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温度与pH两段式组合策略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物量和甘露聚糖肽的影响
1
作者 许翠 杨晓茹 +3 位作者 夏帆 徐洪宣 董平 高梦祥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46-51,共6页
温度和pH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以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i)为发酵菌种,在5L发酵罐中,采用调整发酵温度与pH两段式组合策略,即0~8h控制pH 7.5,8h后将pH调至7.0;0~11h控制温度37℃,11h后将温度调至33℃,以... 温度和pH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以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i)为发酵菌种,在5L发酵罐中,采用调整发酵温度与pH两段式组合策略,即0~8h控制pH 7.5,8h后将pH调至7.0;0~11h控制温度37℃,11h后将温度调至33℃,以探讨发酵温度与pH两段式组合策略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甘露聚糖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这一策略,α-溶血性链球菌最大生物量为15.344g/L,比恒定发酵温度37℃和pH 7.5控制模式下提高了11.2%,比单独调控发酵温度条件下提高了33.8%;甘露聚糖肽的最大产量为1.305g/L,比发酵温度恒37℃和恒pH 7.5控制模式下提高了35.9%,比单独调控发酵温度条件下提高了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溶血性链球菌(a-hemolytic Streptococci) 甘露聚糖肽 发酵温度 发酵pH 组合策略
下载PDF
酵母膏对α溶血性链球菌发酵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翠 熊秋 +1 位作者 吴佳 高梦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5-188,197,共5页
研究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的添加量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其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酵母膏的添加量小于7g/L时,随着酵母膏添加量的增加,α-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最大菌落数为1.9×109,比对照组7.6×10... 研究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的添加量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其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酵母膏的添加量小于7g/L时,随着酵母膏添加量的增加,α-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最大菌落数为1.9×109,比对照组7.6×108增加了1.5倍,而且α-溶血性链球的延迟期由8h缩短到5h之内,对数期的生长速率由2.83增加到11.02,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也由27h以上缩短到23h。当酵母膏添加量大于7g/L时,这一规律就不再明显。同时,酵母膏使菌体量快速增加的时间提前了2-4h,当酵母膏添加量为7g/L时,在发酵4h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38;在发酵27h时,甘露聚糖肽的代谢量最大,为1.0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溶血性链球菌 发酵 酵母膏 甘露聚糖肽
下载PDF
α—溶血型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3
作者 叶德贤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90-91,94,共3页
对猪致病的各链球菌群绝大多数为β溶血型,极少为α溶血型,因此,偶尔碰到α溶血型链球菌病暴发时,往往因为不知其药敏性而不能选择最佳抗菌素,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应有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一例α型溶血链球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 对猪致病的各链球菌群绝大多数为β溶血型,极少为α溶血型,因此,偶尔碰到α溶血型链球菌病暴发时,往往因为不知其药敏性而不能选择最佳抗菌素,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应有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一例α型溶血链球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经过的阐述,为专业户和同行学者提供α溶血链球菌病的诊、防、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诊断 防治 α-溶血型链球菌
下载PDF
α-溶血性链球菌在健康人群口咽部分布及生物拮抗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海晓欧 肖纯凌 +4 位作者 陈冬梅 徐佳 徐静 周园 陈魁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02-305,309,共5页
目的通过采集健康人群口咽部分泌物,分析上呼吸道中α-溶血性链球菌的分布状况,并对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进行生物拮抗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上呼吸道益生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自愿原则,用无菌咽拭子采集沈阳市年龄在3~75岁的300名健康... 目的通过采集健康人群口咽部分泌物,分析上呼吸道中α-溶血性链球菌的分布状况,并对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进行生物拮抗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上呼吸道益生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自愿原则,用无菌咽拭子采集沈阳市年龄在3~75岁的300名健康人群咽后壁分泌物,对α-溶血性链球菌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对致病菌的生物拮抗试验采用小缸杯法。