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performance liquid-phase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phosphine in tail gas using Pd(Ⅱ)/Cu(Ⅱ)composite
1
作者 Chenyang Zhao Yinhan Cheng +6 位作者 Guangfei Qu Yongheng Yuan Fenghui Wu Ye Liu Shan Liu Junyan Li Ping N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8-108,共11页
Pd/Cu liquid-phase composite was utilized as the catalyst in this study to remove PH_(3) at low temperatures.The anti-heterotoxicity of catalysts in the PH_(3) catalytic oxidation purification process was carefully ex... Pd/Cu liquid-phase composite was utilized as the catalyst in this study to remove PH_(3) at low temperatures.The anti-heterotoxicity of catalysts in the PH_(3) catalytic oxidation purification process was carefully explored and pioneered.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thermodynamics,kinetics,and catalytic oxidation mechanism of Pd/Cu liquid-phase catalyst catalytic oxidation of PH_(3)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d/Cu has a superior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removal of PH_(3) in the gas mixture under low temperature.With CO as the carrier gas,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H_(3) could be maintained at 100%for nearly 450 min,indicating that the Pd/Cu liquid phase catalyst has good resistance to heterotoxicity.According to the thermodynamic,kinetic,and related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the PH_(3) purification process,the kinetic region of the gas–liquid reaction of PH_(3) absorption by Pd/Cu solution was an interfacial reaction.Pd was the primary catalyst and Cu was the secondary catalyst,and the adsorption of PH_(3)was a primary reaction.PH_(3) was spontaneously oxidized to H_(3)PO_(4) in the Pd/Cu catalytic system during the removal process.Pd was regenerated by O_(2) and Cu,increasing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d/Cu catalyst in the sustain and efficient purification of PH_(3) in tail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phase catalysis phosphinE Catalytic oxidation Kinetic analysis Transition metals
下载PDF
磷化氢的毒理及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争艳 张闪 +1 位作者 刘之源 常珍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0,共9页
近60年来,熏蒸剂磷化氢被广泛用于储藏物害虫的防治。但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导致储藏物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了解磷化氢的毒理机制可以为磷化氢抗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早期的研究发现,磷化氢通过干扰神经传导、抑制能量代谢... 近60年来,熏蒸剂磷化氢被广泛用于储藏物害虫的防治。但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导致储藏物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了解磷化氢的毒理机制可以为磷化氢抗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早期的研究发现,磷化氢通过干扰神经传导、抑制能量代谢和破坏氧化还原系统,引起害虫死亡;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磷化氢致死害虫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能量生成和通过干扰氧化还原系统来增加氧化损伤。早期的研究发现,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主动排斥磷化氢、保护性昏迷和增强解毒酶活性。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相继出现一些新的磷化氢抗性机制,如穿透抗性、磷化氢作用靶标敏感性降低、能量代谢模式调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靶标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突变以及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是主要的抗性机制,而能量代谢模式调整可能是抗性形成初期抵抗磷化氢不良影响的重要机制。采用基因渐渗的方法研究害虫磷化氢抗性突变的适合度代价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抗性突变的进化方向。研究害虫的磷化氢抗性机制和抗性突变的进化潜力不仅有助于理解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同时对害虫的磷化氢抗性监测和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抗药性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氧化还原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含氟膦氧衍生物修饰的纯蓝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3
