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_(1/2)正则化的抛物线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
1
作者 吴秋莹 胡斌 +1 位作者 刘财 高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6,共14页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多次波的存在会对地震数据成像和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影响,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干扰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问题。抛物线Radon变换因其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次波压制中,但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炮检距的有限性会导致变...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多次波的存在会对地震数据成像和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影响,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干扰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问题。抛物线Radon变换因其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次波压制中,但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炮检距的有限性会导致变换域中的能量扩散,产生假象,使多次波压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_(1/2)正则化的稀疏反演高分辨抛物线Radon变换,并应用广义迭代收缩算法(generalized iterated shrinkage algorithm,GISA)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L_(1/2)正则化有很强的稀疏约束能力,能提高解的稀疏度,改进信噪分离的效果。与最小二乘反演和基于L_(1)正则化的稀疏反演相比,基于L_(1/2)正则化的稀疏反演高分辨抛物线Radon变换能更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并确保了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 l_(1/2)正则化
下载PDF
基于有约束L_(1/2)范数稀疏正则化的声源识别方法
2
作者 潘薇 李远文 +1 位作者 冯道方 黎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8,共13页
基于等效源法(equivalent source method,ESM)的近场声全息(near 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NAH)是一种有效的声源识别技术。然而,针对空间稀疏分布的声源识别问题,传统基于L_(2)范数以及基于L_(1)范数的ESM方法分别存在声源幅值被低... 基于等效源法(equivalent source method,ESM)的近场声全息(near 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NAH)是一种有效的声源识别技术。然而,针对空间稀疏分布的声源识别问题,传统基于L_(2)范数以及基于L_(1)范数的ESM方法分别存在声源幅值被低估与算法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有约束L_(1/2)范数稀疏正则化的声源识别方法,该方法具有强稀疏性与强抗干扰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方法的声源识别精度低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试验以及普通室内的实测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等效源法(ESM) 有约束l_(1/2)范数 稀疏正则化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及L_(1)~L_(2)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传林 刘勇 王朝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及L_(1)~L_(2)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全麻...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及L_(1)~L_(2)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全麻组及喉罩全麻组,各40例。复合全麻组接受腰丛-坐骨神经及L_(1)~L_(2)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喉罩全麻组接受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应激反应指标及认知功能指标。结果:复合全麻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短于喉罩全麻组,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喉罩全麻组(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及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30 min及麻醉结束时,复合全麻组SBP、HR均高于喉罩全麻组(P<0.05)。麻醉前,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及血浆肾素活性(P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E、ALD及PRA水平均升高,但复合全麻组均低于喉罩全麻组(P<0.05)。术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MSE各项评分均降低,但复合全麻组均高于喉罩全麻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及L_(1)~L_(2)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效果优异,对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可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 l_(1)~l_(2)椎旁神经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l_(1)-αl_(2)最小化模型下不同噪声的误差估计
4
作者 王俊丽 穆晓芳 温瑞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8,共6页
压缩感知主要是考虑从较少的采样数据中以高概率精确地重构原高维稀疏信号.基于l_(1)-αl_(2)(0<α≤1)最小化模型,大多数文献研究信号的重构问题,而对于图像重构方面很少研究,尤其对于高斯噪声和l_(∞)-有界噪声下的图像重构.根据... 压缩感知主要是考虑从较少的采样数据中以高概率精确地重构原高维稀疏信号.基于l_(1)-αl_(2)(0<α≤1)最小化模型,大多数文献研究信号的重构问题,而对于图像重构方面很少研究,尤其对于高斯噪声和l_(∞)-有界噪声下的图像重构.根据测量矩阵的约束等距性得到这两种噪声下图像重构的误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图像重构 l_(1)-αl_(2)最小化 约束等距性 误差估计
下载PDF
Wavelet-based L_(1/2) regularization for CS-TomoSAR imaging of forested area 被引量:1
