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修复大鼠口腔黏膜创口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开维 聂玲 +2 位作者 张赫 李雨舟 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26-2530,共5页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5只雌性SD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分3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缝线组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间断缝合1针闭合创口,504黏合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封闭创口,术后7d进行创口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取2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口腔黏膜1 cm×1 cm的正方形缺损模型,分2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504封闭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涂布缺损区,术后10 d进行缺损部位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大体观察显示3组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流脓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显示,缝线组创缘上皮完整、连续,上皮钉突短而平,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多,缝线轨迹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自然愈合组、504黏合组黏膜上皮愈合完好,上皮钉突细而长,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数量多,504黏合组纤维排列较针缝组更为紧密有序;②口腔黏膜缺损模型:大体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创口愈合不全,未见肿胀、坏死溃烂等感染情况,504封闭组创面基本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黏膜缺损明显,上皮层与固有层连接不紧密,可见坏死组织、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04封闭组黏膜缺损创缘长度显著减小,固有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纤维排列一致有序;③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的异物反应小,可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为封闭口腔黏膜创口的一种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 缝线 口腔黏膜 创口 软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的含量
2
作者 梅炜华 吴小红 +1 位作者 汪家升 董芳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法: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30℃... 目的:建立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法: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柱流速:2mL/min;进样量:1.0μL,分流比30:1。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浓度0.10~0.6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373.54589x+1.0870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准确度为98.8%~100.3%,精密度RSD为0.572%,定量限为1.20ug/mL;柠檬酸三乙酯在浓度0.02~0.12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259.92943x-0.1289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准确度为100.1%~100.3%,精密度RSD为1.016%,定量限为3.0ug/mL。结论:本法可用于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医用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柠檬酸三乙酯 含量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合剂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
3
作者 蔡进奎 许海甲 +2 位作者 李伟康 李漌涼 肖智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876-881,共6页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黏合剂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用80枚离体猪胸腰椎,经脱钙、力学机压缩椎体制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PKP组和胶水组,每组40枚;再根据...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黏合剂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用80枚离体猪胸腰椎,经脱钙、力学机压缩椎体制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PKP组和胶水组,每组40枚;再根据骨水泥注射量的不同细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20枚。常规PKP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PKP,胶水组在骨水泥注入前先用自行设计的椎体裂隙喷涂工具进行NBCA预处理封闭椎体内裂隙,再注入骨水泥。统计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骨水泥渗漏数量。结果胶水组和常规PKP组脱钙后骨密度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组和常规PKP组高剂量骨水泥注射弥散效果均优于低剂量骨水泥注射(P<0.05),但是组间弥散效果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PKP低剂量组(P<0.05),胶水高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PKP高剂量组(P<0.05)。结论NBCA黏合剂预处理椎体不影响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分布,能有效降低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高剂量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但其渗漏风险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渗漏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文辉清 刘衍民 +4 位作者 时鑫 王平 孙北望 沈磊 张程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普通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皮肤切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按拟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1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在手术结束之际关闭皮肤切口...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普通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皮肤切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按拟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1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在手术结束之际关闭皮肤切口时,用4-0可吸收线缝合手术切口处的筋膜、皮下组织层后,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结果本组31例,切口长度12~180mm,平均(32±32)mm。术后第1天切口发红2例,切口少许渗液1例,均在第2天消失。术后均无发热。术后第1天有3例中度疼痛,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有28例、18例、5例诉轻度疼痛。切口愈合时间5~9d,平均(6.3±1.1)d。所有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非感染手术的皮肤切口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炎症反应轻微、瘢痕小、感染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黏合剂 伤口愈合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皮肤