作者 张润 战宏梅 +2 位作者 赵晨阳 程延祥 秦川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0-838,共9页
实现高效蓝色电致发光是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商业应用的关键挑战,特别是波长为465~475 nm的纯蓝光。蓝光PeLEDs的低效率主要源于混合卤素策略导致的高缺陷密度和降维策略导致的载流子注入困难。本文以氯/溴混合卤素准二维钙钛矿为... 实现高效蓝色电致发光是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商业应用的关键挑战,特别是波长为465~475 nm的纯蓝光。蓝光PeLEDs的低效率主要源于混合卤素策略导致的高缺陷密度和降维策略导致的载流子注入困难。本文以氯/溴混合卤素准二维钙钛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小分子添加剂膦氧衍生物((五氟苯基)甲基)二苯基氧化膦(PFPO)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钙钛矿薄膜形貌、光学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FPO修饰后的钙钛矿薄膜光致发光强度和寿命均有增加,说明PFPO具有良好的缺陷钝化能力。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证实修饰后薄膜中小n相吸收强度明显降低,说明小n相得到了显著抑制,减少了非辐射复合路径,同时有利于激子能量转移。器件结果表明,PFPO处理后的PeLEDs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从1.83%提升到3.62%,发光峰位于466 nm,对应的CIE为(0.123,0.079),与标准蓝光CIE坐标(0.131,0.046)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膦氧添加剂 蓝光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负载氧化镁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4
作者 田甜 张学奇 +3 位作者 王玉清 于戈文 丁健 赫文秀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O吸附剂(MgO/POL-PPH_(3)),用于CO_(2)捕集。探究制备方法、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MgO/POL-PPH_(3)吸附剂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浸渍煅烧法优于超声煅烧法,且随着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增加,MgO/POL-PPH_(3)样品上CO_(2)吸附容量逐渐降低。采用浸渍煅烧法,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1 h时,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获得最优CO_(2)吸附量,达0.55 mmol/g。在组成为12%CO_(2),其余为氮气的模拟烟道气中,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容量达0.02 mmol/g,200℃吸附60 min,370℃脱附15 min条件下,该吸附剂稳定循环使用5次后,CO_(2)吸附容量仍保持不变。结合N 2物理吸附、热重、FT-IR、XRD、SEM-EDX等表征手段,阐明MgO/POL-PPH_(3)吸附剂上吸附CO_(2)的构效关系。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采用浸渍煅烧法不同煅烧温度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上CO_(2)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不同煅烧时间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包括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行为以化学吸附为主。高比表面积及多级孔道结构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及CO_(2)传输与扩散,进而增大MgO/POL-PPH_(3)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MgO在载体上高度分散也有利于增强与CO_(2)的接触,以加快CO_(2)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 MgO吸附剂 CO_(2)捕集 CO_(2)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大黑粉盗与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比较研究
5
作者 雷雨昊 王殿轩 +2 位作者 赵超 徐皓琦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潜在危害的储粮害虫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研究缺乏,掌握其磷化氢耐受力有助于科学治理。采用快速击倒和FAO推荐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大黑粉盗的KT_(50)值和毒力方程,并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 潜在危害的储粮害虫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研究缺乏,掌握其磷化氢耐受力有助于科学治理。采用快速击倒和FAO推荐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大黑粉盗的KT_(50)值和毒力方程,并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进行了比较,测定了100、200、300、400、500 mL/m^(3)磷化氢体积分数下3种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时间的死亡率。磷化氢对大黑粉盗、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KT 50值分别为7、127、3736 min,相应毒力方程斜率值(b)为3.67、8.28和9.94,相应LC 50值为0.008、1.34和5.88 mg/L。