5
作者 BI Hui CHENG Yuan +1 位作者 ZHU Daiyin HONG W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1160-1166,共7页
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imaging exploits the antenna array measurements taken at different elevation aperture to recover the reflectivity function along the elevation direction.In these years,for ... 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imaging exploits the antenna array measurements taken at different elevation aperture to recover the reflectivity function along the elevation direction.In these years,for the sparse elevation distribution,compressive sensing(CS)is a developed favorable technique for the high-resolution elevation reconstruction in TomoSAR by solving an L_(1) regularization problem.However,because th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forested area is nonsparse,if we want to use CS in the recovery,some basis,such as wavelet,should be exploited in the sparse L_(1/2) representation of the elevation reflectivity func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wavelet-based L_(2) regularization CS-TomoSAR imaging method of the forested area.In the proposed method,we first construct a wavelet basis,which can sparsely represent the elevation reflectivity function of the forested area,and then reconstruct th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by using the L_(1/2)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Compared to the wavelet-based L_(1) regularization TomoSAR imaging,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elevation recovered quality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 compressive sensing(CS) l_(1/2)regularization wavelet basis
下载PDF
基于l_(1)-αl_(2)(0<α≤1)最小化的仿射相位恢复
6
作者 王新云 黄尉 《大学数学》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仿射相位恢复是利用先验信息从仅限幅值测量中恢复未知信号的问题.利用l_(1)-αl_(2)(0<α≤1)最小化模型,研究如何稳定的重建稀疏的未知信号,当测量矩阵满足一定的强约束等距性质时,证明未知信号x∈ℝ^(n)可以被稳定的恢复出来.重点... 仿射相位恢复是利用先验信息从仅限幅值测量中恢复未知信号的问题.利用l_(1)-αl_(2)(0<α≤1)最小化模型,研究如何稳定的重建稀疏的未知信号,当测量矩阵满足一定的强约束等距性质时,证明未知信号x∈ℝ^(n)可以被稳定的恢复出来.重点讨论l_(2)有界噪声和Dantzig Selector噪声情况下的恢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射相位恢复 l_(1)-αl_(2)(0<α≤1)最小化 强约束等距性质
下载PDF
Source reconstruction for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 via L_(1/2)regulariza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Jingjing Yu Qiyue Li Haiyu Wang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8年第2期8-16,共9页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is an important noninvasive optical molecular imaging modality in preclinical research.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have to deal with the inherent ill-posedness...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is an important noninvasive optical molecular imaging modality in preclinical research.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have to deal with the inherent ill-posedness of BLT inverse problem.The sparse characteristic of bioluminescent sourc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in BLT and many L1-regularized metho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due to the sparsity-inducing properties of L1 norm.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L_(1/2) regularization to enhance sparsity of BLT solution and solve the nonconvex L_(1/2) norm problem by converting it to a series of weighted L1 homotopy min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teratively updated weights.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imulations on a heterogeneous mouse model are designed to compare it with three representative spars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including the weighted interior-point,L1 homotopy,and the Stagewise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algorithm.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 stable reconstruction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noise levels.Quantitative comparis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utperforms the competitor algorithms in location accuracy,multiple-source resolving and imag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 l_(1/2)regularization inverse problem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下载PDF