原文传递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合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宁 黄专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54-57,共4页
优化α-氰基丙烯基正丁酯粘合剂的合成工艺,选出最优工艺条件,测定产品表征性能。以氰乙酸丁酯、多聚甲醛为主原料,1,2-二氯乙烷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通过氰基乙酸酯甲醛法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影响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合成的主要... 优化α-氰基丙烯基正丁酯粘合剂的合成工艺,选出最优工艺条件,测定产品表征性能。以氰乙酸丁酯、多聚甲醛为主原料,1,2-二氯乙烷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通过氰基乙酸酯甲醛法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影响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合成的主要因素是N氰乙酸丁酯∶N多聚甲醛,反应温度次之,反应时间影响不显著。本研究选定的最优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作用时间短、粘合强度高、节省原料等优点,为提高粘合剂的产率和综合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合剂 工艺优化 交设计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春磊 滕安宝 +3 位作者 查晓光 夏群 吴家照 李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4-295,共2页
最近国外报道指出医用胶(有机胶和纤维蛋白胶)在固定补片和封闭皮肤上较丝线缝合有较大优势,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我科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关闭缝合切口,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医用 应用 纤维蛋白胶 术后并发症 丝线缝合 缝合切口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龙延滨 段降龙 张瑞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用化学胶将平片与腹壁和腹股沟管后壁粘合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min至2h,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用化学胶将平片与腹壁和腹股沟管后壁粘合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min至2h,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血肿等相关手术并发症,无过敏现象,其中40例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局部疼痛和复发。结论: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固定平片和创面止血效果良好,不增加术后复发,并减少慢性疼痛和血肿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外科学 @无张力修补术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用于肝脏止血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飞 赵君 +1 位作者 孟兴凯 李剑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7112-7118,共7页
背景:目前医用胶主要分化学合成医用胶及生物医用胶,化学合成医用胶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酯,亲水性差,易形成胶痂脱落,止血不彻底。目的: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并改进其黏结效果,通过白兔肝脏止血实验验证其改性后的止血、黏接效... 背景:目前医用胶主要分化学合成医用胶及生物医用胶,化学合成医用胶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酯,亲水性差,易形成胶痂脱落,止血不彻底。目的: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并改进其黏结效果,通过白兔肝脏止血实验验证其改性后的止血、黏接效果等相关性能。方法:(1)材料改良:制得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红外波谱和气象色谱分析其组成和含量,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选用月桂酰肌氨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改进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与组织脏器的结合效果,使其亲水性增强;(2)兔肝脏切口止血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在可吸收线缝合止血后覆盖明胶海绵,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组涂抹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组涂抹合成及改性后的医用胶,在手术20 min内记录肝出血量和出血时间;(3)兔肝脏断面止血实验:分成2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组在肝创面涂抹表面活性剂后,再涂合成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氰基丙烯酸酯创面涂抹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术后1,10和20 d通过肉眼观察肝创面胶层变化、与大网膜黏连情况等,再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改性后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有很好的黏结性,通过红外波谱和气象色谱分析,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纯度为84.56%,其余含量较多的为反应物及生成的副产品,为8.2%和3.3%;(2)通过对兔肝脏切面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比较,改性后的医用胶在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改性后的医用胶胶层与肝创面结合更紧密,在术后20 d完全吸收,且未见到不良反应;(4)结果提示,改性后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黏接效果优于常规针线缝合,胶膜不易脱落,止血较彻底,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改良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α-氰基丙烯酸 肝脏止血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粘合剂
9
作者 张廷兰 《安徽科技》 1998年第8期40-40,共1页
医用粘合剂用于外科手术,由于能代替缝合、包扎手续,以及能迅速止血,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兴趣,并已在临床手术中广泛使用。据文献报道,可作医用的高分子粘合剂品种虽然不少,但目前最理想的、使用最普遍的是α—氰基丙烯酸酯类。据医学界... 医用粘合剂用于外科手术,由于能代替缝合、包扎手续,以及能迅速止血,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兴趣,并已在临床手术中广泛使用。据文献报道,可作医用的高分子粘合剂品种虽然不少,但目前最理想的、使用最普遍的是α—氰基丙烯酸酯类。据医学界反映,目前国内产品主要存在粘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 丁酯 制备 医用 合剂
下载PDF
