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调节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封雪 赵滨滨 任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抑制剂组(20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10μL IL-10抗体),评估大鼠疼痛阈值,统计坐骨神经指数(SFI),Masson染液评价靶肌肉萎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β-内啡肽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瑞芬太尼高剂量组比较,瑞芬太尼+抑制剂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激活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抑制SNI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坐骨神经损伤 疼痛 白介素-10/β-内啡肽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节IL-10/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朱倚慧 陈博来 伍泽鑫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调节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通过移植髓核构建LD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LDH组、黄芪甲...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调节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通过移植髓核构建LD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LDH组、黄芪甲苷组(20 mg/kg黄芪甲苷)、AS10组(0.5 mg/kg IL-10/β-EP信号通路抑制剂AS10)、黄芪甲苷+AS10组(20 mg/kg黄芪甲苷+0.5 mg/kg AS10),每组10只,Sham组和LDH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机械刺激敏感性实验以及热刺激敏感性实验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以及热痛阈(TWL);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L-10、β-EP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LDH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减小(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DH组比较,黄芪甲苷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Iba1、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AS10组趋势相反(P<0.05);AS10组逆转了黄芪甲苷对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激活IL-10/β-E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炎性反应,进而减轻LDH大鼠神经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IL-10/β-EP信号通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损伤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酮咯酸的脊髓镇痛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必卫 陈志武 +5 位作者 马传庚 周建明 方明 李辉 韩浩峰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3-495,共3页
采用小鼠温浴法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酮咯酸氨了三醇的脊髓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脊髓内注射酮咯酸氨了三醇0.4mg·kg-1有明显镇痛作用,但全身给药(ip)需8mg·kg-1才能达到同样镇痛效果,脊髓... 采用小鼠温浴法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酮咯酸氨了三醇的脊髓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脊髓内注射酮咯酸氨了三醇0.4mg·kg-1有明显镇痛作用,但全身给药(ip)需8mg·kg-1才能达到同样镇痛效果,脊髓与腹腔注射有效剂量比为1:20,证实酮咯酸具有脊髓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被sc利血平、呱唑嗪或育亨宾取消,表明酮咯酸脊髓镇痛作用机制与内源镇痛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有密切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了解NSAIDs的中枢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非甾体类 酮咯酸 镇痛作用 脊髓
下载PDF
褪黑素镇痛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吉庆 沈玉先 +1 位作者 魏伟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T)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肽、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及钙通道的关系。方法 大鼠和小鼠痛阈的测定采用热板法 ;β 内啡肽 (β EP)的测定采用放免法 (RIA)。结果 松果腺切除后d 8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性消失 ,icvMT 0 ...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T)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肽、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及钙通道的关系。方法 大鼠和小鼠痛阈的测定采用热板法 ;β 内啡肽 (β EP)的测定采用放免法 (RIA)。结果 松果腺切除后d 8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性消失 ,icvMT 0 2 5mg·kg-1可出现明显的镇痛作用 ;ipMT(10 0mg·kg-1) 1h后下丘脑、垂体 β EP含量均明显降低 ;ip利血平 (3mg·kg-1)可使MT镇痛作用消失 ,而sc酚妥拉明 (10mg·kg-1)可减弱MT的镇痛作用 ;CaCl2 (2 30mg·kg-1)与MT(40mg·kg-1)合用时 ,可使MT的镇痛作用减弱 ,EGTA (180mg·kg-1)及维拉帕米 (15mg·kg-1)则可使之加强。结论 MT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及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镇痛 相关机制 钙通道 Β-内啡肽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下载PDF
酮洛芬的脊髓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瑜 章家胜 +4 位作者 董六一 岑德意 方明 江勤 宋必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酮洛芬的脊髓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温浴法、热板法观察动物痛阈变化。结果鞘内注射(ith)酮洛芬1.6~3.2mg·kg-1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全身用药需16mg·kg-1才具有同等镇痛效应。ith... 目的研究酮洛芬的脊髓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温浴法、热板法观察动物痛阈变化。结果鞘内注射(ith)酮洛芬1.6~3.2mg·kg-1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全身用药需16mg·kg-1才具有同等镇痛效应。ith与ip药物有效剂量比为1∶10。ith用药,作用可被ip利血平、sc哌唑嗪、育亨宾阻滞。结论酮洛芬具有脊髓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洛芬 非甾体抗炎药 脊髓镇痛 药理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光乾 胡鸿文 +2 位作者 林忠东 郑美琴 叶秀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β内啡肽(βEP)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45例病毒性脑炎、18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结核性脑膜炎及19例对照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EP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浆和CSF中βE... 目的 探讨β内啡肽(βEP)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45例病毒性脑炎、18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结核性脑膜炎及19例对照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EP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浆和CSF中βEP含量分别为(39.9±24.8) ng/L,(44.8±32.6) 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分别为(49.9±28.3) ng/L,(62.1±46.9) ng/L,对照组分别为(14.8±6.6) ng/L,(9.8±6.2) 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浆和CSF中βEP分别为(44.1±25.3) ng/L,(55.8±46.2) 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NS感染伴神经功能重度障碍组血浆和CSF中βEP分别为(71.7±20.5) ng/L,(92.1±38.8) ng/L,显著高于神经功能轻中度障碍组分别为(47.1±22.8) ng/L,(55.2±32.8) ng/L和对照组(均P<0.01);神经功能轻中度障碍组血浆和CSF中βE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和CSF中βEP含量增高尤其后者可作为估量脑水肿或急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血浆 脑脊液 Β-内啡肽