基于L_(1−2)时空域总变分正则项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
8
作者 赵德民 孙扬 +1 位作者 林再平 熊伟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6-1080,共15页
针对红外图像序列中复杂背景干扰下容易出现的高虚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_(1-2)时空域总变分正则项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将红外图像序列转化为时空域红外张量块,该步骤可利用张量的高维数据结构优势关联图像序列中的时空域信息... 针对红外图像序列中复杂背景干扰下容易出现的高虚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_(1-2)时空域总变分正则项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将红外图像序列转化为时空域红外张量块,该步骤可利用张量的高维数据结构优势关联图像序列中的时空域信息。然后,利用加权Schattenp范数和L_(1-2)时空域总变分正则项对低秩背景成分进行重构,以保留背景中起伏剧烈的边缘和角点,提高稀疏目标的重构精度。最后,将目标张量恢复为图像序列,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得到最终的目标图像。与另外5种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虚警率较Maxemeidan算法、Tophat算法、LIRDNet算法、DNANet算法以及WSNMSTIPT算法平均分别下降了71.4%、71.1%、68.5%、74.3%和20.47%;而在检测实时性方面,该算法耗时为Maxemeidan算法、DNANet算法以及WSNMSTIPT算法的42.4%、82.9%和28.7%。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检测性能上的优越性,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复杂背景干扰下的目标检测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弱小目标 时空域信息 时空域总变分正则 张量主成分分析 低秩和稀疏重构
下载PDF
稀疏相位恢复的加权L_(1)-正则Huber回归方法
9
作者 温小明 阎爱玲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相位恢复是指从傅里叶变换或线性变换的幅值中恢复信号,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机器学习和工程等领域.由于相位信息的丢失导致该问题是病态的,而恢复原始信号一般需要信号的先验知识.本文已知信号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将Huber损失函数与加权L... 相位恢复是指从傅里叶变换或线性变换的幅值中恢复信号,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机器学习和工程等领域.由于相位信息的丢失导致该问题是病态的,而恢复原始信号一般需要信号的先验知识.本文已知信号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将Huber损失函数与加权L_(1)正则项相结合的相位恢复方法.该方法运用Majorization-Minimization(MM)优化技术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将原始非凸相位恢复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替代优化问题,接着利用软阈值算子求解给出不动点方程,构造算法框架并进行收敛性分析.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了加权L_(1)-Huber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相位恢复 加权l_(1)正则项 Huber损失函数 稳健性
下载PDF
基于L_(1-2)正则化的地震波阻抗“块”反演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伟恒 陈小宏 +3 位作者 李景叶 汤韦 吴凡 张俊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9-1417,I0006,I0007,共11页
波阻抗反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存在反问题的不适定性、反演的分辨率低以及对地层边界刻画不清晰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L_(1-2)正则化的地震波阻抗“块”反演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将L_(1-2)正则化引入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通过借... 波阻抗反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存在反问题的不适定性、反演的分辨率低以及对地层边界刻画不清晰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L_(1-2)正则化的地震波阻抗“块”反演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将L_(1-2)正则化引入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通过借鉴全变分正则化的思想,利用叠后地震数据直接获得波阻抗反演结果。首先,推导线性化的波阻抗正演近似公式并分析精度;然后,基于贝叶斯理论,引入L_(1-2)正则化构建波阻抗反演的目标函数,利用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算法求解目标函数,获得波阻抗反演结果。由于波阻抗反演为单道反演算法,反演多道数据时道与道之间会产生空间不连续现象,因此对反演结果执行f-x域空间预测滤波改善由噪声和单道反演算法带来的空间不连续性。相关系数的定量对比证明了基于L_(1-2)范数的反演结果优于基于L1范数和L2范数。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反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反演 l_(1-2)正则化 贝叶斯理论 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 目标函数 分辨率
下载PDF
投影梯度算法求解非线性反问题的αl_(1)-βl_(2)正则化
11
作者 赵祝光 丁亮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2-17,共6页
研究非线性不适定算子方程A(x)=y的αl_(1)-βl_(2)稀疏正则化的求解问题.由于现有的ST-(αl_(1)-βl_(2))算法可以任意慢,将基于广义条件梯度方法的投影梯度算法推广至求解非线性反问题的非凸αl_(1)-βl_(2)稀疏正则化,并证明其稳定性... 研究非线性不适定算子方程A(x)=y的αl_(1)-βl_(2)稀疏正则化的求解问题.由于现有的ST-(αl_(1)-βl_(2))算法可以任意慢,将基于广义条件梯度方法的投影梯度算法推广至求解非线性反问题的非凸αl_(1)-βl_(2)稀疏正则化,并证明其稳定性.此外,通过Morozov偏差原则确定l_(1)-球约束半径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不适定问题 αl_(1)l_(2)稀疏正则化 广义条件梯度算法 Morozov偏差原则 投影梯度方法
