—淀粉酶对高温和Hg^(2+)敏感。EDTA是两种酶的抑制剂,CaCl_2对两种酶活力无明显的激活作用,对Hg^(2+)的抑制作用也无明显的拮抗作用。
关键词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因素 影响
下载PDF
葛根淀粉颗粒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钟耕 李天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对葛根淀粉颗粒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包括淀粉颗粒的大小、形貌、X -射线衍射图谱、α-淀粉酶的酶水解作用方式等 ,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葛根淀粉平均粒度为 2 4 .0 8μm ,小于玉米淀粉的 38.97μm ;葛根淀粉和玉米淀... 本文对葛根淀粉颗粒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包括淀粉颗粒的大小、形貌、X -射线衍射图谱、α-淀粉酶的酶水解作用方式等 ,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葛根淀粉平均粒度为 2 4 .0 8μm ,小于玉米淀粉的 38.97μm ;葛根淀粉和玉米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接近颗粒中心 ,但葛根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不明显 ;葛根淀粉的X 射线衍射图谱为C型 ,玉米淀粉为A型 ,而两者的结晶度分别为 1 8%和 37% ;葛根淀粉和玉米淀粉对α-淀粉酶的作用极为敏感 ,但在酶解方式上 ,葛根淀粉是在淀粉粒表面形成许多微孔并经脐心进入淀粉粒内部 ,而玉米淀粉则是被层层水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淀粉 玉米淀粉 颗粒性质 X—射线衍射 α—淀粉酶 淀粉颗粒 酶解 平均粒度 水解 结晶度
下载PDF
酶解-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洁 高海燕 李新华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3年第6期47-49,共3页
对玉米淀粉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和α -淀粉酶水解处理 ,研究了玉米淀粉的酶解 -氧化复合变性工艺以及对其应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酶浓度为 0 0 15 %以下 ,温度为 6 0~ 6 5℃ ,酶反应时间为 0~ 8min时可以得粉状颗粒产品 ;这种复... 对玉米淀粉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和α -淀粉酶水解处理 ,研究了玉米淀粉的酶解 -氧化复合变性工艺以及对其应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酶浓度为 0 0 15 %以下 ,温度为 6 0~ 6 5℃ ,酶反应时间为 0~ 8min时可以得粉状颗粒产品 ;这种复合变性使玉米淀粉的透明度、抗凝沉性以及抗老化性质得到了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α—淀粉酶 水解 老化
下载PDF
用酶分解法研究淀粉糊化
12
作者 郑长义 殷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1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文用酶分解法对土豆、甘薯和玉米三种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糊化作了研究。得出了三种淀粉开始和完全糊化的温度和时间;测定了糊化反应的动力学,并从糊化温度与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计算了各种淀粉糊化的活化能,还根据Vant Hoff公式计算... 本文用酶分解法对土豆、甘薯和玉米三种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糊化作了研究。得出了三种淀粉开始和完全糊化的温度和时间;测定了糊化反应的动力学,并从糊化温度与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计算了各种淀粉糊化的活化能,还根据Vant Hoff公式计算了三种淀粉糊化的有效热焓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α—淀粉酶 葡萄糖酶 糊化 固定化增殖细胞
下载PDF
关于破损档案揭粘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莉珠 卢英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6-18,共3页
关于破损档案揭粘技术一、档案粘结原因及类型档案保存多年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有部分档案的纸张发生粘连。严重的粘结成块,像砖头一样结实,很难分离,人们常称之为“档案砖”。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是档案材料、环境... 关于破损档案揭粘技术一、档案粘结原因及类型档案保存多年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有部分档案的纸张发生粘连。严重的粘结成块,像砖头一样结实,很难分离,人们常称之为“档案砖”。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是档案材料、环境、生物、人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砖 粘结物 档案纸张 催化分解 高分子化合物 微生物 蛋白质 α—淀粉酶 纸张强度 分泌物
下载PDF
天然复方促进剂对α-淀粉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京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77,共4页
经试验测定a-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6.0,在此基础上对天然复方促进剂 (本课题组研制)的使用浓度展开研究,确定了其最适添加浓度为1.62×10-8g/mL,并较系统地考察和探讨了天然复方促进剂对a-淀粉酶活力和稳定性... 经试验测定a-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6.0,在此基础上对天然复方促进剂 (本课题组研制)的使用浓度展开研究,确定了其最适添加浓度为1.62×10-8g/mL,并较系统地考察和探讨了天然复方促进剂对a-淀粉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复方促进剂 α—淀粉酶 酶活 酶稳定性
原文传递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YSR的作用机理和田间施用效果
15
作者 付金锋 王凤宝 +2 位作者 董立峰 马为民 李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4期57-59,共3页
以穗发芽敏感品种AT 2 6 5为试材 ,对筛选出的YSR纯天然小麦穗发芽抑制剂进行了田间喷施 ;用 3,5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测定了YSR不同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期间的α -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 ,收获前 2d喷施YSR抑制剂效果最佳 ,穗发芽抑制... 以穗发芽敏感品种AT 2 6 5为试材 ,对筛选出的YSR纯天然小麦穗发芽抑制剂进行了田间喷施 ;用 3,5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测定了YSR不同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期间的α -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 ,收获前 2d喷施YSR抑制剂效果最佳 ,穗发芽抑制率可达 75 9%,对AT 2 6 5的种用价值无显著性影响 ,可作种用。用不同浓度的YSR处理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 ,随着浓度的增加 ,α -淀粉酶活性迅速下降 ,直至完全失去活性。YSR通过降低α -淀粉酶活性来达到抑制穗发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抑制剂 YSR 作用机理 田间施用效果 浓度 α—淀粉酶活性
下载PDF
贮存时间对春小麦种子某些生化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莫庸 李洪霞 +2 位作者 张煜星 钱良智 肖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文对贮存二年和十四年的八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的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十四年的种子其蛋白质含量,α—淀粉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都有明显的降低。过氧化物酶... 本文对贮存二年和十四年的八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的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十四年的种子其蛋白质含量,α—淀粉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都有明显的降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明显。α—淀粉酶有4—5条同工酶带,且均为阴极酶带。贮存时间长的种子丙二醛的含量较高。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则主要在慢带区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蛋白质 酯酶 α—淀粉酶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延边牛及其杂种牛血液酶学指标的研究(第五报)
17
作者 李炳权 黄在植 +4 位作者 金成汉 吴京兰 马华福 黄秉珠 李国范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1年第3期5-8,13,共5页