下载PDF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贾彦敏 王树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795-796,共2页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β-内啡肽与中医脾虚证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两者之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医脾的本质,为进行中医五脏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Β-内啡肽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综述
下载PDF
癌理通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学彰 田华琴 +3 位作者 梁贵文 王斌 李宏良 叶伟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41-845,共5页
目的观察癌理通膏对BALB/c癌性疼痛裸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肿瘤生长、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β-内啡肽(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在BALB/c裸鼠大腿外侧近臀部处皮下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 目的观察癌理通膏对BALB/c癌性疼痛裸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肿瘤生长、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β-内啡肽(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在BALB/c裸鼠大腿外侧近臀部处皮下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建立裸鼠癌痛模型,动态观察癌理通组和模型组裸鼠的自发痛评分、肿瘤体积的变化,剥离肿瘤比较两组肿瘤重量的差异,RT-PCR法检测两组脊髓NGF、TNF-α、ET-1、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癌理通组裸鼠从第7天起自发痛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持续到第10天(P<0.05),肿瘤体积从第3天起明显小于模型组,持续到第10天(P<0.01)。与模型组比较,癌理通组肿瘤重量(P<0.01)、脊髓NGF(P<0.01)及TNF-α(P<0.05)的含量均明显下降,脊髓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脊髓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理通膏能明显改善BALB/c裸鼠的癌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理通膏抑制肿瘤的生长、降低脊髓NGF、TNF-α含量、升高脊髓β-EP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理通膏 癌性疼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Β-内啡肽 内皮素-1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及β-内啡肽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彩艳 魏健 徐栋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3期201-202,204,共3页
目的测定鲑鱼降钙素(密钙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方法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66例,平均年龄58±14岁,病程13±6年;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 目的测定鲑鱼降钙素(密钙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方法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66例,平均年龄58±14岁,病程13±6年;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匹配。治疗组给予密钙息皮下注射1次/d,每次50U,连续15d。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疼痛缓解,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两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β-E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密钙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有减轻疼痛,增加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鲑鱼降钙素(密钙息) 肌电图
下载PDF
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TXB2、β-EP和CRP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勤 李垚 +2 位作者 洪彬 梁哲瑞 车旭东 《四川中医》 202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栓素B2(TXB2)、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栓素B2(TXB2)、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夜消痛贴膏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记录2组干预前后颈部肌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变化,检测2组TXB2、β-EP和CRP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2组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肌力逐渐上升(P<0.05),观察组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β-EP逐渐上升(P<0.05),TXB2、CRP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TXB2、CR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ADL评分、CASCS评分逐渐上升(P<0.05),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ADL评分、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了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消痛贴膏 中医康复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部肌力 血栓素B2 β-内啡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整体平衡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涂国卿 邹来勇 +1 位作者 朱玉辉 曹耀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整体平衡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EP)表达的影响,探讨β-EP表达水平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关系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12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整体平衡疗法,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研究整体平衡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EP)表达的影响,探讨β-EP表达水平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关系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12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整体平衡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β-EP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增高,并以治疗组的变化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平衡疗法能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β-EP活性,对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整体平衡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人源与鼠源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引导β-内啡肽分泌表达的差异