下载PDF
基于L_(2,1)范数正则化矩阵分解的图像结构化噪声平滑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怡婷 陈蕾 +1 位作者 杨雁莹 甄永贺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6-431,共6页
图像去噪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必要环节,对后续图像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现有基于稀疏低秩矩阵分解的图像去噪算法虽然在处理高斯、椒盐等均匀随机噪声时效果良好,但无法有效处理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结构化噪声问题。针对该... 图像去噪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必要环节,对后续图像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现有基于稀疏低秩矩阵分解的图像去噪算法虽然在处理高斯、椒盐等均匀随机噪声时效果良好,但无法有效处理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结构化噪声问题。针对该缺陷,本文引入L_(2,1)范数将结构化噪声情形下的图像去噪问题建模为一类L_(2,1)范数正则化矩阵分解问题,并由此提出一种基于L_(2,1)范数正则化矩阵分解的图像结构化噪声平滑算法(L21NRMD)。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基本保持椒盐噪声去除效果的前提下,该算法可有效去除不同比例的结构化噪声,PSNR性能指标值介于69-80dB之间,差错率为0.06-0.14,较现有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广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稀疏低秩矩阵分解 交替方向乘子法 l2 1范数 结构化噪声
下载PDF
基于L_(1)&TV正则化的低过采样Staggered SAR成像方法
13
作者 刘鸣谦 徐仲秋 +2 位作者 陈天成 张冰尘 吴一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18-2726,共9页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high-resolution and wide-swath,HRWS)成像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发展的重要趋势。Staggered SAR通过改变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将盲区分散在整个成像带内,可以...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high-resolution and wide-swath,HRWS)成像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发展的重要趋势。Staggered SAR通过改变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将盲区分散在整个成像带内,可以将距离向幅宽扩展为传统体制的数倍。针对变PRF模式存在的非均匀采样和回波数据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_(1)&TV正则化的低过采样Staggered SAR成像方法。所提方法可以在不恢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实现方位模糊抑制,并且在稀疏重构模型中引入TV正则化项,从而实现分布式目标的精确重构。仿真和实际数据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交错模式 非均匀采样 稀疏信号处理 l_(1)&TV正则化
下载PDF
通过混合l_(2)/l_(1)范数最小化实现块稀疏信号恢复
14
作者 李坤 王会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53-59,共7页
块稀疏信号恢复问题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将Karmalkar用于处理稀疏信号问题的方法推广至块稀疏信号,研究带噪声的块稀疏信号恢复问题,通过混合l_(2)/l_(1)范数最小化和高斯矩阵的性质,可以得到最小测量误差,精确地恢复块稀疏信号.
关键词 块稀疏信号 噪声 高斯矩阵 混合l_(2)/l_(1)范数最小化
下载PDF
Group Sparsity Residual Constraint Image Denoising Model with l_(1)/l_(2)Regularization
15
作者 WU Di ZHANG Tao MO Xut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Group sparse residual constraint with non-local priors(GSRC)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image restoration producing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In the GSRC model,the l_(1)norm minimization is employed to reduce the ... Group sparse residual constraint with non-local priors(GSRC)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image restoration producing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In the GSRC model,the l_(1)norm minimization is employed to reduce the group sparse residual.In recent years,nonconvex regularization ter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image denoising problems,which have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in denoising than convex regularization terms.In this paper,we use the ratio of the l_(1)and l_(2)norm instead of the l_(1)norm to propose a new image denoising model,i.e.,a group sparse residual constraint model with l_(1)/l_(2)minimization(GSRC-l_(1)/l_(2)).Due to the computational difficulties arisen from the non-convexity and non-linearity,we focus on a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by alternative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mage denoising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outperforms several state-of-the-art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both visually and quantit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denoising l_(1)/l_(2)minimization group sparse representation
原文传递