结果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人群咽后壁的α-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均较高。在咽后壁菌群中α-溶血性链球菌构成比最多的是幼儿组,达到60.3%。其中唾液链球菌群在幼儿组所占比重最大;老年组人群格氏链球菌占比较大;儿童、青年、成人以缓症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为主。对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的生物拮抗试验显示,1株婴儿链球菌婴儿亚种能够拮抗8株致病菌;4株分离菌只能拮抗1株病原菌,提示不同的菌株拮抗病原菌的能力差异较大。结论α-溶血性链球菌在人群中分布广,数量多,不同年龄人群的菌群构成存在差异。并且某些菌株显示出对致病菌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推测这些菌株在呼吸道黏膜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上呼吸道益生菌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上呼吸道 微生态 α-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拮抗
原文传递
基于肺-肠-皮轴理论探讨咽部与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燕霞 朱雅楠 +1 位作者 薛凯元 杨素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28-132,共5页
掌跖脓疱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咽部病理改变导致和加重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进展不容忽视。肺-肠-皮轴是肺肠与皮肤间的交互通路,为中医学“肺主皮毛、里... 掌跖脓疱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咽部病理改变导致和加重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进展不容忽视。肺-肠-皮轴是肺肠与皮肤间的交互通路,为中医学“肺主皮毛、里合大肠”理论的阐释提供新视角。咽部作为参与免疫的重要屏障,通过肺-肠-皮轴的多途径影响掌跖脓疱病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本文基于肺-肠-皮轴理论探讨咽部病理改变与掌跖脓疱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皮轴 肠道菌群 扁桃体 α-链球菌 局灶性感染
下载PDF
深圳市某小学一起不明原因发热暴发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梅树江 马汉武 +3 位作者 张廷禄 曹彬 王兰 谢旭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了解某小学不明原因发热的疫情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传播模式和病原体,制定控制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临床病例发热≥37.5℃、扁桃体肿大,并有咽痛、乏力、咳嗽、头晕、头痛、畏寒、皮疹症状之一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 目的了解某小学不明原因发热的疫情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传播模式和病原体,制定控制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临床病例发热≥37.5℃、扁桃体肿大,并有咽痛、乏力、咳嗽、头晕、头痛、畏寒、皮疹症状之一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血平板及生化实验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用PCR进行流感检测。结果共搜索43例发热病例,罹患率为3.3%(43/1313),发病高峰在5月15日;主要临床症状为:100%发热和扁桃体肿大、97.7%咽痛和乏力、9.3%出现皮疹、咳嗽和头晕、7.0%出现畏寒、4.7%出现头痛;58.1%病例集中发生在二年级一班,该班级的罹患率为45.5%。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接触是危险因素(OR=5.23,95%CI=1.20~28.38),进食前洗手是保护性因素(OR=0.22,95%CI=0.05~0.82)。实验室检验:鉴定病原体为!-溶血性链球菌,在对照人群没有培养出优势菌株,流感病毒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此起小学发生不明发热的暴发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因此控制措施的重点应为培养学生进食前洗手、定期更换牙刷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落实学生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例,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溶血性链球菌 不明原因发热 暴发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简易实验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模型的制作方法
7
作者 张春芬 董海新 +5 位作者 李建美 王清 辛勤 伦学庆 姚雷 刘善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用α_甲型溶血链球菌建立兔细菌性心内膜炎模型。方法自麻醉兔颈总动脉插一导管至左心室 ,24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 ,感染组注射108CFU甲型溶血链球菌 ,7d后抽血进行血液培养 ,处死后观察... 目的用α_甲型溶血链球菌建立兔细菌性心内膜炎模型。方法自麻醉兔颈总动脉插一导管至左心室 ,24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 ,感染组注射108CFU甲型溶血链球菌 ,7d后抽血进行血液培养 ,处死后观察主动脉瓣赘生物和左心室腔内壁性赘生物的情况。结果感染组的每个动物在主动脉瓣和左心室中底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赘生物生长 ,血液中均有细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兔实验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成功率高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心内膜炎 制作方法 动物模型 α-甲型溶血链球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