12
作者 徐学武 裴树俊 +1 位作者 缪雪蓉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考察人源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序列是否具有介导β-内啡肽分泌性表达的作用,以及人源与鼠源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的作用效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构建2个分别利用人或鼠的信号序列介导β-内啡肽分泌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EP和pc... 目的:考察人源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序列是否具有介导β-内啡肽分泌性表达的作用,以及人源与鼠源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的作用效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构建2个分别利用人或鼠的信号序列介导β-内啡肽分泌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EP和pcDNA3.1-mEP;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转染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以及细胞呈单层生长的盖玻片。收集的上清液用RIA法测定β-内啡肽的浓度;收集的细胞提取总RNA,一步法RT-PCR检测融合基因的mR-NA的转录;长有细胞的盖玻片处理后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RT-PCR的结果显示,所构建的融合基因在NIH3T3细胞内发生了表达,β-内啡肽主要分布在NIH3T3细胞的胞质内。pcDNA3.1-hEP和pcDNA3.1-mEP分别转染NIH3T3细胞48 h后,细胞培养上清β-内啡肽的浓度分别是(280.33±24.16)pg/ml和(191.04±7.96)pg/ml,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空白对照之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源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序列能够介导β-内啡肽蛋白的分泌性表达,且作用效率要优于鼠源信号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肽 神经生长因子 Β-内啡肽 分泌性表达
下载PDF
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介导β-内啡肽的分泌表达
13
作者 徐学武 裴树俊 +1 位作者 黄盛东 俞卫锋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与人β-内啡肽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介导β-内啡肽的分泌表达。方法:取得人基因组后,PCR法获取人的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部分序列及人β-内啡肽序列;通过SOE—PCR法将两段...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与人β-内啡肽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介导β-内啡肽的分泌表达。方法:取得人基因组后,PCR法获取人的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部分序列及人β-内啡肽序列;通过SOE—PCR法将两段DNA序列连接,然后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内,测序正确后扩增转染级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转染后48—72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RT—PCR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转录,RIA法测定细胞外β-内啡肽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全人源的分泌型表达β-内啡肽的真核表达载体,DNA序列经测序完全符合实验设计;融合基因能够顺利地得到转录并进行表达翻译,在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其产物。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分泌表达人β-内啡肽,提示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序列能够发挥其介导蛋白产物分泌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分泌型表达 Β-内啡肽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炎症痛兔血清皮质醇和炎症局部β-内啡肽的影响
14
作者 向勇 朱涛 +2 位作者 刘菊英 李元涛 傅南安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福尔马林炎症痛家兔血清皮质醇 (CS)和炎症局部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家兔 1 6只 ,随机分为SGB组和对照组 ,各 8只。两组均用 8%福尔马林 0 .5ml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致痛 ,...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福尔马林炎症痛家兔血清皮质醇 (CS)和炎症局部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家兔 1 6只 ,随机分为SGB组和对照组 ,各 8只。两组均用 8%福尔马林 0 .5ml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致痛 ,致痛前 1 0minSGB组经预置导管给 0 .2 5 %布比卡因 0 .5ml,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用放免法测定致痛前 1 0min(T0 )、致痛后 1 0、60和 1 2 0min(T1 、T2 和T3)血清CS及致痛 1 2 0min炎症局部 β-EP含量。结果 :致痛后对照组血清CS在各时点均较致痛前升高 ,且在T2 时达高峰 (P <0 .0 1 ) ,而SGB组各时点较致痛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两组相比 ,T0 时无差异 (P >0 .0 5) ,而在T1 、T2 和T3时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0 .0 1 )。SGB组致痛后 1 2 0min时炎症局部 β -E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结论 :SGB可抑制福尔马林刺激引起的血清CS的升高 ,并且可增加炎症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炎症痛 皮质醇 炎症 Β-内啡肽 影响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抑制及血浆β-EP、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明琴 蒋璐 +1 位作者 张冲 谭兴中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抑制及血浆β-内啡肽(β-E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 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抑制及血浆β-内啡肽(β-E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β-EP、TGF-β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aO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TGF-β1、MAP、HR、PCO2均较术前上升(P<0.05),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β-EP、PaO2均较术前上升(P<0.0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用静脉自控镇痛,能够利于血浆β-EP分泌,降低TGF-β1水平,抑制疼痛传递,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为术后疼痛的有效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肋间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术后镇痛 Β-内啡肽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6