1991年5月初,在延边种牛场选定延边牛47头和杂种牛16头,测定血液中四种酶的酶学指标。其结果: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均值(X±S)延边牛为41.39±21.15,杂种牛为41.65±16.78;α淀粉酶(α—AMY)活力均值(X+S)延边牛为... 1991年5月初,在延边种牛场选定延边牛47头和杂种牛16头,测定血液中四种酶的酶学指标。其结果: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均值(X±S)延边牛为41.39±21.15,杂种牛为41.65±16.78;α淀粉酶(α—AMY)活力均值(X+S)延边牛为82.50±35.79,杂种牛为74.00±16.57;精氨酸酶(ARG)活力均值(X±S)延边牛为2.32±1.56,杂种牛为1.97±0.82;山梨醇脱氢酶(SDH)活力均值(X±S)延边牛为9.39±3.52,杂种牛为5.92±1.71。通过血液酶指标的测定,使我们对延边牛及其杂种牛血液酶的活性有了初步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延边牛的选育及有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一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牛血液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α—淀粉酶(α—AMY) 精氨酸酶(ARG) 山梨醇脱氢酶(SDH) 正常指标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u-erh Tea and Its Inhibition Effect on α-amylase in vitro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冬英 邵宛芳 +2 位作者 刘仲华 黄业伟 施兆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clarify the chemical substance basis of hypoglycemic and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Pu-erh Tea. [Method]Pu-erh Tea was extracted with 95% ethanol,followed by petroleum ether,chloroform,ethyl a...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clarify the chemical substance basis of hypoglycemic and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Pu-erh Tea. [Method]Pu-erh Tea was extracted with 95% ethanol,followed by petroleum ether,chloroform,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extraction,after the further purification and through the NKA-9 macroporous resin and many times of Sephadex column chromatography,two compounds were isolated,in the same time,the effect of Uracil and Gallic acid on α-amylase was studied. [Result]The Uracil and Gallic acid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respectively from Pu-erh Tea and the Uracil was firstly isolated from Pu-erh Tea; Gallic acid had strong inhibition on α-amylase. [Conclusion]It could provide some theories on the hypoglycemic and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Pu-erh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h Tea URACIL Gallic acid Α-AMYLASE INHIBI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α-amylase Inhibitor Content Change in Pu-erh Tea During Pile-fermentation Process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冬英 黄业伟 +1 位作者 袁文侠 周红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2期142-144,共3页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α-amylase inhibitor content in Pu-erh tea during pile-fermentation process. Pu-erh tea samples from two regions of Shuangjiang County and Jinggu Dai and Yi Autonomous Count...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α-amylase inhibitor content in Pu-erh tea during pile-fermentation process. Pu-erh tea samples from two regions of Shuangjiang County and Jinggu Dai and Yi Autonomous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at various fermentation stag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tages 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to α-amylase; and the change law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amylase inhibitor during processing was meanwhile studied by determining the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 and amino aci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ude meterial of Pu-erh tea presente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to α-amylase; this inhibitory effect assumed a de: creasing trend to the minimum at the middle stage of fermentation, whereafter it increased to some extent. Made tea also showed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to α-amylase. During whole processing period,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 and amino acid generally assumed a remarkably decreasing trend. Our results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solating co-amylase inhibitor from Pu-erh tea and discussing the mechanism of its health car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h tea PROCESSING α-amylase inhibitor
下载PDF
Activities, Quantitative Changes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α-Amylase During Development of Apple Fruit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永章 张大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34-41,共8页
Starch degradation in cell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ereal seed germination, photosynthesis in leaves, carbohydrate storage in tuberous roots, and fleshy fruit development. α_Amylase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ke... Starch degradation in cell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ereal seed germination, photosynthesis in leaves, carbohydrate storage in tuberous roots, and fleshy fruit development. α_Amylase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key enzymes catalyzing starch breakdown, but up to date its role in starch breakdown in living cells remains unclear because the enzyme was often shown extrachloroplastic in living cells.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α_amylase activity was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concomitantly with the decreasing starch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pple ( 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Starkrimson) fruit. The apparent amount of α_amylase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also increased during the fruit developmen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enzyme activity. The enzyme subcellular_localization studies via immunogold electron_ microscopy technique showed that α_amylase visualized by gold particles was predominantly located in plastids, but the gold particles were scarcely found in other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 A high density of the enzyme was observed at the periphery of starch granules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developmental stages. These data proved that the enzyme is compartmented in its functional sites in the living cells of the fruit. The predominantly plastid_distributed pattern of α_amylase in cells was shown unchanged throughout the fruit development. The density of gold particles (α_amylase) in plastids was increasing during the fruit developmen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ting. So it is considered that α_amylase is involved in starch hydrolysis in plastids of the frui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YLAS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pple fru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