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坪 李刚 +1 位作者 程美雄 张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 目的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用NBCA胶,3例(13%)联合使用NBCA胶和其他栓塞剂(明胶海绵、微弹簧圈)。DSA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10例,动静脉瘘8例,活动性出血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使用NBCA胶经导管栓塞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动脉栓塞术,术后造影显示异常表现消失,手术成功率100%。术后2-3d出血症状消失,无复发出血病例,其中2例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中、术后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出血性病变,经导管栓塞治疗中单独使用NBCA或NBCA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是安全有效的,甚至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NBCA也显示满意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肾脏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栓塞术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性下消化道出血7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坪 李刚 于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性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人院前有6—36个月反复便血、失血性贫血、多次输血史,栓塞术前血红蛋白最低38~70g/L,平均(56.8±12.4)g/L;AD部位在空肠3例,回肠1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肝曲1例,降结肠1例。6例患者1次栓塞成功,1例横结肠血管畸形患者因2支直动脉参与供血.分2次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栓塞使用NBCA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2—1:3比例混合.用量为0.2~0.8m1.平均(0.48±0.19)ml,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术后所有患者无肠壁缺血事件发生,无其它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l~3d出院,便血消失。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后20d再发出血,临床有效性为85.7%;6例术后随访追踪2~19个月(中位期10.5个月),出血症状消失,无再出血,无器官坏死并发症,远期止血率为100%。结论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出血 血管畸形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皮肤结膜裂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行常规眼部检查,检测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表面麻醉后全层剪开右眼上方球结膜,长1.0cm;局部麻醉后全层切开背部皮肤,长约2.5cm,医用胶组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合结膜及皮肤切口,缝线组用5.0丝线连续缝合结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切口,术后1、2、7d行常规检查并检测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及BUT,观察切口愈合情况。1周后处死动物,切取相应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用胶组和缝线组结膜和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医用胶组术后1d、2d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12.70±2.21)mm和(12.70±2.00)mm,明显低于缝线组的(14.90±2.38)mm和(14.90±2.33)mm,相同时间点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P=0.03;q=-4.02,P=0.03);与基线值相比,医用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1.00、0.51)。医用胶组术后2d、7d的BUT值分别为(4.50±1.18)S和(4.10±0.88)S,均明显长于缝线组的(3.30±1.06)S和(3.00±1.2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37,P=0.02;q=4.19,P=0.03);术后1、2、7d的BUT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0.59、0.21)。缝线组各时间点BUT值较基线值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各组兔结膜及皮肤切口均愈合,缝线组结膜组织有轻度胶原增生,而医用胶组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明显;缝线组皮肤表皮瘢痕增生,存在严重的胶原纤维增生,而医用胶组胶原增生情况明显轻于缝线组,表皮及真皮等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新西兰兔结膜和皮肤伤VI的黏合对眼表的环境影响较小,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黏合剂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结膜 皮肤 眼表微环境 泪液分泌 泪膜破裂时间
下载PDF
医用胶粘剂主体材料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熊建义 刘建军 +1 位作者 魏胜 朱卫国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3,107,共3页
以氰乙酸正辛酯为原料,通过改进合成反应条件,合成得到了一种医用胶粘剂主体材料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产率达到了71.2%,为下一步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性能改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辛酯 医用胶粘剂 合成
下载PDF
表阿霉素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生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建军 张洪 +2 位作者 黄海燕 潘一峰 袁建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53-2455,2459,共4页
目的进行新型抗肿瘤复合材料表阿霉素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PI-PBCA-NP)生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方法使用SD大鼠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检查一般状态、血液学、心肌酶学、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病理学以及可逆性观察等,判断EPI-PBCA-NP... 目的进行新型抗肿瘤复合材料表阿霉素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PI-PBCA-NP)生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方法使用SD大鼠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检查一般状态、血液学、心肌酶学、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病理学以及可逆性观察等,判断EPI-PBCA-NP的生物安全性。结果低剂量EPI-PBCA-N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毒性,随剂量的增加,毒性反应也更加明显。结论EPI-PB-CA-NP的生物安全需进行更深入研究,以确保临床使用和应用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 生物安全性 SD大鼠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峰 王茂强 +2 位作者 刘凤永 王志军 宋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1,28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2-cyanoacrylate,NBCA)选择性栓塞肝动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2008-09~2009-12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20例患者,包括外科术后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形成11例、多囊肝7例,男... 目的:评价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2-cyanoacrylate,NBCA)选择性栓塞肝动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2008-09~2009-12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20例患者,包括外科术后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形成11例、多囊肝7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5-65岁,应用NBCA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所有选择性栓塞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2例外科术后出血患者在栓塞结束后出血即停止,分别随访6个月、8个月,均未再发生出血。