不同害虫虫态在100~500 mL/m^(3)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 50值于大黑粉盗卵为4~2 h、幼虫4~1 h、蛹4~1 h、成虫3~1 h,于赤拟谷盗为卵12~5 d、幼虫11~5 d、蛹13~7 d、成虫10~4 d,于锈赤扁谷盗为卵28~13 d、幼虫为18~9 d,蛹26~11 d,成虫17~9 d。相应的完全致死时间(LT_(100))于大黑粉盗卵为21~6 h、幼虫8~3 h、蛹9~6 h、成虫5~3 h,于赤拟谷盗卵为21~18 d、幼虫21~15 d、蛹27~18 d、成虫21~12 d,于锈赤扁谷盗卵为54~30 d、幼虫42~30 d、蛹48~30 d、成虫36~25 d。所测大黑粉盗为磷化氢敏感品系,其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为卵>蛹>幼虫>成虫,其耐受力远小于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粉盗 赤拟谷盗 锈赤扁谷盗 磷化氢 耐受力 比较
下载PDF
聚醚功能化离子液体辅助不对称氢化合成D-泛解酸内酯
6
作者 尹迎春 崔菲菲 +1 位作者 齐慧敏 金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为了解决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氢化中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氨基酸和咪唑鎓盐离子液体修饰的手性吡咯烷基双膦配体,采用聚醚胍盐离子液体辅助铑催化酮基泛解酸内酯均相不对称氢化合成D-泛解酸内酯。研究了铑催化剂前体、双膦配体... 为了解决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氢化中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氨基酸和咪唑鎓盐离子液体修饰的手性吡咯烷基双膦配体,采用聚醚胍盐离子液体辅助铑催化酮基泛解酸内酯均相不对称氢化合成D-泛解酸内酯。研究了铑催化剂前体、双膦配体结构、溶剂效应和聚醚离子液体掺杂对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基于筛选出的最佳双膦配体,构建出“均相催化-液/固分离”体系用于手性催化剂的分离和循环。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对映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后未见催化性能有明显下降,为不对称氢化合成D-泛解酸内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泛解酸内酯 不对称氢化 离子液体 手性膦配体
下载PDF
核壳结构铜簇合物的制备及催化合成色胺酮的研究
7
作者 刘献虎 陈鸿亮 +5 位作者 詹彤彤 吴俊杰 卢鹏炜 郭红卫 常彦平 姚婉清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发展了一种有机膦协助合成法用于制备铜簇合物Cu_(36)H_20(S_2P(OC_3H_7)_2)_(12 )(Cu_(36)).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簇合物的金属框架可以看作核壳结构,内核结构为Cu_(12)空心二十面体,外壳结构为Cu_(24)小斜方截半立方体.与[Cu_(... 发展了一种有机膦协助合成法用于制备铜簇合物Cu_(36)H_20(S_2P(OC_3H_7)_2)_(12 )(Cu_(36)).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簇合物的金属框架可以看作核壳结构,内核结构为Cu_(12)空心二十面体,外壳结构为Cu_(24)小斜方截半立方体.与[Cu_(30)H_(18)(S_2P(OC_3H_7)_2)_(12)](Cu_(30))相比较,Cu_(36)的金属框架可看作由Cu_(30)外壳层增加两个Cu_3三角形单元组成,从而证明了铜簇合物间结构的关联性和演变特性.此外,Cu_(36)簇合物可用于合成色胺酮反应的催化剂,当选择碳酸氢钠作为碱,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能够取得良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簇合物 核壳结构 有机膦 催化 色胺酮
下载PDF
反应萃取法分离热解油中酚类物质
8
作者 罗丹 郭丽潇 +5 位作者 张宇航 曹健 郝全爱 高亚华 高志婷 李娇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35-37,27,共4页
本研究采用三辛基氧化膦/环己烷对热解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萃取,考察了三辛基氧化膦用量、环己烷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不同条件对酚类物质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三辛基氧化膦与热解油馏分中酚类的摩尔比为... 本研究采用三辛基氧化膦/环己烷对热解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萃取,考察了三辛基氧化膦用量、环己烷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不同条件对酚类物质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三辛基氧化膦与热解油馏分中酚类的摩尔比为2.5、萃取相中三辛基氧化膦的质量分数为10%、萃取温度为23℃、萃取时间为10 min。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愈创木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苯酚、间甲酚和4-乙基苯酚的萃取效率分别为65%、75%、84%、83%和90%。上述结果说明基于三辛基氧化膦的反应萃取法对热解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辛基氧化膦 热解油 酚类
下载PDF
钯催化电化学烯丙位4-吡啶化反应中的配体作用研究
9
作者 丁伟杰 杨春晖 +2 位作者 冯钟涛 陆仕荣 程旭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3,共9页