作者 汤治黎 徐于保 肖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腰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组60例患者取俯卧位,压敏点缓慢进针,有神经传导感或坐... [目的]观察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腰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组60例患者取俯卧位,压敏点缓慢进针,有神经传导感或坐骨神经痛症加重或缓解时,稍退针,缓慢注射神经阻滞液(0.5%利多卡因10m L、曲安奈德10mg、弥可保500ug、生理盐水5m L),1次/周;注射24h后,天和骨通贴膏敷贴患侧棘旁、横突部、髂腰韧带、骶髂关节、梨状肌、臀肌、腘窝部。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血浆SP、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70%;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血浆SP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压敏点 神经阻滞 天和骨通贴 VAS评分 血浆Β-内啡肽 血浆SP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敦星 孙翾 +4 位作者 陈常玉 陈云飞 李鑫 孟朋民 苏心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LD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LD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MRI影像特征改变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膨出程度、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SF-36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9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LDH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P物质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有关。MRI影像特征改变可有效评定LDH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 热敏灸 MRI P物质 Β-内啡肽
下载PDF
超短波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清PGE2及β-E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仇园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528-2531,共4页
目的研究超短波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及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坐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每天2次... 目的研究超短波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及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坐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每天2次,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超短波进行治疗,每天1次,持续治疗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疼痛介质、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差异,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疼痛介质水平、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疼痛介质水平、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应激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皮质醇(Cor)、胰岛素(INS)、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提高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神经松动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传导 前列腺素E2 Β-内啡肽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neuropathic pain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被引量:7
19
作者 Shenyu Zhang Hailiang Tang +1 位作者 Junming Zhou Yudong G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1365-1370,共6页
Electroacupunctur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to treat pain, but its effect on pain following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rat models of an avulsion injury to the left brachial plexus root ... Electroacupunctur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to treat pain, but its effect on pain following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rat models of an avulsion injury to the left brachial plexus root (associated with upper-limb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were given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t bilateral Quchi (LIll), Hegu (LI04), Zusanli (ST36) and Yanglingquan (GB34).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in the rats' upper limbs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β-endorphins in the arcuate nucleu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rapy. Thus,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 cate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can attenuate neuropathic pain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through upregulating β-endorphin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rachial plexus injury neuropathic pain ELECTROACUPUNCTURE ^-endorphin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neuralregeneration
下载PDF
血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肾肿瘤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倩 朱爱 +3 位作者 郭岩松 王明丽 张慧玲 张爱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1705-170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肾肿瘤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肾肿瘤手术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45)接受全身麻醉后手术,观察组(n=45)在全... 目的 探讨血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肾肿瘤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肾肿瘤手术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45)接受全身麻醉后手术,观察组(n=45)在全身麻醉前行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基本情况、血清指标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析血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肾肿瘤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关系。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h比较,两组术后6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清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DYN)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 h、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β-EP和DY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3.235、6.086、5.117、4.091、5.14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EP、DYN水平与椎旁神经阻滞肾肿瘤术后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肾肿瘤手术的镇痛效果显著,且与血清β-EP、DYN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强啡肽 肾肿瘤 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