1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患者中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明显缩小。7例多囊肝患者栓塞区囊肿范围均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应用NBCA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的近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但其栓塞的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肝动脉 栓塞治疗性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栓塞治疗肝内出血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坪 李刚 +1 位作者 程美雄 张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9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CA)作为栓塞剂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内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的肝动脉出血患者7例,均使用NBCA作为栓塞剂,评价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造影显示假性动脉... 目的探讨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CA)作为栓塞剂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内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的肝动脉出血患者7例,均使用NBCA作为栓塞剂,评价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6例,对比剂外溢1例。对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假性动脉瘤和对比剂外溢征象消失,技术成功率100%;NBCA及超液化碘油混合剂用量为(0.76±0.24)ml;术后患者腹痛症状缓解,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临床有效率100%。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采用NBCA胶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内出血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冻干粉针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子民 王静 +1 位作者 王博 程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0-651,共2页
目的制备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β-ELE-PBCA-NP)冻干粉针,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并对冻干后的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冻干粉针外观及再分散性良好,复溶后测... 目的制备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β-ELE-PBCA-NP)冻干粉针,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并对冻干后的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冻干粉针外观及再分散性良好,复溶后测得的形态规整,无黏连,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61 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5%、6.57%。结论该实验的冻干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 冻干粉针
下载PDF
β-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建萍 谭德明 +2 位作者 肖平 潘一峰 周建亮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制备β-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2-PBCA-NP),考察影响纳米粒粒径大小、包封率的因素,并优化其制备条件。方法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E2-PB-CA-NP,以粒径大小、形态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 目的制备β-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2-PBCA-NP),考察影响纳米粒粒径大小、包封率的因素,并优化其制备条件。方法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E2-PB-CA-NP,以粒径大小、形态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正交设计法优化E2-PBCA-NP制备工艺。结果搅拌速度、浓缩温度、有机溶剂种类及表面活性剂类型均可影响粒径。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5nm,分布范围50~180nm,包封率90.3%。结论经过优化筛选出的工艺,为制备E2-PB-CA-NP的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雌二醇 纳米粒 氰基丙烯酸丁酯 交设计
下载PDF
17-AA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岩 王玉记 +1 位作者 吴建辉 崔纯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17-AAG-PBCA-NPs)。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17-AAG-PBCA-NPs;采用正交...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17-AAG-PBCA-NPs)。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17-AAG-PBCA-NPs;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17-AAG-PBCA-NPs进行表征和鉴定;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体外释放药物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17-AAG-PBCA-NPs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17-AAG-PBCA-NPs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界面聚合法制备的17-AAG-PBCA-NPs包封率大于90%,粒径为(180.5±12.0)nm,Zata电位为(-28.38±0.81)m V,表面形态规则均匀;17-AAGPBCA-NPs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动物实验表明,17-AAG-PBCA-NPs抗肿瘤活性比17-AAG强,毒性比17-AAG低。结论采用界面聚合法可制备得到17-AAG-PBCA-NPs,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包封率高,并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17-AAG) 氰基丙烯酸丁酯 抗肿瘤
下载PDF
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3 位作者 杨耀武 陈富林 程晓兵 吴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358-3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作用BMSCs后对成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对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作用细... 目的探讨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作用BMSCs后对成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对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作用细胞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强于单纯rhBMP-2作用后的效果。结论rhBMP-2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强于单纯rhBMP-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 氰基丙烯酸丁酯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骨标志蛋白 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HBMP-2 缓释系统 实验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