过渡金属络合物在电化学合成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配体对于络合物在电场中稳定性、催化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还了解有限。4-氰基-吡啶作为一种高效吡啶化试剂,在自由基化学中获得广泛应用。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实现了电化学条件下,... 过渡金属络合物在电化学合成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配体对于络合物在电场中稳定性、催化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还了解有限。4-氰基-吡啶作为一种高效吡啶化试剂,在自由基化学中获得广泛应用。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实现了电化学条件下,手性双膦配体钯络合物催化4-氰基-吡啶与烯丙基醋酸酯反应,构建了多种手性烯丙基吡啶化合物。我们发现双膦配体对反应有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反应的活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在本工作中,我们系统性地研究了多种双膦配体钯金属络合物,在烯丙基醋酸酯与氰基吡啶的电化学还原偶联过程中的性质。通过控制实验,电化学分析以及理论计算等方法,我们揭示了双膦配体对于络合物稳定性及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影响。进而,我们发现在电场条件下存在一个非稳定价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这个非稳定价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中,双膦配体可以将电荷和自旋密度分散于整个络合物之中,而不是局限于金属离子之上。这样,络合物既可以作为电子转移催化剂,也可以作为过渡金属催化剂,同时控制整个电子转移过程以及成键过程。我们认为这种配体与金属在电场条件下的非稳定价态络合物,展现了电化学条件下过渡金属催化的独特能力,这有助于发展未来的新型的电化学催化体系。同时,我们还发现锌电极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活化4-氰基吡啶,还可以淬灭氰根离子,展现出Lewis酸性金属离子的特殊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钯催化 膦配体 吡啶化 烯丙基
下载PDF
中药材经磷化铝熏蒸后残留磷化氢的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戚鹏飞 王月玲 +3 位作者 徐雪梅 邱国玉 李运 邵长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经磷化铝熏蒸后中药材中磷化氢残留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党参、黄芪、当归等易生虫的十种中药材经过模拟实验建立阳性样本,通过建立磷化铝残留的测定方法,对制备样本进行磷化铝残留水平监测。结果:不同品种的中药材样品... 目的:研究经磷化铝熏蒸后中药材中磷化氢残留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党参、黄芪、当归等易生虫的十种中药材经过模拟实验建立阳性样本,通过建立磷化铝残留的测定方法,对制备样本进行磷化铝残留水平监测。结果:不同品种的中药材样品经磷化铝熏蒸后残留水平有明显差异,对于含有色素的款冬花药材,外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发现,阳性样品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磷化氢残留降解速度较快,在48h内降幅可达约50%以上,8天后残留量明显减少,12天后部分样品残留量低于检出限。结论:不同基质的中药材样品经磷化铝熏蒸后,残留水平有明显差异,且磷化氢残留随贮存时间延长降解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中药饮片 磷化氢残留量 贮藏时间 降解规律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的变化研究
11
作者 刘兵 袁国庆 +2 位作者 陈艳 唐培安 陈二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本研究以储粮重要害虫锈赤扁谷盗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温度和小麦湿度)对于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的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锈赤扁谷盗成虫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幼虫,幼虫呼吸速率显著强于蛹... 本研究以储粮重要害虫锈赤扁谷盗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温度和小麦湿度)对于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的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锈赤扁谷盗成虫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幼虫,幼虫呼吸速率显著强于蛹;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的锈赤扁谷盗的呼吸速率均差异较大,且磷化氢高抗品系试虫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低抗品系试虫;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随外界温度和小麦水分含量的增加,其呼吸速率均呈现上调趋势,且在35℃和14%小麦水质量分数的环境下,锈赤扁谷盗的呼吸速率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赤扁谷盗 磷化氢抗性 温度 水分含量 呼吸速率
下载PDF
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现状及其综合管理策略
12
作者 张惠妍 陈鑫 +5 位作者 张洪清 李燕羽 田小卫 周桂明 陶海华 巩建民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熏蒸剂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用于储存粮食,对储存或运输粮食的区域进行消杀,减少虫霉活动以减少储存损失。磷化氢具有经济性、易施用、扩散快、无残留综合性优势,对各种仓储有害生物都具有很高的消杀作用,成为世界上主要熏蒸剂之一。由于... 熏蒸剂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用于储存粮食,对储存或运输粮食的区域进行消杀,减少虫霉活动以减少储存损失。磷化氢具有经济性、易施用、扩散快、无残留综合性优势,对各种仓储有害生物都具有很高的消杀作用,成为世界上主要熏蒸剂之一。由于一些熏蒸剂淘汰,加大了对磷化氢依赖性,且由于缺乏规范性指导和磷化氢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储粮害虫对磷化氢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抗性发展危及到磷化氢的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储粮害虫对磷化氢抗性现状和趋势,解析了呼吸及表皮相关表达基因和解毒代谢酶的抗性遗传基础,比较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测试、剂量生物测定法、快速击倒检测和分子鉴定四种抗性检测方法优缺点,探索了熏蒸方案优化、实验室+实仓验证及应用建议的抗性管理关键策略,以期为今后磷化氢的科学合理使用和其他防治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抗性 遗传基础 分子鉴定 管理策略