变形L_(1)正则化的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璠 吴朝明 +2 位作者 张绍泉 胡蕾 邓承志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如何准确地刻画易于求解的稀疏正则化函数是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的难点。变形L_(1)正则化函数是一类由绝对值函数组成的双线性变换的单参数族,类似于L_(p)p∈0,1范数,通过调整参数a∈0,可以准确表征L_(0)和L_(1)之间的任意范数,并具有无... 如何准确地刻画易于求解的稀疏正则化函数是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的难点。变形L_(1)正则化函数是一类由绝对值函数组成的双线性变换的单参数族,类似于L_(p)p∈0,1范数,通过调整参数a∈0,可以准确表征L_(0)和L_(1)之间的任意范数,并具有无偏、稀疏和Lipschitz连续性。论文首先研究变形L_(1)正则化函数,然后提出变形L_(1)正则化的高光谱稀疏解混变分模型,最后提出变形L_(1)正则化高光谱稀疏解混模型的凸函数差分求解算法。通过模拟和真实的高光谱数据实验,与经典的SUnSAL算法相比,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更准确地刻画丰度系数的稀疏性,并获得更高的解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稀疏解混 变形l_(1)正则化 凸函数差分算法
下载PDF
l_(1)-αl_(2)最小化方法基于相干性的稀疏恢复
17
作者 宋儒瑛 武思琪 关晋瑞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3年第8期172-179,共8页
压缩感知是从一个线性模型y=Ax+e (其中e是一个噪声向量)中稳定或鲁棒恢复一个s-稀疏(或可压缩)信号.l_(1)-αl_(2) (0<α≤1)最小化方法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信号恢复的有效方法.文章考虑的是在相干性的框架中通过l_(1)-αl_(2)... 压缩感知是从一个线性模型y=Ax+e (其中e是一个噪声向量)中稳定或鲁棒恢复一个s-稀疏(或可压缩)信号.l_(1)-αl_(2) (0<α≤1)最小化方法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信号恢复的有效方法.文章考虑的是在相干性的框架中通过l_(1)-αl_(2) (0 <α≤1)最小化恢复信号,在l_(2)有界噪声、Dantzig Selector(DS)噪声和脉冲噪声情形下分别给出了保证信号稳定恢复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恢复 l_(1)-αl_(2)最小化 相干性 稀疏恢复
原文传递
具有L_(2)正则项的新型离散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
18
作者 熊萍萍 武彧睿 +2 位作者 檀成伟 童伟杰 杨凯茵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0-1146,共17页
MGM(1,m,N)模型存在参数非同源、模型结构简单、变量间易产生多重共线性三个问题.为解决模型不足,在MGM(1,m,N)模型中引入线性修正项和灰色作用量,以完善模型结构;利用导数一阶差分公式和递归法求解模型的时间响应式,以解决MGM(1,m,N)... MGM(1,m,N)模型存在参数非同源、模型结构简单、变量间易产生多重共线性三个问题.为解决模型不足,在MGM(1,m,N)模型中引入线性修正项和灰色作用量,以完善模型结构;利用导数一阶差分公式和递归法求解模型的时间响应式,以解决MGM(1,m,N)模型参数非同源性问题;为解决模型变量间多重共线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从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角度出发,将L_(2)正则项引入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中,并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最优L_(2)正则化参数.最后,将新型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应用到中国三大主粮产量预测中.结果表明:新型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MGM(1,m,N)模型在参数应用和模型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多重共线性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有效提高了MGM(1,m,N)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1 m N)模型 多重共线性 l_(2)正则项 粒子群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L_(1/2)范数的扇束X射线荧光CT重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双 蒋上海 +7 位作者 胡新宇 罗彬彬 赵明富 汤斌 龙邹荣 石胜辉 邹雪 周密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X射线荧光CT(XFCT)作为一种分子成像模式,存在着扫描时间长、辐射剂量大的问题,通常通过增大投影间隔、减少投影数量的稀疏投影方式来降低扫描时间与辐射剂量.因此,为在较少投影数量和较少迭代次数下提高重建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L_(1... X射线荧光CT(XFCT)作为一种分子成像模式,存在着扫描时间长、辐射剂量大的问题,通常通过增大投影间隔、减少投影数量的稀疏投影方式来降低扫描时间与辐射剂量.因此,为在较少投影数量和较少迭代次数下提高重建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L_(1/2)范数的XFCT重建算法.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少投影数量和较少迭代次数下,所提基于L_(1/2)范数的XFCT重建算法与传统Maximum Likelihood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相比,其重建图像的均方根误差更小,全局图像质量索引更接近1,达到在较少投影数量和较少迭代次数下提高重建图像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X射线荧光CT 图像重建 数值模拟 稀疏投影 l_(1/2)范数
原文传递
l_(1)-l_(2)最小化模型在不同噪声下的误差估计
20
作者 宋儒瑛 张朝阳 关晋瑞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年第13期269-274,共6页
压缩感知理论利用信号的稀疏性这一特点,通过较少的观测数据来高概率地重构出原始信号,从而降低了采样的频率,打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局限性,同时也缓解了采样设备在硬件方面的局限性,减少了数据存储,处理及传输的成本.在l_(1)-l_... 压缩感知理论利用信号的稀疏性这一特点,通过较少的观测数据来高概率地重构出原始信号,从而降低了采样的频率,打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局限性,同时也缓解了采样设备在硬件方面的局限性,减少了数据存储,处理及传输的成本.在l_(1)-l_(2)最小化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当测量矩阵的限制等距常数满足一定的条件,针对不同的噪声情形,l_(1)-l_(2)最小化模型求得的解与真实解之间的误差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并且当信号是稀疏且无噪音干扰时,原始信号可以被精确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_(1)-l_(2)最小化 噪声类型 稀疏恢复 限制等距常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