下载PDF
钢瓶装纯磷化氢与制氮机系统联合应用于高大粮堆熏蒸
13
作者 李燕羽 金秀新 +2 位作者 金维博 张惠妍 王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磷化氢已成为控制储藏物害虫的主要熏蒸剂。然而,现行以磷化铝实仓吸湿自然反应产生磷化氢的熏蒸方式存在工人作业强度高、熏蒸自动化程度低、药剂残渣须处理等一些因素限制了磷化氢的使用。为了改进磷化氢的使用,利用钢瓶装纯磷化氢结... 磷化氢已成为控制储藏物害虫的主要熏蒸剂。然而,现行以磷化铝实仓吸湿自然反应产生磷化氢的熏蒸方式存在工人作业强度高、熏蒸自动化程度低、药剂残渣须处理等一些因素限制了磷化氢的使用。为了改进磷化氢的使用,利用钢瓶装纯磷化氢结合膜分离制氮机设备,将磷化氢和氮气按预定比例混合,以控制释放装置直接将混合气体通过管道送入密闭高大粮仓内,通过环流方式使该熏蒸剂在高大粮堆内分布均匀,并保持磷化氢气体在仓内有效浓度。暴露时间为13d,对磷化氢浓度进行监测,并记录粮堆内受测昆虫成虫总死亡率。处理开始9h后,气体浓度达到736mL/m^(3),最高为1160mL/m^(3),并且能维持200 mL/m^(3)以上的有效平均浓度10 d。气体通过循环并在处理过的空间内均匀分布,从而在较短的暴露时间内控制主要的储藏物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蒸 钢瓶装纯磷化氢 制氮机 现场稀释 分散性
下载PDF
富氮气调--磷化氢的可供替换技术
14
作者 Manjree AGARWAL James NEWMAN +4 位作者 Yan-yu LI Li GU Bei-bei LI Yong-lin REN 李燕羽(译)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8,共14页
在粮食储藏上利用氮气的方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最近经济有效的变压吸附(PSA)和膜分离(MS)制氮设备的出现,才使得该技术在储粮上使用成为可能。本研究首先在25、30和35℃、99%、98%和97%氮气的环境下,对小麦、大麦、燕麦、羽扇... 在粮食储藏上利用氮气的方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最近经济有效的变压吸附(PSA)和膜分离(MS)制氮设备的出现,才使得该技术在储粮上使用成为可能。本研究首先在25、30和35℃、99%、98%和97%氮气的环境下,对小麦、大麦、燕麦、羽扇豆和油菜籽中的花斑皮蠹、赤拟谷盗、谷蠹和米象成虫和非成虫虫态进行了为期4、3和2周的实验室生物测定。然后在终端用户LakeGrace和CBH(Cooperative BulkHandling)谷物进出口公司Albany出口港码头开展实仓验证,测定小麦、大麦和油菜籽中不同储粮害虫虫种和油菜籽瓢虫和肖叶甲类两种田间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处理后的粮食品质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害虫死亡率随着氧气浓度降低、暴露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富氮低氧在低温条件下不能100%致死花斑皮蠹幼虫。氮气处理对磷化氢抗性和敏感品系储粮害虫防治效果没有差异。与其他粮种相比,在油菜籽中的防治效果更好。各种粮种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油量、淀粉和籽粒颜色品质指标均未受到影响。成功开发了富氮低氧商业规模应用模式,为磷化氢高抗性害虫治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满足市场日益增长对无害虫和无化学残留粮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储藏 害虫治理 磷化氢抗药性 粮食品质 应用模式
下载PDF
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参与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形成
15
作者 陈二虎 袁国庆 +3 位作者 陈艳 陈梦秋 孙晟源 唐培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1733,共12页
【背景】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重要储粮害虫,其对磷化氢(phosphine)抗性问题尤为突出。线粒体是生物体的重要细胞器,是昆虫进行呼吸代谢反应的核心场所,其中线粒体编码基因参与调节昆虫呼吸速率、能量代谢以及细胞信... 【背景】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重要储粮害虫,其对磷化氢(phosphine)抗性问题尤为突出。线粒体是生物体的重要细胞器,是昆虫进行呼吸代谢反应的核心场所,其中线粒体编码基因参与调节昆虫呼吸速率、能量代谢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目的】明确线粒体编码基因在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O_(2)检测仪测定锈赤扁谷盗不同磷化氢抗性种群试虫的呼吸速率;利用RT-qPCR技术解析线粒体编码基因在磷化氢抗性水平和呼吸速率均差异最大的锈赤扁谷盗太仓和上海种群试虫中的表达模式,并进行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活性测定;通过RT-qPCR技术研究关键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对磷化氢胁迫响应的表达模式以及胁迫后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活性变化。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锈赤扁谷盗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同时分析上述基因被有效沉默后试虫呼吸速率和磷化氢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与磷化氢抗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害虫呼吸速率均随磷化氢抗性倍数增加而显著下降。RT-qPCR结果表明线粒体编码基因在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极高抗种群(太仓种群,RR=1 906.8)表达量显著低于相对敏感种群(上海种群,RR=1.4),且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酶活性与线粒体基因表达模式相一致。锈赤扁谷盗经磷化氢熏蒸胁迫后,关键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被显著抑制,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注射dsRNA有效沉默关键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后,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显著降低,磷化氢敏感性显著下降。【结论】线粒体编码基因参与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赤扁谷盗 储粮害虫 磷化氢抗性 线粒体 RNA干扰
下载PDF
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中间产品氯硅烷中痕量磷含量检测方法进展
16
作者 杨晓青 薛心禄 +1 位作者 岳峥 李蔚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
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在生产电子级多晶硅过程中,精馏中间产物氯硅烷通入多晶硅还原炉,通过氢气还原氯硅烷生产多晶硅,其中氯硅烷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磷作为施主杂质,对电子级多晶硅产品质量影响重大。文章系统阐述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中间产品... 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在生产电子级多晶硅过程中,精馏中间产物氯硅烷通入多晶硅还原炉,通过氢气还原氯硅烷生产多晶硅,其中氯硅烷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磷作为施主杂质,对电子级多晶硅产品质量影响重大。文章系统阐述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中间产品氯硅烷中痕量磷含量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通过比较各种氯硅烷中痕量磷含量杂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供日常检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氯硅烷 多晶硅
下载PDF
熔融酯交换法绿色制备聚碳酸酯及抗菌改性
17
作者 安志杭 李冰豪 +3 位作者 童德 朱童浩 刘赫扬 盛仲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为了降低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PC)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并解决熔融酯交换合成PC分子量较低的难题,以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为原料,通过聚合工艺的控制提高PC的分子量。而且,为了提高PC的抗菌性能并提高抗菌剂的耐热性,合成不同氟碳链长度的全... 为了降低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PC)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并解决熔融酯交换合成PC分子量较低的难题,以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为原料,通过聚合工艺的控制提高PC的分子量。而且,为了提高PC的抗菌性能并提高抗菌剂的耐热性,合成不同氟碳链长度的全氟烷基链改性季膦盐抗菌剂,并采用热压成型制备PC抗菌薄膜。以PC的分子量为目标,优化了PC的聚合工艺,表征了PC及抗菌剂的结构,测试了抗菌剂的热稳定性,研究了PC抗菌薄膜的透光率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合成PC的最佳工艺为酯交换时间10 min、在250℃下缩聚40 min,可得到数均分子量超过12 000的PC;季氟己基膦盐抗菌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与PC通过热压法制备透光率最高为89%的抗菌薄膜;含4份季氟己基膦盐的PC薄膜具有最佳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95%与94%。抗菌PC薄膜的合成绿色环保且抗菌性能优异,为食品包装提供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熔融酯交换 抗菌剂 抗菌性能 季氟烷基膦盐
下载PDF
中药材磷化铝污染情况的风险评估
18
作者 王月玲 戚鹏飞 +3 位作者 李坚 陈文慧 李运 徐雪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41-44,共4页
目的目前中药材市场上存在磷化铝熏蒸的现象,由此而引起的磷化氢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对其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仪对收集的样本中的磷化氢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模型对检测数... 目的目前中药材市场上存在磷化铝熏蒸的现象,由此而引起的磷化氢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对其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仪对收集的样本中的磷化氢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模型对检测数据进行风险量化分析与评估。结果暴露风险和污染程度分析显示,20种中药材中除当归和土鳖虫属污染产品外,其他中药材有不同程度的轻度污染或处于正常的背景范围内。结论在国家禁止使用磷化铝熏蒸中药材的大背景下,中药材中仍有磷化氢检出,可见中药材中磷化铝污染的潜在风险仍然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磷化铝熏蒸 残留磷化氢 风险评估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 Oxide-modified Walnut-shell Activated Carb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Phosphin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Regeneration, and Mechanism Studies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琼粉 LI Ming +2 位作者 NING Ping 易红宏 TANG Xiaol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2期487-495,共9页
We prepared a kind of metal oxide-modified walnut-shell activated carbon(MWAC) by KOH 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 and used for PH_3 adsorption removal. Meanwhile, the PH_3 adsorption equilibrium was investigated experi... We prepared a kind of metal oxide-modified walnut-shell activated carbon(MWAC) by KOH 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 and used for PH_3 adsorption removal. Meanwhile, the PH_3 adsorption equilibrium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fitted by the Toth equation, and the isosteric heat of PH_3 adsorption was calculated by the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The exhausted MWAC was regenerated by water washing and air drying. Moreover, the properties of five differen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_2 adsorption isotherm, SEM/EDS, XPS, and FT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PH_3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595.56 mg/g. The MWAC had an energetically heterogeneous surface due to values of isosteric heat of adsorption ranging from 43 to 90 kJ/mol. The regeneration method provided an effective way for both adsorption species recycling and exhausted carbon regeneration. The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and big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PH_3 adsorption on the MWAC were related to its large surface area and high oxidation activity in PH_3 adsorption-oxidation to H_3 PO_4 and P_2 O_5. Furthermore, a possible PH_3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inE metal oxide-modified walnut-shell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EQUILIBRIUM REGENER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Stimulation of gaseous phosphine production from Antarctic seabird guanos and ornithogenic soils 被引量:3
20
作者 ZHU Renbin LIU Yashu +2 位作者 SUN Jianjun SUN Liguang GENG Jinj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0-154,共5页
Matrix-bound phosphine (MBP) is a general term used to indicate non-gaseous reduced phosphorus compounds that are transformed into phosphine gas upon reaction with bases or acids. Antarctic seabird guanos and ornith... Matrix-bound phosphine (MBP) is a general term used to indicate non-gaseous reduced phosphorus compounds that are transformed into phosphine gas upon reaction with bases or acids. Antarctic seabird guanos and ornithogenic soil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digestion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matrix-bound phosphine into phosphine ga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re phosphine gas in most of Antarctic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was formed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by caustic digestion than by acidic digesti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digestion method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fraction of MBP converted to gaseous phosphine during the digestion depended on the temperature. The optimal digestion temperature was close to 70℃and the optimal digestion time was about 20 min. Acidic conditions were more favorable for the release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compared to the neutral conditions. A proper water dilution can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and emission of phosphine from the Antarctic penguin guan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inE matrix-bound phosphine ornithogenic soil ANTARCTICA penguin guan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